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课件+同步练习+素材(图片+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课件+同步练习+素材(图片+视频)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同步练习
1.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发动辽沈战役 B.发动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2. 1947 年7月—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 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21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转战陕北歼强敌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齐心合力战淮海 D.百万雄师过大江
3. 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转战陕北
4. 观察下面战争态势图,你认为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5.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6. 适合填写在图2所示“?”处的内容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需要和平建设
B.中共有相当强大的力量
C.国内外舆论要求和平
D.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8. .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北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攻克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是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 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D.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10. 观察下列《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充分证明了淮海战役中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A.胜利来自人民的支持 B.解放军装备落后,只能仰仗老百姓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还不如土枪土炮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是《三大战役示意图》,将图中A、B、C所示的战役名称填入题后相应的横线上: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材料二: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21cnjy.com
(2)材料二描述的战争是哪场战役?说说这场战役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毛泽东曾言:“存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地,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正因如此,战争的形势逐步向着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历经艰难的一年,又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1947年,解放军由被动逐步转为主动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最根本原因。1947年国共双方势力如何实现历史性反转?
(3)材料三中所说的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请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A C C C D C C A
11. :(1)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2)淮海战役;得到民众的支持(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经济方面:1947年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
军事方面: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等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社会方面:人民群众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5张PPT)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100元纸币可买的商品
国统区的经济状况
冰火两重天——国统区与解放区比较
说明什么?
物价膨胀
国统区的人们纷纷到银行兑换贬值的货币
在国统区,最繁忙的就是印钞厂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说明什么?
冰火两重天——国统区与解放区比较
国统区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民主运动
冰火两重天——国统区与解放区比较
说明什么?
坚持独裁
土改工作队员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冰火两重天——国统区与解放区比较
冰火两重天——国统区与解放区比较
  解放战争时期,仅华北、东北就有260万人参军。广大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看护伤员。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土地改革的意义在哪里?
彻底消灭封建半封建的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比较与思考: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么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共战略战术
采取运动战方式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结果:八个月歼敌70多万。


我军战略反攻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武汉
南京



刘邓
大军
陈赓
兵团
陈粟
大军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敌军被迫实行重点防御,为中共寻找敌人主力进行决战创造了直接的条件。
1947年夏战略反攻时机成熟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5
万人
373
万人
三 大 战 役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1948年9月
1948年11月
1948年11月
解 放 战 争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材料一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还是“民意”?
请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二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政府的统治垮台。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国民党内有人说:“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蒋介石在退守台湾后曾发出感慨:“此次失败,并非被共匪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自己。”
⑴中共领导(核心)
⑵理论指导(灵魂)
⑶革命道路(方向)
⑷革命军队(中坚)
⑸统一战线(保障)
⑹群众支持(基础)
从共产党方面说(主要原因)
从国民党方面说
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⑵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⑶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⑷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经验
战略反攻之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
锦州
沈阳
长春
黑山、大虎山
塔山
关门打狗
各个击破
返回
战略反攻之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徐州
海州
商丘
双堆集
碾庄
蚌埠
陈官庄
肢解敌人
中间突破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00
万人
290
万人
  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人数由内战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到290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人数由内战初时的130万人增加到300万人,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
辽沈战役后国共双方人员数量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你怎么去理解这句话?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到什么作用?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1.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充足的兵源。
2.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
3.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保障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返回
战略反攻之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塘沽
新保安
天津
北平
先打两头
分割包围
后取中间
  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 改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