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2 公平正义的守护 课件(29张PPT内嵌视频)i-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2 公平正义的守护 课件(29张PPT内嵌视频)i-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北大天才弑母案被执行死刑
2016年2月14日,北大学子吴谢宇母亲谢天琴被人杀死在福州市某中学教职工宿舍内,警方经侦查发现,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2019年4月21日,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乘机时被抓;2021年8月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2024年1月,吴谢宇死刑复核代理律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交了不核准吴谢宇死刑的法律意见。2024年1月31日,吴谢宇被执行死刑。
新课导入: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不仅是立法的要求,更是司法的底线。
思考:案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8.2公平正义的守护
1.政治认同:知道个人守护正义的做法,理解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2.道德修养: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增强公民意识。
3.法治观念:认识到制度对于公平的重要性,树立公平正义观念。
4.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平感、正义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坚守公平,守护正义。
教学难点:制度保障公平,司法维护正义。
为什么要坚守公平?
1
2
3
4
如何坚守公平?
为什么要守护正义?
如何守护正义?
公平正义的守护
学习导航:
坚守公平
探究一 为什么坚守公平
河北邯郸初一学生被杀案:嫌疑人被全部抓获!
2024年3月10日,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杀害。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对邯郸初中生遇害案的三名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
这起惨案不仅在当地引发了强烈震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多地司法机关为邯郸被害男孩发声。
思考:舆论纷纷为被害男孩发声,体现了什么?
①人们总是渴望公平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②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1.为什么要坚守公平?
在广东某公司工作的女职工钟某,因为休生育奖励假,被公司以旷工为由开除。双方闹上法院后,涉案公司被判违法,应向钟某支付产假、奖励假、哺乳假工资损失以及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
该案例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公正待遇时要怎么做?
个人维护公平
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处世。
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如何坚守公平?
★2、如何坚守公平? p115(个人角度)
(1) 个人维护公平(个人角度)
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
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
③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法律在线:
第三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第二十七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立法保障公平
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制度保障公平。(科学立法)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截至目前共纳入失信人673万例。司法机关与公安部、中航信、中铁总联手,把当事人的身份证与其他证照一块绑定,彻底限制其通过各类身份证照来购买机票和火车票。”通过这些措施督促还款,维护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材料体现司法怎样维护公平?
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公正司法)
阅读感悟:
(2) 制度保障公平(国家角度)
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p117
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p117
(1)个人维护公平。
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处世。
②遇到不公平行为,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谋求最大限度公平,努力营造公平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
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2.我们如何坚守公平?(如何实现公平的坚守?)
守护正义
材料探究
2023年4月4日,黑龙江哈尔滨,三个男生去参加东北农业大学的考研复试,结束后本想着看风景,意外救下在松花江垂钓时不慎落水的老人。救人者之一的黄同学说,当时看到老人上不来,就赶紧找了个棍子去搭救,虽然有一点迟疑和紧张,但以后如果遇见这种事一定还会救的。虽然这次面试不是很理想,但也会继续加油。
人民日报评:尚不知他们在复试中表现如何,而面对道德“抽考”,他们见义勇为,值得打满分。品学兼优,未来可期!
生活中有许多充满正义感的人值得我们学习,请根据生活经验和p116,思考为什么要积极捍卫正义?
①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
②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
③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3.为什么要守护正义?
笔记区
高中生见义勇为被点赞
二、守护正义
1、个人守护正义
个人守护
勇气
智慧
敢于斗争 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讲究策略 寻找有效方法见义智为
(1)个人守护正义。 p117
①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②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安徽考生作弊被判刑:手机藏鞋里,拍考卷给“枪手”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期间,被告人朱某某将手机藏匿于鞋内带入考场,拍摄考试卷子给张某,由张某转发至QQ群中,“枪手”作答后将答案发至QQ群中供朱某某和温某抄袭。
案发后,被告人朱某某于2020年7月23日被抓获归案。法院认定被告人朱某某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
考试作弊入刑最高可判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
【组织考试作弊罪】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考试罪】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①司法机关:坚持以事实依据 以法律准绳, 遵循程序, 平等对待当事人, 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②国家: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努力让每一个群众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守护正义
(2)司法维护正义。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p118
新知讲解




(2)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4、如何守护正义(P118)
(3)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品味法治精神
影视片段:思考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现实生活没有绝对的公平,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应当坚定自己的初心,对正确价值观的坚守,是我们遇到十字路口时的指路牌。
5.为什么要维护公平正义?p119
核心价值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易考选择题)
共同责任
②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本课课堂小结
公平正义的守护
坚守公平
守护正义
3、为什么要守护正义?
4、如何守护正义?
5、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为什么要坚守公平?
2、如何坚守公平?
当堂训练
1.民法典“好人条款”第一百八十三条、一百八十四条明确保护救助人的权益,顺应社会正义期待,真正为见义勇为者撑起“保护伞”,最大限度的免除“好人”仗义出手的现实之忧,不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这说明保护好人权益( )①能从根本上遏制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③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④目的在于鼓励中小学生敢于与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搏斗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当堂训练
2.“100-1=0,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上论述告诉我们( )①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②执法机关应该维护公民的所有权利③司法机关应该做到审慎用权,公正司法
④冤假错案的出现会动摇人们的法治信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D
当堂训练
3.刘某驾车在江苏省昆山市震川路与骑自行车的于海明发生争执。刘某取出砍刀连续击打于海明,后被于海明反抢砍刀并捅刺、砍击,刘某受伤死亡。最终,检方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 )①体现了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
②表明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批权③彰显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
④不利于化解公民之间矛盾,构建和谐社会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A
当堂训练
4.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高铁霸座案、吃“霸王餐”逃单摔伤索赔案,让自甘风险者自负其责,让失德乱序者承担后果,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新时代司法定分止争、明辨是非、激浊扬清、惩恶扬善,努力让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主要体现( )①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④遵守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