资源简介 (共57张PPT)温故知新:核心知识点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方法论:我们要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基本前提),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4.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温故知新:核心知识点6.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7.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8.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9.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1)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方法论: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2 运动的规律性一、规律是客观的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日出日落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意识是运动变化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地心说日心说天圆地方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人的意识是运动变化的整个世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物质是运动的物质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机械运动 、生物运动、化学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具体的运动形式)抽象 概括(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注意:①“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②“变化”和“过程”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和事物性质的变化。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本身就有的,而不是外部强加于它的,是事物与生俱来的)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运动注意:形而上学离开运动谈物质思考: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会导致错误倾向社会运动意识运动生物运动机械运动化学运动宏观物体原子、分子等生命有机体生产方式人脑思考:究竟是什么在运动?物质载体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本身就有的,而不是外部强加于它的,是事物与生俱来的)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探究问题: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的主体归结为“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吗?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错误倾向总结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也离不开物质)【原理】【方法论】1.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及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故宫在北京,大雁塔在西安就是如此。这种说法对吗?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运动的特征)。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情境探究:小小在行驶的火车上有没有动小王在这漫漫人生路中会变成张三李四吗空间位置保持不变根本性质保持不变3.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1)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没有”变“没有”动小小真的一点都没有动吗?小王真的一点都没有变吗?静止的特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如此荒唐 欧布里德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飞矢不动” ——芝诺看到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看到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 联系含义 特点运动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与静止是相互依赖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绝对静止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判断:下列属于规律的是:A、喜鹊叫喜,乌鸦叫丧B、新陈代谢C、阶级斗争规律D、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注意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A、月亮围绕地球转B、苹果落地C、水往低处流D、万有引力注意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判断:下列属于规律的是: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现象联系与本质联系注意区分:现象联系本质联系(规律)注意: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到的是现象。现象看起来再有“规律”,仍然是现象。规律隐藏在事物之中,需要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注意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稳定的。判断:下列属于规律的是:A、守株待兔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5.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是主观想象或鬼神创造的→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具有确定性,不是偶然的→具有稳定性,不是多变易逝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错误表述:发明规律消灭规律创造规律改变规律想一想:规律是有的领域有,有的领域没有吗?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的思维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我们能让太阳西升东落吗?这说明规律有什么特点呢?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6.规律的特点(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特别提醒:在规律上不能用的词语:发明、消灭、创造、改变规律在规律上能用的词语:发现、尊重、认识、利用规律思考与讨论: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吗?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如:三峡大坝)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晶体胰岛素)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力,发射火箭、卫星、飞船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总结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原理】【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小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客观规律是可认识和利用的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积极主动做某事。人类为什么具有主观能动性?意识有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人在反映(认识)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前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步骤等。(关键词 :目的、计划、任务、目标、规划、方针等)(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动物没有意识,它们的行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行为。如 鸟儿搭窝、蜘蛛织网、蜜蜂筑巢、鸟类迁徙、老鼠打洞、老马识途等。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依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有所选择。(关键词: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①反映程度: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能够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时间跨度: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关键词:抽象、归纳、总结、提升、想象)(3)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大自然可以演化出一座珠穆朗玛峰,但是即使再过几亿年,自然界也不能演化出一台电脑。但,人能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从而生产出电脑,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2.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意识的能动作用(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实践注意2:意识不能直接改造世界,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注意3:创造某个客观事物、具体形态≠创造物质意识观念中的东西现实的东西指导把变成人的实践注意4: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注意1: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大跃进时的“亩产万斤梦”哪个“梦”能照进现实?总结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可以正确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错误意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原理】【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探究世界的本质方法论方法论原理归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综合一、二框内容)世界的物质性总结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原理】【方法论】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1.含义(是什么)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2.原因(为什么)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哲学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理论依据②现实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3.要求(怎么做)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主观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一个尊重一个发挥两个结合两个反对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例:佛系、躺平、空等机会辩证唯物论的重要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6、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课堂小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是客观的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含义规律的特点运动规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下列观点与漫画《找不对方法,付出再多也没用》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②庖丁解牛,游刃有余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④二人同心,其利断金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课堂练习A【解析】“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故①②入选。选项③强调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选项④强调团结,强调整体的作用,故③④不选。2.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对应辩证唯物论哲理逻辑顺序的是( )①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③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 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课堂练习D3.2022年7月,我国科考队在可可西里发现一处当地罕见的大规模“红山脉”。这些“红山脉”主要形成于白垩纪晚期到古近纪,其中包含的丰富地质信息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将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演化提供重要支持。材料表明( )①正确认识世界是正确改造世界的前提②自然界的形成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红山脉”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课堂练习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