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1.(2024五下·洞头期中)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 ( ),但生长需要。A.水 B.空气 C.阳光 D.适宜的温度【答案】C【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所以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色叶片中有很多小小的“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加工厂”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植物所需要的养分(主要是淀粉)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这样,植物就把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并且储存在植物体内。由此可以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2.(2024五下·洞头期中)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时,需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A.空气、水、土壤、 阳光 B.水、温度、 阳光、 土壤C.温度、空气、水、阳光 D.温度、空气、土壤、 阳光【答案】B【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解析】【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想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空气,水、温度、阳光是相同的条件,所以在设计实验时保持水、温度、阳光不变。3.(2024五下·洞头期中)小组同学需要捕捉一些蚯蚓进行实验,他们在( )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A.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 B.运动场上的沙池里C.干燥的石堆中 D.池塘淤泥里【答案】A【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所以在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里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4.(2024五下·洞头期中)大雁每年都要迁徙,导致大雁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的多少 B.温度的变化 C.空气的好坏 D.光照的变化【答案】B【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要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大雁每年都要迁徙,导致大雁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温度的变化。冬天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所以迁徙过冬。5.(2024五下·洞头期中)下列选项能构成一个农场生态系统的是( )。A.月季花、蜘蛛、瓢虫、蚜虫B.阳光、空气、水、土壤、石头C.月季花、瓢虫、蚜虫、 阳光、水、空气、土壤D.微生物; 月季花等植物;蚜虫等动物;阳光、空气等非生物【答案】D【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解析】【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等)。A选项只有生物,不属于生态系统。B选项只有非生物,不属于生态系统。C选项既有生物也有非生物,但是没有微生物,不能能构成农场生态系统。D有生物、非生物、微生物等,能构成生态系统。6.(2024五下·洞头期中)一些珍稀的动物正面临灭绝,保护它们的最好方法是 ( )。A.进行人工饲养 B.把它们迁移到安全的地方C.建立自然保护区 D.人类不做任何事情【答案】C【知识点】生物多样性【解析】【分析】保护珍稀动物最好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7.(2024五下·洞头期中)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动物的栖息地【解析】【分析】因为鱼类是用鳃呼吸,鳃的结构只适应于在水中呼吸,所以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体现了生物依赖环境。8.(2024五下·洞头期中)一片草原中所有的生物形成了一个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物种 D.种群【答案】B【知识点】生物多样性【解析】【分析】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可以看成一个生物群落。9.(2024五下·洞头期中)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高粱→蝗虫→青蛙→蛇 B.蝗虫→高粱→青蛙→蛇C.青蛙→蝗虫→高粱→蛇 D.蛇←青蛙←蝗虫←高粱【答案】A【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高粱→蝗虫→青蛙→蛇,A是正确的选项。10.(2024五下·洞头期中)在某生态系统中,蛇和狐狸都捕食田鼠,若鹰(以蛇为食)突然出现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则短期内会出现( )。A.田鼠大量繁殖 B.田鼠大量死亡C.蛇会大量繁殖 D.狐狸大量死亡【答案】B【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某生态系统中,蛇和狐狸捕食田鼠,若鹰(以蛇为为食)突然出现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则短期内会出现狐狸大量繁殖,田鼠会大量死亡。11.(2024五下·洞头期中)有关船的发展历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船的功能从军事到民用B.船的动力由自然动力到机械动力C.船的材料从浮的材料到沉的材料D.船的体积越来越大【答案】A【知识点】船的历史【解析】【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货物运到远方。A.船的功能民用到军事用途,该说法是错误的,故A符合题意;B.根据造船历史可知,船的动力由自然动力到机械动力,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从船的发展历史可知,制造船的材料从浮的材料到沉的材料,该说法是正确的,故C不符合题意;D.根据船的发展历史可知,船的体积越来越大,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2.(2024五下·洞头期中)一个实心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若将此物体均匀地分成两半,并轻轻取出一半,余下的一半在水中 ( )。A.依然浮在水面 B.下沉C.悬浮水中 D.无法确定【答案】A【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一个实心物体漂浮在某种液友体中,若将此物体均匀地分成两半,并轻轻取走一半,余下的一半在液体中也是漂浮的。13.(2024五下·洞头期中)跟帆船相比电动风扇小船的优势是 ( )。A.动力可以持续 B.行驶速度可调节C.动力更强劲 D.以上说法都对【答案】A【知识点】船的动力装置【解析】【分析】帆船船体上有桅杆,船帆悬挂在贯穿船头和船尾的长帆桁上,利用风力前进。跟帆船相比电动风扇小船的优势是动力可以持续,帆船如果没有风,就没有办法前进,所以A符合题意。14.(2024五下·洞头期中)小科用铝箔纸造了一艘小船,为了增加小船装载货物时的稳定性,他想了几种方法,下列选项中能起到作用的是( )。A.用滚动的小珠子作为装载的货物B.船体两侧厚薄均匀且高度一致C.把船的体积做小一些D.把船体的船舷做高一些【答案】B【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让船型橡皮泥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的方法:1.橡皮泥的厚薄要捏均匀。2.船的边缘高度要一致,尽可能增大底部宽度。3.金属垫圈要均匀地放在船中,不能堆积在一处。小科用橡皮泥捏了一艘小船,为了增加橡皮泥小船装载货物时的稳定性,我们把船体两侧捏得厚薄均匀且高度一致,所以B符合题意。15.(2024五下·洞头期中)核潜艇靠调节自身的 ( )大小来上浮下沉。A.重力 B.体积 C.颜色 D.浮力【答案】A【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 潜艇靠调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当潜艇注水时,重力大于浮力,潜艇就会下潜;当潜艇排水时,重力小于浮力,潜艇就会上浮。16.(2024五下·洞头期中)用相同大小的铝箔做船, 甲船比乙船承载的垫圈少,可能是因为 ( )。A.甲船比乙船的体积大 B.乙船比甲船的体积大C.甲船比乙船的底面积大 D.乙船比甲船的底面积大【答案】B【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 用相同大小的铝箔做船,甲船比乙船承载的垫圈少,说明甲船排开的水量比乙船排开的水量小,受到的浮力小。由此判断乙船体积大,甲船体积较小。故B正确。17.(2024五下·洞头期中)哪种船形的设计最不利于减小水的阻力 ( )A.两头尖、中间方的模型 B.圆头、圆尾的模型C.尖头、圆尾的模型 D.船头为正方形【答案】D【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两头尖、中间方的梭型、圆头、圆尾的流线型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船体为正方形的设计不利于减少水的阻力。18.(2024五下·洞头期中)设计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让小船行驶得更远,可以不考虑制作成本B.制订方案时要多交流讨论,使方案更加完善C.测试之后要根据测试结果及时改进不足之处D.改进小船实物之前要讨论修改设计图【答案】A【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A.设计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为了让小船行驶得更远,我们可以不断的改进,计算所需的费用,需要考虑制作成本,错误;B.制订方案时要多交流讨论,使方案更加完善,正确;C.测试之后要根据测试结果及时改进不足之处,正确;D.改进小船实物之前要讨论修改设计图,说法正确。所以A符合题意。19.(2024五下·洞头期中)如果我们制作的小船在测试过程中总是向左偏移,为了让它能直线向前行驶,我们应该把船舵调向( )。A.左边 B.右边 C.中间 D.无法判断【答案】A【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测试小船过程中,发现小船航行方向总是会有点偏,有可能船舵没有调整到位,调试船舵的方向,是解决小船在行驶中容易偏离方向的最有效措施。如果我们制作的小船在测试过程中总是向左偏移,为了让它能直线向前行驶,我们应该把船舵调向左。20.(2024五下·洞头期中)下列制作测试小船的步骤不合理的是( )。A.先分工,再制作 B.先组装,再分装C.按照设计图制作 D.要多次测试改进【答案】B【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造一艘小船需要制定计划,进行制造、改进和完成。制作船合理的步骤顺序是:先分工,再制作,先分装,再组装,按照设计图纸制,发现问题再改进。选项B符合题意。21.(2024五下·洞头期中)小兰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如下实验,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培养皿 种子数(颗)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① 3 培养皿底部垫有潮湿的吸水纸, 20℃② 3 培养皿底部的吸水纸无水, 20℃③ 3 培养皿底部垫有潮湿的吸水纸, 0℃④ 3 水淹没种子, 20℃(1)用培养皿①和②实验,所探究的问题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以选用 和 进行对比实验。(3)每个培养皿中各放3粒绿豆种子,是为 。(4) 小兰将5粒刚发芽的种子并排放在吸水纸上,每天滴4滴水,保持吸水纸湿润四天以后,实验结果如图。据此推测,小兰的滴水位置最有可能是( )。A.1 号左边 B.5 号右边C.在培养皿中均匀滴水 D.无法判断【答案】(1)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①;②(3)防止结果不准确(4)B【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根【解析】【分析】(1)对比①和②,发现不同的条件是温度,所以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其余条件都不改变,可以选用①和②进行对比实验。(3)每个培养皿中各放3粒绿豆种子,是为了防止种子胚损坏,不发芽,影响实验结果。(4)小兰将5粒刚发芽的种子并排放在吸水纸上,每天滴4滴水,保持吸水纸湿润四天以后,实验结果如图。据此推测,小兰的滴水位置最有可能是5号,因为植物的根具有吸水的作用,根会向着有水的方向生长。22.(2024五下·洞头期中)制作生态瓶小科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如下图的四个密闭的生态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每个生态瓶中都有小鱼。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上图中,A 和 B 两个瓶内的环境不同的是 ;A和C两个瓶的环境不同的是 。(2)生态瓶B 中的生物有 、 ;非生物有 、 ;(3)制作生态瓶的水最好是( )。A.自来水 B.池塘水 C.纯净水 D.煮沸后的水(4)小组用来制作生态瓶的瓶子都是透明的,这是因为( )。A.让里面的植物见光 B.便于观察C.以上两者都是 D.为了美观(5)评价制作的生态瓶,标准是 ( )A.生态瓶中生物种类数量的多少 B.生态瓶维持平衡的时间长短C.生态瓶的美观程度 D.生态瓶空间的大小(6)请你预测, 以上四个生态瓶,生物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A.A瓶 B.B 瓶 C.C 瓶 D.D 瓶(7)小明查阅资料后发现,鱼的排泄物能为水草提供肥料,使水草长得更好;水草能制造氧气为鱼的生存提供有利的条件,上述资料表明鱼和水草属于( )。A.互利关系 B.竞争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8)该学习小组对生存时间最长的生态瓶进行了实验,实验记录如下:鱼1分钟浮出水面的次数生态瓶的情况 第一次观察 第二次观察 第三次观察水多时 1 2 1水少时 4 5 5分析上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生态瓶中的小鱼在水少时,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比水多时 (填“多”或“少”),这是因为 。【答案】(1)有无植物;有无光照(2)水草;鱼;阳光;水(3)B(4)C(5)B(6)C(7)A(8)多;水中的空气少,鱼浮出水面呼吸。【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制作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解析】【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小题2]把制作好的生态瓶放在黑暗处,生态瓶中的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供氧气,生态瓶中的动物会因缺少氧气无法生存,所以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动物生活得更好,制作好的生态瓶应该放置在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即窗边没有阳光处。(1)观察实验对比设置,如图中A和B两个瓶内的环境的不同是,A瓶没有植物,B瓶有植物。观察实验对比设置,如图中A和C两个瓶内的环境的不同是,A瓶放在阳光下,C瓶放在黑暗环境里。(2)生态瓶B中的生物有水草和鱼,非生物有阳光、水等。(3)生态瓶中的水不能选用净的凉开水,干净的凉开水里面分解者减少,降低了物质循环,可以选用池塘水。(4)小组用来制作生态瓶的瓶子都是透明的,这是因为让里面的植物见光,便于观察。(5)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因此评价小生态瓶制作的主要标准是生态系统营养存活时间的长短。(6)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生态瓶中,有生产者,生物生存时间最长。(7)小科查阅资料后发现,鱼的排泄物能为水草提供肥料,使水草长得更好;水草能制造氧气,为鱼的生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上述资料表明鱼和水草属于互利关系。(8)分析上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生态瓶中的小鱼在水少时,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比水多时多,这是因为水中的空气少,鱼浮出水面呼吸。23.(2024五下·洞头期中)观察下面船的发展历史,将正确答案填到表格内。图 片名 称 货船 核潜艇动 力 人力 柴油机 【答案】独木舟;摇橹木船;人力;帆船;风力;轮船;蒸汽机;核动力【知识点】船的历史【解析】【分析】船的发展史: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柴油机时代→核动力时代,所以船的发展历程是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轮船。24.(2024五下·洞头期中)下面是小科用相同面积的铝箔设计制作的铝箔船。设计一:底板边长为8cm,舷高为2cm。设计二:底板边长为4cm,舷高为4cm。(1)直接把未折叠的铝箔纸放在水中会 。(填“上浮”或“下沉”)(2)根据体积计算公式,即“体积=底面积×高”,请计算出船的体积。设计一的船体积: ; 设计二的船体积: 。(3)设计一和设计二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设计一装载货物更多B.设计一在水中航行时不稳定C.设计二装载货物更多D.设计二在水中航行时不容易倾斜(4)小科放到第20个相同重物时,小船沉了下去,那这艘船的载重量是( )。A.19 B.20 C.21 D.22(5)要想让小船能自己行驶起来,下列装置不可行的是( )。A.安装风帆B.安装带风轮的电动小马达及电池C.用橡皮筋绑上水轮D.安装注满水的金属管及蜡烛【答案】(1)上浮(2)128立方厘米;64立方厘米(3)A(4)A(5)A【知识点】物体的沉浮;制作小船【解析】【分析】(1) 直接把未折叠的铝箔纸放在水中会上浮。(2)8×8×2=128(立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3)船的载重与船只体积大小、结构、重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相同质量、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也越大。设计一和设计二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计一装载货物更多,因为船型体积越大,所以A符合题意。(4)小科放到第20个相同重物时,小船沉了下去,那这艘船的载重量最大是19个相同重物。(5)要想让小船能自己行驶起来,下列装置可行安装带风轮的电动小马达及电池和安装注满水的金金属管及蜡烛。安装风帆不能小船行驶起来,因为没有风力驱动,所以A符合题意。25.(2024五下·洞头期中)造一艘小船要求:①能承载200克重物,②有自己的动力系统,③能把货物运输到3米处的目的地。所需材料:设计图 (图文结合): 这样设计的好处: 1. 2.【答案】略【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制造一艘小船时,在重量相同的材料中选择体积大的,在体积相同的材料中选择重量轻的,还要把船尽量造得大些。这样船排开的水量就会大些,受到水的浮力就会更大,装载的货物也会多一些。某小组小船的任务是能承载200克重物,有自己的动力系统,能把货物运输到3米处的目的地,测试一和二都达到了任务要求,该小组的小船成功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小电机动力的船。26.(2024五下·洞头期中)某小组完成了造船的任务后进行测试,发现小船行驶时会发生侧翻,根据这样的情况,你认为该如何调整 ( )。A.船体加宽 B.改变船的重量 C.改变船的材料【答案】A【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测试时发现小船行驶时总是侧翻,根据这样的情况,需要调整重物的摆放,或者增加船体的宽度。27.(2024五下·洞头期中)对未来的船, 你有什么想法 。【答案】(回答合理即可)【知识点】船的动力装置【解析】【分析】未来的船,由于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核动力等。28.(2024五下·洞头期中)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科学家。一天,国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子,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材质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开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阿基米德高兴得跳起来。他发现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即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受液体的种类影响)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液体密度或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可以使物体所受的浮力增大。反之,减小液体密度或减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可以使物体所受的浮力减小。后人将这一发现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某实验小组在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后,做了如右下图的实验。在甲乙两个相同水槽中装入清水,且水槽中放入的是同一块捏成不同形状的橡皮泥。(1)橡皮泥在两个水槽中受到的浮力情况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2)用手轻轻将乙水槽中的橡皮泥压入水中(水并没有满过橡皮泥),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变大 B.变小 C.无法确定(3)已知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那么将甲中的水换成酒精,橡皮泥的浮沉情况是( )。A.浮 B.沉 C.无法确定(4)将乙中的水换成酒精,橡皮泥的浮沉情况是( )。A.浮 B.沉 C.无法确定(5)该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根据所做的研究,分别推测了浮力的计算公式。你觉得哪位同学的公式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A.小林:浮力=10×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B.小陈:浮力=液体密度+10÷排开液体体积C.小王:浮力=液体密度—10÷排开液体体积D.小李:浮力=10×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答案】(1)C(2)A(3)A(4)B(5)A【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水槽中的橡皮泥和乙水槽中的橡皮泥是同一块橡皮泥,质量一样。甲水槽中的橡皮泥沉入水底,受到的浮力小于橡皮泥本身重量,乙水槽中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橡皮泥自身重量,因此,可以判断甲水槽中的橡皮泥比乙水槽中的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小。故C正确。(2)用手轻轻将乙水槽中的橡皮泥压入水中(水并没有满过橡皮泥),此时橡皮泥受到的浮力是手施加的外力和橡皮泥重力之和,浮力变大。(3)已知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那么将甲中的水换成酒精,溶液密度变小,则橡皮泥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变小,甲中的橡皮泥会浮。(4)将乙中的水换成酒精,橡皮泥的浮沉情况是沉。(5)浮力=液体密度×溶液排开的体积×10,选项A正确。1 / 1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1.(2024五下·洞头期中)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 ( ),但生长需要。A.水 B.空气 C.阳光 D.适宜的温度2.(2024五下·洞头期中)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时,需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A.空气、水、土壤、 阳光 B.水、温度、 阳光、 土壤C.温度、空气、水、阳光 D.温度、空气、土壤、 阳光3.(2024五下·洞头期中)小组同学需要捕捉一些蚯蚓进行实验,他们在( )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A.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 B.运动场上的沙池里C.干燥的石堆中 D.池塘淤泥里4.(2024五下·洞头期中)大雁每年都要迁徙,导致大雁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的多少 B.温度的变化 C.空气的好坏 D.光照的变化5.(2024五下·洞头期中)下列选项能构成一个农场生态系统的是( )。A.月季花、蜘蛛、瓢虫、蚜虫B.阳光、空气、水、土壤、石头C.月季花、瓢虫、蚜虫、 阳光、水、空气、土壤D.微生物; 月季花等植物;蚜虫等动物;阳光、空气等非生物6.(2024五下·洞头期中)一些珍稀的动物正面临灭绝,保护它们的最好方法是 ( )。A.进行人工饲养 B.把它们迁移到安全的地方C.建立自然保护区 D.人类不做任何事情7.(2024五下·洞头期中)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8.(2024五下·洞头期中)一片草原中所有的生物形成了一个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物种 D.种群9.(2024五下·洞头期中)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高粱→蝗虫→青蛙→蛇 B.蝗虫→高粱→青蛙→蛇C.青蛙→蝗虫→高粱→蛇 D.蛇←青蛙←蝗虫←高粱10.(2024五下·洞头期中)在某生态系统中,蛇和狐狸都捕食田鼠,若鹰(以蛇为食)突然出现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则短期内会出现( )。A.田鼠大量繁殖 B.田鼠大量死亡C.蛇会大量繁殖 D.狐狸大量死亡11.(2024五下·洞头期中)有关船的发展历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船的功能从军事到民用B.船的动力由自然动力到机械动力C.船的材料从浮的材料到沉的材料D.船的体积越来越大12.(2024五下·洞头期中)一个实心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若将此物体均匀地分成两半,并轻轻取出一半,余下的一半在水中 ( )。A.依然浮在水面 B.下沉C.悬浮水中 D.无法确定13.(2024五下·洞头期中)跟帆船相比电动风扇小船的优势是 ( )。A.动力可以持续 B.行驶速度可调节C.动力更强劲 D.以上说法都对14.(2024五下·洞头期中)小科用铝箔纸造了一艘小船,为了增加小船装载货物时的稳定性,他想了几种方法,下列选项中能起到作用的是( )。A.用滚动的小珠子作为装载的货物B.船体两侧厚薄均匀且高度一致C.把船的体积做小一些D.把船体的船舷做高一些15.(2024五下·洞头期中)核潜艇靠调节自身的 ( )大小来上浮下沉。A.重力 B.体积 C.颜色 D.浮力16.(2024五下·洞头期中)用相同大小的铝箔做船, 甲船比乙船承载的垫圈少,可能是因为 ( )。A.甲船比乙船的体积大 B.乙船比甲船的体积大C.甲船比乙船的底面积大 D.乙船比甲船的底面积大17.(2024五下·洞头期中)哪种船形的设计最不利于减小水的阻力 ( )A.两头尖、中间方的模型 B.圆头、圆尾的模型C.尖头、圆尾的模型 D.船头为正方形18.(2024五下·洞头期中)设计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让小船行驶得更远,可以不考虑制作成本B.制订方案时要多交流讨论,使方案更加完善C.测试之后要根据测试结果及时改进不足之处D.改进小船实物之前要讨论修改设计图19.(2024五下·洞头期中)如果我们制作的小船在测试过程中总是向左偏移,为了让它能直线向前行驶,我们应该把船舵调向( )。A.左边 B.右边 C.中间 D.无法判断20.(2024五下·洞头期中)下列制作测试小船的步骤不合理的是( )。A.先分工,再制作 B.先组装,再分装C.按照设计图制作 D.要多次测试改进21.(2024五下·洞头期中)小兰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如下实验,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培养皿 种子数(颗)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① 3 培养皿底部垫有潮湿的吸水纸, 20℃② 3 培养皿底部的吸水纸无水, 20℃③ 3 培养皿底部垫有潮湿的吸水纸, 0℃④ 3 水淹没种子, 20℃(1)用培养皿①和②实验,所探究的问题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以选用 和 进行对比实验。(3)每个培养皿中各放3粒绿豆种子,是为 。(4) 小兰将5粒刚发芽的种子并排放在吸水纸上,每天滴4滴水,保持吸水纸湿润四天以后,实验结果如图。据此推测,小兰的滴水位置最有可能是( )。A.1 号左边 B.5 号右边C.在培养皿中均匀滴水 D.无法判断22.(2024五下·洞头期中)制作生态瓶小科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如下图的四个密闭的生态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每个生态瓶中都有小鱼。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上图中,A 和 B 两个瓶内的环境不同的是 ;A和C两个瓶的环境不同的是 。(2)生态瓶B 中的生物有 、 ;非生物有 、 ;(3)制作生态瓶的水最好是( )。A.自来水 B.池塘水 C.纯净水 D.煮沸后的水(4)小组用来制作生态瓶的瓶子都是透明的,这是因为( )。A.让里面的植物见光 B.便于观察C.以上两者都是 D.为了美观(5)评价制作的生态瓶,标准是 ( )A.生态瓶中生物种类数量的多少 B.生态瓶维持平衡的时间长短C.生态瓶的美观程度 D.生态瓶空间的大小(6)请你预测, 以上四个生态瓶,生物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A.A瓶 B.B 瓶 C.C 瓶 D.D 瓶(7)小明查阅资料后发现,鱼的排泄物能为水草提供肥料,使水草长得更好;水草能制造氧气为鱼的生存提供有利的条件,上述资料表明鱼和水草属于( )。A.互利关系 B.竞争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8)该学习小组对生存时间最长的生态瓶进行了实验,实验记录如下:鱼1分钟浮出水面的次数生态瓶的情况 第一次观察 第二次观察 第三次观察水多时 1 2 1水少时 4 5 5分析上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生态瓶中的小鱼在水少时,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比水多时 (填“多”或“少”),这是因为 。23.(2024五下·洞头期中)观察下面船的发展历史,将正确答案填到表格内。图 片名 称 货船 核潜艇动 力 人力 柴油机 24.(2024五下·洞头期中)下面是小科用相同面积的铝箔设计制作的铝箔船。设计一:底板边长为8cm,舷高为2cm。设计二:底板边长为4cm,舷高为4cm。(1)直接把未折叠的铝箔纸放在水中会 。(填“上浮”或“下沉”)(2)根据体积计算公式,即“体积=底面积×高”,请计算出船的体积。设计一的船体积: ; 设计二的船体积: 。(3)设计一和设计二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设计一装载货物更多B.设计一在水中航行时不稳定C.设计二装载货物更多D.设计二在水中航行时不容易倾斜(4)小科放到第20个相同重物时,小船沉了下去,那这艘船的载重量是( )。A.19 B.20 C.21 D.22(5)要想让小船能自己行驶起来,下列装置不可行的是( )。A.安装风帆B.安装带风轮的电动小马达及电池C.用橡皮筋绑上水轮D.安装注满水的金属管及蜡烛25.(2024五下·洞头期中)造一艘小船要求:①能承载200克重物,②有自己的动力系统,③能把货物运输到3米处的目的地。所需材料:设计图 (图文结合): 这样设计的好处: 1. 2.26.(2024五下·洞头期中)某小组完成了造船的任务后进行测试,发现小船行驶时会发生侧翻,根据这样的情况,你认为该如何调整 ( )。A.船体加宽 B.改变船的重量 C.改变船的材料27.(2024五下·洞头期中)对未来的船, 你有什么想法 。28.(2024五下·洞头期中)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科学家。一天,国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子,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材质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开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阿基米德高兴得跳起来。他发现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即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受液体的种类影响)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液体密度或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可以使物体所受的浮力增大。反之,减小液体密度或减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可以使物体所受的浮力减小。后人将这一发现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某实验小组在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后,做了如右下图的实验。在甲乙两个相同水槽中装入清水,且水槽中放入的是同一块捏成不同形状的橡皮泥。(1)橡皮泥在两个水槽中受到的浮力情况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2)用手轻轻将乙水槽中的橡皮泥压入水中(水并没有满过橡皮泥),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变大 B.变小 C.无法确定(3)已知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那么将甲中的水换成酒精,橡皮泥的浮沉情况是( )。A.浮 B.沉 C.无法确定(4)将乙中的水换成酒精,橡皮泥的浮沉情况是( )。A.浮 B.沉 C.无法确定(5)该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根据所做的研究,分别推测了浮力的计算公式。你觉得哪位同学的公式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A.小林:浮力=10×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B.小陈:浮力=液体密度+10÷排开液体体积C.小王:浮力=液体密度—10÷排开液体体积D.小李:浮力=10×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所以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色叶片中有很多小小的“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加工厂”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植物所需要的养分(主要是淀粉)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这样,植物就把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并且储存在植物体内。由此可以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2.【答案】B【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解析】【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想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空气,水、温度、阳光是相同的条件,所以在设计实验时保持水、温度、阳光不变。3.【答案】A【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所以在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里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4.【答案】B【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要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大雁每年都要迁徙,导致大雁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温度的变化。冬天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所以迁徙过冬。5.【答案】D【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解析】【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等)。A选项只有生物,不属于生态系统。B选项只有非生物,不属于生态系统。C选项既有生物也有非生物,但是没有微生物,不能能构成农场生态系统。D有生物、非生物、微生物等,能构成生态系统。6.【答案】C【知识点】生物多样性【解析】【分析】保护珍稀动物最好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7.【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动物的栖息地【解析】【分析】因为鱼类是用鳃呼吸,鳃的结构只适应于在水中呼吸,所以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体现了生物依赖环境。8.【答案】B【知识点】生物多样性【解析】【分析】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可以看成一个生物群落。9.【答案】A【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高粱→蝗虫→青蛙→蛇,A是正确的选项。10.【答案】B【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某生态系统中,蛇和狐狸捕食田鼠,若鹰(以蛇为为食)突然出现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则短期内会出现狐狸大量繁殖,田鼠会大量死亡。11.【答案】A【知识点】船的历史【解析】【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货物运到远方。A.船的功能民用到军事用途,该说法是错误的,故A符合题意;B.根据造船历史可知,船的动力由自然动力到机械动力,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从船的发展历史可知,制造船的材料从浮的材料到沉的材料,该说法是正确的,故C不符合题意;D.根据船的发展历史可知,船的体积越来越大,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2.【答案】A【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一个实心物体漂浮在某种液友体中,若将此物体均匀地分成两半,并轻轻取走一半,余下的一半在液体中也是漂浮的。13.【答案】A【知识点】船的动力装置【解析】【分析】帆船船体上有桅杆,船帆悬挂在贯穿船头和船尾的长帆桁上,利用风力前进。跟帆船相比电动风扇小船的优势是动力可以持续,帆船如果没有风,就没有办法前进,所以A符合题意。14.【答案】B【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让船型橡皮泥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的方法:1.橡皮泥的厚薄要捏均匀。2.船的边缘高度要一致,尽可能增大底部宽度。3.金属垫圈要均匀地放在船中,不能堆积在一处。小科用橡皮泥捏了一艘小船,为了增加橡皮泥小船装载货物时的稳定性,我们把船体两侧捏得厚薄均匀且高度一致,所以B符合题意。15.【答案】A【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 潜艇靠调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当潜艇注水时,重力大于浮力,潜艇就会下潜;当潜艇排水时,重力小于浮力,潜艇就会上浮。16.【答案】B【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 用相同大小的铝箔做船,甲船比乙船承载的垫圈少,说明甲船排开的水量比乙船排开的水量小,受到的浮力小。由此判断乙船体积大,甲船体积较小。故B正确。17.【答案】D【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两头尖、中间方的梭型、圆头、圆尾的流线型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船体为正方形的设计不利于减少水的阻力。18.【答案】A【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A.设计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为了让小船行驶得更远,我们可以不断的改进,计算所需的费用,需要考虑制作成本,错误;B.制订方案时要多交流讨论,使方案更加完善,正确;C.测试之后要根据测试结果及时改进不足之处,正确;D.改进小船实物之前要讨论修改设计图,说法正确。所以A符合题意。19.【答案】A【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测试小船过程中,发现小船航行方向总是会有点偏,有可能船舵没有调整到位,调试船舵的方向,是解决小船在行驶中容易偏离方向的最有效措施。如果我们制作的小船在测试过程中总是向左偏移,为了让它能直线向前行驶,我们应该把船舵调向左。20.【答案】B【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造一艘小船需要制定计划,进行制造、改进和完成。制作船合理的步骤顺序是:先分工,再制作,先分装,再组装,按照设计图纸制,发现问题再改进。选项B符合题意。21.【答案】(1)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①;②(3)防止结果不准确(4)B【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根【解析】【分析】(1)对比①和②,发现不同的条件是温度,所以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其余条件都不改变,可以选用①和②进行对比实验。(3)每个培养皿中各放3粒绿豆种子,是为了防止种子胚损坏,不发芽,影响实验结果。(4)小兰将5粒刚发芽的种子并排放在吸水纸上,每天滴4滴水,保持吸水纸湿润四天以后,实验结果如图。据此推测,小兰的滴水位置最有可能是5号,因为植物的根具有吸水的作用,根会向着有水的方向生长。22.【答案】(1)有无植物;有无光照(2)水草;鱼;阳光;水(3)B(4)C(5)B(6)C(7)A(8)多;水中的空气少,鱼浮出水面呼吸。【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制作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解析】【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小题2]把制作好的生态瓶放在黑暗处,生态瓶中的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供氧气,生态瓶中的动物会因缺少氧气无法生存,所以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动物生活得更好,制作好的生态瓶应该放置在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即窗边没有阳光处。(1)观察实验对比设置,如图中A和B两个瓶内的环境的不同是,A瓶没有植物,B瓶有植物。观察实验对比设置,如图中A和C两个瓶内的环境的不同是,A瓶放在阳光下,C瓶放在黑暗环境里。(2)生态瓶B中的生物有水草和鱼,非生物有阳光、水等。(3)生态瓶中的水不能选用净的凉开水,干净的凉开水里面分解者减少,降低了物质循环,可以选用池塘水。(4)小组用来制作生态瓶的瓶子都是透明的,这是因为让里面的植物见光,便于观察。(5)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因此评价小生态瓶制作的主要标准是生态系统营养存活时间的长短。(6)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生态瓶中,有生产者,生物生存时间最长。(7)小科查阅资料后发现,鱼的排泄物能为水草提供肥料,使水草长得更好;水草能制造氧气,为鱼的生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上述资料表明鱼和水草属于互利关系。(8)分析上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生态瓶中的小鱼在水少时,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比水多时多,这是因为水中的空气少,鱼浮出水面呼吸。23.【答案】独木舟;摇橹木船;人力;帆船;风力;轮船;蒸汽机;核动力【知识点】船的历史【解析】【分析】船的发展史: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柴油机时代→核动力时代,所以船的发展历程是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轮船。24.【答案】(1)上浮(2)128立方厘米;64立方厘米(3)A(4)A(5)A【知识点】物体的沉浮;制作小船【解析】【分析】(1) 直接把未折叠的铝箔纸放在水中会上浮。(2)8×8×2=128(立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3)船的载重与船只体积大小、结构、重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相同质量、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也越大。设计一和设计二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计一装载货物更多,因为船型体积越大,所以A符合题意。(4)小科放到第20个相同重物时,小船沉了下去,那这艘船的载重量最大是19个相同重物。(5)要想让小船能自己行驶起来,下列装置可行安装带风轮的电动小马达及电池和安装注满水的金金属管及蜡烛。安装风帆不能小船行驶起来,因为没有风力驱动,所以A符合题意。25.【答案】略【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制造一艘小船时,在重量相同的材料中选择体积大的,在体积相同的材料中选择重量轻的,还要把船尽量造得大些。这样船排开的水量就会大些,受到水的浮力就会更大,装载的货物也会多一些。某小组小船的任务是能承载200克重物,有自己的动力系统,能把货物运输到3米处的目的地,测试一和二都达到了任务要求,该小组的小船成功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小电机动力的船。26.【答案】A【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测试时发现小船行驶时总是侧翻,根据这样的情况,需要调整重物的摆放,或者增加船体的宽度。27.【答案】(回答合理即可)【知识点】船的动力装置【解析】【分析】未来的船,由于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核动力等。28.【答案】(1)C(2)A(3)A(4)B(5)A【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水槽中的橡皮泥和乙水槽中的橡皮泥是同一块橡皮泥,质量一样。甲水槽中的橡皮泥沉入水底,受到的浮力小于橡皮泥本身重量,乙水槽中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橡皮泥自身重量,因此,可以判断甲水槽中的橡皮泥比乙水槽中的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小。故C正确。(2)用手轻轻将乙水槽中的橡皮泥压入水中(水并没有满过橡皮泥),此时橡皮泥受到的浮力是手施加的外力和橡皮泥重力之和,浮力变大。(3)已知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那么将甲中的水换成酒精,溶液密度变小,则橡皮泥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变小,甲中的橡皮泥会浮。(4)将乙中的水换成酒精,橡皮泥的浮沉情况是沉。(5)浮力=液体密度×溶液排开的体积×10,选项A正确。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