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一、选择题。1.(2024四下·黄岛期中)用小球去撞击立在地上的瓶子,能把瓶子击倒;用锤子砸核桃,能把核桃砸碎都能说明运动的物体有( )A.能量 B.重量 C.热量 D.质量【答案】A【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解析】【分析】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就有能量在起作用。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一定的能量。2.(2024四下·黄岛期中)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真正用实践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推测的是( )A.张衡 B.哥伦布 C.麦哲伦 D.阿基米德【答案】C【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522年9月6日,麦哲伦环球航行结束,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3.(2024四下·黄岛期中)下列情景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火箭加速升空 B.汽车匀速转弯C.火车减速进站 D.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答案】D【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解析】【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情况有两种:①静止;②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的运动速度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火箭加速升空,速度在增大,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汽车匀速转弯,运动方向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火车减速进站,运动速度变小,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4.(2024四下·黄岛期中)如图:风车的扇叶尖上有一个点A,当风车转动时,点A的运动路线是( )A. B. C. D.【答案】D【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一个圆点,这是常用的辅助方法。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会不同。风车的运动方式是转动,图中扇叶尖上有一个点A,当风车转动时,点A的运动路线是一个圆。5.(2024四下·黄岛期中)第1小组利用纸和吹风机,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站台上设置安全线的重要性,其中纸相当于( )A.飞驰的列车 B.列车快速通过时产生的风C.站在列车旁的人 D.站台上的安全线【答案】C【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第1小组利用吹风机向两张平行的纸中间吹气,发现两张纸互相靠近,这是因为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使两张纸中间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大了,两张纸中间的气压小于外侧的气压。纸模拟的是快速通过列车两边的周围的物体或站台上的乘客;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模拟的是列车高速通过时带动的高速流动的空气。向纸张吹气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列车站台上候车一定在白色安全线以内。6.(2024四下·黄岛期中)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会发现( )A.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小、更模糊B.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更清晰C.耳朵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更清晰D.没有什么区别【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会发现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更清晰。这是因为固体传播声音能力比空气强。7.(2024四下·黄岛期中)按物体运动的路线分类,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下面物体的运动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A.锯木头的锯子 B.抛出去的篮球C.天空飘舞的风筝 D.盘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答案】A【知识点】直线运动【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锯木头的锯子属于直线运动;抛出去的篮球、天空飘舞的风筝、盘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属于曲线运动。8.(2024四下·黄岛期中)在过马路的时候,如果走到中间,红灯亮了,这时可以( )A.继续通行,小心车辆B.掉头回到马路的一边C.在马路中心线处或安全岛内停留等候D.以上都可以【答案】C【知识点】安全常识【解析】 【分析】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在过马路的时候,如果走到中间,红灯亮了,这时可以在马路中心线处或安全岛内停留等候。9.(2024四下·黄岛期中)如图,一个小铁球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如在图示位置放一块磁铁,小铁球将会( )A.继续做直线运动B.马上做曲线运动,被磁铁吸住C.在离磁铁一定距离时,变为曲线运动,被磁铁吸住D.无法判断【答案】C【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磁铁能够吸引小钢球,又因为磁铁的磁力范围有限,所以小钢球的运动是离磁铁一定距离时被磁铁吸引,改变运动轨迹为曲线运动。10.(2024四下·黄岛期中)用橡皮槌敲击音叉,敲击动作停止了,但音叉发出的声音不会马上停止,而是要持续一定的时间,这是因为( )A.敲击时音叉发出声音,之后我们听到的都是回声B.人的错觉让我们觉得声音在持续C.敲击动作虽然停止了,但是音叉还在振动D.振动虽然停止了,但声音还在继续【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橡皮槌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当敲击动作停止了,但音叉发出的声音不会马上停止,而是要持续一定的时间,这是因为敲击动作虽然停止了,但是音叉还在持续振动,没有停止。11.(2024四下·黄岛期中)接上题:要想使音叉停止发声,我们可以( )A.用手把它握住 B.将它插入水中C.将它横着放 D.将它装进盒子【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停止,声音会立即消失。要想使音叉停止发声,我们可以用手把它握住音叉,音叉的振动立即停止,声音消失。将音叉插入水中、将音叉横放、将音叉装进盒子都不会让音叉振动立即停止。12.(2024四下·黄岛期中)汽车雨刷是安装在车前玻璃上为了防止雨水及其他污物影响视线而进行简单清理的一种工具。下列和汽车雨刷运动形式一样的是( )A.荡秋千 B.坐电梯 C.滑滑梯 D.旋转木马【答案】A【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人们把物体运动分为平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等五种基本类型。汽车雨刷的形式是摆动,与荡秋千的运动形式是一样的。坐电梯、滑滑梯的运动形式是平动,旋转木马的运动形式是转动。13.(2024四下·黄岛期中)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表示,当音量高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损伤我们的听力。下列做法中,对听力有损的是( )A.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佩戴防护耳罩B.轻声交流,不在他人耳边大声叫喊C.戴着耳机听音乐时,将声音调到最大D.课堂上用洪亮的声音回答问题【答案】C【知识点】保护听力【解析】【分析】A: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佩戴防护耳罩,属于对听力有益的做法;B:轻声交流,不在他人耳边大声叫喊,属于对听力有益的做法;C:戴着耳机听音乐时,将声音调到最大,属于对听力有损的行为;D:课堂上用洪亮的声音回答问题,属于对听力有益的做法。14.(2024四下·黄岛期中)人在说话、唱歌时发出的声音是由( )产生的。A.嘴唇的开合 B.舌头的振动 C.声带的振动 D.口腔的开合【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的,人有专门的发声器官——声带,我们人说话、唱歌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我们说话时,手摸到喉头感觉手很麻,这是因为喉头的声带在振动。15.(2024四下·黄岛期中)有经验的铁路工人往往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倾听,判断远方是否有火车驶来,这主要是因为(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D.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有经验的铁路工人往往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倾听,判断远方是否有火车驶来,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16.(2024四下·黄岛期中)小明在农历六月十三的晚上观察月相,他发现19时的月相和21时的月相( )A.形状相同,位置不同 B.形状和位置都不同C.位置相同,形状不同 D.形状和位置都相同【答案】A【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月相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位置会自东向西运动。小明在农历六月十三的晚上观察月相,他发现19时的月相和21时的月相形状相同,位置不同。17.(2024四下·黄岛期中)金鱼在鱼缸里游动,当我们用手敲击鱼缸时,金鱼听到鱼缸发出的声音,四散游开。金鱼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A.鱼缸 B.空气 C.水 D.手【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金鱼在鱼缸里游动,当我们用手敲击鱼缸时,金鱼听到鱼缸发出的声音,四散游开。金鱼生活在水中,所以金鱼听到的声音是靠水传播的。18.(2024四下·黄岛期中)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他们面对面说话也听不到彼此的声音( )A.他们说话的声音太小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宇航服的头盔把声音挡住了 D.人的听力在太空受影响【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他们面对面说话也听不到彼此的声音,这是因为太空中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19.(2024四下·黄岛期中)城市街道、学校门口“禁止鸣笛”的指示牌,医院、图书馆“禁止大声喧哗”的标志都是为了减弱噪声造成的污染。这主要是为了( )A.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提醒人们快走【答案】B【知识点】噪音【解析】【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城市街道、学校门口“禁止鸣笛”的指示牌,医院、图书馆“禁止大声喧哗”的标志都是为了减弱噪声造成的污染。这主要是为了在声源处防治噪声。20.(2024四下·黄岛期中)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它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辐射区【答案】A【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解析】【分析】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由内到外分别是由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组成。太阳最内部是核心区,最外部是日冕层。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太阳光亮的表面,即为光球层。21.(2024四下·黄岛期中)第7小组分别用大小相同的纸杯,长短粗细一致的铜丝和棉线等材料制作了2个不同的“土电话”,在测试“土电话”的过程中,他们应注意( )A.一名同学对着一端的“话筒”说话,另一名用另一端的“听筒”接听B.说话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C.连接两个“话筒”的“电话线”要拉紧D.说话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一些,便于测试的准确性【答案】A,B,C【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A:一名同学对着一端的“话筒”说话,另一名用另一端的“听筒”接听,正确;B:说话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正确;C:连接两个“话筒”的“电话线”要拉紧,正确;D:说话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一些,便于测试的准确性,错误;在进行土电话通话时,说话同学不能大声说话,否则会影响测试效果。22.(2024四下·黄岛期中)接上题:结合你自己的探究,下列关于2个“土电话”传声效果表述正确的是( )A.“电话线”材质为铜丝的传声效果最好B.“电话线”材质为棉线的传声效果最差C.“电话线”材质为棉线的比材质为铜线的传声效果好D.无法判定【答案】A,B【知识点】材料的特点【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不同的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铜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好一些,所以利用铜丝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传声效果最好;“电话线”材质为棉线的传声效果最差。23.(2024四下·黄岛期中)一个复杂的运动往往包含了多种简单的运动形式,如运动的自行车。下列关于运动中自行车的运动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A.车身在平动 B.齿轮在转动C.转弯时车把在转动 D.车轮在滚动【答案】A,B,C,D【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按运动方式分,可以分为振动、平动、转动、滚动、摆动等。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如运动中的自行车,车身在平动、齿轮在转动、转弯时车把在转动、车轮在滚动。24.(2024四下·黄岛期中)在探究声音的强弱时,科学小组的同学将一些碎纸屑均匀地撒在一面鼓的鼓面上,重复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相同位置,多次观察和比较发现( )A.轻轻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较弱B.用力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较强C.鼓声较弱时,碎纸屑轻微跳动D.鼓声较强时,碎纸屑被高高弹起【答案】A,B,C,D【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在探究声音的强弱时,科学小组的同学将一些碎纸屑均匀地撒在一面鼓的鼓面上,重复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相同位置,多次观察和比较可以发现:轻轻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较弱,碎纸屑轻微跳动;用力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较强,碎纸屑被高高弹起。25.(2024四下·黄岛期中)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提到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关于月相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天中,月相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位置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西移B.一个月内,每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形状和位置都会发生改变C.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形状和位置基本一致D.农历一个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是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答案】A,B,C,D【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A:一天中,月相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位置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西移,正确;B:一个月内,每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形状和位置都会发生改变,正确;C: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形状和位置基本一致,正确;D:农历一个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是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正确。二、非选择题。26.(2024四下·黄岛期中)分一分科学小组准备做一份有关“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手抄报,他们搜集了一些资料,请把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填序号)①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高达1500方℃。②昼夜温差特别大。③表面高低不同,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④是一个两端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⑤是人类目前所知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⑥没有空气,表面有环形山。关于太阳的资料: ;关于地球的资料: ;关于月球的资料: 。【答案】①;④⑤;②③⑥【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解析】【分析】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月球是围绕地球运行的,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高达1500方℃;地球是一个两端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是人类目前所知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月球昼夜温差特别大,表面高低不同,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没有空气,表面有环形山。27.(2024四下·黄岛期中)排一排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月相排序。正确的排序: 。【答案】①④⑤③②【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农历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题干中正确的排序为:①④⑤③②。28.(2024四下·黄岛期中)实践乐园科学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原因时,利用水槽、细沙、大小不同的石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1)实验一:在水槽中铺一层细沙,用大小不同的石子从相同的高度落在沙子上,模拟陨石的撞击。在沙子上撞击出的“环形山”有什么不同?(2)实验二:用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从不同的高度落在沙子上,模拟陨石的撞击。在沙子上撞击出的“环形山”有什么不同?(3)由此,可以推断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答案】(1)“环形山”大小不一样(2)撞击出的“环形山”大小不同(3)陨石、流星撞击【知识点】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1)研究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模拟实验中,在水槽中铺一层细沙,用大小不同的石子从相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模拟陨石的撞击。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从相同高度落下时,形成的环形山大小不一样,石子大的沙堆的凹坑大,石子小的沙堆凹坑小。(2)用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从不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撞击出的“环形山”大小、深浅都不相同,高度高的沙坑大而深,高度小的沙坑小而浅。(3)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形成可能与陨石、流星撞击有关。由于撞击月球表面物体的质量、体积、距离以及力度不同,形成的环形山有的直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29.(2024四下·黄岛期中)看图回答问题。(1)在模拟帆船“进港”的实验中,观察者的眼睛要 (选填“平视”“仰视”“俯视”)桌面或球顶。(2)如图②所示,小帆船“进港”时,我们先看到 ,后看到 ;小帆船“离港”时, 先消失, 后消失。(选填“桅杆”“船身”)(3)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平视(2)桅杆;船身;船身;桅杆(3)地球是一个球体【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1)16世纪,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在模拟帆船“进港”的实验中,观察者眼睛要平视桌面或球顶,“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2)如图②所示,观察者观察到的现象是:小帆船“进港”时,先看见小帆船的桅杆,然后才看到小帆船的船身;小帆船“离港”时,先看不见小帆船的船身,然后看不见小帆船的桅杆。(3)根据题干可知,我们能得出结论是地球是一个球体。30.(2024四下·黄岛期中)下面是研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声音高低变化关系”的实验记录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声音的高低5厘米 快 10厘米 较快 15厘米 较慢 20厘米 慢 (1)请你联系课堂实验,完成上表。(提示:声音的高低用“高”“低”“较高”或“较低”表示)。(2)在做这个实验时,小组同学每次都尽量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的同一位置,且每个长度都反复实验3次以上,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 。(3)由以上结论可以推测,用同样的力量敲击同样薄厚、不同长短的两块铝片,长铝片发出的声音 ,短铝片发出的声音 。(填“高”或“低”)(4)如果该实验在真空中进行,我们 听到钢尺振动的声音。(填“能”或“不能”)【答案】(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声音的高低5厘米 快 高10厘米 较快 较高15厘米 较慢 较低20厘米 慢 低(2)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低;高(4)不能【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声音高低主要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根据“探索尺子音高变化”实验可知,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尺子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尺子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2)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同理小组同学每次都尽量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的同一位置,且每个长度都反复实验3次以上,他们重复做的目的是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由表中实验数据信息可以推测,用同样的力量敲击同样薄厚、不同长短的两块铝片,长铝片振动速度慢,发出的声音低;短铝片振动速度快,发出的声音高。(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如果该实验在真空中进行,我们不能听到钢尺振动的声音。31.(2024四下·黄岛期中)噪声能使人听力下降,并伴有头痛、耳鸣、睡眠不良等症状,严重的甚至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减少噪声污染刻不容缓。请你列举生活中防止噪声的措施或技术。【答案】在声音大的工厂、车间周围往往砌上高墙、种植高大树木,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防止噪声;车辆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禁止大声喧哗、控制音量等属于在声源处防治噪声;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知识点】噪音【解析】【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在声音大的工厂、车间周围往往砌上高墙、种植高大树木,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防止噪声;车辆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禁止大声喧哗、控制音量等属于在声源处防治噪声;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 / 1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一、选择题。1.(2024四下·黄岛期中)用小球去撞击立在地上的瓶子,能把瓶子击倒;用锤子砸核桃,能把核桃砸碎都能说明运动的物体有( )A.能量 B.重量 C.热量 D.质量2.(2024四下·黄岛期中)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真正用实践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推测的是( )A.张衡 B.哥伦布 C.麦哲伦 D.阿基米德3.(2024四下·黄岛期中)下列情景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火箭加速升空 B.汽车匀速转弯C.火车减速进站 D.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4.(2024四下·黄岛期中)如图:风车的扇叶尖上有一个点A,当风车转动时,点A的运动路线是( )A. B. C. D.5.(2024四下·黄岛期中)第1小组利用纸和吹风机,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站台上设置安全线的重要性,其中纸相当于( )A.飞驰的列车 B.列车快速通过时产生的风C.站在列车旁的人 D.站台上的安全线6.(2024四下·黄岛期中)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会发现( )A.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小、更模糊B.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更清晰C.耳朵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更清晰D.没有什么区别7.(2024四下·黄岛期中)按物体运动的路线分类,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下面物体的运动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A.锯木头的锯子 B.抛出去的篮球C.天空飘舞的风筝 D.盘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8.(2024四下·黄岛期中)在过马路的时候,如果走到中间,红灯亮了,这时可以( )A.继续通行,小心车辆B.掉头回到马路的一边C.在马路中心线处或安全岛内停留等候D.以上都可以9.(2024四下·黄岛期中)如图,一个小铁球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如在图示位置放一块磁铁,小铁球将会( )A.继续做直线运动B.马上做曲线运动,被磁铁吸住C.在离磁铁一定距离时,变为曲线运动,被磁铁吸住D.无法判断10.(2024四下·黄岛期中)用橡皮槌敲击音叉,敲击动作停止了,但音叉发出的声音不会马上停止,而是要持续一定的时间,这是因为( )A.敲击时音叉发出声音,之后我们听到的都是回声B.人的错觉让我们觉得声音在持续C.敲击动作虽然停止了,但是音叉还在振动D.振动虽然停止了,但声音还在继续11.(2024四下·黄岛期中)接上题:要想使音叉停止发声,我们可以( )A.用手把它握住 B.将它插入水中C.将它横着放 D.将它装进盒子12.(2024四下·黄岛期中)汽车雨刷是安装在车前玻璃上为了防止雨水及其他污物影响视线而进行简单清理的一种工具。下列和汽车雨刷运动形式一样的是( )A.荡秋千 B.坐电梯 C.滑滑梯 D.旋转木马13.(2024四下·黄岛期中)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表示,当音量高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损伤我们的听力。下列做法中,对听力有损的是( )A.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佩戴防护耳罩B.轻声交流,不在他人耳边大声叫喊C.戴着耳机听音乐时,将声音调到最大D.课堂上用洪亮的声音回答问题14.(2024四下·黄岛期中)人在说话、唱歌时发出的声音是由( )产生的。A.嘴唇的开合 B.舌头的振动 C.声带的振动 D.口腔的开合15.(2024四下·黄岛期中)有经验的铁路工人往往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倾听,判断远方是否有火车驶来,这主要是因为(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D.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16.(2024四下·黄岛期中)小明在农历六月十三的晚上观察月相,他发现19时的月相和21时的月相( )A.形状相同,位置不同 B.形状和位置都不同C.位置相同,形状不同 D.形状和位置都相同17.(2024四下·黄岛期中)金鱼在鱼缸里游动,当我们用手敲击鱼缸时,金鱼听到鱼缸发出的声音,四散游开。金鱼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A.鱼缸 B.空气 C.水 D.手18.(2024四下·黄岛期中)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他们面对面说话也听不到彼此的声音( )A.他们说话的声音太小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宇航服的头盔把声音挡住了 D.人的听力在太空受影响19.(2024四下·黄岛期中)城市街道、学校门口“禁止鸣笛”的指示牌,医院、图书馆“禁止大声喧哗”的标志都是为了减弱噪声造成的污染。这主要是为了( )A.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提醒人们快走20.(2024四下·黄岛期中)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它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辐射区21.(2024四下·黄岛期中)第7小组分别用大小相同的纸杯,长短粗细一致的铜丝和棉线等材料制作了2个不同的“土电话”,在测试“土电话”的过程中,他们应注意( )A.一名同学对着一端的“话筒”说话,另一名用另一端的“听筒”接听B.说话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C.连接两个“话筒”的“电话线”要拉紧D.说话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一些,便于测试的准确性22.(2024四下·黄岛期中)接上题:结合你自己的探究,下列关于2个“土电话”传声效果表述正确的是( )A.“电话线”材质为铜丝的传声效果最好B.“电话线”材质为棉线的传声效果最差C.“电话线”材质为棉线的比材质为铜线的传声效果好D.无法判定23.(2024四下·黄岛期中)一个复杂的运动往往包含了多种简单的运动形式,如运动的自行车。下列关于运动中自行车的运动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A.车身在平动 B.齿轮在转动C.转弯时车把在转动 D.车轮在滚动24.(2024四下·黄岛期中)在探究声音的强弱时,科学小组的同学将一些碎纸屑均匀地撒在一面鼓的鼓面上,重复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相同位置,多次观察和比较发现( )A.轻轻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较弱B.用力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较强C.鼓声较弱时,碎纸屑轻微跳动D.鼓声较强时,碎纸屑被高高弹起25.(2024四下·黄岛期中)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提到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关于月相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天中,月相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位置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西移B.一个月内,每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形状和位置都会发生改变C.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形状和位置基本一致D.农历一个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是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二、非选择题。26.(2024四下·黄岛期中)分一分科学小组准备做一份有关“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手抄报,他们搜集了一些资料,请把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填序号)①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高达1500方℃。②昼夜温差特别大。③表面高低不同,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④是一个两端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⑤是人类目前所知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⑥没有空气,表面有环形山。关于太阳的资料: ;关于地球的资料: ;关于月球的资料: 。27.(2024四下·黄岛期中)排一排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月相排序。正确的排序: 。28.(2024四下·黄岛期中)实践乐园科学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原因时,利用水槽、细沙、大小不同的石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1)实验一:在水槽中铺一层细沙,用大小不同的石子从相同的高度落在沙子上,模拟陨石的撞击。在沙子上撞击出的“环形山”有什么不同?(2)实验二:用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从不同的高度落在沙子上,模拟陨石的撞击。在沙子上撞击出的“环形山”有什么不同?(3)由此,可以推断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29.(2024四下·黄岛期中)看图回答问题。(1)在模拟帆船“进港”的实验中,观察者的眼睛要 (选填“平视”“仰视”“俯视”)桌面或球顶。(2)如图②所示,小帆船“进港”时,我们先看到 ,后看到 ;小帆船“离港”时, 先消失, 后消失。(选填“桅杆”“船身”)(3)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0.(2024四下·黄岛期中)下面是研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声音高低变化关系”的实验记录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声音的高低5厘米 快 10厘米 较快 15厘米 较慢 20厘米 慢 (1)请你联系课堂实验,完成上表。(提示:声音的高低用“高”“低”“较高”或“较低”表示)。(2)在做这个实验时,小组同学每次都尽量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的同一位置,且每个长度都反复实验3次以上,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 。(3)由以上结论可以推测,用同样的力量敲击同样薄厚、不同长短的两块铝片,长铝片发出的声音 ,短铝片发出的声音 。(填“高”或“低”)(4)如果该实验在真空中进行,我们 听到钢尺振动的声音。(填“能”或“不能”)31.(2024四下·黄岛期中)噪声能使人听力下降,并伴有头痛、耳鸣、睡眠不良等症状,严重的甚至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减少噪声污染刻不容缓。请你列举生活中防止噪声的措施或技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解析】【分析】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就有能量在起作用。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一定的能量。2.【答案】C【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522年9月6日,麦哲伦环球航行结束,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3.【答案】D【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解析】【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情况有两种:①静止;②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的运动速度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火箭加速升空,速度在增大,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汽车匀速转弯,运动方向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火车减速进站,运动速度变小,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4.【答案】D【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一个圆点,这是常用的辅助方法。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会不同。风车的运动方式是转动,图中扇叶尖上有一个点A,当风车转动时,点A的运动路线是一个圆。5.【答案】C【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第1小组利用吹风机向两张平行的纸中间吹气,发现两张纸互相靠近,这是因为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使两张纸中间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大了,两张纸中间的气压小于外侧的气压。纸模拟的是快速通过列车两边的周围的物体或站台上的乘客;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模拟的是列车高速通过时带动的高速流动的空气。向纸张吹气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列车站台上候车一定在白色安全线以内。6.【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会发现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大、更清晰。这是因为固体传播声音能力比空气强。7.【答案】A【知识点】直线运动【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锯木头的锯子属于直线运动;抛出去的篮球、天空飘舞的风筝、盘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属于曲线运动。8.【答案】C【知识点】安全常识【解析】 【分析】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在过马路的时候,如果走到中间,红灯亮了,这时可以在马路中心线处或安全岛内停留等候。9.【答案】C【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磁铁能够吸引小钢球,又因为磁铁的磁力范围有限,所以小钢球的运动是离磁铁一定距离时被磁铁吸引,改变运动轨迹为曲线运动。10.【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橡皮槌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当敲击动作停止了,但音叉发出的声音不会马上停止,而是要持续一定的时间,这是因为敲击动作虽然停止了,但是音叉还在持续振动,没有停止。11.【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停止,声音会立即消失。要想使音叉停止发声,我们可以用手把它握住音叉,音叉的振动立即停止,声音消失。将音叉插入水中、将音叉横放、将音叉装进盒子都不会让音叉振动立即停止。12.【答案】A【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人们把物体运动分为平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等五种基本类型。汽车雨刷的形式是摆动,与荡秋千的运动形式是一样的。坐电梯、滑滑梯的运动形式是平动,旋转木马的运动形式是转动。13.【答案】C【知识点】保护听力【解析】【分析】A: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佩戴防护耳罩,属于对听力有益的做法;B:轻声交流,不在他人耳边大声叫喊,属于对听力有益的做法;C:戴着耳机听音乐时,将声音调到最大,属于对听力有损的行为;D:课堂上用洪亮的声音回答问题,属于对听力有益的做法。14.【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的,人有专门的发声器官——声带,我们人说话、唱歌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我们说话时,手摸到喉头感觉手很麻,这是因为喉头的声带在振动。15.【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有经验的铁路工人往往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倾听,判断远方是否有火车驶来,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16.【答案】A【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月相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位置会自东向西运动。小明在农历六月十三的晚上观察月相,他发现19时的月相和21时的月相形状相同,位置不同。17.【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金鱼在鱼缸里游动,当我们用手敲击鱼缸时,金鱼听到鱼缸发出的声音,四散游开。金鱼生活在水中,所以金鱼听到的声音是靠水传播的。18.【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他们面对面说话也听不到彼此的声音,这是因为太空中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19.【答案】B【知识点】噪音【解析】【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城市街道、学校门口“禁止鸣笛”的指示牌,医院、图书馆“禁止大声喧哗”的标志都是为了减弱噪声造成的污染。这主要是为了在声源处防治噪声。20.【答案】A【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解析】【分析】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由内到外分别是由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组成。太阳最内部是核心区,最外部是日冕层。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太阳光亮的表面,即为光球层。21.【答案】A,B,C【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A:一名同学对着一端的“话筒”说话,另一名用另一端的“听筒”接听,正确;B:说话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正确;C:连接两个“话筒”的“电话线”要拉紧,正确;D:说话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一些,便于测试的准确性,错误;在进行土电话通话时,说话同学不能大声说话,否则会影响测试效果。22.【答案】A,B【知识点】材料的特点【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不同的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铜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好一些,所以利用铜丝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传声效果最好;“电话线”材质为棉线的传声效果最差。23.【答案】A,B,C,D【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按运动方式分,可以分为振动、平动、转动、滚动、摆动等。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如运动中的自行车,车身在平动、齿轮在转动、转弯时车把在转动、车轮在滚动。24.【答案】A,B,C,D【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在探究声音的强弱时,科学小组的同学将一些碎纸屑均匀地撒在一面鼓的鼓面上,重复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相同位置,多次观察和比较可以发现:轻轻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较弱,碎纸屑轻微跳动;用力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较强,碎纸屑被高高弹起。25.【答案】A,B,C,D【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A:一天中,月相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位置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西移,正确;B:一个月内,每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形状和位置都会发生改变,正确;C: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形状和位置基本一致,正确;D:农历一个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是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正确。26.【答案】①;④⑤;②③⑥【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解析】【分析】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月球是围绕地球运行的,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高达1500方℃;地球是一个两端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是人类目前所知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月球昼夜温差特别大,表面高低不同,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没有空气,表面有环形山。27.【答案】①④⑤③②【知识点】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农历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题干中正确的排序为:①④⑤③②。28.【答案】(1)“环形山”大小不一样(2)撞击出的“环形山”大小不同(3)陨石、流星撞击【知识点】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1)研究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模拟实验中,在水槽中铺一层细沙,用大小不同的石子从相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模拟陨石的撞击。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从相同高度落下时,形成的环形山大小不一样,石子大的沙堆的凹坑大,石子小的沙堆凹坑小。(2)用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从不同高度落在沙子上,撞击出的“环形山”大小、深浅都不相同,高度高的沙坑大而深,高度小的沙坑小而浅。(3)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形成可能与陨石、流星撞击有关。由于撞击月球表面物体的质量、体积、距离以及力度不同,形成的环形山有的直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29.【答案】(1)平视(2)桅杆;船身;船身;桅杆(3)地球是一个球体【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1)16世纪,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在模拟帆船“进港”的实验中,观察者眼睛要平视桌面或球顶,“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2)如图②所示,观察者观察到的现象是:小帆船“进港”时,先看见小帆船的桅杆,然后才看到小帆船的船身;小帆船“离港”时,先看不见小帆船的船身,然后看不见小帆船的桅杆。(3)根据题干可知,我们能得出结论是地球是一个球体。30.【答案】(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声音的高低5厘米 快 高10厘米 较快 较高15厘米 较慢 较低20厘米 慢 低(2)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低;高(4)不能【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声音高低主要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根据“探索尺子音高变化”实验可知,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尺子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尺子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2)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同理小组同学每次都尽量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的同一位置,且每个长度都反复实验3次以上,他们重复做的目的是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由表中实验数据信息可以推测,用同样的力量敲击同样薄厚、不同长短的两块铝片,长铝片振动速度慢,发出的声音低;短铝片振动速度快,发出的声音高。(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如果该实验在真空中进行,我们不能听到钢尺振动的声音。31.【答案】在声音大的工厂、车间周围往往砌上高墙、种植高大树木,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防止噪声;车辆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禁止大声喧哗、控制音量等属于在声源处防治噪声;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知识点】噪音【解析】【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在声音大的工厂、车间周围往往砌上高墙、种植高大树木,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防止噪声;车辆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禁止大声喧哗、控制音量等属于在声源处防治噪声;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