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期末复习专题8 平面镜成像(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下 期末复习专题8 平面镜成像(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8 平面镜成像
本专题包含的内容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平面镜成像是光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中考考试的热点,常结合实验探究进行考查或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实际中的一些光现象。
专题一、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点拨】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2)用两支等大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有时候无法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所成的像重合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4)实验时有时候会看到两个像,是因为玻璃板两个表面都发生了反射成像。
如图所示为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C.若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则说明像与物等大
D.只要能看到玻璃板后方的棋子,玻璃板很厚也能正常进行实验
【解析】 玻璃板很厚时,棋子A会在玻璃板后方成2个像,影响实验效果,故D错误。
【答案】 D
变式训练
1.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甲和乙,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甲,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乙,使它与蜡烛甲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D.若玻璃板放斜了,则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解析】 点燃的蜡烛是成像物体,比较亮,环境越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错误。
【答案】 B
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情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大
B.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面镜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则铅笔的像将变小
D.眼睛看到的铅笔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实像
【解析】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则铅笔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D错误。
【答案】 B
【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的特点:等距、等大、虚像。
3.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另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按如图乙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那么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__(填“A1”“A2”或“A3”)。
【解析】 (2)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
(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按如图乙所示方式倾斜放置,蜡烛A的像应是图乙中的A2,和蜡烛关于玻璃板对称。
【答案】 (1)等效替代法 (2)不能 (3)A2
专题二、平面镜成像作图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三利用”: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利用光的反射定律;③利用光路的可逆性。
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光经墙上的平面镜反射后能照亮游泳池的水面,请在图中画出能照亮游泳池水面范围的光路图。
【解析】 延长墙上的平面镜,由S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至S′点,S、S′点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未被水平遮挡物挡住反射光线);连接S′和平面镜上端并延长至水面确定反射光线,连接发光点S和平面镜上端确定入射光线;连接S′和平面镜下端并延长至水面确定反射光线,连接发光点S和平面镜下端确定入射光线。则图中A、B间的区域即为能照亮游泳池水面的范围。
【答案】 见解图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四个小球。图中小球的虚像不能被眼睛看到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详解】连接眼睛所在的位置s和平面镜两边缘点MN,得出两条反射光线MS、NS,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别作出相应的入射光线:MBN,在AM、BN之内的能看到,否则看不到,由图可知,能被看到的是乙丙丁,不能被看到的是甲,故选A。
2.某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想使竖直放置的蜡烛所成的像是水平的,他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90°角放置
B.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60°角放置
C.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30°角放景
D.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
【答案】D
【详解】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得:两支蜡烛方向夹角为90°(一个竖直,个一水平)又平面镜平分镜像对应部分的连线(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应在角平分线上,这样竖直放置的蜡烛所成的像与水平面成水平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如图,水平地面上竖立一平面镜MN,人直立在平面镜前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已知此时他看不见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为了能观察到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他应该(  )
①将脚抬起一些;②让自己蹲下一些;
③让自己后退一些;④将平面镜位置向上移动一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
从4点的光线射到平面镜的最上端,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光线没有进人的眼睛,在眼睛的下方所以为了能观察到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他应该让自己蹲下一些,或将平面镜位置向上移动一些;而将脚拾起一些,脚太高,反射角还是减小了,越提高越看不到,让自己后退一些,视角减小,同样看不到,②④符合,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所示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A.B.C.D.
【答案】B
【详解】看到水中“树木”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成的是虚像,而AC两图中光线从水中发出,D图中光线由眼睛处发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一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由光源S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标出光源S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提示】可利用物像对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规律作图。
【答案】 见解图
6.如图所示,小球在桌子底下,根据______________原理可知,人眼不能直接看到小球本身,但恰好旁边有一面平面镜,小球离平面镜0.5米,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米,人能看到平面镜中小球的像,请在图中画出人眼通过平面镜MN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图。
【解析】 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且小球在桌子底下,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知,人眼不能直接看到小球本身。已知小球离平面镜0.5米,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等距,可知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平面镜的距离也是0.5米。作出小球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沿OP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解图所示。
【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 0.5 见解图
7.如图所示,舞蹈教室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在教室内排练舞蹈,当老师从外面进入到图示位置时,他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学生是________。请画图说明。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别作出四个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如解图所示,像和老师的连线没有通过屏风的只有丁,因此老师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学生是丁。
【答案】 丁 见解图
专题三、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点拨】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温州中考)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所示)。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位置都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位置都不同
【答案】 B
如图所示,A和B两面镜子面对面平行放置,它们之间的距离为4米,两面镜子之间有一物体S,则该物体在A、B两面镜子中所成的像S1、S2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米;当S向平面镜A靠近的过程中,S在平面镜A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物体S到A镜的距离等于S1到A镜的距离,物体S到B镜的距离等于S2到B镜的距离,因此,S1到S2的距离等于A镜到B镜距离的2倍,即8米。因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当S向平面镜A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
【答案】 8 不变
变式训练
1.小义在家中用大小相同的象棋及网格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象棋在透明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与a位置重合(如图甲)。随后又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到如图乙位置。有关本实验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象棋的成像位置是b
B.人眼应在玻璃板后的a位置这侧观察像的位置
C.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D.若将光屏放在a位置,象棋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上
【答案】C
【详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图乙中象棋的成像位置为a,故A错误;B.平面镜成虚像,人眼应透过玻璃观察像的位置,即人眼应在玻璃板前观察像的位置,故B错误;C.透明玻璃板既能反光也能透光,所以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C正确;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呈接,因此若将光屏放在位置,象棋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D错误。D.故选C。
2.如图所示,在一面竖直立着的平面镜左侧水平放置一个九格的棋盘,平面镜右侧表示镜中的像,将棋子“馬”由图中甲处移到乙处,则平面镜中所显示的棋子“馬”的像的移动路径是 (  )
A.P→S B.S→P C.Q→R D.R→Q
【解析】 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关于平面镜对称,甲处的“馬”在镜中的像的位置在S点,乙处的“馬”在镜中的像的位置在P点,当棋子“馬”由甲处移到乙处时,平面镜中显示的棋子“馬”的像由S点移动到P点,故B正确。
【答案】 B
3.如图所示,一只白鹭在水面上方飞行,小科在湖边看到水中也有一只“白鹭”在飞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白鹭”是实像
B.水中的“白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白鹭靠近水面时,则水中的“白鹭”变大
D.水中的“白鹭”比空中的白鹭距离水面更近
【答案】B
【详解】AB,白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B正确;C.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当白鹭靠近水面时,水中的“白”大小不变,故C错误;D.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水中的“白鹭”与空中的白鹭距离水面的距离大小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小华沿与镜面平行的直线从A走到D,从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AD直线所作垂线的交点分别为B和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华只有行走到BC段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像
B.小华在AB段或CD段行走时,平面镜中无法形成自己的像
C.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此过程中,小华相对于自己的像位置是变化的
【解析】 小华从A走到D,都能在平面镜中成像,故B错误。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不变的,则小华相对于自己像的位置是不变的,故C、D错误。
【答案】 A
5.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厘米的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厘米,则 (  )
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
B.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厘米
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D.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厘米,铅笔像的位置不变
【解析】 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铅笔不动,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故A错误。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平面镜的高度无关,故B错误。
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厘米,铅笔的像也水平向右移动10厘米,故D错误。
【答案】 C
6.一辆小轿车向东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如图所示),再转弯向南行驶。车中司机看到正前方左侧楼房上有一面正对西南的玻璃幕墙。小轿车在玻璃幕墙中所成像的运动轨迹是 (  )
A.先向西运动再转弯向北运动
B.先向南运动再转弯向东运动
C.先向北运动再转弯向西运动
D.先向东运动再转弯向南运动
【提示】 可将平面镜延长,辅以作图即可解答。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小轿车在玻璃幕墙内成的像,可得像的运动轨迹是先向南运动再转弯向东运动。
【答案】 B
7.小聪从家开车出发、前往杭州动物园游玩,由于不熟悉线路,用某导航软件进行导航。在使用过程中小聪发现,在该导航软件的某种模式下点击投影后,其手机导航将变成图像,然后将手机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下,就可以将导航的信息投影到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仔细思考后小聪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原理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假定前挡风玻璃是平面的)
(1)导航软件处于该模式时在前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根据____________原理形成的。
(2)小聪发现手机在前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有两个,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在________(填“白天”或“晚上”)使用该功能效果比较好。
(4)当手机水平放置时,手机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刚好在正前方,则手机与前挡风玻璃所成的角为________(填角度大小)。
【解析】 (2)由于前挡风玻璃比较厚,两侧的镜面都可以成像。
(3)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手机发出的光是最亮的,手机射向挡风玻璃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像变亮。所以在晚上使用该功能效果比较好。
(4)手机水平放置时,手机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刚好在正前方,即手机与手机的像成90°夹角,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前挡风玻璃的位置,与手机成45°角。
【答案】 (1)平面镜成像 (2)前挡风玻璃比较厚,前后两个镜面成了两次像 (3)晚上 (4)45°
8.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角时,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________,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________。
【解析】 转动前,入射角为0°。如解图所示,平面镜旋转30°后,入射角增大30°,则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夹角为60°,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也为60°,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与圆筒的交点即为光源像的位置,由解图可知,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为60°。
【答案】 60° 60°
9.如图甲所示,物体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A′,A到O点的距离为L,将镜面OM绕O点转过90°至OM′,A′的移动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ON和ON′是相互垂直的两块平面镜,如图乙所示,则A在平面镜中可以成________个像。
【解析】 因为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平面镜为物和像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当平面镜绕点O旋转的过程中,物体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都在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圆上,所以,它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圆弧。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解图可知,A在平面镜N中成的像为A1,在平面镜N′中所成的像为A2;A1在平面镜N′中成的像为A3,而A2在平面镜N中所成的像点也是A3,即再次成像的像点是重合的,所以一共有3个像。
【答案】 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圆弧 3
10.有一直线状物体AB经平面镜MN成像,在图中DMNE的区域内可以看到AB的完整的像,在CMD和ENF区域内可看见其部分像,其他区域看不到AB的像,请通过作图来确定物体AB的位置。
【解析】 分别反向延长NF和MC、NE和MD确定物体的两个端点的像A′、B′;然后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像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并用实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位置。
【答案】 见解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8 平面镜成像
本专题包含的内容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平面镜成像是光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中考考试的热点,常结合实验探究进行考查或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实际中的一些光现象。
专题一、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点拨】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2)用两支等大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有时候无法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所成的像重合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4)实验时有时候会看到两个像,是因为玻璃板两个表面都发生了反射成像。
如图所示为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C.若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则说明像与物等大
D.只要能看到玻璃板后方的棋子,玻璃板很厚也能正常进行实验
变式训练
1.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甲和乙,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甲,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乙,使它与蜡烛甲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D.若玻璃板放斜了,则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情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大
B.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面镜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则铅笔的像将变小
D.眼睛看到的铅笔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实像
3.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另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按如图乙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那么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__(填“A1”“A2”或“A3”)。
专题二、平面镜成像作图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三利用”: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利用光的反射定律;③利用光路的可逆性。
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光经墙上的平面镜反射后能照亮游泳池的水面,请在图中画出能照亮游泳池水面范围的光路图。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四个小球。图中小球的虚像不能被眼睛看到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某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想使竖直放置的蜡烛所成的像是水平的,他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90°角放置
B.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60°角放置
C.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30°角放景
D.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
3.如图,水平地面上竖立一平面镜MN,人直立在平面镜前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已知此时他看不见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为了能观察到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他应该(  )
①将脚抬起一些;②让自己蹲下一些;
③让自己后退一些;④将平面镜位置向上移动一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如图所示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A.B.C.D.
5.一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由光源S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标出光源S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6.如图所示,小球在桌子底下,根据______________原理可知,人眼不能直接看到小球本身,但恰好旁边有一面平面镜,小球离平面镜0.5米,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米,人能看到平面镜中小球的像,请在图中画出人眼通过平面镜MN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图。
7.如图所示,舞蹈教室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在教室内排练舞蹈,当老师从外面进入到图示位置时,他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学生是________。请画图说明。
专题三、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点拨】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温州中考)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所示)。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B.大小、位置都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位置都不同
如图所示,A和B两面镜子面对面平行放置,它们之间的距离为4米,两面镜子之间有一物体S,则该物体在A、B两面镜子中所成的像S1、S2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米;当S向平面镜A靠近的过程中,S在平面镜A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式训练
1.小义在家中用大小相同的象棋及网格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象棋在透明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与a位置重合(如图甲)。随后又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到如图乙位置。有关本实验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象棋的成像位置是b
B.人眼应在玻璃板后的a位置这侧观察像的位置
C.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D.若将光屏放在a位置,象棋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上
2.如图所示,在一面竖直立着的平面镜左侧水平放置一个九格的棋盘,平面镜右侧表示镜中的像,将棋子“馬”由图中甲处移到乙处,则平面镜中所显示的棋子“馬”的像的移动路径是 (  )
A.P→S B.S→PC.Q→R D.R→Q
3.如图所示,一只白鹭在水面上方飞行,小科在湖边看到水中也有一只“白鹭”在飞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白鹭”是实像
B.水中的“白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白鹭靠近水面时,则水中的“白鹭”变大
D.水中的“白鹭”比空中的白鹭距离水面更近
4.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小华沿与镜面平行的直线从A走到D,从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AD直线所作垂线的交点分别为B和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华只有行走到BC段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像
B.小华在AB段或CD段行走时,平面镜中无法形成自己的像
C.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此过程中,小华相对于自己的像位置是变化的
5.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厘米的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厘米,则 (  )
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
B.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厘米
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D.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厘米,铅笔像的位置不变
6.一辆小轿车向东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如图所示),再转弯向南行驶。车中司机看到正前方左侧楼房上有一面正对西南的玻璃幕墙。小轿车在玻璃幕墙中所成像的运动轨迹是 (  )
A.先向西运动再转弯向北运动
B.先向南运动再转弯向东运动
C.先向北运动再转弯向西运动
D.先向东运动再转弯向南运动
7.小聪从家开车出发、前往杭州动物园游玩,由于不熟悉线路,用某导航软件进行导航。在使用过程中小聪发现,在该导航软件的某种模式下点击投影后,其手机导航将变成图像,然后将手机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下,就可以将导航的信息投影到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仔细思考后小聪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原理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假定前挡风玻璃是平面的)
(1)导航软件处于该模式时在前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根据____________原理形成的。
(2)小聪发现手机在前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有两个,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在________(填“白天”或“晚上”)使用该功能效果比较好。
(4)当手机水平放置时,手机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刚好在正前方,则手机与前挡风玻璃所成的角为________(填角度大小)。
8.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角时,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________,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________。
9.如图甲所示,物体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A′,A到O点的距离为L,将镜面OM绕O点转过90°至OM′,A′的移动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ON和ON′是相互垂直的两块平面镜,如图乙所示,则A在平面镜中可以成________个像。
10.有一直线状物体AB经平面镜MN成像,在图中DMNE的区域内可以看到AB的完整的像,在CMD和ENF区域内可看见其部分像,其他区域看不到AB的像,请通过作图来确定物体AB的位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