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六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同位素--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一、选择题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2.6 化学式(第1课时) 同步练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答案】C【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碳氧原子种类相同,但因分子构成中数目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分析。【解答】A、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而数目不同,不符合题意;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相同,不符合题意;C、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符合题意;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2021八下·拱墅期末)乙烯是脐橙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乙烯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乙烯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乙烯分子B.乙烯参与化学反应时,乙烯分子保持不变C.乙烯分子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D.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2个氢分子【答案】A【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3)分子由原子构成;(4)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解答】A.保持乙烯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乙烯分子,故A正确;B.乙烯参与化学反应时,乙烯分子分解为原子,再与其它原子组合成新的分子,故B错误;C. 乙烯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故C错误;D. 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D错误。故选A。3.(2019八下·长兴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答案】C【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分析】(1)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如果构成它的原子个数太少,原子质量很小,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3)原子的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当它得到电子时,负电荷数多,变成带负电荷的离子;当它失去电子时,正电荷多,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4)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解答】A.H2分子的分子量是2,而O原子的原子量是16,因此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质量大,故A错误;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因此原子可以再分,故B错误;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故C正确;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错误。故选C。4.(2023八下·武义期末)图示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水分子,表示氧分子,表示氢分子。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构成【答案】D【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由图中可以知道,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改变,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解答】A.由图中可以知道,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正确;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没有发生改变,故C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故D错误。故答案为:D。5.(2022八下·滨江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B.分子质量一定比原子大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无空隙【答案】C【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判断。【解答】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A错误;B.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故B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C正确;D.分子间和原子间都有空隙,故D错误。故选C。6.下列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发生变化【答案】B【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在此变化中氢分子和氧分子最终变成了水分子,分子发生了变化,故A项错误;由氢分子的构成可知,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B项正确;由水分子可知,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C项错误;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会发生变化,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分析】该题考查了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C.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答案】D【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解答】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选项不正确;不同种类的分子与原子不能放在一起比较,故B选项不正确;分子永恒运动,原子也在运动,故C选项不正确;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选项正确。【分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8.(2021八下·下城期末)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回到地球。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e-3原子核中有2个中子 B.He-3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C.He-3和He-4是同位素原子 D.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同位素【解析】【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4)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时,原子的实际质量才相同,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 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质子数为2,则原子核中有中子数为:3-2=1,故A错误;B. 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故B错误;C. He-3和He-4的质子数都是2,但是中子数不同,二者为同位素原子,故C正确;D. 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它们的实际质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C。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卷A)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相对原子质量为291,元素名称Ununseptium,符号Uus。请模仿甲,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①”处应填( )A.291 B.174 C.117 D.57【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特点可知,“①”处表示的应为原子序数,所以填117故选:C10.(2023八下·新昌期末)4月12日,2023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十七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在新昌开幕。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儿茶素(C14H16O6)、咖啡碱(C8H10O2N4)、钾、镁、锌、硒、钙等多种成分,常饮有明目、利尿、降脂等功效;下列相关知识中正确的是( )A. C、H、O、N这些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B.钾、镁、锌、硒、钙都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茶叶中C.茶氨酸和咖啡碱都是由C、H、O、N这四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D.茶氨酸中含有7个C原子、14个H原子、3个O原子、2个N原子【答案】A【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1)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2)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氧气、金属铁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等。(3)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不能说含有7个C原子、14个H原子、3个O原子、2个N原子。只能说一个茶氨酸分子含有7个C原子、14个H原子、3个O原子、2个N原子。【解答】A、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故A正确;B、钾、镁、锌、硒、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茶叶中,故B正确;C、茶氨酸和咖啡碱都是由C、H、O、N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C正确;D、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11.(2022八下·婺城期末)碳—14是碳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如图为碳—14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碳—14原子( )A.含有14个质子 B.含有6个中子C.核电荷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解析】【分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碳原子的电子数为6,根据“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它的质子数为6,核电荷数也是6,故A错误,C正确;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中子数为:14-6=8,故B错误;该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12.(2022八下·滨江期末)日本政府计划在2023年春季将福岛核废水排入海里,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氢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B.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C.氚与氢元素不属于同种元素D.氚原子与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答案】A【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解析】【分析】根据图片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都是1,故A正确;B.根据图片可知,氚原子与氢原子都只有一个质子,极核电荷数都是1,故B错误;C.根据图片可知,氚原子与氢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为同一种元素,故C错误;D.氚原子与氢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13.(2023八下·婺城期末)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请回答:(1)以下是科学家及其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按照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排列为 (填图中序号)。①②③④(2)2022年4月26日,我国首次国产化碳—14批量生产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启动。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有6个质子,8个中子)原子结构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A. B.C. D.【答案】(1)④③②①(2)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的研究历程分析;(2)根据碳原子质子数=电子数=6分析。【解答】(1)原子结构模型建立最先是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然后汤姆生发现电子,提出面包葡萄干模型,然后卢瑟福通过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得出原子核式模型,最后玻尔的电子分层模型,即④③②① 。(2) 碳—14 原子核内6个质子,8个中子,核外6个电子,故选C。故答案为:(1) ④③②① ;(2)C。14.(2021八下·柯桥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醛分子中有 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 个原子;(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3;5(2)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3)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1)在分子结构图中,一种图形代表一种原子,据此分析原子的种数;(2)氢分子只由氢原子构成,而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据此分析得出结论;(3)过氧化氢和水分子相比,原子的种类相同但是个数不同;乙炔分子与甲烷分子比较,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相同,据此分析得出结论。【解答】(1)根据甲醛分子的结构图可知,这个分子有3种原子;根据甲烷分子结构图可知,这个分子有5个原子。(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三、解答题15.(2022八下·永康期中)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方向前进,有少数发生了偏转,并且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1)若原子内质量、正电荷分布均匀,则极少数α粒子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填字母,下同)。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答案】(1)不会;原子核(2)B(3)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则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而发生散射。如果正电荷分布均匀,则α粒子受到的排斥力比较均匀,因此大幅度散射的数量会很小。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处在原子的中间。(2)α粒子受到排斥力会改变运动轨迹,不受排斥力则运动方向不变,据此分析原子内部的分布特征;(3)根据前面分析的原子结构进行判断。【解答】(1)若原子内质量、正电荷分布均匀,则极少数α粒子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核产生的排斥力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很小,而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选B。(3)原子中间为原子核,周围是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电子,故选C。16.(2021八下·余杭期中)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每人每日的摄入量控制在0.004g以下。若在1kg米面食品中加入明矾2g(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 1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474),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铝元素 B.铝单质 C.铝合金 D.只有明矾(2)明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K∶Al∶S∶O∶H= ;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100g上述面食品,通过计算说明其摄入的铝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答案】(1)A(2)39∶27∶64∶320∶24;5.7%(3)超过【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与式量的比值。(3)明矾的质量与食品的质量成正比,据此计算出100g食品中明矾的质量,再用明矾的质量×铝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铝元素的质量即可。【解答】(1)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也就是铝元素,故选A。(2)根据明矾的化学式 KAl(SO4)2 12H2O 可知,明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K∶Al∶S∶O∶H=(39×1);(27×1):(32×2):(16×20):(1×12)=39∶27∶64∶320∶24。铝元素的质量分数:。(3)果某人一天吃了100g上述面食品,那么他摄入的铝元素的质量:。因此摄入的铝的质量超标。17.(2021八下·吴兴期中)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少数被反弹回来”。回答下列问题。(1)1个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 电(填“正”或“负”)(2)1个α粒子与一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 。【答案】(1)正(2)He-4原子比α粒子多2个电子(3)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2)注意分析二者是否都有电子;(3)α粒子带正电荷,而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因此只要靠近原子核的α粒子都会受到排斥作用而改变运动轨迹。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大多数α粒子都没有变化,这说明原子核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也就是原子核的体积很小,而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解答】(1)1个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正电;(2)1个α粒子与一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He-4原子比α粒子多2个电子;(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我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18.(2021八下·长兴期中)人类在探索物质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请你回答相关问题。(1)下面的科学家中最早发现电子的是 (填字母)。A.道尔顿 B.汤姆森 C.卢瑟福 D.门捷列夫(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3)碳一12、碳一13、碳一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 。(4)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如图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你的观点及依据是 。【答案】(1)B(2)模型(3)中子数不同(4)不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这两个微粒的质子数不同【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科学家的成就分析;(2)根据原子结构的模型分析;(3)根据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中中子数不同分析;(4)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解答】(1)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森 ;(2)科学家运用了模型来研究原子的结构,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3) 碳一12、碳一13、碳一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 它们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4)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给微粒质子数不同,所以不属于同种元素;故答案为:(1)B;(2)模型;(3)中子数不同;(4) 不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这两个微粒的质子数不同 。1 / 1专题六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同位素--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一、选择题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2.6 化学式(第1课时) 同步练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2.(2021八下·拱墅期末)乙烯是脐橙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乙烯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乙烯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乙烯分子B.乙烯参与化学反应时,乙烯分子保持不变C.乙烯分子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D.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2个氢分子3.(2019八下·长兴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4.(2023八下·武义期末)图示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水分子,表示氧分子,表示氢分子。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构成5.(2022八下·滨江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B.分子质量一定比原子大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无空隙6.下列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发生变化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C.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8.(2021八下·下城期末)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回到地球。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e-3原子核中有2个中子 B.He-3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C.He-3和He-4是同位素原子 D.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卷A)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相对原子质量为291,元素名称Ununseptium,符号Uus。请模仿甲,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①”处应填( )A.291 B.174 C.117 D.5710.(2023八下·新昌期末)4月12日,2023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十七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在新昌开幕。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儿茶素(C14H16O6)、咖啡碱(C8H10O2N4)、钾、镁、锌、硒、钙等多种成分,常饮有明目、利尿、降脂等功效;下列相关知识中正确的是( )A. C、H、O、N这些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B.钾、镁、锌、硒、钙都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茶叶中C.茶氨酸和咖啡碱都是由C、H、O、N这四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D.茶氨酸中含有7个C原子、14个H原子、3个O原子、2个N原子11.(2022八下·婺城期末)碳—14是碳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如图为碳—14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碳—14原子( )A.含有14个质子 B.含有6个中子C.核电荷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12.(2022八下·滨江期末)日本政府计划在2023年春季将福岛核废水排入海里,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氢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B.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C.氚与氢元素不属于同种元素D.氚原子与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二、填空题13.(2023八下·婺城期末)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请回答:(1)以下是科学家及其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按照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排列为 (填图中序号)。①②③④(2)2022年4月26日,我国首次国产化碳—14批量生产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启动。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有6个质子,8个中子)原子结构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A. B.C. D.14.(2021八下·柯桥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醛分子中有 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 个原子;(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三、解答题15.(2022八下·永康期中)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方向前进,有少数发生了偏转,并且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1)若原子内质量、正电荷分布均匀,则极少数α粒子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填字母,下同)。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16.(2021八下·余杭期中)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每人每日的摄入量控制在0.004g以下。若在1kg米面食品中加入明矾2g(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 1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474),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铝元素 B.铝单质 C.铝合金 D.只有明矾(2)明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K∶Al∶S∶O∶H= ;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100g上述面食品,通过计算说明其摄入的铝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17.(2021八下·吴兴期中)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少数被反弹回来”。回答下列问题。(1)1个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 电(填“正”或“负”)(2)1个α粒子与一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 。18.(2021八下·长兴期中)人类在探索物质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请你回答相关问题。(1)下面的科学家中最早发现电子的是 (填字母)。A.道尔顿 B.汤姆森 C.卢瑟福 D.门捷列夫(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3)碳一12、碳一13、碳一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 。(4)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如图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你的观点及依据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碳氧原子种类相同,但因分子构成中数目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分析。【解答】A、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而数目不同,不符合题意;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相同,不符合题意;C、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符合题意;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答案】A【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3)分子由原子构成;(4)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解答】A.保持乙烯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乙烯分子,故A正确;B.乙烯参与化学反应时,乙烯分子分解为原子,再与其它原子组合成新的分子,故B错误;C. 乙烯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故C错误;D. 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D错误。故选A。3.【答案】C【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分析】(1)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如果构成它的原子个数太少,原子质量很小,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3)原子的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当它得到电子时,负电荷数多,变成带负电荷的离子;当它失去电子时,正电荷多,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4)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解答】A.H2分子的分子量是2,而O原子的原子量是16,因此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质量大,故A错误;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因此原子可以再分,故B错误;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故C正确;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错误。故选C。4.【答案】D【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由图中可以知道,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改变,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解答】A.由图中可以知道,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正确;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没有发生改变,故C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故D错误。故答案为:D。5.【答案】C【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判断。【解答】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A错误;B.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故B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C正确;D.分子间和原子间都有空隙,故D错误。故选C。6.【答案】B【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在此变化中氢分子和氧分子最终变成了水分子,分子发生了变化,故A项错误;由氢分子的构成可知,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B项正确;由水分子可知,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C项错误;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会发生变化,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分析】该题考查了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7.【答案】D【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解答】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选项不正确;不同种类的分子与原子不能放在一起比较,故B选项不正确;分子永恒运动,原子也在运动,故C选项不正确;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选项正确。【分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8.【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同位素【解析】【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4)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时,原子的实际质量才相同,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 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质子数为2,则原子核中有中子数为:3-2=1,故A错误;B. 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故B错误;C. He-3和He-4的质子数都是2,但是中子数不同,二者为同位素原子,故C正确;D. 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它们的实际质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C。9.【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特点可知,“①”处表示的应为原子序数,所以填117故选:C10.【答案】A【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1)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2)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氧气、金属铁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等。(3)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不能说含有7个C原子、14个H原子、3个O原子、2个N原子。只能说一个茶氨酸分子含有7个C原子、14个H原子、3个O原子、2个N原子。【解答】A、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故A正确;B、钾、镁、锌、硒、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茶叶中,故B正确;C、茶氨酸和咖啡碱都是由C、H、O、N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C正确;D、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11.【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解析】【分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碳原子的电子数为6,根据“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它的质子数为6,核电荷数也是6,故A错误,C正确;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中子数为:14-6=8,故B错误;该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12.【答案】A【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解析】【分析】根据图片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都是1,故A正确;B.根据图片可知,氚原子与氢原子都只有一个质子,极核电荷数都是1,故B错误;C.根据图片可知,氚原子与氢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为同一种元素,故C错误;D.氚原子与氢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A。13.【答案】(1)④③②①(2)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的研究历程分析;(2)根据碳原子质子数=电子数=6分析。【解答】(1)原子结构模型建立最先是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然后汤姆生发现电子,提出面包葡萄干模型,然后卢瑟福通过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得出原子核式模型,最后玻尔的电子分层模型,即④③②① 。(2) 碳—14 原子核内6个质子,8个中子,核外6个电子,故选C。故答案为:(1) ④③②① ;(2)C。14.【答案】(1)3;5(2)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3)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1)在分子结构图中,一种图形代表一种原子,据此分析原子的种数;(2)氢分子只由氢原子构成,而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据此分析得出结论;(3)过氧化氢和水分子相比,原子的种类相同但是个数不同;乙炔分子与甲烷分子比较,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相同,据此分析得出结论。【解答】(1)根据甲醛分子的结构图可知,这个分子有3种原子;根据甲烷分子结构图可知,这个分子有5个原子。(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15.【答案】(1)不会;原子核(2)B(3)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则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而发生散射。如果正电荷分布均匀,则α粒子受到的排斥力比较均匀,因此大幅度散射的数量会很小。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处在原子的中间。(2)α粒子受到排斥力会改变运动轨迹,不受排斥力则运动方向不变,据此分析原子内部的分布特征;(3)根据前面分析的原子结构进行判断。【解答】(1)若原子内质量、正电荷分布均匀,则极少数α粒子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核产生的排斥力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很小,而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选B。(3)原子中间为原子核,周围是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电子,故选C。16.【答案】(1)A(2)39∶27∶64∶320∶24;5.7%(3)超过【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与式量的比值。(3)明矾的质量与食品的质量成正比,据此计算出100g食品中明矾的质量,再用明矾的质量×铝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铝元素的质量即可。【解答】(1)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也就是铝元素,故选A。(2)根据明矾的化学式 KAl(SO4)2 12H2O 可知,明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K∶Al∶S∶O∶H=(39×1);(27×1):(32×2):(16×20):(1×12)=39∶27∶64∶320∶24。铝元素的质量分数:。(3)果某人一天吃了100g上述面食品,那么他摄入的铝元素的质量:。因此摄入的铝的质量超标。17.【答案】(1)正(2)He-4原子比α粒子多2个电子(3)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2)注意分析二者是否都有电子;(3)α粒子带正电荷,而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因此只要靠近原子核的α粒子都会受到排斥作用而改变运动轨迹。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大多数α粒子都没有变化,这说明原子核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也就是原子核的体积很小,而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解答】(1)1个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正电;(2)1个α粒子与一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He-4原子比α粒子多2个电子;(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我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18.【答案】(1)B(2)模型(3)中子数不同(4)不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这两个微粒的质子数不同【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科学家的成就分析;(2)根据原子结构的模型分析;(3)根据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中中子数不同分析;(4)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解答】(1)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森 ;(2)科学家运用了模型来研究原子的结构,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3) 碳一12、碳一13、碳一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 它们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4)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给微粒质子数不同,所以不属于同种元素;故答案为:(1)B;(2)模型;(3)中子数不同;(4) 不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这两个微粒的质子数不同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六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同位素--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学生版).docx 专题六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同位素--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