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二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二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
第二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各国应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并涵盖新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的主张是(  )
A.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B.维护世界持久和平   
C.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024北京丰台月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  )
①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终极方案
②指明了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方向
③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方案
④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3.(2023浙江温州期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它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体现了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广大成员国的广泛认同。该理念之所以能得到广泛认同,是因为(  )
①其符合当今时代主题与世界各国人民期盼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
③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
④其为世界各国对外交往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重庆巴南阶段练)当前,全球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持续不断,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没有哪个国家可凭一己之力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应对挑战离不开各国在制度规则框架内的携手合作。这需要(  )
①各国坚定地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
②充分发挥某些大国在国际舞台中的领袖作用
③各国践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做行动派
④各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组二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5.(2024江苏常熟期中)中老铁路建成通车,老挝人民的铁路梦终成现实;一批批乘包机抵达中国的“网红”松子,让阿富汗的农户展露笑容……这些温暖瞬间诠释了(  )
①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共创未来的坚定信念
②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③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国家间既竞争又合作
④维护各国共同利益是中国对外交往的立足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四川攀枝花期末)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针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跨境经济活动而形成的由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等构成的治理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这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指明了方向,也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出了中国方案。这一理念的提出(  )
①有利于促进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②有利于坚持开放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③既基于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践,又能正确引领这一实践
④有利于促进世界均衡发展,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这是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又一重要行动,为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安全问题提供了良方。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B.表明中国站在国际舞台中央掌控世界经济政治发展   
C.这一理念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D.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重塑了世界秩序和格局
能力提升练
1.就如何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中国贡献了智慧和方案: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构建”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这是因为中国的主张(  )
①超越了国别、制度的差异,蕴含着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促成了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
③倡导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了各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④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指明了世界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3湖南长沙阶段练)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成果日益丰富。这一理念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和持续研究,愈益为实践所验证,愈益深入人心,彰显出强大的影响力、生命力、感召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原因在于这一理念(  )
①符合全世界各个国家、阶层和团体的利益
②得到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
③深刻把握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必然趋势
④顺应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河南安阳月考)2023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国进一步同东盟开展国际发展合作,进口更多东盟国家优质产品,继续明确、一贯地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加强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双方(  )
①摒弃分歧,深化以维护共同利益为落脚点的合作
②相互尊重,赋能彼此关系行稳致远、提质升级
③互惠互利,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多领域结盟协作
④共建共享,构建双方更加亲密的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广东湛江月考)“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关乎全球发展和治理的重大解决方案,从推动共同现代化、重构全球价值链、建立互惠共生关系等方面为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清晰的答案,提升了沿线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整体位置。共建“一带一路”(  )
①体现了中国格局、中国担当和中国贡献,开创了国际合作共赢的新路径
②极大提升了沿线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世界多极化发展注入新生政治力量
③激励更多国家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并从并肩前行国家的发展中获取前进力量
④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并为世界各国开创出一条通往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山东东营月考)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了一系列援助南部国家的新计划。其中包括:中国为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对最不发达国家到2030年的援助力争达到120亿美元,免除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国、岛国该年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等等。如果要对中国对外援助计划进行报道,下面最恰当的标题是(  )
A.弘义融利,承担大国责任   
B.南南合作,主导国际新秩序   
C.不计回报,彰显大国风范   
D.立足国际,拓展国际新影响
6.(2023云南曲靖开学考)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召开前夕,中国官方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表明了中国关于COP28的基本立场和主张:中方始终全力支持东道国阿联酋举办一届成功的缔约方大会,确保COP28延续并深化“共同落实”的主题,以首次全球盘点为契机,发出聚焦行动、加强合作的积极信号。这说明中国(  )
①是促进世界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②意在维护大国形象,积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③坚持团结协作,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④大气包容,坚定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92条规定,各国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第194条规定,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活动的进行不致使其他国家及其环境遭受污染的损害。
2023年8月,日本核污染水开始向海洋排放,预计将持续30年之久。研究表明,自排海之日起相关放射性物质在57天内即可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所产生的危害不可估量。
中国多次在联合国及其他场合敦促日本在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正视国际社会合理关切。中方表示,日方强推核污染水排海,以经济成本为由选择向海洋排放,等同于向全人类转嫁核污染风险,严重危害全人类的利益。
根据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D 2.D 3.A 4.B 5.A 6.C 7.C
1.D 最能体现这一思想,并涵盖新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的主张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符合题意。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是侧重于政治方面的主张,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侧重于经济方面的主张,均不能涵盖新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A、B、C与题意不符。
2.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能提供终极方案,①错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涉及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③排除。②④正确切题。
3.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得到广泛认同,是因为其符合当今时代主题与世界各国人民期盼,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①③正确。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错误。该理念并没有为世界各国对外交往提供新的法律依据,④错误。
4.B 联合国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各国应坚定地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①符合题意。某些大国恰恰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者,②不选。有效应对挑战离不开各国在制度规则框架内的携手合作,因此,各国应同心协力,践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做行动派,③符合题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无法要求各国都坚持这一外交宗旨,④不选。
5.A 中老铁路建成通车等温暖瞬间诠释了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共创未来的坚定信念,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竞争,③不符合题意。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中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错误。
6.C 材料强调的是平等、开放、合作、共享,不涉及协调发展,①不符合题意。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利于坚持开放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②符合题意。这一理念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指明了方向,这一理念的提出既基于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践,又能正确引领这一实践,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平等、开放、合作、共享,不涉及创新型世界经济的建设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7.C 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但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不是其主观目的,A错误。B夸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错误。D夸大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作用,错误。C正确切题。
能力提升练
1.B 2.D 3.C 4.B 5.A 6.B
1.B 世界多极格局还未形成,②错误。中国的主张没有促进各国政治经济一体化,③错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国别、制度的差异,蕴含着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指明了世界发展的方向,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①④正确。
2.D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强大感召力,并不意味着它符合全世界各个国家、阶层和团体的利益,事实上也不可能,①错误。得到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是结果,而非原因(易错点),②排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把握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必然趋势,顺应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所以具有强大的感召力,③④符合题意。
3.C 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①错误。中国进一步同东盟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继续明确、一贯地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有利于双方相互尊重,赋能彼此关系行稳致远、提质升级,共建共享,构建双方更加亲密的命运共同体,②④正确。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③错误。
4.B 共建“一带一路”彰显了中国理念,体现了中国格局、中国担当、中国贡献,激励更多国家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①③符合题意。②夸大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作用,排除。共建“一带一路”符合沿线国家的利益,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通往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④排除。
5.A 材料指出我国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了一系列援助南部国家的新计划,这表明我国积极倡导对外援助,体现了弘义融利,承担大国责任,A正确。我国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但不主导国际新秩序(高频考点),B不选。材料强调的是我国对南部国家进行援助,“不计回报”“立足国际”说法欠妥,C、D排除。
6.B 中国关于COP28的基本立场和主张,体现了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是促进世界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①符合题意。维护大国形象不是中国此举的主观目的,②不符合题意。中国发出聚焦行动、加强合作的积极信号,体现了中国坚持团结协作,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③符合题意。我国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④错误。
7.答案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日本政府肆意排放核污染水,违反《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危害国际公共健康安全。
②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保护海洋环境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日本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由,侵犯其他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是非正义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③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将在世界海洋环境保护中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发挥建设性作用。各国应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共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解析 
材料信息 教材知识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 时代的主题
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严重危害全人类的利益 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中国多次在联合国及其他场合敦促日本在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正视国际社会合理关切 中国的外交政策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