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叶圣陶先生 二三事 张中行 目录 学习略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壹 体会文章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理解叶圣陶先生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景仰之情。 叁 贰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称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1期。作者和叶圣陶先生因工作关系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逝世,3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对先生的追思与景仰之情。 人物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略读课文,初始先生。 壹 略读文章完成: (1)速读课文,找出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 (2)这些评价性语句充分展现了先生的精神品质,而且在文章结构上也起到重要作用,朗读语句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有哪些作用?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扫读、跳读都可以,标注出段落序号,勾画出文中的评价性语句,五分钟之内完成。 第二步:互学要求 1.小组内交流、讨论,合成并记录最终结果。 第三步:展学要求 1.小组展示,声音洪亮,自信果敢。 2.其他同学仔细听,适时作出补充与更正。 略读方法一 快速略读课文,找出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如:段落中的段首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这些句子在文中往往起到了总结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文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勾连起这些语句,我们可以观其大略,把握文章的大意。 略读文章完成: (1)速读课文,找出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 ①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②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③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④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⑤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⑥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略读文章完成: (2)这些评价性语句充分展现了先生的那些精神品质,而且在文章结构上也起到重要作用,朗读语句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有哪些作用? 他是一个躬行君子;他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他对于语文的主张,要求写文章要像“说话”,文风重视“简洁”; 他是一个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的人;他是一个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人。 略读文章完成: (2)这些评价性语句充分展现了先生的那些精神品质,而且在文章结构上也起到重要作用,朗读语句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有哪些作用? 第①句总结文章第2段,也总领全文,总写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第②③句分别领起文章第3、4段,从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写他待人厚的特点。 第④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写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过渡到严律己。 第⑤⑥句分别总起文章第7、8段,从文风和语文两个方面来写叶圣陶先生对己严的精神品质。 这些语句在文章结构上起着总结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文章的关键性语句。 贰 再读文章,感知先生 学习任务 (1)文中体现叶圣陶先生精神品质的事件有哪些呢? (2)理清课文的思路。文章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3)结合文中内容,体会文中叙议结合的写法。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跳读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2.借助勾画的评价性语句,梳理的事件,理清课文思路。 3.回忆《纪念白求恩》中叙议结合的写法,理解本文中运用这样写作的好处 第二步:互学要求 1.有序交流:组长组织同学们就自己思考内容进行讨论,合成并记录最终结果。 2.归纳总结:组长总结,达成共识,做好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 1.小组展示,声音洪亮,自信果敢。 2.其他同学仔细听,适时作出补充与更正。 略读方法二 略读课文,先确定阅读重点,阅读与重点有关的内容,进行有侧重点的阅读,其他文字内容则忽略不读。 略读要求:a.重点阅读文中叙述相关事件的部分,略读文中没有叙述事件的段落。b.概括事件的内容,批注出各事件对应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学习任务 (1)文中体现叶圣陶先生精神品质的事件有哪些呢? 大品格 小事件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第7段) (第8段) 待人厚 律己严 修润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为文如写话 文风重简洁 写作求完美 学习任务 (2)理清课文的思路。文章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第一部分(第1段):写叶圣陶先生去世以及“我”悲哀的心情,交代写作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8段):先总写后分写,赞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行:“待人厚”和“律己严”。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总)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一面。(分) 第二部分第三层(第6—8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分) 第三部分(第9段):谈对学习和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总) 学习任务 (3)结合文中内容,体会文中叙议结合的写法。 文章的议论性语句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起到了统领文中事件的作用,使得文章中叙述的许多小事件杂而不乱,文章思路更加清晰、有条理。而事件叙述中的许多细节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真切丰满,有血有肉,同时,于平静的叙述中充满感情,评说随叙述自然生发,议论精要,使得文章段落之间承转自如,尽显大家风范。 叁 结合内容,再识先生 学习任务 在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深情的评价、平静的叙说中,你对叶圣陶先生又有哪些新的感受?结合文章的具体事件谈一谈。 第一步:自学要求 1.结合文章内容,打开思路,谈谈对叶圣陶先生的感受。(开放性回答) 第二步:展学要求 1.小组展示,声音洪亮,自信果敢。 2.其他同学仔细听,适时作出补充与更正。 学习任务 在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深情的评价、平静的叙说中,你对叶圣陶先生又有哪些新的感受?结合文章的具体事件谈一谈。 (1)叶圣陶先生对待来客,总是要极其谦恭有礼地送到大门口,哪怕是病重,还要举手打拱,我觉得他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待人十分诚恳的人。 (2)叶圣陶是一个大教育家,也是语言学家,而作者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学者,可是先生能让作者直接修改他的文稿,我觉得先生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能做到不耻下问。 学习任务 在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深情的评价、平静的叙说中,你对叶圣陶先生又有哪些新的感受?结合文章的具体事件谈一谈。 (4)叶圣陶先生对“做”和“作”两个字的含义定了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并且亲自监督。这么小的问题都仔细研究,我觉得他是一个重视语文,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严谨的人。 (3)叶圣陶先生主张写文章要如同说话,而他自己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的言与行是一致的,我觉得先生是一个言行一致的躬行君子。 肆 析读文本,明确写法。 学习任务 细读课文叙事段落,勾画有关叶圣陶先生细节描写的语句。对精彩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圈点批注。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对人物的刻画抓住描写手法赏析,也可以从富有表现力的词等角度,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效果 第二步:互学要求 1.有序交流:组长组织同学们就自己思考内容进行讨论,合成并记录最终结果。 2.归纳总结:组长总结,达成共识,做好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 1.小组展示,声音洪亮,自信果敢。 2.其他同学仔细听,适时作出补充与更正。 学习任务 细读课文叙事段落,勾画有关叶圣陶先生细节描写的语句。对精彩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圈点批注。 ①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②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语言描写,“不必客气”拉近了先生与“我”的心理距离,“千万不要慎重”是对“我”的直接安慰,让“我”放下思想包袱,表现了他待人宽厚、为人谦虚与诚恳的品质。) (行为细节,“亲自”表明他没有一点架子,谦逊,尊重别人,对工作一丝不苟,治学严谨。) 学习任务 细读课文叙事段落,勾画有关叶圣陶先生细节描写的语句。对精彩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圈点批注。 ③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④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这是叶圣陶先生送客时的细节,“走”“送”“鞠躬”“看”“转身”等动词,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他谦恭有礼、宽厚待人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真诚待人的感动和敬重。) (行为细节,“以至”“同样”“决不”这些词语,强调了他对自己工作要求严格,认真至极,表现了他严于律己、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 伍 品味语言,体会风格 1.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如话”的特点。 作者不仅钦佩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格,对他的一些主张也非常赞同,如叶圣陶先生主张写文章应该“简明如话”,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体会文中语言深刻典雅的特点。 作者张中行作为一个散文家,一个文人,文章虽然语言文字“简明如话”,但是语句内涵深刻,并引用了一些古语,使文章充满了文人气息。大家在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阅读文章内容,理解语文“简明如话”、“语言典雅”的特点。 第二步:互学要求 1.有序交流:组长组织同学们就自己思考内容进行讨论,合成并记录最终结果。 2.归纳总结:组长总结,达成共识,做好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 1.小组展示,声音洪亮,自信果敢。 2.其他同学仔细听,适时作出补充与更正。 学习任务 1.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如话”的特点。 作者不仅钦佩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格,对他的一些主张也非常赞同,如叶圣陶先生主张写文章应该“简明如话”,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双层的悲哀”体现了作者在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听到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欢乐喜庆的场景反而衬托出作者的悲伤,倍增其哀,也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深刻追思怀念之情。) 学习任务 2.体会文中语言深刻典雅的特点。 作者张中行作为一个散文家,一个文人,文章虽然语言文字“简明如话”,但是语句内涵深刻,并引用了一些古语,使文章充满了文人气息。大家在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引用《论语》中的话,增添了文人气息,高度赞美了叶圣陶先生高尚的德行,也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景仰之情。)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采用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的写法,对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进行了高度评价和赞美。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人之师表的忠厚长者可贵的精神品质。学习本课以后,我们平时待人应该宽厚;学习应该认真、努力,一丝不苟;写作文时,也要力求简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