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过渡页
PART
ONE
无法治不自由
笔记区:自由的含义
①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主要”一词: 除了法律的约束,还有道德和纪律等行为规范的约束。
②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自由的含义
思考:请你列举我们享有哪些权利呢?
探究二 自由的含义
言论自由权
监督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人身自由权
财产权
受教育权
名誉权
肖像权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探究一 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同学们,如果每天将一个小时规定成“按自己意愿过”,你打算怎么安排这“黄金一小时”呢?
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①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对个人)
②拥有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对社会)
1、自由的意义(重要性)?
探究一 自由的意义
提示: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3、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风筝断线前:乞求天空能让自己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
风筝断线后:没来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
阅读教材P99的探究与分享,思考:
(自由是有限制的)。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
①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 ,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③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宪法》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阅读法律规定·思考法治和自由的关系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怎样正确理解自由?
新知导入
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生活中怎么有那么多规矩和限制
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观点错误
观点错误
观点正确
运用你的经验
笔记区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法眼看平等
第二部分
下列情况符合平等原则吗?结合身边的实例,谈谈你对平等的认识。
男女同工同酬
适龄儿童都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少数民族考生中考加分
军人优先
老弱病残孕专座
一次选举一人一票
注意:离开”差别对待”讲平等,平等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平均”,即弱者与强者的“均等”,这一思想会造成形式的平等,而实质的不平等。平等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正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1.平等的含义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机会平等)
(结果平等)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思考:我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平等的哪层含义?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同工同酬
城乡同票同权
教育公平
城乡平等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权利上的平等)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生活补贴,保障其受教育权
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给生命让路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条件上的平等)。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01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机会平等、权利平等)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02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结果平等)
2.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内涵?
(1)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法律平等地保护我们,
我们违法或犯罪了也平等地承担法律责任吗?
(2)平等地适用法律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常见谣言及处罚
(1)编造或者故意传播虚假疫情、险情、灾情、警情,扰乱社会秩序。
(2)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
(3)在信息网络散步虚假信息,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笔记区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思考: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有何含义?
平等的含义
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平等的含义
①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权利平等)
②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条件平等)
5、平等的含义
平等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由是珍贵的,平等是珍贵的。但是自由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同样,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自由和平等呢
(1)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法眼看平等
你认为这些现象体现了“平等”吗?为什么?
4、平等的含义
(1)
同等情况
同等对待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乘坐公共交通时得到特殊照顾
(2)
不同情况
差别对待
这些现象体现了“平等”吗?
城乡同票同权
同工同酬
教育公平
城乡平等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上的平等)
给老人让座
资助贫困学生
支持残疾人就业
给救护车让路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结果上的平等)
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八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材料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什么表现??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3.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
监察机关监督执纪:2022年监察机关收到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104.4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154万件,谈话函询32.5万件次,立案59.6万件。在处分的59.2万人中,受到党纪处分48.9万人、政务处分14.9万人。省部级53人,厅局级2450人,县处级2.1万人,乡科级7.4万人,一般干部8.3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41.3万人。
★3.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自由
内涵
含义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权益受到保护,违法予以追究
平等
自由平等的真谛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自由是有限制的
习题训练
1.“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说明(  )
①公民行使权利,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②在生活中,我们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③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来自法律
④公民享有的权利广泛而真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