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同步练习题--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易错易混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同步练习题--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易错易混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2024山东学情质检)我们在推进理论创新过程中,只有积累了丰富的人民创造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能对其进行科学的抽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使其升华为新的理论成果,进而有效地改造世界。这说明(  )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直接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总是交织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
③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理性认识都是可靠的
④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易错点2  获得认识的来源与途径
2.(2024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联考)“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是文学家范仲淹对岳阳楼的生动描绘。其实,作者当时并没有亲自去岳阳楼,他是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并参照其赠送的《洞庭晚秋图》而创作了《岳阳楼记》这一千古名篇。这说明(  )
①学习也是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
②获得认识的途径并不只有亲身实践
③获得间接经验可以提高认识效率
④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更准确可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易错点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这告诉我们的是(  )
①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②科学理论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③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④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没有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易错点4  真理的含义、特征
4.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为我国指明了发展路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  )
①体现了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是源于实践的正确认识,是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巅峰式真理
③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性论断
④是阶段性认识,具有真理性,最终将被更高水平的真理所推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易错点5  认识发展的过程
5.追求真理、捍卫真理、发展真理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一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的精神磨砺,也是不断把牢思想之舵、高扬信仰之旗,不断追求、捍卫和发展真理的过程。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一致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真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认识的途径有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因此认识并不都是直接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①错误;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使其升华为新的理论成果,进而有效地改造世界,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联系,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②④符合题意;理性认识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③错误。
易错点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途径 由感官直接获得 借助抽象思维得到
内容 表面的、外部的 内部的、本质的
特点 直接性、生动性 间接性、抽象性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层次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2.C 范仲淹并没有亲自去岳阳楼,他参照《洞庭晚秋图》而创作《岳阳楼记》,说明通过间接经验也能获得认识,获得间接经验可以提高认识效率,获得认识的途径并不只有亲身实践,②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①错误;通过学习等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一定比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准确可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错误。
易错点拨 认识的来源与途径
3.B 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这揭示了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脱离实际,脱离实践,没有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因此不是真理,①④正确切题。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③错误。
易错点拨 
4.B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作出的,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性论断,①③正确切题。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②中“巅峰式真理”表述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可以被超越,但不能说被推翻,④错误。
易错点拨 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向前发展。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5.C 追求真理、捍卫真理、发展真理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这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不断把牢思想之舵、高扬信仰之旗,不断追求、捍卫和发展真理的过程,这说明真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②④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而不是一致性,①错误。材料强调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也不是强调真理具有条件性,③排除。
易错点拨 认识发展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