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认识与实践1.(2023浙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在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实验中,人们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记录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科学家则根据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猜想、撰写论文,从而实现研究的新突破。在这一过程中( )①获得第一手资料处于感性认识阶段②实验记录是科研人员对事实的推理③理论的突破源于科学家的猜想和论文④感性认识应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北师大二附中月考)我国古人对浩瀚的宇宙充满遐想,留下了许多浪漫的神话故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触摸更高更远的太空。“天宫”空间站、“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许多远古神话在航天探索中变成现实。这说明( )A.神话作为意识,是在人的头脑中自生的B.通过实践,人们才有可能把神话变成现实C.远古神话是推动航天科技创新的基础D.人们的神话遐想直接创造出现实世界3.(2023贵州遵义月考)《深圳蓝皮书:深圳智慧城市建设报告(2022)》指出,数据中心、5G基站、感知设备等新型基础设施平均使用年限或维护周期约5年,远远短于传统基础设施。这给人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这体现了(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②实践具有自觉选择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题组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2024广东深圳部分学校开学考)2023年6月,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的脉冲星双星系统,从观测上证实了蜘蛛类脉冲星从“红背”向“黑寡妇”系统演化的理论。对脉冲星的观测研究,有助于揭示更多宇宙奥秘。这一发现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④航天实验能够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河北邢台五校质检联盟期中)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网络信息技术迭代升级加速,网络安全领域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发展格局、安全格局。对此,我国制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于2023年8月15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规范性政策。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说明(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③正确的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 浙江杭州精诚联盟月考)在新能源电池研究前沿,新型高镍正极材料的开发及规模化制备显得尤为迫切。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的某教授团队设计并制备出一种新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有望用于锂离子电池等多个领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②实践为人们提供新的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活动总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④实践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改造”客观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河北张家口张垣联盟月考)近年来,某市教育局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发布重点产业、企业信息、急需紧缺工种、职业学校专业4个目录,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实现“把工厂建到校园里,把课堂搬到车间里”。产教融合的思想说明( )①实践和认识相互促进②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能力提升练1.(2024河南部分名校月考)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了一生的时间,去观察、记录和研究昆虫的家族、特征与习性,日复一日耐心做着实验。他根据观察得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写出了《昆虫记》这部巨著。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影响②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前提③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需要深化为理性认识④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细致的观察奠定了法布尔的成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山东名校联盟联考)从新区建设和发展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从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到产业和创新要素聚集的条件逐步完善……短短几年,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堪称奇迹。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期的实践内容完全不同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广东深圳部分学校期中联考)2023年8月,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应急减灾二号F星送入预定轨道。该星组网运行后,具备中分辨率、多模态、宽覆盖遥感数据获取能力,进一步增强不利光照及云雨气象条件下数据获取能力,更加有力支撑洪涝、台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监测,还可以为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林业草原、地震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材料表明( )①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具有历史性②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③实践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能力提升④探索天气变化规律的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4天津河西期中)已有研究表明,过度使用屏幕会导致肥胖和心理问题。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一项对果蝇的研究又有了新发现:过多的蓝光或加速衰老过程。由于果蝇和人类细胞中的信号化学物质相同,蓝光对人类有潜在的负面影响。该项新研究说明( )①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②获得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科学实验活动能推动认识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浙江温州期中)爱因斯坦曾对量子纠缠提出疑问,称其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历经数十年,从克劳泽到阿斯佩再到塞林格,一代代物理学家终于用确凿的实验数据证明,量子纠缠是存在的。这主要说明了( )A.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主观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伟人的认识对实验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6.(2024河北张家口尚义一中等学校联考)《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5月,是毛泽东同志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文章开篇就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下列古语与毛泽东这一观点一致的是( )①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③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在球类比赛中,基于高速摄像头的鹰眼技术的运用可以避免裁判主观判断引发争议,但成本较高,在小级别赛事和日常训练中难以推广。研究人员开发了木基摩擦电传感器,嵌入乒乓球桌面构建出智能乒乓球台,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展开运动分析,促进科学训练。这说明 (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③科学素养高低决定科学实验是否成功④认识的内容和对象都是客观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形势、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适应解决我国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与新时代中国法治实际相结合,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科学系统的法治思想体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我国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完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法治实践基础。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基础过关练1.B 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应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①④符合题意;实验记录是对事实的记录,不是推理,②说法错误;理论是一种认识,来源于实践,③说法错误。学习点拨 2.B 意识源于物质,不是在人的头脑中自生的,A说法错误;许多远古神话在航天探索中变成现实,说明通过实践,人们才有可能把神话变成现实,B符合题意;C夸大了远古神话的作用,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梦想变成现实,“神话遐想直接创造出现实世界”说法错误,D排除。3.B 这给人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①符合题意;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②错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数据中心、5G基站、感知设备等新型基础设施平均使用年限或维护周期约5年,远远短于传统基础设施,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归纳总结 实践的特征直接现实性 实践能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客观物质性 主体、对象、手段和实践活动的过程、结果都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是社会上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4.A 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的脉冲星双星系统,从观测上证实了蜘蛛类脉冲星从“红背”向“黑寡妇”系统演化的理论,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②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③错误。认识工具“中国天眼”FAST能够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航天实验属于实践活动,④错误。5.B 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国家制定相应政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施该政策,是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④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且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排除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排除③。6.B 在新能源电池研究前沿,新型高镍正极材料的开发及规模化制备显得尤为迫切,推动了研发人员对新材料的探索,说明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的某教授团队设计并制备出一种新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说明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②不符合题意。实践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④说法错误。7.D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①错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②错误;把工厂建到校园里,把课堂搬到车间里,产教融合的思想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③④正确。能力提升练1.C 法布尔根据观察得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揭示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说明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前提,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影响,①排除;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③错误。2.B 从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短短几年,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这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①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但不同时期的实践内容有相同之处,②错误。从新区建设和发展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逐步完善,这些充分说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③符合题意。雄安新区建设没有涉及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④排除。3.A 新发射的应急减灾二号F星组网运行后所具备的强大功能和能发挥的作用,表明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具有历史性,①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科学实验活动的作用,而不是变革社会的实践的作用,②排除;新发射的卫星组网运行后将更有力支撑灾害监测,还可以为应急管理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表明实践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能力提升,③正确;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而不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探索天气变化规律的实验),④排除。4.D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错误;科学家通过研究果蝇进一步发现,过多的蓝光或加速衰老过程,由于果蝇和人类细胞中的信号化学物质相同,蓝光对人类有潜在的负面影响,该项研究说明科学实验活动能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④正确。5.B 一代代物理学家终于用确凿的实验数据证明,量子纠缠是存在的,这主要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正确切题,C不选。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客观活动而非主观活动,A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D错误。6.B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强调要坚持实践观点,重视实践的作用。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接触实际后才能了解事物,通过实践才会知道艰难 都强调要坚持实践观点,重视实践的作用 ①④正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不符合题意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知道得越清楚,行动起来就越专心,强调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③不符合题意7.A 鹰眼技术成本较高难以推广,说明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去研究,体现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新的研究成果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展开运动分析,促进科学训练,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②正确切题,④不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科学素养属于认识范畴,它的高低影响而非决定科学实验是否成功,③错误。8.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认识的目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沃土,在总结法治建设经验、研究破解法治建设实践难题中形成并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证实了这一思想的真理性和实践价值。解析 首先,明确本题要求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法治实践基础”加以说明。然后,审材料,注意句号,划分两层。带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具体知识,提取关键词、关键句,如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形势、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突出问题,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我国法治建设实践回应新期待,等等。最后,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的对应。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