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公平正义的守护 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公平正义的守护 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温故知新
1、公平的内涵(或内容)和意义?
2、正义的价值(或意义)?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8.2 公平正义的守护
学习目标
1. 知道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
2. 学会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3.掌握维护正义的方式途径。
4.积极增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观念。
公平正义的守护
自主学习
请自主学习教材P115---119,思考并标画下列问题:
1.如何坚守公平?
2.为什么要守护正义?
3. 如何守护正义?
黄女士在五一小长假外出旅游前收到自己的新买的多件衣服,回来后,觉得衣服也不是很喜欢,于是在收货第七天全部发起退货申请,黄女士一次性买了18件衣服,价值4800多元,全部要求退货。商家加了黄女士的微信,这才发现黄女士朋友圈晒的西藏旅游照片中,有四套是自家店的衣服。李先生向媒体曝光了此事,这让黄女士身陷舆论风暴,网友的批评甚至谩骂让黄女士悔不当初。最终她留下了自己拍照穿过的衣服,并公开向广大网友道歉。
你怎样看待黄女士的退货行为?你是否支持李先生的做法?为什么?
1.公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P115
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思考1.为什么要坚守公平? P115
(公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当上了宰相。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
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
吴氏闻之,非常感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
当我们面对利益冲突时,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六尺巷”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个人维护公平表现一
探究二:
分析探讨
(2)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后续:监考老师看小明哭的很可怜,为了同情他,考试结束后还是给了他将近2分钟的时间......
问:作为考场考生,你会怎么做?
及时提出异议,督促监考老师遵循公平原则予以收卷;如若不听,考试结束后向班主任或者年级主任进行反映。
个人维护公平表现二
(1)个人维护公平 P113
利益
冲突
遭遇
不公平
个人
维护
公平
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1、如何坚守公平?
坚守公平
思考:请列举你在家庭、学校、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平”的示例。你的感受如何?
私企员工和国企员工收入差距
运用特权破坏机会公平
正式工与临时工收入差距
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破坏规则公平
不排队“加塞”
高考各种竞赛加分
(1)人们总是渴望公平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2)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1.为什么要坚守公平?
笔记区
①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②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1.我们为什么要坚守公平?
23岁的姑娘小闫在网上给某公司投递简历后遭到拒绝,公司给出的拒绝理由是因为她是“河南人”。小闫认为自己的平等就业权被侵犯,将该公司起诉到杭州互联网法院,要求公司赔偿精神损失费6万元并公开道歉。
“河南”女孩应聘遭拒案
热点聚焦
思考:该案例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公正待遇时要怎么做?
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自打娘胎里,有些婴儿健康强壮,四肢健全有些婴儿先天缺陷
有些小孩生活在小康之家,衣食无忧有些小孩生活在贫困山区,生活困苦
有的人毕业后靠着家庭关系,得到一份清闲高薪的工作
有的人毕业就要负担起全家人的生活,艰苦谋生
公平是理想不公平是现实,请接受不公平,然后,改变它
2.如何坚守公平?
(1)个人维护公平。P115
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法院作此判决是依据什么?
最终,法院判决该公司向钟某支付产假、奖励假、哺乳假工资损失、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
依据《广东省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办法》及《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广东省的女职工生育符合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除享有98天产假待遇外,另享有80天的奖励假。
制度保障公平
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维护其合法权益。
人民代表大会
法院
检察院
(1)个人维护公平。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制度保障公平。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2、如何坚守公平?(P115-P116)
笔记区
守护正义
某市曾经发生惊心动魄的一幕:一辆醉驾车辆冲岗拖行交警,三名互不相识的出租车司机驾车迅速冲上去,但他们很快意识到单向追截很危险。
于是,三辆出租车相互配合,形成默契,分别从前、左、后将肇事车辆合力逼停,及时挽救了交警的生命。在增援而来的交警控制住肇事司机后,三名出租车司机不留姓名,悄然消失在夜幕中。经过众多市民的努力,终于找到他们。该市警方及客运出租车管理处给他们送来“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锦旗和奖金。
这三名司机富有正义感,做到了见义勇为。
(1)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既要勇于斗争,还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方法。
你从三名司机的行为中学到了什么
图中的审判员是否需要回避?为什么?
审判员应当自行回避。
因为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审判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等等。
个人如何守护正义?
①个人守护正义。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②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思考:这个案件该如何审判?
新知讲解
4、如何守护正义?(P117)




(1)个人守护正义
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探究与分享-118页
图中的审判员是否需要回避?为什么?
需要,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审判员回避正是体现了司法公正。
我申请审判员回避,因为他是被告的叔叔。
(2)司法维护正义
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守护正义
4. 怎样守护正义117—118
①个人守护正义。
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划,寻找有效的方式,做到见义“智”为。
②司法维护正义。
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②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5、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笔记区




公平正义的守护
守护正义
坚守公平
个人维护公平
制度保障公平
个人守护正义
司法维护正义
本课小测
1.某校学生王宁放学时发现校门外一名男子正在欺负一名身材弱小的同学,于是他一边让同学回学校向老师报告,一边与另一名同学上前制止,该男子被追住手。对于王宁的行为,你的评价是( )
①置自身安全于不顾,其做法不值得提倡
②具有较强的正义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其做法过于拖沓,不利于问题及时解决
④既做到见义勇为,又做到见义“智”为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D
2.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为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敢于对不公平说“不”③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④为了公平,不择手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3.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诗反映了我们做人应该( )
①有正义感,为人正直
②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③堂堂正正,爱憎分明
④正义凛然,正大光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4.在疫情面前,有小区居民举报儿子从疫情爆发地返回并试图外出;还有爷爷举报自己的孙子从疫情爆发地出差回来,致电社区居委会报备并主动自我隔离。这种“举报”行为是( )
①破坏家庭和睦、影响亲子关系的举动
②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的行为
③小题大做、六亲不认的糊涂无知做法
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守护正义的行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D
5.正义是人们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尚政治的传统。下列体现正义感的是( )
A.不患寡而患不均
B.“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
C.均贫富,等贵贱
D.人生而平等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