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二 辩证唯物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二 辩证唯物论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强化练二 辩证唯物论
1.(2023湖北黄石期末)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木星表面主要由氢及氦组成,还包含少量的甲烷、水蒸气和其他合成物。木星中央则是一个由硅酸盐岩石和铁组成的核。木星上颜色多姿多彩的云层,显示了木星大气层里变幻莫测的天气。这有力地证明了(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②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③自然界的物质性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23河南省名校联考)暗物质是理论上提出的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它可能是宇宙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属于构成可见天体的任何一种目前已知的物质。这说明暗物质(  )
①是统一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②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与发展
④是独立于具体物质形态的客观实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江苏苏州检测)物理学上的物质是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世界上所有的实体都是物质,人体本身也是物质。除这些实物之外,光、电磁场等也是物质,它们是以场的形式出现的物质。物理学上的物质(  )
①是哲学意义上的具体物质形态
②寓于哲学上的物质之中
③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④不包括精神、意识等现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黑龙江大庆中学开学考)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都是暂时的,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但是,我们还是确信,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仍永远是物质,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不会丧失。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  )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③物质运动的规律是稳定不变的
④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河南TOP二十名校联考)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据此分析,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
①体现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运动是绝对的
③是我国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选择
④表明实现经济发展需要突破客观因素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江苏盐城一中、大丰中学联考)2023年,我国多地发生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2023年8月16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持续组织防汛抗旱专题视频会商调度,与中国气象局、水利部、自然资源部联合会商研判汛情、旱情发展态势,视频调度天津、甘肃、青海等省份,安排部署重点地区防汛抗旱工作。这说明(  )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④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意识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山东济南期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雨是恬淡人心的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雨是让人止不住思念的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雨是人生漂泊零落、心痛到极致的雨。这说明(  )
①诗人对自己人生境况的抒写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大自然的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雨以不同的形态反映了诗人不同的内心感受
④大自然的雨是诗人独特审美不可缺少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黑龙江佳木斯四校期中联考)漫画《学蝉之驴》(作者:昊东)具有讽刺意味,其哲理是(  )
A.要发挥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敢于有梦
B.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追梦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要敢于突破客观实际,大胆创新
9.(2023吉林长春调研)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和知识体系,它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氛围。它指导人们顺应大自然四季更替、万物循环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这说明人们(  )
①能够在节气规律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应该尊重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③能够把握节气规律,准确预见农业生产的变化
④创新特有的时间和知识体系,实现了客观符合主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3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联合体期末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物产丰饶,食材丰富,酸甜咸辣,各得其味,东西南北,各安其所,包千滋容百味。自由洒脱热情豪爽又奇思妙想创意百出的武汉人民,传承中华厚重饮食文化的同时,不断探索食材与食材间的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味道与味道间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创造了独具风格又包容万象的特色美食。鸭脖甘辣,豆皮鲜香,热干面里思故乡;汤包鲜美,面窝金黄,糯米鸡里有文章!一口米酒下肚,这些味,串联成了天堂!
结合材料,运用主观能动性相关知识,谈谈武汉人民是如何打造美食天堂的。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二 辩证唯物论
1.D 材料强调的是木星,是自然界,没有涉及人类社会,①排除;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物质结构,②错误;木星表面主要由氢及氦组成,还包含少量的甲烷、水蒸气和其他合成物,木星中央则是一个由硅酸盐岩石和铁组成的核,这些有力地证明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④正确。
学习点拨 自然界的客观性即自然界的物质性。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物质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2.B 暗物质属于具体物质形态,暗物质是统一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与发展,①③正确;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不符合题意;暗物质不是独立于具体物质形态的客观实在,排除④。
易错点拨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指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比如,他人的思想对于我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
3.B 物理学认为,物质是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由此可知,物理学中的物质是哲学意义上的具体物质形态,属于物质范畴,不包括精神、意识等现象,①④符合题意。哲学上的物质是对万事万物的概括和抽象,寓于具体物质形态之中,而不是具体物质形态寓于哲学上的物质之中,②错误。哲学上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而物理学中的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相对的、多变的、易逝的,③排除。
4.A “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都是暂时的,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这反映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①正确;“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都是暂时的”,“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仍永远是物质,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不会丧失”,这反映了具体的物质形态虽然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但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是不灭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正确;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不是一成不变的,③错误;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它与具体物质形态不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错误。
5.B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①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错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表现,是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尊重了客观规律,③正确;客观因素包括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等,突破客观因素制约的说法属于唯心主义,④错误。
6.B 根据我国多地发生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实际状况,国家相关部门积极联动,研判发展态势,安排部署重点地区防汛抗旱工作,体现了意识不是被动的,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的特征,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改造世界,①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未强调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排除;意识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对决策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④错误。
7.B 张志和的雨、李商隐的雨、蒋捷的雨各有特点,说明诗人对自己人生境况的抒写具有自觉选择性,①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相关内容,②不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③错误。诗人不同的内心感受是对雨的不同形态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大自然的雨是诗人独特审美不可缺少的基础,④符合题意。
8.C 漫画中驴听到蝉唱歌唱得好听,于是打算向蝉学习唱歌,驴没有认识到自己和蝉的不同,没有做到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因此,《学蝉之驴》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正确;A、B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物质决定意识,“突破客观实际”说法错误,D排除。
9.A 二十四节气指导人们顺应大自然四季更替、万物循环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说明人们应该尊重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能够在节气规律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①②正确切题。“准确预见”说法绝对,③排除。应该是主观符合客观,而不是客观符合主观,④表述错误。
10.答案 ①武汉人民在探寻美食过程中发挥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挖掘美食制作的本质规律,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武汉人民在实践过程中将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客观事物,创造出独具风格又包容百味的特色美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武汉人民探索不同食材和味道的相互关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创造各色美食,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统一。
解析 
材料信息 教材知识
武汉人民不断探索食材与食材间的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味道与味道间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武汉人民在实践过程中将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客观事物,创造出独具风格又包容万象的特色美食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武汉人民探索不同食材和味道的相互关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创造各色美食 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统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