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2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一)课标要求:1.了解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2.了解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完善。3.理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二)核心素养:1.结合1956~2010年中国重大医疗成就和毛泽东的题词,了解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成就,认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以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的防治为例,结合学者著述,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认识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学习新冠肺炎发生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感悟抗疫精神,提升家国情怀。(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四)教学过程: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构成1.概念: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指导、培训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等协作机制。2、构成:3.意义:(1)有利于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2)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劳动者对疾病风险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支出,扩大有效需求。(3)有利于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体系。(4)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5)有利于稳定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疾病而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二)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1、背景: (史料史证)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受到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增大的影响,患病人数激增,国家开始重视疾病的防治,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尤其是电与化学工业的发展的应用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走向完善。材料二 从 1948 年起,英国建立了全民免费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之后历经多次改革,目前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公平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一。在英国,政府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又是购买者,通过税收来筹集医疗资金、支付医疗费用。公立医院的人员工资、基础建设、运行费用等都由政府投入,各级政府拨款支持医院的运行。——胡爱忠 、李建刚《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特点及对中国的借鉴 》背景:(1)经济的发展;(2)现实的需要(环境污染、工作压力、患病人数);(3)科技的进步;(4)国家政策调整(社会保障、福利国家)。概况和影响:(自主学习)内容 具体成就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现代医疗保障体系3、影响: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这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三)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1、原因: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我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先后消灭了天花、沙眼、丝虫病和新生儿破伤风、霍乱、疟疾、鼠疫等烈性传染病;改革开放后,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卫生健康意识增强,同时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医疗服务人才。在科技上,国家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医学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1)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3)医学人才增加、医学科技的进步(人工胰岛素、青蒿素等);(4)借鉴西方医疗卫生体系成果,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等。2、概况:3、意义:(1)有利于实现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2)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劳动者对疾病风险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支出,扩大有效需求。(3)有利于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4)保证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5)有利于稳定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疾病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总之,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学思之窗:血吸虫病是世界上对人类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是血吸虫病流行区,江西省曾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省份之一,该病对流行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过严重危害。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兴奋得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两首《送瘟神》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血吸虫病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江西省余江县饱受其害;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引领和组织下,医护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做了大量工作,最终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写的(送瘟神),正是表达了他对人民健康事业高度关注,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充分肯定。合作探究:21世纪初中国的医疗改革材料:2003年肆虐全国的“非典”暴露的决不仅仅是应急医疗系统问题,而是整个医疗卫生体制,特别是常规医疗卫生体制的失效问题,有专家认为:我国过去十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由于市场逐利机制作用下,大型公立医院扩建,公益性不断被弱化;特需服务快速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被弱化。“以药养医”、过度医疗等现象普遍存在,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卫生事业发展的公平性下降。2005年,WHO提出了全民覆盖,认为“全民覆盖”与“人人健康和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是一致的,并积极倡导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全民覆盖目标的实现。医改的背景:①常规医疗卫生体制失效;②应急医疗体制存在弊端;③医疗事业中不公平现象增加;④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建立全民覆盖的医疗体系。医改的影响:国家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和监管,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快速发展;②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就;③城乡居民医疗快速发展;④但以药养医、看病贵、杀医事件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3、医改的方向?材料:一直以来,学界、政界对医改的是是非非争论不断,总体而言,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是“市场派”,主张我国学习美国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一种是“政府派”,主张医改应以政府为主导。市场派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以市场为主导的医疗卫生体系能解决公立医院垄断导致的效率确实问题。政府派认为市场化以利润最大化为动机,淡化了其社会责任意识,弱化了医院的社会公益性质。在医改中,你支持以上两种观点中的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观点:我认为我国医改应以政府为主导。理由: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医疗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主导有利于保证人民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困人口多,需要国家的扶持与帮助,国家在医改中起主导作用是扶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体现;③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有人民共享,政府在医改中起主导作用可以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也更有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去。能力提升:比较中西方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异同点?同:①涵盖内容:卫生、服务、药品、保障等;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多;③助推动力:政府主导、法律保障。异:①发展阶段:中国起步晚于西方;西方医疗保障制度在二战后推广,中国在改革 开放后建立各种医疗保障制度;②工作重心:相较于西方,中国更加重视扶贫工作。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填写下表:世界 原因表现中国 原因表现(三)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卫生意识 原因表现家国情怀:以新冠病毒为例,分析国家是怎样“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面对新冠疫情能够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共同抗击疫情,说明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具备充分动员能力。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紧急加建并完善了其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有力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基本权利。3、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药品供应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需求。4、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与时俱进,及时将新冠肺炎检测、新冠肺炎治疗用药纳入医保范围,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