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强化练九 尊重文化多样性1.(2024河北保定联考)花灯又称彩灯,相传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延续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花灯作为重要的娱乐文化,具有娱人娱乐的价值,现代社会多用于节日悬挂,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受中华文化影响,亚洲许多国家的庙宇中,灯笼也是相当常见的物品。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②亚洲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③花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中华传统文化是宝贵财富,值得继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千年文明与现代技术的碰撞,以“水”为串联,演绎出一幅幅中国式浪漫的唯美画卷;以东方美学与国际视野的交融与共生,舒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图景;以中国风范与亚洲风情的辉映与对话,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交相辉映。该开幕式( )①展示了杭州文明演进的过程和历史文化成就②承载着亚洲人民追求和平与团结的美好向往③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④展现独具区域风格的杭州韵味与浙江主旋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4山东东营月考)陶韵传千年,瓷路行万里。数百年前,产自阿拉伯地区的矿物颜料苏麻离青被带到中国,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大胆创新,将其与陶瓷相结合,晕染出惊艳世界的元青花。如今,科技赋能助力陶瓷制造,由景德镇始发的“中欧班列”续写丝路精神。这体现了 ( )①守正创新,文化发展推动文化交融②胸怀天下,开放是民族文化的核心③以文化赋能经济,以经济活化文化④弘扬文化精粹,彰显民族创新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湖北重点高中联考)2023年8月31日至9月2日,江西省精心组织了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成立系列活动,让国外嘉宾欣赏了中国瓷器技术的更迭革新,了解千年瓷都悠久的制瓷历史,助力陶瓷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中华瓷器文化走向世界(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②加强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对接,促进了世界文化繁荣③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④能够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联考)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说明( )①中华文明不断绘就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画卷②类似的生产实践决定各国文化能够吸收彼此共同基因③极大的包容性是铸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因素④各国通过交流互鉴可在自身文化中消解不同文化的差异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6.(2024辽宁大连期中)古琴,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在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古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也是独树一帜。它没有肆意的宣泄,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它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可见( )①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②应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理念,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④要以文明优越超越文明共存,促进不同文明的深度融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4湖北武汉期中)从丝绸之路的开辟到佛教的传入,从盛行于唐代的胡乐胡舞到元代的改制新历,从郑和下西洋与各国友好往来到利玛窦在中国传教,外来文化的传入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启示我们( )①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心态,在开放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②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③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渗透④尊重外来文化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同等重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艺术宝藏浩瀚精深。中国的民族音乐绵延千年,中国的舞台传统写意凝练,是东方审美观的独特表达。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说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可见,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 )①坚决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②坚决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④加强文化交流借鉴,增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4河北衡水月考)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久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现代化话语权,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甚至认为现代化只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中发生。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它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历史迷思,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以极大的启示和鼓舞。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主张,是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交流互鉴的态度。如果国际社会愿意了解借鉴中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会敞开心扉,客观介绍,同时我们也诚心诚意地了解、研究、借鉴别国的经验。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探索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应如何交流互鉴。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专题强化练九 尊重文化多样性1.B 花灯文化延续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①正确。应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②错误。花灯文化在亚洲国家广泛传播,表明花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正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财富,值得继承,④错误。易错点拨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性 世界性表现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原因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错误 倾向 ①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就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基础 ②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其存在的差异,就否定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也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必要性2.C 该开幕式承载着亚洲人民追求和平与团结的美好向往,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②③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未涉及杭州文明演进的过程和历史文化成就,也未涉及展现独具区域风格的杭州韵味与浙江主旋律,①④排除。3.D 产自阿拉伯地区的矿物颜料苏麻离青被带到中国,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大胆创新,将其与陶瓷相结合,晕染出惊艳世界的元青花,体现了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①说法不科学,排除。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②说法错误。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大胆创新,将苏麻离青与陶瓷相结合,晕染出惊艳世界的元青花,如今科技赋能助力陶瓷制造,由景德镇始发的“中欧班列”续写丝路精神,这些体现了以文化赋能经济,同时又以经济活化文化,在弘扬文化精粹的同时,彰显了民族创新精神,③④符合题意。4.C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中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的说法错误。推动中华瓷器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对接,促进了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④正确。推动中华瓷器文化走向世界,目的在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③中“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是其目的所在。5.A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说明中华文明不断绘就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画卷,极大的包容性是铸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因素,①③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没有体现生产实践,也没有体现各国文化能够吸收彼此共同基因,②排除。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国文化各有特色,“消解不同文化的差异”的说法错误,④排除。6.A 中国古琴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这说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启示我们应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理念,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①②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方文化交流,没有体现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排除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而不是“以文明优越超越文明共存”,④错误。7.A 丝绸之路的开辟、佛教的传入、利玛窦传教等,外来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启示我们要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心态,在开放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①②符合题意。对于文化渗透我们要坚决抵制,③错误。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错误。8.C 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说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可见,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坚决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坚决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不涉及坚决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①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要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未体现增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④与题意不符。9.答案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探索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各国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共同促进世界各国探索和实现现代化。②我国在实现自身现代化过程中,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借鉴别国现代化的经验成果,同时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向愿意借鉴中国经验的其他国家介绍我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尊重其在自主探索本国现代化道路中的努力,在文化交流与交融中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实现现代化。解析 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要求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探索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应如何交流互鉴。学生可从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与对待它的正确态度以及我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交流与交融的原则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材料信息 知识点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 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以及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如果国际社会愿意了解借鉴中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会敞开心扉,客观介绍,同时我们也诚心诚意地了解、研究、借鉴别国的经验 我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要遵循的原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