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学案二 把握逻辑要义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复习学案二 把握逻辑要义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学案二 把握逻辑要义
【问题导学】
1.怎样理解“逻辑”的多种含义?
2.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的含义。
3.逻辑学研究思维的方法是什么?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4.同一律的含义和要求。如何避免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5.理解矛盾律的含义与要求。如何避免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6.理解排中律的含义与要求。如何避免犯“两不可”的错误?
【知识清单】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1.“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 ”,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 ”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3)逻辑学研究的目的: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 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2.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含义: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 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 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2)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其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 的规律和规则。
(3)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 。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二、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 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内容:通常用公式 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 。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4)误区: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 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三、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 的要求。
(2)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 。
(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 ”。
(4)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①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
矛盾。
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 的。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排中律的含义:逻辑思维既要排除 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2.排中律的通用公式: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 ,其中必有一真。
3.遵守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 ”。
4.排中律意义: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 能力有重要意义。
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 。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体系构建】
【主干归纳】
比较三大逻辑规律
规律名称 基本内容 公式 适用范围 要求 逻辑错误
矛盾律 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A并且非A 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 无矛盾性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 (两可)
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A或者非A 矛盾判断和下反对判断 明确性 (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两不可
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A是A 概念和判断 确定性 (自身同一)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简答题练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F公司主营药品销售业务。为宣传某款治疗严重皮肤疾病的新药,F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表商业推广文章,使用了一张对知名原创歌手甲某照片进行处理后形成的肖像剪影,可见标志性的发型特征。文章开头引用甲某成名曲部分内容,并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迎来一名神秘“蓝朋友”以亲身经历说明本款药品的疗效。文章评论区与网友有大量类似互动:
网友爱甲甲:居然真是我们甲甲!
作者回复:我可没说就是你的他哦(呲牙)
网友qqq:这种小公司不可能请得到甲甲,骗人的!
作者回复:怎么不可能,小看咱们公司啦(得意)
甲某得知后将F公司诉至法院。F公司辩称,文章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神秘“蓝朋友”就是甲某的表述,且涉案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未给原告造成事实上的损失,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定F公司构成侵权。
请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加以说明F公司的言行违背了逻辑思维的哪些基本要求。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易混辨析】
1.形式逻辑就是狭义的逻辑学,辩证逻辑就是广义的逻辑学。( )
2.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全部规律。( )
3.从形式逻辑角度看,只要从真前提就能推出真结论。( )
4.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
5.形式逻辑把推理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
6.故意违反矛盾律或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
7.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同假或同真。( )
8.同一律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
9.形式逻辑一般不研究前提的真实性,只研究推理结构的正确性。( )
10.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
【当堂达标】
一、基础检测
11.丈夫带着孩子在街上玩,街上车很多,孩子跑来跑去很危险。妻子看到了,说:“车那么多,很危险,不能让孩子在外面乱跑!”丈夫说道:“不让孩子在外面跑,难道把孩子关起来,不让他呼吸新鲜空气吗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丈夫的回答( )
①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②说明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③违背了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④科学处理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下面是甲乙两个同学的对话,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违反了逻辑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B.乙违反了逻辑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C.甲违反了逻辑思维确定性的要求
D.乙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1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某次志愿活动的情况。甲说:“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参加了。”乙说:“如果小贺没参加,那么小孟也没参加。”丙说:“小孟参加了。”丁说:“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没有参加。”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的说法错误,那么可以肯定的是( )
A.甲的说法不正确,小贺没参加 B.乙的说法不正确,小贺没参加
C.丙的说法不正确,小孟没参加 D.丁的说法不正确,小孟参加了
14.甲说:“这次的预测,是一次例行的科学预测,这样的预测我们以前做过很多,既不能算成功,也不能算不成功。”甲的说法( )
①否定了两个矛盾命题
②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③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④没有保持语境的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下列属于狭义的思维的有( )
①万有引力
②昼夜交替
③水往低处流
④生物进化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能力进阶
16.因在学校表彰活动中获得“文明之星”荣誉称号,妈妈决定奖励小王一次抽奖礼物的机会。A、B、C三个抽奖盒子中只有一个装有礼物,每个盒子上各有一句话,其中只有一句是假话,A盒上写的是“该盒有礼物”,B盒上写的是“A盒没有礼物”,C盒写的是“B盒有礼物”。据此,你可以帮助小王分析出的正确信息有( )
①若同时肯定A、B盒上的两句话则违背了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②若同时肯定A、B盒上的两句话则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③C盒上的话不一定是真话,B盒子里可能没有礼物
④C盒上的话一定是真话,只有B盒里有礼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小诗的背后却是汪伦给李白开的大玩笑而引发的。《随园诗话补遗》有过这样一段记述:汪伦:“先生好游乎 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 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知:“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看( )
①万家酒店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
②十里桃花在汪伦家乡有专门所指
③汪伦故意混淆概念骗李白去他的家乡
④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必须是同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23年12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阿联酋提出的一项人道主义停火决议进行表决,美国投下了唯一一张反对票。美国的做法招致了广泛谴责。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美国一边纵容战事延续,一边声称关注加沙民众的生命安全和人道主义需求。美国的“双标”行为( )
①没有保持自身思想的同一性
②表明美国人前后思维不能融贯一致
③符合公式“A或者非A”的逻辑要求
④违背了思维具有明确性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甲、乙、丙都是3班的同学。3班拟重新民主选举班长,甲呼声很高。乙和丙闲聊,下面是二人的对话:
乙:“你会支持甲吗?”
丙:“我不会把票投给甲。”
乙:“那就是说,你认为他当选对3班不利了?”
丙:“我并没有说不利。”
乙:“没说不利就是觉得有利。”
以下对二人对话的分析,合理的是( )
①丙认为甲是否当选对3班没有影响 ②乙问话的用意是让丙给一个明确答案
③丙的两次回答前后矛盾、违背矛盾律规则 ④乙完全听懂了丙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陈文、张芸、林平、彭兵是某一中学学生,他们中有一位做好事不留名,被反映到学校。学校了解情况如下:
陈文说:不是我。
张芸说:是彭兵。
林平说:是张芸。
彭兵说:不是我。
其中只有一人没说假话,那么是谁做了好事没留名呢?( )
A.张芸 B.林平 C.彭兵 D.陈文
21.小明和小红相约去一家新开的自助餐厅吃饭。小明看到小红拿了许多食物,就告诫她说:“到时候要吃完啊。“离开餐厅的时候,小红的食盘里还有许多食物,小明就对她说:“你吃完了吗?”小红说:“我已经吃完了,咱们走吧。”在这里,小红( )
①违反了思维明确性要求 ②违反了思维一致性要求
③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④违反了思维确定性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下列论述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
A.他的能力说不上强,也说不上不强。
B.新刷的黑板上醒目地写着四个大字:不准涂画。”
C.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世界上最宝贵的。
D.选择,是读者神圣的权利。但如果不加比较做选择,是滥用了此种权利。
23.“逻辑”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下列各句中的“逻辑”含义为“逻辑规律与规则”的是( )
①我们要善于运用逻辑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
②这人说话颠三倒四,毫无逻辑,思路混乱
③美国围猎TikTok,凸显霸凌做派和强盗逻辑
④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逻辑使然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4.2023年8月以来,日本排放核污染水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抗议,日本政府一方面大搞公关,将“核污染水”美化成“核处理水”,以淡化它的实质危害。另一方面,当太平洋岛国专家建议用核污染水搞混凝土干基建时,日本立马称核污水或导致放射性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日本政府( )
①偷换概念、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②骑墙居中、模棱两可,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③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④以民为本,具体分析,遵守充足理由律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简答题
R市M镇的于女士像往常一样骑电动车上班,路途中,老张家的狗突然冲向马路扑向于女士电动车前轮内,导致于女士摔倒。后于女士被送往医院救治,花去医疗费数万元,同时于女士伤情被评十级伤残。经交警部门认定,事故发生的原因系狗撞于女士电动车致使于女士受伤,于女士无责任,并查明此狗系老张所养,且已饲养两年时间。事后,于女士要求老张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合计15万余元。因双方就赔偿一事协商无果,于女士遂起诉老张。
于女士:我本是正常驾驶电动车,我为什么会摔倒?是被老张家冲出的狗撞击而摔倒。
老张:我家的狗撞击的是车,没有撞击于女士。
老张:哪怕就是我有责任,也是狗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
于女士:老张是狗的主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无可争议。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但是最终法院支持了于女士的诉讼请求。
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反驳老张的观点。
参考答案
【简答题练习】
①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F公司在推广文章中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被诉至法院后又辩称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违背了思维一致性要求。
②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F公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既不承认神秘嘉宾是甲某,又不承认不是甲某,违背了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易混辨析】
1.错误【详解】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故原命题错误。
2.错误【详解】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故该观点错误。
3.错误【详解】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所以,真前提不一定能推出真结论。故该观点错误。
4.正确【详解】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该观点正确。
5.错误【详解】形式逻辑把推理结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故题中观点错误。
6.错误【详解】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故该观点错误。
7.错误【详解】矛盾律表明,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而排中律表明,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所以此判断错误。
8.错误【详解】同一律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故题中观点错误。
9.正确【详解】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其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因此形式逻辑一般不研究前提的真实性,只研究推理结构的正确性。故题干中说法正确。
10.正确【详解】根据教材可知,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故本观点正确。
【当堂达标】
11.A
【详解】①②:材料中丈夫的回答把“不让孩子在外面跑”等同于“把孩子关起来,不让他呼吸新鲜空气”,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这说明同一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概念,①②符合题意。
③: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违背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同一律),而不是违背了思维明确性的要求(排中律),③不选。
④:材料中丈夫的回答混淆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科学处理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2.D
【详解】A:违反思维的明确性要求,即违反排中律,往往会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甲说的是生活中的矛盾,没有违反思维明确性要求,A错误。
B:甲说的是生活中的矛盾,乙说的是哲学上的矛盾,乙违反了逻辑思维确定性的要求,而不是违反了逻辑思维明确性的要求,B错误。
C: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这是同一律的要求,违反同一律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错误,甲说的是生活中的矛盾,没有违反思维确定性要求,C错误。
D:甲说的是生活中的矛盾,乙说的是哲学上的矛盾,两人矛盾的含义不同,乙违反了同一律,即逻辑思维确定性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D正确。
故本题选D。
13.D
【详解】ABCD:题干中甲和丁的说法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因此甲和丁的说法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根据题中“四人中只有一人的说法错误”可知,乙和丙的说法是正确的。由此可知,小孟必然参加了志愿活动。乙说:“如果小贺没参加,那么小孟也没参加”,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依据此判断进行的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因此,由“小孟参加了”可推出“小贺也参加了”,D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本题选D。
14.A
【详解】①②: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甲说这次的预测既不能算成功,也不能算不成功,否定了成功和不成功这两个矛盾的命题,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①②正确。
③:矛盾律表明“A”与“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表明“A”与“非A”必有一真,所以甲的说法违反了排中律,而不是违反了矛盾律,③错误。
④:甲的说法都是针对这次的预测,语境没有变化,只是同时否定了“A”与“非A”,违反了排中律,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5.B
【详解】①④:万有引力和生物进化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即狭义的思维,①④正确。
②③:昼夜交替和水往低处流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C
【详解】①②:材料中指出三个盒子只有一句是假话,A盒与B盒是互为矛盾的话,若同时肯定A、B盒上的两句话则违背了矛盾律,即违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而不是思维的明确性要求,①不选,②正确。
③④:材料中指出三个盒子只有一句是假话,A盒与B盒是互为矛盾的话,所以其中必有一假,则C盒一定为真话,只有B盒里有礼物,故③不选,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7.C
【详解】①:“万家酒店”是汪伦用玩笑故意混淆概念,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没有违背矛盾律的要求,故①不选。
②:材料中汪伦用“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迎来李白,而实际上这里十里桃花在汪伦家乡有专门所指,是潭水的名称,故②正确。
③:材料中汪伦以桃花潭和一家姓万的酒店来分别对应“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故意混淆概念,“引诱”李白前往其家乡,故③正确。
④: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必须是同一的,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8.A
【详解】①②:美国一边纵容战事延续,一边声称关注加沙民众的生命安全和人道主义需求,美国的“双标”行为标准不一、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没有保持自身思想的同一性;且美国的言行自相矛盾、前后不一,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排中律指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A或者非A”表示排中律,美国的“双标”行为,没有违反排中律的思维具有明确性的要求,但材料也没有反映其符合排中律要求,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9.A
【详解】①:丙:“我不会把票投给甲。”乙:“那就是说,你认为他当选对3班不利了?”丙:“我并没有说不利。”丙的真实意思就是甲是否当选对3班没有影响,①入选。
②:乙:“那就是说,你认为他当选对3班不利了?”丙:“我并没有说不利。”乙:“没说不利就是觉得有利。”乙问话的用意让丙给一个明确的回答,②入选。
③:“有利”与“不利”之外存在第三种情况“没有影响”,所以丙的两次回答并不矛盾,并没有违背矛盾律规则,③不选。
④:乙误以为丙认为甲当选对3班不利,没有听懂丙要表达的真实意思,④不选。
故本题选A。
20.D
【详解】ABCD:张芸和彭兵的话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必有一真一假。又因为只有一人没说假话,所以,陈文和林平的话都是假的。陈文说不是我,是假话,所以是陈文做了好事没留名,故ABC排除,D正确。
故本题选D。
21.D
【详解】③④:小明说的“吃完”指的是把自己拿的所有食物吃完,而小红说的“吃完”指的是自己吃饱,由此可以看出小红的思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③④符合题意。
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①不符合题意。
②: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
22.C
【详解】A:“他的能力说不上强,也说不上不强”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在黑板上写“不准涂画”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反了矛盾律,B不符合题意。
C:两个“人”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总体,后者是个体,违反了同一律,C符合题意。
D:本题不违背逻辑规则,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3.B
【详解】①②:我们要善于运用逻辑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这人说话颠三倒四,毫无逻辑,思路混乱,这两句逻辑的含义是“逻辑规律与规则”,①②正确。
③:美国围猎TikTok,凸显霸凌做派和强盗逻辑,这里的“逻辑”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③排除。
④: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逻辑使然,这里的“逻辑”指规律,④排除。
故本题选B。
24.B
【详解】①:日本政府将“核污染水”美化成“核处理水”,这是偷换概念、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①符合题意。
③:一方面大搞公关,淡化它的实质危害,另一方面,日本称核污水或导致放射性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可见日本政府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违反矛盾律的要求,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不涉及排中律,②排除。
④:“充足理由律”是一条逻辑规律,通常表述为: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是是理由必须真实,理由和推断之间要有必然联系。可见,日本政府没有以民为本,违背了充足理由律要求,④排除。
故本题选B。
25.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同一律要求我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于女士跟老张讨论的是自己为什么会摔倒的问题,是被老张家冲出的狗撞击而摔倒。老张却转移论题,转而讨论狗撞击的部位问题,撞击的是车不是人。因此,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矛盾律要求我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老张说哪怕就是自己有责任,也是狗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前后说法不一。其次依据法律规定,老张是狗的主人,狗撞倒于女士正在骑行的电动车导致其受伤而产生的责任就应由老张承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