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2024年中考热点:生态文明专题【热点背景】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数据显示,中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从黄海之滨到长江之畔,从黄河口到洪泽湖,大美湿地之景圈粉全球,成为美丽中国的一张张立体名片。各地湿地游火热,更多的产业、行业也因这片“独一份”的湿地而分享到红利。中国湿地“圈粉”的魅力,不单来自物种多、风景好,其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湿地修复理念和政策支撑:智慧湿地指挥调度实时监测水质、鸟类数量、气象等指标数据;一系列最严格的湿地保护措施也陆续出台,法治护航,划定红线;除了打卡美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成为湿地守护者。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守护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阐明中国理念、中国行动、中国方案。一幅幅中国湿地画卷为世界奉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板”。结合材料,请你解锁“地球之肾”的“出圈密码”。结合材料,请你解锁“地球之肾”的“出圈密码”。参考答案:①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③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④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⑤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⑥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⑦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⑧公民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⑨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展现大国担当。⑩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变式练习】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数据显示,中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从黄海之滨到长江之畔,从黄河口到洪泽湖,大美湿地之景圈粉全球,成为美丽中国的一张张立体名片。各地湿地游火热,更多的产业、行业也因这片“独一份”的湿地而分享到红利。中国湿地“圈粉”的魅力,不单来自物种多、风景好,其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湿地修复理念和政策支撑:智慧湿地指挥调度实时监测水质、鸟类数量、气象等指标数据;一系列最严格的湿地保护措施也陆续出台,法治护航,划定红线;除了打卡美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成为湿地守护者。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守护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阐明中国理念、中国行动、中国方案。一幅幅中国湿地画卷为世界奉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板”。结合材料, 分析“地球之肾”的“出圈”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地球之肾”的“出圈”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①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③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④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⑤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⑥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⑦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⑧公民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⑨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展现大国担当。⑩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热点背景】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0年来,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6.2%和34.4%,中国以年均3%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6.6%的GDP增长。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全面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等“六个转型”。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河湖长制等一系列制度,多地加快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让好山水、好生态成为共同守护的“有价之宝”,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建设“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在人民心里的答卷。1.材料一中体现了哪些所学知识?1.材料一中体现了哪些所学知识?参考答案:①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②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④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⑤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⑦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⑧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⑨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⑩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变式练习】 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是指导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国务院3月20日公布《节约用水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条例》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节水工作的丰富实践,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制度规范,全面、系统规范和促进节水活动,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条例严格法律责任。对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等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水利部召开会议,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上述材料传递出哪些信息?参考答案:①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国家。⑤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⑥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⑦法定义务须履行,违反义务须担责。【核心观点】1.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3.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4.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5.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6.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7.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8.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9.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战训练1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实现上述目标,我国需要继续( )A.坚持以保护环境为中心B.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C.停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D2. 2023年11月,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上,我国启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竹U盘、竹鼠标、竹音箱、竹制汽车内饰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对此,下列看法中不正确的是( )A.高附加值的科技型竹产品,有利于为竹产业蹬出一条新路B.这些竹产品比塑料制品卖得贵,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C.“以竹代塑”体现了创新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D.“以竹代塑”有利于破解塑料数码产品报废后难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B3. “零碳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尽可能节能减排并且降至最低、直至为零的境界。下列做法能体现“零碳生活”的是( )①将闲置的衣服进行改造后对外出售②自觉参加义务植树行动③将无机垃圾制作成建筑材料④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B4.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活动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更好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我们应该( )①限制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②坚持绿色发展,用好生态资源,推动持续发展③坚持开发优先、节约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A5.2023年是“一带一路”提出十周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支持沿线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推动我国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我国的做法( )①有利于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②积极承担了国际责任③解决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④贯彻了绿色发展理念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C今日中国,绿色发展底色亮丽。环保督察持续亮剑,“双碳”目标深入人心,滚滚长江建起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巍巍贺兰筑就西北生态屏障,十年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大约 34%,风电、光伏发电等“绿电”装机容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不断破解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城市以“绿”为美,产业因“绿”而兴,乡村借“绿”致富,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6.我国取得上述成绩的原因是什么?(8 分)【参考答案】①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③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⑥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每一要点2分,满分8分)。2024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2日至28日是“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7.请以“节约用水 从我做起”为主题撰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请你将下面的倡议书补充完整。【参考答案】1.树立节水意识,树立“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的观念。2.落实节水行动。科学使用节水器具,坚持合理用水、一水多用、循环利用。3.做节约用水的宣传者。积极参与节水宣传服务活动,传播节水理念,普及节水知识,推广节水方法。营造全民节水良好氛围。4.参加保护水资源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清理河道垃圾,做爱泉护泉志愿者,协助维护景区秩序。5.及时制止浪费水、污染水资源的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