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初中毕业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初中毕业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准考证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机密★启用前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初中毕业年级模拟考试·预测卷
语 文 试 题
(全卷共8页, 21小题; 满分: 150分; 答卷时间: 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本人的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各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1)一提起《诗经》,很多人能脱口吟诵出《关雎》中“关关雎鸠,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经典诗句。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② ,③ ”,以浪漫的笔法抒写终将实现远大理想的精神追求。
(3)周敦颐《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④ ”,表达莲花有着与众不同的高洁品格。
(4)柳宗元《小石潭记》中“⑤ ,⑥ ,悄怆幽邃”,写出作者坐潭上倍感“其境过清”的真切感受。
(5)情景交融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手法。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⑦ ,⑧ ”在写景中将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上海市长宁区为辖区内低保、低收入等困难家庭孩子发放“艺术护照”,为他们提供免费艺术教育。“艺术护照”社会救助项目,以艺术为 ① (zài)体进行德育、美育,以艺术为媒介去爱、去关怀、去帮助,为人们展现了社会救助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也为孩子们的成长( )了更多可能。
“艺术护照” ② (dì)造的小小天地,有助于挖掘孩子们的天赋兴趣,种下一粒粒向美向上的种子,既帮助孩子们见识更加广阔的世界,也引导他们观照自己的内心,帮助他们累积面对困难的自信、对抗挫折的勇气。经过一节节艺术课的浸润,使孩子的曾经拘束沉默变得有自信、爱表达。事实证明,困境中的花朵也能快乐 ③ (zhàn)放。看得见的改变令人欣喜,学到新东西时的兴奋、听到动人音乐时的( ),都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的种子,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就会( )。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辟 触发 破土而出 B.开拓 破土而出 触动
C.开拓 脱颖而出 触动 D.开辟 脱颖而出 触发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节节艺术课的浸润,使孩子的曾经拘束沉默变得爱表达、有自信。
B.一节节艺术课的浸润,孩子的曾经拘束沉默变得爱表达、有自信。
C.经过一节节艺术课的浸润,使曾经拘束沉默的孩子变得有自信、爱表达。
D.经过一节节艺术课的浸润,曾经拘束沉默的孩子变得有自信、爱表达。
3.名著阅读交流。(6分)
很多作家及他(她)笔下塑造的人物,凝聚着向上向善向美的强大力量,为青少年的成长注入信念、坚守、责任和奉献等正能量。学校开展“我们的榜样”名著主题活动,请你以某部初中必读名著为例,结合相应的阅读方法和名著内容,写一段简要的话,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与启迪。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7分)
福州即景 [宋 ]谢泌①
一别无诸②岁月长,遥闻此景画难能。
湖田播种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常年六月东山③里,地涌寒泉漱齿冰。
[注]①谢泌:宋朝官员,曾任福州知州(太守)。②无诸:指福州城。③东山:指福州东郊的鼓山。
4.本诗颔联与颈联写了福州城的哪些“即景” 请简要概括。(3分)
5.尾联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东山”为避暑佳地的 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扬州城内街巷多设水仓,其法甚善,他郡县所宜仿行也。相传乾隆五十九年四月,新城多子街一带,
不戒于火,每延烧彻昼夜。有余观德①者,人颇豪侠,视而悯之,因创设水仓。其地在人烟稠密、距河稍远之区,买屋基一所,前设门楹中为大院置水缸百十只满贮以水。复置水桶百十只,兼设水龙一二具,扬州俗语谓之水炮。设有左近报火者,汲桶可以立集,炮夫可以即行。孙春洲为作门联云:“事有备以无患;门虽设而常关。”罗茗香云:“水仓门联原本出句系‘井用汲以受福’,后始改‘事有备以无患’。”余又别拟一联云:“玉瓒何烦裨灶禳;金莲永免祝融②灾。”
(摘编自梁章钜《浪迹丛谈》)
[注]①余观德:乾隆年间徽州的商人。②祝融:火神名,此处指火。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设门/楹中为大/院置水缸/百十只满贮以水/
B.前设门楹/中为大院/置水缸百十只/满贮以水/
C.前设门/楹中为大院/置水缸百十只/满贮以水/
D.前设门楹/中为大院/置水缸/百十只满贮以水/
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其法甚善 参考成语多多益善 (1)善:________
不戒于火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戒:①告诫。②谨慎。③戒除。④防备;警戒。(《古代汉语词典》) (2)戒:________
汲桶可以立集 关联教材 家无井而出溉汲。(《穿井得一人》) (3)汲:________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视而悯之,因创设水仓。(3分)
(2)兼设水龙一二具,扬州俗语谓之水炮。(3分)
9.“余观德”是如何设水仓防火,以利“事有备以无患”的 请简要概括。(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世间若无醉翁亭 于文岗
①3月25 日,笔者随“欧阳修杯”散文大赛活动的嘉宾来到琅琊山,迈进薛时雨题写“醉翁亭”门匾的砖石门洞,顿有“千年等一回”之感。足踏“九院七亭”,饱览“醉翁九景”,寻觅仙翁足迹,呼吸历史气息,边游边看边思,越发觉得滁州所以生辉,全因有个醉翁亭。
②醉翁亭像一只金母鸡,生出了一个个金蛋。
③当年,醉翁亭与其“记”像梧桐树引来凤凰,梅尧臣、苏舜钦、范仲淹及不同政见者王安石等一批文学大家士大夫,或打卡到此一游,或隔空诗文唱和,北宋文坛兴起“滁文化热”,琅琊山水名动天下。
④后来滁州太守王诏,担心首次刻的亭记碑字小刻浅难久传,便拜托刘季孙代请苏轼重书此文,同时约书《丰乐亭记》。苏轼感怀恩师,欣然应约,“欧文苏字,珠联璧合”、文书双绝的两个千古名碑灿然问世,滁州也成为瞻仰欧苏的绝佳胜地。
⑤说来也巧。王禹偁、欧阳修因贬而治滁州,才有了二贤堂、醉翁亭,是谓“二贤不幸滁州幸”。王诏也因“求轼书欧阳修所撰《醉翁亭记》重刻于石”两度被贬,自是“王诏不幸滁州幸”了。
⑥《醉翁亭记》传开后,太常博士沈遵慕名而来,创作了琴曲《醉翁操》。玉涧道人崔闲尤喜此曲,“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这便有了苏轼《醉翁操·琅然》:“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词曲的跨界传播,扩大了“记”的影响,丰富了滁文化内涵。
⑦《醉翁亭记》备受后世文人墨客推崇,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唐寅、仇英等纷纷挥毫泼墨、作书作画。
⑧不幸的是,太平军与清军在琅琊山大战,醉翁亭成瓦砾一片。曾任杭州知府的全椒贤达薛时雨,筹款并于1882年5月始抱病主持重修醉翁亭,现“醉翁亭”门匾及“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楹联等,就是那时题写的。1885年薛病逝于南京。回全椒过琅琊山时,家人遵其遗嘱,抬其遗体绕醉翁亭和丰乐亭一周。
⑨一个个故事,都透着醉翁亭保护史、《醉翁亭记》传播史、“醉翁文化”建设史,正是醉翁故事的积淀及众贤达人格光辉的映照,让醉翁亭托起了一座滁州城。
⑩凡知名城市,大都有其地标和体现其精神内涵的灵魂。愚以为,滁州的地标和灵魂,就是醉翁亭等历史遗迹及《醉翁亭记》等不朽诗文。以“醉翁诗文”为底蕴,以“心怀天下”“与民共乐”为核心价值的“醉翁文化”,乃是滁州最具历史人文精神的城市之魂。
转念一想,假如没有醉翁亭,滁州该是啥样子 我搜肠刮肚想象着。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早晨,乘绿皮火车第一次过滁州,隔窗望去,眼里是丘陵、池塘、水牛……滁州,遂在脑子里定格。
假如没有醉翁亭,就没有其姊妹亭,就没有《醉翁亭记》姊妹篇,就没有“欧文苏字”“两记碑”等,就没有由此而来的一切,滁州地位、城市价值、品味形象等都会大打折扣。若真如此,那么,轻轻地问一声:“这还是滁州吗 ”
嗟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醉翁、苏轼、王诏、薛时雨等贤达才是“苟利社稷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甘领贬谪小不幸,与民共乐在滁地,他们就是让滁州秀立神州、文灿中华、蜚声世界的群仙。
(摘编自《讽刺与幽默》2023 年 05 月 05 日)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①⑧段两次写到薛时雨题写门匾,都突出我有幸拜访醉翁亭的惊喜。
B.文章列举欧阳修、苏轼、王诏等古贤事迹,充分体现滁州城浓厚的文化氛围。
C.文章形散而神聚,现实与历史故事错叠,阐述对“世间若无醉翁亭”的思考。
D.本文与《壶口瀑布》写法一样,一边记述所见的胜迹,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11.“醉翁亭像一只金母鸡,生出了一个个金蛋”中的“一个个金蛋”具体指什么 请简要概括。(3分)
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6分)
(1)王禹偁、欧阳修因贬而治滁州,才有了二贤堂、醉翁亭,是谓“二贤不幸滁州幸”。(赏析句子)
(2)正是醉翁故事的积淀及众贤达人格光辉的映照,让醉翁亭托起了一座滁州城。(赏析加点词)
13.简要分析文章 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4.文学社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拟为琅琊山设计一张旅游名片,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齐资料。(4分)
景点名称 琅琊山
遗产类型 选择恰当的遗产类型(只填序号):_______ A. 文化遗产 B. 自然遗产 C.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所在地 安徽滁州
遗产概述 琅琊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整个风景区面积115平方公里,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历来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之美誉。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欧阳修、文徵明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 其中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________、________,成为滁州最具历史人文精神的城市之魂。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7题。(12分)
材料一:
①“空中巴士”长江索道,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灯火辉煌的洪崖洞……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山城重庆的“网红”景观再度吸引大量游客排队“打卡”。看建筑、拍照片,品茶、吃火锅,了解抗战历史、感受烟火气息,这座城市带来的独特文旅体验,令许多人流连忘返。
②何止是重庆 长沙、成都、西安、淄博……近年来,国内的“网红城市”接连出圈。有人分析,城市走红离不开短视频等平台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背后也是人们在重新发现城市、理解城市。当更多人认真品味城市、体验城市生活,寻常的景象便也蕴藏着与众不同。多样的元素得以有机组合,城市的历史建筑、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便拥有了新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③时代在发展,旅游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如今,人们对旅游的理解不再停留于“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更希望去感受文化、体验未知、丰富阅历。为适应新趋势,近年来,一些地方运用自身文化资源禀赋,努力打造城市名片,不仅赢得了人气,也开拓了发展空间。可以说,“网红城市”现象是城市文化底蕴、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折射着城市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④那么,“网红城市”如何“长红”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惟有传承历史韵味、坚守文化品位,城市才具有蓬勃生命力。因此,必须在挖掘、彰显自身文化独特性方面下更多功夫。以西安为例,这座十三朝古都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融入旅游产业,经过不懈努力,西安的文旅产品“爆款”不断。在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穿越时空、触摸历史,在大唐不夜城漫步“古诗词路”,在易俗社文化街区听一场地道的古韵秦腔……通过打造新场景、创造新体验,西安的文化特质得到激活,让游客留下了深刻记忆。事实证明,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城市记忆的结晶,都能为城市发展旅游业提供滋养。
⑤也应看到,“网红”带来的客流,可能造成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给当地人日常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这也提醒城市管理者,应当追求将“关注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提供精细化服务,由内而外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
⑥“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今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无论“网红”与否,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设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那些致力于让居民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必将在人们心中“长红”。
(摘编自孟繁哲《化“关注红利”为城市竞争力》)
材料二:
1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B.材料一中文化特质被激活的西安可视为城市旅游业的典范。
C.材料一罗列了城市走红的现象,还分析了“走红”的原因。
D.材料二热点词频图,可作为“网红城市”出圈的补充材料。
16.“网红城市”如何将“关注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请根据以上材料提两条建议。(4分)
17.有人认为,一座城市只要复制其它“网红城市”的城市建设,就可以成功出圈。
请结合材料表明你的立场,并说明理由。(5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12分)
为纪念《黄河大合唱》创作85周年,树人中学社团将举办“寻红色足迹 咏家国情怀”系列活动。
活动一:资料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让小组成员更好地走近红歌《黄河大合唱》。
“红色”概念源自“苏联红军”,后来人们将“红色”的概念与革命历程及政治思想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如“红色政权”“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音乐”等。 自红色音乐诞生以来,中国当代红色音乐与红色文化作品便忠实地记录了国家和民族成长发展的历史足迹。社会各界和广大音乐文化艺术爱好者都将红色音乐视为承载民族文化、思想、价值认同和情感寄托的载体,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活动二:器乐组以《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为例,选择有表现力的乐器精心编排,体会作品意境。
结构 乐器 意境
引子 【铜管乐器】 富有号召力,象征着党中央发出了战斗的号令;
变奏一 象征着全国人民齐心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
变奏二 【乐器合奏】 表现抗日军民斗志昂扬,奔赴战场;
变奏三 【钢琴与乐队轮奏】 音乐情绪此起彼伏,表现革命队伍像雨后春笋般不断壮大;
*** ***
尾声 【乐器合奏】 全曲高潮,表现亿万人民奋勇向前,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活动三:探究组从学科、现实维度开展活动,进一步体验《黄河大合唱》之美。
探究主题 探究内容 探究方式
学科维度 1. 你喜欢《黄河大合唱》中的哪一个乐章,为什么 2. 从演唱形式看,既有独唱、重唱,也有轮唱、合唱,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 撰写音乐评论;制作多媒体课件;……
现实维度 1. 和平年代,演唱《黄河大合唱》有何意义 …… 举办以“歌颂祖国强大 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红色政权”“红色歌曲”都与革命历程、政治思想等紧密结合。
B.《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诗)、冼星海谱曲的音乐作品。
C.演奏《保卫黄河》引子时,应采用小号、圆号、钢琴等铜管乐器。
D.写音乐评论、制作课件等方式可感受自己喜欢的乐章或演唱形式。
19.《保卫黄河》如何奏响抗日歌曲的“主旋律” 请为器乐组简要介绍编排意图。(3分)
20.结合活动一和活动三的内容,简要概括和平年代演唱《黄河大合唱》等红歌的现实意义。(6分)
三、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毕业在即,班级开展“毕业季”主题班会课。面对老师投影在黑板上的漫画,小语同学以《完成比完美重要》为题,讲述自己亲身经历;小文同学以《完成or完美》为题,发出“完成真的比完美重要吗”质问,畅谈自己的感想、看法。
请以《完成比完美重要》或《完成or完美》为题,写一篇文章,在班会课上交流。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中毕业年级模拟考试·预测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8分)
①在河之洲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濯清涟而不妖 ⑤寂寥无人 ⑥凄神寒骨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 ⑧似曾相识燕归来
评分说明:每空1分,错字、多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2.(9分)
(1)(3分)载 缔 绽 (2)(3分)B ( 3)(3分)D
3.(6分)
示例一: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可以利用序言、目录,跳读正文,迅速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红军领袖、将领、士兵、少先队员等的战斗、学习和生活情况,深入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他们的崇高精神,为我们前行指明方向。
示例二:阅读《昆虫记》,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质疑问难等途径探索昆虫科普知识,进一步感受法布尔求真务实的态度、独特的研究方法和高超的写作技巧。法布尔用他的《昆虫记》扩大我们的视野,让我体会到科普作品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汲取人生智慧,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评分说明:阅读方法1分,作品内容2分,体验启迪2分,表达1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67分)
(一)(7分)
4.(3分)农田种植着谷物;僧人和信众很多;寺庙佛塔数量多;城内万家灯火。
评分说明: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5.(4分)一是“常年”,每年都如此,且持续时间长;二是从视觉角度写泉水之多(“涌”),从触觉角度写泉水令“齿冰”。
评分说明:每点2分。从夸张角度回答也可。意思对即可。
(二)(16分)
6.(3分)B
7.(3分)(1)好(2)④防备;警戒。(3)从井里取水(取水)。
8.(6分)(3分)(1)(余观德)看到这种情况很是怜惜,于是(出资)创设了水仓。
评分说明:“视”“因”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分)(2)同时添置一两具水龙,扬州俗语称它为水炮。
评分说明:“设”“谓”各1分,句意通顺1分。
9.(4分)选街巷人烟稠密、离河流较远的屋子;在院中放置盛满水的大水缸和水桶;放置一二具水龙(水炮);发现火情,可立即使用水仓灭火。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扬州城里的街巷大多设置了水仓,这种方法很好,其他郡县都适宜模仿施行。相传乾隆五十九年四月时,新城的多子街一带,没有好好防备火灾,每有(火灾)就蔓延开来,烧得整天整夜。有位叫余观德的人,为人颇为豪爽,看到这种情况很是怜惜,于是(出资)创设了水仓。(他)在人烟稠密、离河流较远的地区,买了一所房屋的宅基地,前面设了门楹,中间建了大院,里面购置百十只的水缸,并贮满了水。又购置百十只的水桶,同时添置了一两具水龙,扬州俗语称它为水炮。假如附近有报火警的,就可立刻集中在这用水桶取水,炮夫也可以立即使用水炮(灭火)。孙春洲为此作了一副门联:“事有备以无患;门虽设而常关。”罗茗香说:“水仓的门联原本出句是‘井用汲以受福’,后来才改为‘事有备以无患’。”我后来又另外起草写了一副门联:“玉瓒何烦裨灶禳;金莲永免祝融灾。”
(三)(20分)
10.(3分)A(⑧段突出薛时雨对醉翁亭的虔诚、热爱。)
11.(3分)①北宋文坛兴起实地打卡或诗文唱和的“滁文化热”;②千古名碑让滁州成为瞻仰欧苏的胜地;③词曲书画的跨界传播丰富滁文化内涵。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2.(6分)
(1)“不幸”和“幸”的对比,加上“是谓”的文言表达,极富韵味(1分),突出王禹偁、欧阳修不计
个人被贬而大力治理滁州(1分),有了二贤堂、醉翁亭,从而让滁州秀立神州、文灿中华(1分)。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2)“托”是用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1分),这里化无形为有形(1分),突出醉翁亭及其关联的人、事、物所蕴含的光辉充实了滁州城的文化和精神的内涵(1分)。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3.(4分)插叙上世纪80年代末“我”乘火车途经滁州的所见(1分),丰富文章的层次(1分),为进一步阐明“假如没有醉翁亭”对城市价值和品味形象等影响的思考作铺垫(2分)。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4.(4分)C(2分) 《醉翁亭记》等艺术作品 以“心怀天下”“与民共乐”为核心价值的“醉翁文化”
评分说明:后两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四)(12分)
15.(3 分)A(材料一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16.(4分)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打造幸福家园。
评分说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5分)不可复制(1分)。走红既需挖掘、彰显并激活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2分);还需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打造城市文化底蕴与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因素深度融合的城市名片(2分)。
评分说明:答“可以复制”,且展开说明,最高给2分。意思对即可。
(五)(12分)
18.(3分)C(张冠李戴,引子不使用钢琴,且钢琴不属于铜管乐器)
19.(3分)精选不同乐器,通过引子、合奏、轮奏等演奏形式,完整表现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号召,凝心聚力抗战到底的意境。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20.(6分)可以了解国家和民族成长发展的历史足迹;可以承载民族文化、思想、价值认同和情感寄托;可以了解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感受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可以感受祖国强大,坚定文化自信。
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60分)
21. 参考2023年福建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审题指导】这是由“漫画+任务指令”组成的作文,审题时要把握题目设置的情境和漫画的寓意。
首先要明确题目设置的主题班会课这一情境,才能把握明确的写作身份、读者对象和交际目的,立意指向初三毕业生交流,为“毕业季”画上一个圆满的印迹。其次要理解漫画的寓意,这幅漫画图文相辅相成,内容亲切,在一个深坑中,一步一个台阶,坚持完成无数个任务,成功的地平线近在眼前。再阅读下方的文字,这艰苦波折的完成过程,不正是奋斗过程的高光时刻 世间万物,并无完美,世间万事,必须在完成之后,才有完美的可能。漫画通过图文组合方式揭示了“完成比完美重要”的寓意。当然,结合情境和漫画,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完成”与“完美”孰轻孰重的观点。
考生可以从设置的两个题目任选一个,更有选择性,小语与小文观点不同,前者讲述自己经历,后者畅谈自己的感想、看法。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文体写作偏好,作出判断和选择,以更好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题目一指向记叙文,写作时要避免平铺直叙,建议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完成”,叙述应完整,还可以适当使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力求写出真情实感。题目二指向议论文,首先要对“完成OR 完美”哪个重要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是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考生确定自己的观点后,要选择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应理清论证思路,还要把握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力求做到有理有据,说理精辟。材料可以选择成功典范事例,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相关的名言警句,围绕自己的观点得当运用这些论据,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要善于思考,要厘清“完成”和“完美”的逻辑关系,力求让作文有宽度与深度。
无论选择哪个题目,写作时都唤醒同龄人在毕业之际反思成长经历,在学习、生活中树立目标并为之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