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学生认识到国家制定的各项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感受党和政府及各方力量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做出的关爱和保护。法治观念:认识法律对青少年的关爱,增强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健全人格:通过了解国家不断加深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懂得作为未成年人应该要珍惜国家的这种特殊的保护,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责任意识:理解和掌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 增强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导入新课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 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卢梭说一说:这两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 美 ] 哈罗德·J. 伯尔曼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是法治的力量之源。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勾画重点,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什么是法治意识?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4.怎样学会依法办事?5.青少年可以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些什么?自学导航第一目 树立法治意识探究与交流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增强法律意识,知法于心,与法同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当前我国社会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就有约10名是未成年人。其中“不懂法律”的占65%,“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的58.1%,“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占64.7%。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反应了什么问题?中国式过马路社会生活中部分人缺乏法律意识1.什么是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遵法守法尊法守法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思考:建设法治中国要靠谁 靠领导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就可以了吗?中国人民建设法治中国共同事业受益者践行者对人民: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有何意义?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①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②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③有利于全社会成员形成尊从宪法、拥护宪法、践行宪法的氛围;④有利于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进程。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如果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认为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因此,一定要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人们发自内心地对宪法和法律信仰与崇敬,把法律规定内化为行为准则,积极主动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习近平②对国家: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卢梭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卢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③对法律: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能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治理机制的研究,共调查了2834名未成年人管教所服刑人员、410名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751名专门学校学生。从材料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部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淡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参观法治文化长廊少年交通警察青少年模拟法庭参观监狱④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①对人民: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②对国家: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重要意义。③对法律: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能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④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笔记: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重要性)?第二目、学会依法办事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由于苏格拉底经常指出别人的无知,招致了一些心胸狭隘的人的嫉妒和怨恨。公元前399年,雅典城邦判处了苏格拉底死刑,罪名是“不敬神”和“蛊惑青年”。执行死刑之前,苏格拉底的朋友们劝他逃走,他们买通了狱卒,为他制定了周密的逃走计划。令人吃惊的是,苏格拉底拒绝逃走。他说:“逃监是毁坏国家和法律的行为,如果法庭的判决不生效力、被人随意废弃,那么国家还能存在吗?……如果我含冤而死,这不是法律的原因,而是由于恶人的蓄意……”就这样,70岁的苏格拉底喝下了毒酒,平静地离开了人间。苏格拉底的话给你怎样的启发?高铁霸座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并给予180天内禁止购买火车票的处罚。如果每个公民都是如此,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案例一: 嫌广场舞太吵, 72岁老人往楼下扔鹅卵石砸坏17辆车,犯高空抛物罪被判缓刑。2022年3月23日,记者获悉,72岁张爷爷被判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法庭上,张爷爷表示没想到会触犯刑法,很是后悔,当场表示愿意认罪认罚。案例二: 2022年5月,女子不满意婚纱照效果,沟通无果发朋友圈辱骂影楼,遭起诉其侵犯影楼名誉权。法院查明,被告王女士确实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不当言论。经调解,王女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事件的严重性,表示愿意当庭书面道歉,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思考:这两起案件有哪些共同点?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共同点:缺乏法治意识;都是违法行为,没有依法维护权利。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考试作弊入刑最高可判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组织考试作弊罪】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代替考试罪】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你知道吗?探究与分享中学生晓程在放学路上,被几名男生堵截。他们恶狠狠地向晓程要钱,晓程说没钱。一名男生对另一名男生说:“给我找块砖,看他说不说实话。”接着,他们又威胁晓程:“到底有没有钱?快掏出来!”随后便开始搜晓程的口袋,掏出所有的钱,往晓程头上拍了一巴掌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讨论: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会助长犯罪分子行为,使自身合法权益遭受进一步的损害。与对方“私了”会助长犯罪分子行为,不但使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合法保障,甚至容易使自己的行为也触犯法律。以牙还牙报复对方不但不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反而会使自己的行为触犯法律。运用法律合理,表达自身诉求使自身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保障。②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广场舞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但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由于音乐声音过大,全国各地曾出现各种抵制广场舞的行为,甚至发生了藏獒驱赶、往广场泼粪、朝天鸣枪等较极端的事件。《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跳舞娱乐是公民的权利,受扰居民是否有权利干涉?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对于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反映,和跳广场舞的人进行协商;鼓励居民购置无线耳机,使广场舞变成无声舞;限时段、限音量......小明和爸爸在小区遛狗,忘记拴狗绳,小狗咬伤了小区 的住户。监控显示对方有故意激怒小狗的行为,爸爸觉得自己没有责任,小明提醒爸爸,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我们只能减轻责任,不能免除责任。民法典规定:“违反 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 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③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观点一: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跟着走。观点二: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观点三: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车辆少或没有车时可以闯。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对于校园欺凌,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勇于和善于制止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捍卫法律的权威。④依法办事,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坚定捍卫者。预防校园欺凌,多方共行动家庭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和沟通,及时关注孩子情绪,主动关心孩子,疏导情绪,正向引导。学校社会学校教育——进行校园欺凌和法治相关宣传和教育、心理辅导工作等。尊重、支持、关爱学生、教育学生遵规守纪、文明向上、勤学好问、加强防御、应对机制。社会宣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进行相关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法治和预防欺凌等专题活动。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归纳:怎样学会依法办事?认真学法自觉守法用法维权捍卫法律拓展空间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你打算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呢?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课外多读关于法律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不触犯法律。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当合法权益受侵犯时,告诉家长和老师,或通过法治方式来维权。课堂小结我们与法律同行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2、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3、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近年来,直播带货的盛行让某些网络主播获得大量金钱收益,但他们却选择偷税漏税,结果被税务部门处以巨额罚款,受到法律的严惩。这警示我们( )A.遵守规则,学会依法办事 B.行使权利,增强民主意识C.维护权利,遵守法定程序 D.履行义务,拒绝直播带货2.(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某市在做好传统普法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云端”法治教育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讲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治故事,并组织旁听庭审、法庭开放日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法治、了解法律。该市做法(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②能够增强未成年人对法律的信服尊崇③提升了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④确保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AA链接中考3.(2023·浙江·中考真题)下图漫画警示青少年应该( )A.保护自己,拒绝结交朋友B.提高警惕,抵制毒品诱惑C.认清危害,严惩违法犯罪D.学法知法,做到公正司法4.(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2023年5月至12月,教育部举办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将法治实践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这样的规定可以( )A.保证学生守法 B.提升法治素养C.杜绝学生违法 D.培养高雅情趣BB5.(2023·浙江丽水·中考真题)漫画《“饮”诱》提醒青少年要( )①避免人际交往,重视自我管理 ②认清毒品危害,加强自我防范③树立法律意识,加大执法力度 ④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律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6.(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范围进行了重大修改,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A.表明只要触犯法律就会受到刑事制裁B.削弱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和保护力度C.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D.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敬畏生命和法律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