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0张PPT)第四章 一次函数回顾与思考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要点回顾典例讲练目录CONTENTS1. 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和 y ,并且对于变量 x 的每一个值,变量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 y是 x 的 ,其中 x 是自变量.2.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 .函数 列表法 图象法 关系式法 3.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当 b =0时,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它是正比例函数.4. 正比例函数 y = kx ( k ≠0)的性质.y = kx + b ( k , b 为常数, k≠0) y = kx ( k≠0) 当 k >0时,图象过第 象限;当 k <0时,图象过第 象限.注:当 k =1时,该函数图象平分第一、三象限,这条直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它的纵坐标;当 k =-1时,该函数图象平分第二、四象限,这条直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它的纵坐标的相反数.一、三 二、四 5. 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0)的图象.当 x =0时,图象与 y 轴的交点坐标为 ;当 y =0时,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0, b ) 6. 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0)的性质.(1)当 k >0时, y 的值随着 x 值的 而 ;当 k<0时, y 的值随着 x 值的 而 ;(2)当 k >0且 b >0时,函数的图象过第 象限;当 k >0且 b <0时,函数的图象过第 象限;当 k <0且 b >0时,函数的图象过第 象限;当 k<0且 b <0时,函数的图象过第 象限.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一、二、三 一、三、四 一、二、四 二、三、四 7. 确定函数的表达式.(1)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0)中有两个未知系数,所以需要两个点,通过将两个点的坐标的代入,就可以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正比例函数 y = kx 只有一个未知系数,所以只要知道 就可以求出它的表达式.一个点的坐标 8. 一次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设两条直线分别为 y = k1 x + b1, y = k2 x + b2.当 k1= k2, b1≠ b2时,两条直线平行;当 k1≠ k2时,两条直线相交.9.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联系.一般地,当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就是方程 kx + b =0的解.从图象上看,一次函数 y = kx + b的图象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 kx + b =0的解.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2典例讲练要点一 函数的定义(1)下列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的图象中, y 不是 x 的函数的是( D )ABCDD【思路导航】由函数的定义判断即可.【解析】A,B,C三个选项中,对于 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不符合题意;选项D中, y 轴右侧一个 x 值对应两个 y 值,所以 y 不是 x 的函数,符合题意.故选D.【点拨】判断一个关系是函数关系的方法:(1)存在一个变化过程;(2)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3)对于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因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三者必须同时满足.(2)函数 y =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思路导航】根据二次根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解析】由题意,得 x -2≥0且 x -5≠0.解得 x ≥2且 x ≠5.故答案为 x ≥2且 x ≠5.【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二次根式 中, a ≥0,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x ≥2且 x ≠5 1. 下列函数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为 x ≥3的是( B )A. y = B. y =C. y = D. y =2. 下列式子:① y =3 x -5;② y = ;③ y = ;④ y2=x ;⑤ y =| x |.其中 y 是 x 的函数的有 (填序号).B①②③⑤ 要点二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一次函数 y =(4+2 m ) x + m -4.(1)当 m 为何值时,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减小?(2)当 m 为何值时,该函数的图象与 y 轴的交点在 x 轴下方?(3)若 m =-1,求该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思路导航】(1)根据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减小,列出不等式,解答即可;(2)根据函数图象与 y 轴的交点在 x 轴下方时,列出两个不等式,解答即可;(3)根据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特征列方程,解答即可.解:(1)因为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减小,所以4+2 m <0,解得 m <-2.所以当 m <-2时,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减小.(2)因为该函数的图象与 y 轴的交点在 x 轴下方,所以 m -4<0且4+2 m ≠0,解得 m <4且 m ≠-2.所以当 m <4且 m ≠-2时,该函数的图象与 y 轴的交点在 x轴下方.(3)若 m =-1,则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2 x -5.当该函数的图象与 x 轴相交时,交点的纵坐标为0,所以0=2 x -5,解得 x = .当该函数的图象与 y 轴相交时,交点的横坐标为0,所以 y =2×0-5,即 y =-5.所以此函数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与 y 轴的交点坐标为(0,-5).【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隐含条件 k ≠0.已知关于 x 的一次函数 y = mx +4 m -2.(1)若这个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求 m 的值;(2)若这个函数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求 m 的取值范围;(3)不论 m 取何实数,这个函数的图象都过一个定点,试求这个定点的坐标.解:(1)因为这个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所以当 x =0时, y =0,即4 m -2=0,解得 m = .(2)因为这个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所以 m >0且4 m -2≥0,解得 m ≥ .(3)将一次函数 y = mx +4 m -2变形为m ( x +4)= y +2.因为不论 m 取何实数这个函数的图象都过定点,所以 x +4=0, y +2=0,解得 x =-4, y =-2.则不论 m 取何实数,这个函数的图象都过定点(-4,-2).要点三 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小玲和小东姐弟俩分别从家和图书馆同时出发,沿同一条路相向而行.小玲开始跑步,中途改为步行,到达图书馆恰好用30 min.小东骑自行车以300 m/min的速度直接回家,两人离家的路程 y (m)与各自离开出发地的时间 x (min)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1)家与图书馆之间的路程为 m,小玲步行的速度为 m/min;(2)求小东离家的路程 y 与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 000 100 (3)当两人相遇时,他们离图书馆多远?【思路导航】(1)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家与图书馆之间的路程,再根据小玲步行的时间和路程,可以计算出小玲步行的速度;(2)先求点 D 的坐标,再由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3)先根据两人的速度求出相遇时间,再求到图书馆的路程即可.(1)【解析】由图象,得家与图书馆之间的路程为4 000 m,小玲步行的速度为(4 000-2 000)÷(30-10)=100(m/min).故答案为4 000,100.(2)解:因为4 000÷300= (min),所以点 D 的横坐标为 .所以点 D 的坐标为 .设小东离家的路程 y 与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 kx + b ( k≠0).因为点 C (0,4 000), D 在该函数图象上,所以 b =4 000, k + b =0.所以 k =-300.故小东离家的路程 y 与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300 x +4 000 .(3)解:当两人相遇时,设他们走的时间为 m min.由点 A (10,2 000),易得OA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200 x (0≤ x ≤10).由图象,得300 m +200 m =4 000,解得 m =8.所以当两人相遇时,他们离图书馆路程为300×8=2 400(m).故当两人相遇时,他们离图书馆2 400 m.【点拨】此类问题一般先观察图象特征,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的类型,当确定是一次函数关系时,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表达式,最后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求得所需结果.甲、乙两个圆柱形水槽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乙槽中有一圆柱形实心铁块(圆柱形实心铁块的下底面完全落在乙槽底面上).现将甲槽中的水匀速注入乙槽,甲、乙两个水槽中水的深度 y (cm)与注水时间 x (min)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图2中折线 EDC 表示 槽中水的深度 y 与注水时间 x 之间的关系,铁块的高度为 cm;(2)求 AB 的函数表达式;(3)求当甲、乙两个水槽中水的深度相同时的注水时间.乙 16 (2)解:设 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 b ( k ≠0).将点(0,14),(7,0)代入,得 b =14,7 k + b =0.所以 k =-2.所以 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2 x +14(0≤ x ≤7).(1)【解析】由题意,知乙槽在注水的过程中,水的高度不断增加,当水位达到铁块顶端时,高度变化情况又同前面不同,所以折线 EDC 表示的是乙槽的水深 y 与注水时间 x 的关系.折线EDC 中,点 D 表示乙槽水深16 cm,也就是铁块的高度为16 cm.故答案为乙,16.(3)解:设 ED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mx + n ( m ≠0).将点(0,4),(4,16)代入,得 n =4,4 m + n =16.所以 m =3.所以 ED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3 x +4(0≤ x ≤4).根据题意,得-2 x +14=3 x +4,解得 x =2.故注水2 min,甲、乙两个水槽中水的深度相同.要点四 一次函数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 m 经过点(-1,2),交 x 轴于点 A (-2,0),交 y 轴于点 B ,直线 n 与直线 m交于点 P ,分别与 x 轴、 y 轴交于点 C , D (0,-2).连接BC ,点 P 的横坐标为-4.(1)求直线 m 的函数表达式和点 P 的坐标.(2)试说明:△ B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直线 m 上是否存在点 E ,使得 S△ ACE = S△ BOC ?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导航】(1)由待定系数法可求直线 m 的函数表达式,解方程即可解答;(2)求得点 B , C 的坐标即可解答;(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 S△ BOC ,再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解答.解:(1)设直线 m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 b ( k ≠0).因为直线 m 经过点(-1,2), A (-2,0),所以- k + b =2,-2 k + b =0.所以 k =2, b =4.所以直线 m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2 x +4.将 x =-4代入 y =2 x +4,得 y =2×(-4)+4=-4.所以点 P 的坐标为(-4,-4).(2)设直线 n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sx + t ( s ≠0).因为直线 n 经过点 D (0,-2), P (-4,-4),所以-4 s + t =-4, t =-2.所以 s = .所以直线 n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2.在 y =2 x +4中,令 x =0,得 y =4.所以点 B 的坐标为(0,4).所以 OB =4.在 y = x -2中,令 y =0,得 x -2=0,解得 x =4.所以点 C 的坐标为(4,0).所以 OC = OB =4.又因为∠ BOC =90°,所以△ B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因为 OB = OC =4,∠ BOC =90°,所以 S△ BOC = · OB · OC = ×4×4=8.要使 S△ ACE = S△ BOC =8,则有 · AC ·| yE |=8.因为 AC =2+4=6,所以| yE |= .所以 yE = 或 yE =- .①当 yE = 时,得2 x +4= ,解得 x =- .此时点 E 的坐标为 ;②当 yE =- 时,得2 x +4=- ,解得 x =- .此时点 E 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直线 m 上存在点 E ,使得 S△ ACE = S△ BOC ,点 E 的坐标为 或 .【点拨】解答这类动点问题时,要注意动点所在位置,可以在图上画出使面积相等的点的大概位置,这样有助于分析题目,在分类讨论时不会遗漏和重复.如图,已知一次函数 y = x -2的图象交 y 轴于点 A ,一次函数 y=4 x + b 的图象交 y 轴于点 B ,且分别与 x 轴,一次函数 y = x -2的图象交于点 C , D ,点 D 的坐标为(-2,-4).(1)求△ ABD 的面积.(2)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 E ,使得以点 C , D , E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把点 D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 y =4 x + b ,得4×(-2)+ b =-4,解得 b =4.所以一次函数 y =4 x + b =4 x +4.在 y =4 x +4中,令 x =0,得 y =4.所以 B (0,4).在 y = x -2中,含 x =0,得 y =-2,所以 A (0,-2).所以 AB =4-(-2)=6.所以 S△ ABD = · AB ·| xD |= ×6×2=6.(2)存在符合条件的点 E .①如图1,当点 E 为直角顶点时,过点 D 作 DE ⊥ x 轴于点 E .图1因为 D (-2,-4),图1所以点 E 的坐标为(-2,0);②当点 C 为直角顶点时, x 轴上不存在符合条件的点 E ;③如图2,当点 D 为直角顶点时,过点 D 作 DE ⊥ CD 交 x 轴于点E ,作 DF ⊥ x 轴于点 F .图2设 E ( t ,0).当 y =0时,得4 x +4=0.所以 x =-1.图2所以 C (-1,0).因为 F (-2,0),所以 CF =1, CE =-1- t , EF =-2- t .因为 D (-2,-4),所以 DF =4.在Rt△ DE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E2= EF2+ DF2=(-2- t )2+42= t2+4 t +20.在Rt△ CD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D2= CF2+ DF2=12+42=17.在Rt△ C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E2= DE2+ CD2.所以(-1- t )2= t2+4 t +20+17;解得 t =-18.所以 E (-18,0).综上所述,点 E 的坐标为(-2,0)或(-18,0).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8张PPT)第四章 一次函数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课前预习典例讲练目录CONTENTS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1课前预习1. 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 x , y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 y = kx + b ( k , b 为常数, k ≠0)的形式,则称 y 是 x 的 函数(其中 x 为自变量, y 是因变量).2. 正比例函数.特别地,当 b =0时,称 y 是 x 的 .一次 正比例函数 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2典例讲练(1)下列函数:① y =5-2 x ;② y =3 x ;③ y =2 x -1;④ y= ;⑤ y = x2- x ( x -1);⑥ y = kx + b .其中 是一次函数, 是正比例函数.(填序号)【思路导航】函数通过恒等变形,若能转化为 y = kx + b ( k ,b 为常数, k ≠0)的形式,则它是一次函数;若能转化为 y = kx( k 为常数, k ≠0)的形式,则它是正比例函数.①②③⑤ ②⑤ 【解析】 y =5-2 x , y =3 x , y =2 x -1都符合一次函数的定义,属于一次函数. y = x2- x ( x -1)经过变形之后得到 y =x ,符合一次函数的定义,属于一次函数. y =3 x , y = x2- x( x -1)符合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属于正比例函数. y = 既不是一次函数,也不是正比例函数. y = kx + b 需满足 k ≠0的条件,才是一次函数.故答案为①②③⑤,②⑤.【点拨】判断一个函数是一次函数的方法:(1)等号两边是整式;(2)将整式恒等变形,能表示成 y = kx + b ( k , b 为常数, k ≠0)的形式.判断一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方法:(1)等号两边是整式;(2)将整式恒等变形,能表示成 y = kx ( k为常数, k ≠0)的形式.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2)已知函数 y =( m -1) + m 是关于 x 的一次函数,则m = .当 x =2时, y = .【思路导航】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① x 的次数为1;② x 的系数不等于0求解即可.-1 -5 【解析】因为函数 y =( m -1) + m 是关于 x 的一次函数,所以 m2=1且 m -1≠0,即 m =±1且 m ≠1.所以 m =-1.把 x =2, m =-1代入函数式,得 y =(-1-1)×2+(-1)=-4-1=-5.故答案为-1,-5.【点拨】根据一次函数求待定字母的值时,要注意:(1)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的一次式,若含有一次以上的项,此项的系数必为0;(2)一次项的系数不为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B. 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C. 不是一次函数就一定不是正比例函数D. 不是正比例函数就一定是一次函数D2. 已知函数 y =( k +1) x + k2-1.(1)当 k 时,它是一次函数;(2)当 k 时,它是正比例函数.≠-1 =1 某通信公司的手机收费标准有两类.A类:月租费12元,通话费0.2元/min;B类:没有月租费,通话费0.25元/min.(1)分别写出A类、B类每月应缴费用 y (元)与通话时间 x(min)之间的关系式;(2)若每月平均通话时间为200 min,则选择哪类收费方式更划算?(3)每月通话多长时间,按A,B两类收费标准缴费所缴话费相等?【思路导航】(1)根据题意列出A类、B类每月应缴费用 y(元)与通话时间 x (min)之间的关系式即可;(2)结合(1)的答案,分别求出按A类和按B类收费方式所缴的话费,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按A,B两类收费标准所缴话费相等”,列出关于 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即可.解:(1)A类每月应缴费用 y (元)与通话时间 x (min)之间的关系式为 y =0.2 x +12.B类每月应缴费用 y (元)与通话时间 x (min)之间的关系式为 y =0.25 x .(2)若选择A类收费方式,则y =0.2×200+12=52.若选择B类收费方式,则 y =0.25×200=50.因为52>50,所以选择B类收费方式更划算.(3)由题意,得12+0.2 x =0.25 x ,解得 x =240.故每月通话240 min,按A,B两类收费标准缴费所缴话费相等.【点拨】求解一次函数实际问题时,需要读懂题意,分析清楚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到与之对应的等量关系,列出函数表达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某批发商家批发苹果采取分段计价的方式,其价格如下表:购买苹果 的质量x/kg 不超过50 kg 的部分 超过50 kg的部分价格/(元/kg) 10 8(1)若小刚购买苹果40 kg,应付多少元?(2)若小刚购买苹果 x kg,用去了 y 元.分别写出当0≤ x ≤50和x >50时,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3)求小刚一次性购买80 kg所付的费用比分两次共购买80 kg(每次都购买40 kg)所付的费用少多少元.解:(1)由表格,得40×10=400(元).故小刚购买苹果40 kg,应付400元.(2)由题意,得当0≤ x ≤50时,则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为 y =10 x ;当 x >50时,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为 y =10×50+8( x -50)=8x +100,即当 x >50时,则 y 与 x 的关系式为 y =8 x +100.(3)若一次性购买80 kg,所付的费用为8×80+100=740(元),若分两次共购买80 kg(每次都购买40 kg),所付的费用为40×10×2=800(元),800-740=60(元).故小刚一次性购买80 kg所付的费用比分两次共购买80 kg(每次都购买40 kg)所付的费用少60元.已知 y1与 x +1成正比例, y2与 x -1成正比例, y = y1+ y2.当 x=1时, y =4;当 x =3时, y =14.求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思路导航】根据题意,设出 y1和 y2的函数关系式.将已知的 x和 y 的值分别代入 y1和 y2,列出方程,求出参数的值即可得到所求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 y1与 x +1成正比例,所以设 y1= k1( x +1)( k1≠0).因为 y2与 x -1成正比例,所以设 y2= k2( x -1)( k2≠0).因为 y = y1+ y2,所以 y = k1( x +1)+ k2( x -1).因为当 x =1时, y =4,所以2 k1=4. ①因为当 x =3时, y =14,所以4 k1+2 k2=14. ②由①,得 k1=2.把 k1=2代入②中,得8+2 k2=14.解得 k2=3.所以 y =2( x +1)+3( x -1)=5 x -1.【点拨】本例有两个不同的一次(正比例)函数 y1和 y2,要特别注意不能用同一个 k 设出它们的函数关系式,而要用 k1和 k2进行区分,也可以用 m 和 n 等表示它们的一次项系数.1. 已知 y = y1+ y2, y1与 x 成正比例, y2与 x -2成正比例.当 x =1时, y =0;当 x =-3时, y =4.(1)求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 y 是 x 的什么函数;(2)当 x =-2时,求 y 的值;(3)当 y =-3时,求 x 的值.解:(1)设 y = k1 x + k2( x -2).由题意,得 k1+ k2(1-2)=0 ①,-3 k1-5 k2=4 ②.由①,得 k1= k2.所以-3 k1-5 k2=-8 k1=4.所以 k1= k2=- .所以 y =- x - ( x -2)=- x +1, y 是 x 的一次函数.(2)当 x =-2时, y =-(-2)+1=3.(3)当 y =-3时,- x +1=-3.解得 x =4.2. 生态公园计划在园内的坡地上造一片有A,B两种树的混合林,需要购买这两种树苗2 000棵.种植A,B两种树苗的相关信息如下表:品种 价格/(元/棵) 成活率 劳务费/(元/棵)A 15 95% 3B 20 99% 4设购买A种树苗 x 棵,造这片混合林的总费用为 y 元.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 y (元)与 x (棵)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y 是 x 的正比例函数吗?解:(1)由题意,得 y =(15+3) x +(20+4)·(2 000-x )=-6 x +48 000(0< x <2 000).所以 y 不是 x 的正比例函数.(2)假设这批树苗种植后成活1 960棵,则造这片混合林的总费用为多少元?(2)由题意,得95% x +99%(2 000- x )=1 960,解得 x =500.当 x =500时, y =-6×500+48 000=45 000.故造这片混合林的总费用为45 000元.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4张PPT)第四章 一次函数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三课时)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课前预习典例讲练目录CONTENTS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1课前预习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为( x0, y0);(2)两个一次函数,当 x = x0时,函数值为 y1= y2= y0;当函数值为 y0时,自变量的值为 x1= x2= x0.(3)当自变量的值 x > x0时,函数值 y1> y2,即对同一自变量 x的值,图象在上面的函数值大;当自变量的值 x < x0时,函数值y1< y2,即对同一自变量 x 的值,图象在下面的函数值小.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2典例讲练某工厂生产小型装载机,由于质量好,受到客户的好评,产品一直畅销.如图, l1表示该工厂一周的装载机销售金额与销售数量的关系, l2表示该工厂一周的装载机生产成本(含装载机生产成本、维持工厂运行及销售的所有费用)与装载机销售数量的关系.观察图象,解决以下问题:(1)当一周销售 台时,销售金额等于生产成本;当一周销售数量大于 台时,该工厂实现盈利.4 4 (2)若设利润为 W (万元),请写出利润 W 与销售数量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一周内的销售数量 x 为多少台时,利润达到5万元.【思路导航】(1)根据题意,观察分析图象中交点的含义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象中的坐标,求出直线 l1和 l2的函数表达式,再根据利润=销售金额-生产成本即可得到利润 W 与销售数量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令 W =5,求出 x 的值即可.(2)解:设直线 l1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1 x ( k ≠0).根据题意,得4 k1=4,解得 k1=1.所以直线 l1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设直线 l2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2 x + b ( k ≠0).将(0,2),(4,4)代入,得 b =2,4 k2+ b =4.所以 k2= .(1)【解析】根据图象,知当销售数量为4台时,销售金额等于生产成本.当销售数量超过4台时,工厂才能获利.故答案为4,4.所以直线 l2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2.所以 W = x - = x -2.当 W =5时,5= x -2,解得 x =14.所以当一周内的销售数量 x 为14台时,利润达到5万元.【点拨】理解交点的几何意义:两函数图象的交点表示两条直线的公共点,即点同时在两条直线上.某通讯公司就手机流量套餐推出A,B,C三种方案(如表),三种方案每月所需的费用 y (元)与每月使用的流量 x (兆)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方案 A 方案 B 方案 C 方案每月基本费用/元 20 56 266每月免费使用流量/兆 1024 m 无限超出后每兆收费/元 n n —(1)结合图表解答下列问题:表中 m = , n = ;3072 0.3 (1)【解析】根据图象,得 m =3072, n =(56-20)÷(1144-1024)=0.3.故答案为3072,0.3.(2)在A方案中,当每月使用的流量不少于1024兆时,求每月所需的费用 y (元)与每月使用的流量 x (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解:在A方案中,当每月使用的流量不少于1024兆时,根据题意,得 y =20+0.3( x -1024)=0.3 x -287.2.所以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0.3 x -287.2( x ≥1024).(3)解:在B方案中,当每月使用的流量不少于3072兆时,根据题意,得 y =56+0.3( x -3072).令56+0.3( x -3072)=266,解得 x =3772.由图象,得当每月使用的流量超过3772兆时,选择C方案最划算.(3)在这三种方案中,当每月使用的流量超过多少兆时,选择C方案最划算?某快递公司每天9:00~10:00为集中揽件和派件时段,甲仓库用来揽收快递,乙仓库用来派发快递,快递数量 y (件)与时间x (min)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求甲仓库快递数量 y (件)与时间 x (min)之间的关系式.(2)若乙仓库快递数量 y (件)与时间 x (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 =-4 x +240(0< x <60).问:经过多少min,两仓库的快递数量相同?都是多少件?【思路导航】(1)设甲仓库快递数量 y (件)与时间 x (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 kx + b ( k ≠0),把点(0,40),(60,400)代入,求出 k , b 的值即可;(2)根据“经过多少min,两仓库快递件数相同”,可知此时两函数 x , y 的值相同,列出方程求出 x 的值即可.解:(1)设甲仓库快递数量 y (件)与时间 x (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 kx + b ( k ≠0).因为 y = kx + b 过点(0,40),(60,400),所以 b =40,60 k + b =400.所以 k =6.所以甲仓库快递数量 y (件)与时间 x (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6 x +40(0≤ x ≤60).(2)根据题意,得6 x +40=-4 x +240,解得 x =20.则 y =6 x +40=6×20+40=160.故经过20 min时,两仓库的快递数量相同,都是160件.【点拨】在求直线 y1= k1 x + b1与 y2= k2 x + b2交点坐标时,可以根据图象中交点的性质得到 k1 x + b1= k2 x + b2,解一元一次方程得到结果.某企业有甲、乙两个长方体蓄水池,将甲池中的水以一定的速度注入乙池中,甲、乙两个蓄水池中水的深度 y (m)与注水时间 x (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求甲蓄水池中水的深度 y 与注水时间 x 之间的关系式;解:(1)设甲蓄水池中水的深度 y 与注水时间 x 的关系式为 y甲= kx + b .因为函数图象经过点(0,2)和(3,0),所以 b =2,3 k + b =0.所以 k =- .所以甲蓄水池中水的深度 y (m)与注水时间 x (h)之间的关系式为 y甲=- x +2(0≤ x ≤3).(2)由题意,知深度相同时即为函数值相同.根据题意,得- x +2= x +1,解得 x =0.6.故注水0.6 h,甲、乙两个蓄水池中水的深度相同.(2)乙蓄水池中水的深度 y 与注水时间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y乙= x +1,求注水多长时间,甲、乙两个蓄水池中水的深度相同;(3)设甲、乙两个水池底面积之比为3∶2,求注水多长时间,甲、乙两个蓄水池的蓄水量相同.(3)根据题意,得3 y甲=2 y乙.即3× =2×( x +1),解得 x =1.故注水1 h,甲、乙两个蓄水池的蓄水量相同.小刚与小慧两人相约登山,两人距地面的高度 y (m)与登山时间 x (min)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小刚登山上升的速度是 m/min,小慧在A地距地面的高度为 m;(2)若小慧提速后,登山上升速度是小刚登山上升速度的3倍,求小慧登山全程中,距地面的高度 y (m)与登山时间 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10 30 (3)登山多长时间后,两人距地面的高度差为70 m?【思路导航】(1)根据高度、时间、速度的关系分别求解;(2)分0≤ x <2和 x ≥2两种情况得出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3)分三种情况讨论:相遇前,相遇后且小慧登顶前,小慧登顶后且小刚登顶前.(2)解:当0≤ x <2时,可得 y =15 x ;当 x ≥2时, y =30+10×3( x -2)=30 x -30.令30 x -30=300,解得 x =11.所以小慧登山全程中,距地面的高度 y 与登山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1)【解析】小刚登山上升的速度为(300-100)÷20=10(m/min),A地距地面的高度为15÷1×2=30(m).故答案为10,30.(3)解:设小刚登山全程中,距地面的高度 y 与登山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 kx + b ( k ≠0).把(0,100)和(20,300)代入,得 b =100,20 k + b =300.所以 k =10.所以小刚登山全程中,距地面的高度 y 与登山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10 x +100(0≤ x ≤20).当10 x +100-(30 x -30)=70时,解得 x =3;当30 x -30-(10 x +100)=70时,解得 x =10;当300-(10 x +100)=70时,解得 x =13.综上所述,登山3 min,10 min或13 min时,小刚、小慧两人距地面的高度差为70 m.【点拨】当题目中涉及到高度差、距离差、路程差时,常常要考虑是否要分类讨论.小聪和小丽去某风景区游览,约好在观景点见面.小聪步行先从景区入口处出发,中途休息片刻后继续以原速度前行,此时小丽乘观光车从景区入口处出发,他们沿相同路线先后到达观景点.如图, l1, l2分别表示小聪与小丽离景区入口的路程 y(km)与时间 x (min)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象解决下列问题:(1)小聪步行的速度是 km/min,中途休息 min.0.1 3 (1)【解析】由图象,得小聪步行的速度为1÷10=0.1(km/min),中途休息13-10=3(min).故答案为0.1,3.(2)解:小聪到第18 min步行的路程为1+(18-13)×0.1=1.5(km),则第18 min时,小聪和小丽相遇,此时他们行的路程为1.5 km.设小丽离景区入口的路程 y (km)关于时间 x (min)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 b ( k ≠0).因为点(13,0),(18,1.5)在该函数图象上,所以13 k + b =0,18 k + b =1.5.所以 k =0.3, b =-3.9.即小丽离景区入口的路程 y (km)与时间 x (min)的函数表达式为 y =0.3 x -3.9.(2)求小丽离景区入口的路程 y (km)与时间 x (min)的函数表达式.(3)解:小丽比小聪早10 min到达观景点.理由如下:当 y =3时,3=0.3 x -3.9,解得 x =23.小聪到达景点用的总的时间为13+(3-1)÷0.1=33(min).因为33-23=10(min),所以小丽比小聪早10 min到达观景点.(3)小丽比小聪早几分钟到达观景点?请说明理由.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5张PPT)第四章 一次函数1 函 数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课前预习典例讲练目录CONTENTS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1课前预习1. 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 x 和 y ,并且对于变量 x 的每一个值,变量 y 都有 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 是 x 的函数.其中 x 是 .2. 表示函数的一般方法.、 和 .变量 唯一 y 自变量 列表法 关系式法 图象法 3. 函数值.对于自变量在可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 a ,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称为当自变量等于 时的 .a 函数值 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2典例讲练(1)下列图象中,不能表示 y 是 x 的函数的是( C )ABCD【思路导航】要判断 y 是不是 x 的函数,只需给定一个 x 的值,看是否有唯一的 y 值与之对应即可.C【解析】C. 在图象的原点右侧任取一个 x 值,都有两个 y 值与之对应,故该图象不能表示 y 是 x 的函数.故选C.【点拨】判断一个关系是函数关系的方法: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因变量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2)小明在银行存入本金1 000元,若银行的月利率是0.36%,则本息和 y (元)与所存时间 x (月)之间的关系式为 ,化简得 .【思路导航】根据“本息和=本金×(1+利率×存期)”,代入字母、数值即可解答.y=1 000(1+0.36% x ) y =3.6 x +1 000 【解析】根据本息和公式,得 y =1 000(1+0.36% x ).化简,得 y =3.6 x +1 000.故答案为 y =1 000(1+0.36% x ), y =3.6 x +1 000.【点拨】(1)先写出公式,再代入字母、数值即可.列关系式常用到的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路程=速度×时间,利润=成本×利润率等.(2)函数的常用表示方法有三种:列表法、关系式法、图象法.1. 下列各图中,是函数图象的是( B )ABCDB2. 下列关于变量 x , y 的关系式中, y 不是 x 的函数的是( B )A. y = x2-1 B. | y |= xC. y =| x | D. 3 x - y =5B3. 现有一棵小树苗高100 cm,以后平均每年长高50 cm,则树苗的总高度 y (cm)与年份 x (年)之间的关系式是 .y =50 x +100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 y =2 x -1; (2) y = ;(3) y = ; (4) y = .【思路导航】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解:(1)因为 x 取任意实数时,函数 y =2 x -1都有意义,所以函数 y =2 x -1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2)要使 y = 有意义,必有 x +1≠0,即 x ≠-1.所以函数 y =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 ≠-1.(3)要使 y = 有意义,必有 x -3≥0,即 x ≥3.所以函数 y =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 ≥3.(4)要使 y = 有意义,必有 x +1≥0,且 x -2≠0.所以 x≥-1,且 x ≠2.所以函数 y =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 ≥-1且 x ≠2.【点拨】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已接触到的有四种形式:(1)整式型;(2)分式型;(3)二次根式型;(4)分式与二次根式的综合型.其中(1)型自变量的取值为一切实数;(2)型满足分母不等于0;(3)型满足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4)型既要满足分母不为0,又要满足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在实际问题中,还要考虑取值是否符合实际意义.1. 函数 y =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A )A. x ≥2 B. x ≠0C. x ≤2且 x ≠0 D. x ≤2A2. 函数 y = +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 >10 已知某品牌玉米种子的价格为5元/kg.如果一次购买2 kg以上的玉米种子,超过2 kg的部分的种子的价格打八折.(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购买种子的质量/kg 1.5 2 3.5 4 …付款金额/元 7.5 16 …(2)设购买种子的质量为 x (kg),付款金额为 y (元),求 y与 x 之间的关系式;10 18 (3)若小周一次购买该种子花费了34元,求他购买种子的质量.【思路导航】(1)根据购买量及价格,分别计算;(2)分两种情况求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0≤ x ≤2, x >2;(3)选择合适的关系式,代入解方程即可.(1)【解析】由题意,得当购买种子2 kg时,需要付款2×5=10(元);当购买种子4 kg时,需要付款2×5+(4-2)×5×0.8=18(元).故从左到右的答案为10,18.(2)解:当0≤ x ≤2时, y =5 x ;当 x >2时, y =5×2+( x -2)×5×0.8=4 x +2.即 y =(3)解:因为34>10,所以他购买种子的质量超过了2 kg.所以4 x +2=34.解得 x =8.所以他购买种子的质量为8 kg.【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在 x 不同的取值范围内, y 与x 有不同的关系式.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函数关系式进行解答.需要注意的是 x 的取值范围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某市决定对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性”收费,即当每月用水量不超过15 t时,采用基本价收费;当每月用水量超过15 t时,超过部分每吨采用市场价收费.小兰家4,5月份的用水量及收费情况如下表:月份 用水量/t 水费/元4 22 515 20 45(1)求该市每吨水的基本价和市场价;解:(1)由题意,得该市每吨水的市场价为(51-45)÷(22-20)=3(元/t).设该市每吨水的基本价为为 x 元/t.根据题意,得15 x +(22-15)×3=51,解得 x =2.故该市每吨水的基本价和市场价分别为2元/t,3元/t.(2)当 n ≤15时, m =2 n ;当 n >15时, m =15×2+( n -15)×3=3 n -15.所以 m =(2)设每月用水量为 n (t),应缴水费为 m (元),请写出 m与 n 之间的关系式;(3)若小兰家6月份的水费为165元,则她家6月份用水多少吨?(3)因为165>15×2=30,所以6月份用水量超过了15 t.所以3 n -15=165,解得 n =60.故她家6月份用水60 t.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8张PPT)第四章 一次函数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一课时)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课前预习典例讲练目录CONTENTS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1课前预习1. 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确定正比例函数 y = kx ( k ≠0)的表达式只需要一个条件,这个条件通常是一对对应的 x , y 的值或一个点的坐标(除原点外).2.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确定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0)的表达式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这两个条件通常是两对对应的 x , y 的值或两个点的坐标;(2)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式子中的未知系数,再根据条件求出未知系数,从而求出这个式子的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其中的未知系数称为待定系数.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一般步骤.(1)若题目中没有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则需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kx + b (正比例函数为 y = kx )( k ≠0);(2)将已知点的坐标(或对应的 x , y 的值)代入所设的表达式中,得到关于待定系数 k 和 b 的方程;(3)解方程,求出 k , b 的值,从而写出函数的表达式.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2典例讲练已知一条直线经过 M (0,2), N (1,3)两点.(1)求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请判断点 P (2,4)是否在该直线上.【思路导航】(1)设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将点的坐标代入求出待定系数的值,即可得出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把 x =2代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进行判断即可.解:(1)设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 b ( k ≠0).因为直线经过点 M (0,2)和点 N (1,3),所以 b =2, k + b =3.所以 k =1.则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2.(2)把 x =2代入 y = x +2中,得 y =2+2=4.所以点 P (2,4)在该直线上.【点拨】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都要经过“设、列、解、代”四步,“设”就是设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列”就是把已知两点的坐标代入所设表达式,列出两个一次方程;“解”就是解这两个方程;“代”就是将解得的值代回所设表达式.已知 y 是关于 x 的一次函数,且当 x =0时, y =3;当 x =1时, y=-1.(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当 x >-2时,求函数值 y 的取值范围.解:(1)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kx + b ( k ≠0).根据题意,得 b =3, k + b =-1.所以 k =-4.所以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4 x +3.(2)当 x =-2时, y =-4 x +3=-4×(-2)+3=11.因为 k =-4<0,所以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 x >-2时, y <11.如图,已知一次函数 y = x + m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A (-6,0),与 y 轴交于点 B .(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 C 在 y 轴上,且△ ABC 的面积为15,求点 C 的坐标.【思路导航】(1)把点 A (-6,0)代入 y = x + m ,求出 m即可;(2)设点 C 的坐标为(0, b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即可.解:(1)把点 A (-6,0)代入 y = x + m ,得×(-6)+ m =0,解得 m =8.所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x +8.(2)当 x =0时, y =8,则 OB =8.设点 C 的坐标为(0, b ),所以 BC =|8- b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6×|8- b |=15,解得 b =3或 b =13.所以点 C 的坐标为(0,13)或(0,3).【点拨】设点的坐标表示坐标轴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时,一般采用绝对值的方法进行表示,如 d =| x1- x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l 经过原点 O 和点 A (6,4),经过点 A 的另一条直线交 x 轴于点 B (12,0).(1)求直线 l 的函数表达式.(2)求△ AOB 的面积.(3)在 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P ,使 S△ ABP = S△ AOB ?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解得 k = .所以直线 l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2)因为 A (6,4), B (12,0),所以△ AOB 的面积= ×12×4=24.解:(1)设直线 l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 k ≠0).把 A (6,4)代入,得4=6 k ,(3)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P ,它的坐标为(16,0)或(8,0).理由如下:设点 P 的坐标为( m ,0).要使 S△ ABP = S△ AOB ,则有 ·| m -12|·4= ×24=8,解得 m =16或 m =8.所以点 P 的坐标为(16,0)或(8,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1= kx + b 的图象分别交 x 轴与 y 轴于点 A , B ,且 OB =2,与直线 y2= ax 交于点 P(2,1).(3)点 D 为直线 y1= kx + b 上一点,其横坐标为 m ( m <2),过点 D 作 DF ⊥ x 轴于点 F ,与 y2= ax 交于点 E ,且 DF =2 FE ,求点 D 的坐标.(1)求直线 y2的函数表达式;(2)求 y1的函数表达式及点 A 的坐标;【思路导航】(1)由待定系数法求解;(2)由待定系数法求得 y1的表达式,进而求得点 A 的坐标;(3)表示出点 D , E 的坐标,得出 EF , DE 的长度,由题意得出关于 m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解:(1)将 P (2,1)代入 y2= ax ,得1=2 a .所以 a = .所以直线 y2的函数表达式为 y2= x .(2)由题意,得 y1= kx +2.将 P (2,1)代入,得1=2 k +2,解得 k =- .所以 y1=- x +2.令 y =0,则- x +2=0,解得 x =4.所以点 A 的坐标为(4,0).(3)因为点 D 为直线 y1= kx + b 上一点,其横坐标为 m ( m <2),所以点 D 的坐标为 ,点 E 的坐标为 .DF =2 FE ,分两种情况:当点 E 在第一象限时, yD =2 yE ,即- m +2= m ,解得 m = .当点 E 在第三象限时, yD =-2 yE ,即- m +2=- m ,解得 m =-4.所以点 D 的坐标为 或(-4,4).【点拨】解答这种类型的题时要认真读题,结合图象理解到点D 是一个动点,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情况,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 =-2 x +2的图象与 x轴交于点 A ,与 y 轴交于点 B . 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y 轴于点C .图1图2(1)点 A 的坐标为 ,点 B 的坐为 ;(2)试求点 C 的坐标;(3)如图2,作直线 AC ,直线 AC 在第二象限的部分上存在一点 P ,使得△ PAB ≌△ OBA ,连接 OP ,试说明: OP ∥ AB .(1,0)(0,2) (1)【解析】当 y =0时,-2 x +2=0,所以 x =1.所以点 A 的坐标为(1,0).当 x =0时, y =-2×0+2=2,所以点 B 的坐标为(0,2).故答案为(1,0),(0,2).(2)解:如图,连接 AC . 设 OC = a ,则 BC =2- a .在Rt△ AO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2= OC2+ OA2= a2+1.因为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y 轴于点 C ,所以 AC = BC .所以 a2+1=(2- a )2,解得 a = .所以点 C 的坐标为 .(3)解:因为 AC = BC ,所以∠ PAB =∠ OBA .因为△ PAB ≌△ OBA ,所以 PA = OB .所以 PA - AC = OB - BC . 所以 PC = OC .所以∠ CPO =∠ COP .因为∠ PCO =∠ ACB ,所以∠ CPO +∠ COP =∠ PAB +∠ OBA .所以∠ COP =∠ ABO .所以 OP ∥ AB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9张PPT)第四章 一次函数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二课时)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课前预习典例讲练目录CONTENTS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1课前预习1. 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一审:认真审题,分析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二设:根据各个量之间的关系设出满足题意的自变量;三列:根据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列出函数表达式;四解:求出满足题意的结果.2.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一般地,当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函数值为0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值就是方程 kx + b =0的解.从图象上看,一次函数 y = kx + b的图象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 kx + b =0的解.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2典例讲练一辆汽车在某次行驶过程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 y (L)与行驶路程 x (km)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表达式(不需要写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2)已知当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8 L时,该汽车会开始提示加油.在此次行驶过程中,行驶了500 km时,司机发现离前方最近的加油站有30 km的路程,在开往该加油站的途中,汽车开始提示加油,这时离加油站的路程是多少千米?【思路导航】(1)根据图象上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表达式;(2)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剩余油量为8 L时行驶的路程.解:(1)设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kx + b ( k ≠0).将(0,60),(150,45)代入 y = kx + b 中,得 b =60,150 k + b =45.所以 k =- .所以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x +60.(2)当 y =- x +60=8时,解得 x =520.即行驶520 km时,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8 L.500+30-520=10(km),故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8 L时,距离加油站10 km.所以在开往该加油站的途中,汽车开始提示加油,这时离加油站的路程是10 km.(2)二转,将图象上的特殊点(如图象与 x 轴、 y 轴的交点)的坐标转换成数学语言,建立数学模型;(3)三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遗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点拨】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的步骤:(1)一看,看清横轴、纵轴所代表的意义;如图1,某商场在一楼到二楼之间设有上、下行自动扶梯和步行楼梯.甲、乙两人从二楼同时下行,甲乘自动扶梯,乙走步行楼梯,甲离一楼地面的高度 h (m)与下行时间 x (s)之间具有函数关系 h =- x +6,乙离一楼地面的高度 y (m)与下行时间x (s)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图1图2(1)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不需要写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解:(1)设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 = kx + b ( k ≠0).得(0,6)与(15,3)代入 y = kx + b 中,得 b =6,15 k + b =3.所以 k =- .所以 y 关于 x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6.(2)当 h =0时,0=- x +6,解得 x =20.当 y =0时,0=- x +6,解得 x =30.因为20<30,所以甲先到达一楼地面.(2)请通过计算说明甲、乙两人谁先到达一楼地面.如图,根据函数 y = kx + b ( k , b 是常数,且 k ≠0)的图象.求:(1)方程 kx + b =0的解;(2)式子 k + b 的值;(3)方程 kx + b =-3的解.【思路导航】(1)求出直线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可;(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 k , b 的值即可解答;(3)根据图象直接得到 y =-3时 x 的值.解:(1)由图,知当 y =0时, x =2.故方程 kx + b =0的解是 x =2.(2)根据图示知,该直线经过点(2,0)和点(0,-2),则 b =-2,2 k + b =0.所以 k =1.故 k + b =1-2=-1,即 k + b =-1.(3)根据图示知,当 y =-3时, x =-1.故方程 kx + b =-3的解是 x =-1.【点拨】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两个联系”:(1)从“数”的角度看:当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是关于 x 的方程 kx + b =0的解;(2)从“形”的角度看: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从而可知与 x 轴的交点横坐标即为关于 x 的方程 kx + b =0的解.1.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kx + b =3的解为 x =7,则直线 y = kx + b一定过点( D )A. (3,0) B. (7,0)C. (3,7) D. (7,3)D2. 如图,已知直线 y = ax - b ,则关于 x 的方程 ax - b =1的解为 .x =4 根据市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游泳池必须定期换水才能对外开放.在换水时需要经“排水-清洗-注水”的过程.某游泳馆从8:00开始对游泳池进行换水,已知该游泳池的排水速度是注水速度的2倍,其中游泳池内剩余的水量 y (m3)与换水时间x (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该游泳池清洗需要 h;(2)求排水过程中,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1.2 (3)求该游泳馆换水结束的时间.【思路导航】(1)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解答;(2)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3)依次求得排水速度、注水速度、注水时间即可.(2)解:设排水过程中的 y (m3)与 x (h)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 = kx + b ( k ≠0).根据图象,知函数图象过点(0,1 200),(1.5,0),所以 b =1 200,1.5 k + b =0.所以 k =-800.所以排水过程中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800 x +1 200(0≤ x ≤1.5).(1)【解析】由题意可得,该游泳池清洗需要2.7-1.5=1.2(h).故答案为1.2.(3)解:排水的速度为1 200÷1.5=800(m3/h).注水的速度为800÷2=400(m3/h).注水用的时间为1 200÷400=3(h).8+2.7+3=13.7(h)=13时42分.所以该游泳馆换水结束的时间为13:42.【点拨】函数图象为分段函数,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有不同的函数表达式,所以需要理清题目中的条件,并结合图象去解答.1. 张师傅驾车从甲地到乙地,两地相距500 km,汽车出发前油箱里有油25 L,途中加油若干升(加油时间忽略不计),加油前后汽车都以10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油箱中剩余油量 y(L)与行驶时间 t (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CA. 加油前油箱中剩余油量 y (L)与行驶时间 t (h)的函数关系式是 y =-8 t +25B. 途中加油21 LC. 汽车加油后还可以行驶4 hD. 汽车到达乙地时油箱中还剩油6 L2. 某医药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药,在实验药效时发现,如果成人按规定剂量服用,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 y (μg)随时间 x (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服药后 h,血液中的含药量最高,达到每毫升 μg,接着逐步衰减.服药后5 h,血液中含药量为每毫升 μg.2 6 3 (1)【解析】由函数图象,得服药后2 h,血液中的含药量最高为每毫升6 μg.当2≤ x ≤8时,设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kx + b ( k ≠0).根据题意,知函数图象过(2,6),(8,0),所以6=2 k + b ,0=8 k + b .所以 k =-1, b =8.所以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 =- x +8.当 x =5时, y =-5+8=3.故答案为2,6,3.(2)解:当 x ≤2时,设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y = k1 x ( k≠0).根据题意,得6=2 k1,(2)如果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3 μg及以上时治疗疾病有效.某老师要在8:00~11:30去治疗疾病,则该老师在哪个时间段内服药,才能使药效持续有效?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解得 k1=3.所以 y =3 x .当 y =3时, x =1,所以有效时间的范围是服药1 h至5 h时,持续时间为5-1=4(h),要在8:00开始有效,则最迟服药时间为8-1=7(时),要使11:30刚好结束有效,则最早服药时间为11.5-5=6.5(时).所以该老师在6:30~7:00时间段内服药,才能使药效持续有效.8:00~11:30共3.5 h.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4张PPT)第四章 一次函数3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二课时)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课前预习典例讲练目录CONTENTS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1课前预习1. 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0)的图象和性质.(1)①当 k >0, 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②当 k >0, 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③当 k <0, 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④当 k <0, b <0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2)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0)的图象经过点(0, ).当 k >0时,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增大;当 k<0时,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 .2. 一次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若两条直线 y1= k1 x + b1与 y2= k2 x + b2平行,则 k1= k2,且 b1≠b2.b 减小 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2典例讲练(1)完成填空并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不必再列表):一次函数 y =- x +3的图象过点(0, )和点( ,0).3 3 【思路导航】根据题目中的函数表达式,可以得到其图象与 x 轴和 y 轴的交点,即可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解:因为一次函数 y =- x +3,所以当 x =0时, y =3;当 y =0时, x =3.所以一次函数 y =- x +3的图象过点(0,3)和点(3,0).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点拨】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0)的图象的画法:通常过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 ,(0, b )作直线,该直线即为一次函数的图象.(2)一次函数 y =- x +1的图象不经过( C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思路导航】根据一次函数的系数 k , b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C【解析】因为 k =- <0, b =1>0,所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C.【点拨】此题还可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到图象与 x 轴、 y 轴的交点,作出直线得出答案,这种解法会更直观.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 = kx -3( k <0)的图象大致是( C )ABCCD2. 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 k = , b= .- 3 已知点 A ( m , p ), B ( m +3, q )为一次函数 y = kx +4( k<0)的图象上的两点.(1)若 k =-2,将此函数图象沿 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2)若直线 y = kx +4与直线 y =(3 k +2) x -4平行,求k 的值;(3)比较 p , q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思路导航】(1)根据平移的规律即可求解;(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两直线平行,则 k1= k2,列式求解即可;(3)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判断.解:(1)当 k =-2时,将此函数图象沿 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的函数图象的表达式为 y =-2 x +4+3=-2 x +7.(2)因为直线 y = kx +4与直线 y =(3 k +2) x -4平行,所以k =3 k +2,解得 k =-1.(3) p > q .理由如下:因为在一次函数 y = kx +4中, k <0,所以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减小.因为点 A ( m , p ), B ( m +3, q )为一次函数 y = kx +4( k<0)的图象上的两点,且 m < m +3,所以 p > q .【点拨】(1)函数图象的平移需要记住口诀“上加下减,左加右减”.(2)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 y = k1 x + b1与 y =k2 x + b2,当 k1= k2且 b1≠ b2时,两直线平行;当 k1= k2且 b1=b2时,两直线重合;当 k1≠ k2时,两直线相交;当 k1 k2=-1时,两直线互相垂直.已知一次函数 y = mx -3| m |+12.(1)当 m 为何值时,函数图象过原点,且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减小?解:(1)因为函数图象过原点,所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所以-3| m |+12=0,解得 m =±4.因为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减小,所以 m <0.所以 m =-4.(2)因为一次函数 y = mx -3| m |+12的图象平行于直线 y=- x ,所以 m =-1.所以-3| m |+12=-3×|-1|+12=9.所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x +9.(2)若函数图象平行于直线 y =- x ,求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该函数图象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y = mx -3| m |+12-3= mx -3| m |+9.因为平移后的图象过点(0,-15),所以 m ·0-3| m |+9=-15,解得 m =±8.(3)若点(0,-15)在该函数图象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的函数图象上,求 m 的值.已知一次函数 y =-2 x +4.(1)在图中画出此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当0≤ y ≤4时, x 的取值范围是 ;(2)求此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3)一次函数 y =-2 x +4的图象平移一次后经过点(-3,1),求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0≤ x ≤2 【思路导航】(1)作出图象,根据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可直接得出结论;(2)根据图象得出直线与 x 轴、 y 轴的交点,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3)设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为 y =-2 x + b ,把(-3,1)代入求出 b 的值即可得出结论.解:(1)画出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0≤ y ≤4时,则 x 的取值范围是0≤ x ≤2.(2)由图象可知,直线与 y 轴的交点为(0,4),与 x 轴的交点为(2,0),所以函数 y =-2 x +4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为×4×2=4.(3)设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为 y =-2 x + b .将(-3,1)代入,得1=-2×(-3)+ b ,解得 b =-5.所以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为 y =-2 x -5.【点拨】平移最简单的作法是进行上下平移,所以在题目没有特殊要求时尽量使用上下平移解决问题.将一次函数 y = kx -1的图象向上平移 k 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点 A (3,2+ k ).(1)求 k 的值;解:(1)根据平移规律,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1+ k .将点 A (3,2+ k )代入,得3 k -1+ k =2+ k ,解得 k =1.(2)若一条直线与函数 y = kx -1的图象平行,且与两个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求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由(1)知,该一次函数表达式为 y = x -1.设所求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 b ,则直线与坐标轴两交点坐标为(- b ,0),(0, b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 b |×|- b |= ,解得 b =±1.所以 y = x +1或 y = x -1(不符合题意,舍去).故所求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1.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5张PPT)第四章 一次函数3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一课时)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课前预习典例讲练目录CONTENTS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1课前预习1. 函数的图象.把一个函数自变量的每一个值与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作为点的 坐标和 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 ,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2.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 .横 纵 点 列表 描点 连线 3. 正比例函数 y = kx ( k ≠0)的图象和性质.(1)正比例函数 y = kx ( k ≠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 的直线;(2)当 k >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 ;(3)当 k <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 .原点 增大 减小 数学 八年级上册 BS版0 2典例讲练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y =2 x ; y =x .【思路导航】依次列表、描点、连线.除原点外,再确定一点,画一条过此点与原点的直线即可.解:列表:x … 0 1 …y =2 x … 0 2 … 描点(0,0),(1,2),连线,得函数 y =2 x 的图象,如图所示.x … 0 2 …y = x … 0 1 … 描点(0,0),(2,1),连线,得函数 y =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拨】由函数关系式画图象的一般步骤:(1)列表:根据函数关系式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各组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组对应值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连接.在选点时,要利于计算和描点.1.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y =- x ;y =- x .解:列表:x … 1 2 …y =- x … -1 -2 … 描点(1,-1),(2,-2),连线,得函数 y =- x 的图象,如图所示.x … 3 -3 …y =- x … -1 1 … 描点(3,-1),(-3,1),连线,得函数 y =- x 的图象,如图所示.2. (1)函数 y =6 x 的图象是经过(0, )和( ,6)两点的一条直线,点 A (2,4) (填“在”或“不在”)直线 y =6 x 上;(2)若点 A (-2, m )在正比例函数 y =-3 x 的图象上,则 m的值是 .【解析】(1)当 x =0时, y =6×0=0.当 y =6时,6=6 x .解得 x =1.当 x =2时, y =2×6=12.因为12≠4,所以点 A (2,4)不在直线 y =6 x 上.故答案为0,1,不在.(2)因为点 A (-2, m )在正比例函数 y =-3 x 的图象上,所以 m =-3×(-2)=6.故答案为6.0 1 不在 6 已知函数 y =3 x 的图象经过点 A (-1, y1)和点 B (-2,y2),则 y1 y2(填“>”“<”或“=”).【思路导航】方法一:直接代入 A , B 两点的横坐标,比较 y1与 y2的大小即可.方法二:根据 k =3>0,该正比例函数的函数值 y 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增大解答.> 【解析】方法一:当 x =-1时, y1=3×(-1)=-3.当 x =-2时, y2=3×(-2)=-6.因为-3>-6,所以 y1> y2.故答案为>.方法二:因为 k =3>0,所以正比例函数的函数值 y 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增大.所以 y1> y2.故答案为>.【点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当 k >0时,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增大;当 k <0时,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减小.利用该性质解此类题,可以减少计算量.1. 关于函数 y = x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D )A. 函数图象经过点(1,3)B. 不论 x 为何值,总有 y >0C.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减小D. 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D【解析】A. 当 x =1时, y = ,故此选项错误;B. 当 x <0时,y <0,故此选项错误;C. 因为 k = >0,所以 y 的值随着 x 值的增大而增大,故此选项错误;D. 因为 k = >0,所以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此选项正确.故选D.2. 在正比例函数 y =( m +1) x| m|-1中,若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则 m = .【解析】因为| m |-1=1,所以 m =±2.又因为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所以 m +1<0,即 m <-1.所以 m =-2.故答案为-2.-2 【实际操作】在图1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y = x , y =-2x , y = x , y =3 x 的函数图象.图1图2【探索发现】观察这些函数的图象,随着| k |的增大,直线与y 轴的位置关系有何变化?【灵活运用】已知正比例函数 y1= k1 x , y2= k2 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 k1与 k2的大小关系为 .k1>k2 【思路导航】由直线的函数表达式可知其图象均过原点,再分别令 x =1求出 y 的值,描出各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画出函数图象;比较分析图象可得直线与 y 轴的位置关系;由分析的规律即可判断 k1与 k2的大小关系.【探索发展】解:观察这些函数的图象可以发现,随着| k |的增大,直线与 y 轴的夹角变小.【实际操作】解:画出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灵活运用】【解析】由(2)得出的规律可知,| k1|<|k2|.又因为 k1<0, k2<0,所以 k1> k2.故答案为 k1> k2.【点拨】根据此题我们还可以得出| k |越大,函数值的变化越快.正比例函数 y = kx , y = mx , y = n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比例系数 k , m , n 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用“>”连接).k > m > n 【解析】因为正比例函数 y = kx , y = mx 的图象过第一、三象限,所以 k >0, m >0.因为 y = kx 的图象与 y 轴的夹角比 y = mx 的图象小,所以 k > m >0.因为 y = nx 的图象过第二、四象限,所以 n <0.所以 k > m > n .故答案为 k > m > n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师版八上数学4.1 函 数(课件).pptx 北师版八上数学4.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课件).pptx 北师版八上数学4.3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一课时)(课件).pptx 北师版八上数学4.3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二课时)(课件).pptx 北师版八上数学4.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一课时)(课件).pptx 北师版八上数学4.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三课时)(课件).pptx 北师版八上数学4.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二课时)(课件).pptx 北师版八上数学第四章 一次函数 回顾与思考(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