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2、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一 遣唐使与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国家层面1、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2、什么叫作遣唐使?3、遣唐使的组成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和各类工匠等组成。遣唐使由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组成。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所派遣唐使有何特点?遣唐使来华航线图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日本先后正式派遣的遣唐使为12次。每次人数少则100多人,多则500人左右。遣唐使团集中了当时日本外交、学术、科技、工艺、音乐、美术、航海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摘编自章林《遣唐使:中日交流的重要承载者》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最著名的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朝廷内做官。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后来,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遣唐使团返回日本,海上遇险,险遭丧命。后回到长安,并病逝于此。入唐共54年,是中日友好往来的先驱者。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中央官制“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唐大明宫大角观建筑推测复原图日本宇治平等院凤凰堂文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前明月光,疑われる上で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日本在5世纪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使用的是汉字。8世纪中期,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仿照汉字楷书偏旁创立“片假名”。9世纪初,来到中国的日本僧人空海依据中国草书,创立“平假名”。遣唐使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唐人茶道日本茶道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造制茶叶,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六次东渡鉴真和弟子21人从扬州出发,被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第一次(742年)第3次因官府出面阻拦第二次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而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第五次第三次第六次(754年)754年,终于到达日本。时年66岁。763年,逝世,安葬在唐招提寺。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药品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船出长江口,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第四次弟子的好心阻拦1、鉴真东渡为什么要东渡?2、鉴真从742年开始东渡日本,经历12年,失败五次,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最终于754年到达日本。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鉴真给日本带去了什么?(1)传播佛法(2)带去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带去大量书籍文物带去大量的药方帮助辨别药物设计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思考思考从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事迹中,我们能体会出鉴真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巨持之以恒不忘初心坚持初衷与承诺二 唐与新罗的关系阅读教材,归纳唐与新罗的交流的表现。唐新罗制度医学天文历算音乐金属药材新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华文化影响力三 玄奘西行“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了日出送走晚霞……”,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历史上,真正去西天取经的唐僧是谁?而故事中的西天又指的是什么地方?以此事为原型是哪一部小说呢?玄奘;天竺;《西游记》自南北朝以来,中国佛门流行两大流派:一为地论学派,一为摄论学派。两派对于佛性的解释各执己见。玄奘发现很难说清楚哪一派是正确的……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以解决佛教教义中的一些疑难问题。——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思考: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当时,随着佛教在中土传播,由于对原始佛典的理解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学说。为了进一步了解佛学原著,玄奘决定亲自去西行取经,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探求佛理。(600年—664年)法相宗创始人俗名“陈祎”尊称“三藏法师”西行出发时间:公元629年单程距离:约12000公里途经国家: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计用时:4年游学13年间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成为10大法师之一回长安后主持译经工作坚定信念、矢志不移的执着精神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突破俗念、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为事业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玄奘西行所体现的精神有哪些?玄奘的贡献一、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他也将中国的书籍译成梵文,推动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二、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那烂陀遗址(英国考古学家根据玄奘的记载发现)合作探究: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1、经济繁荣,国力强盛2、国家统一,制度先进3、开放的对外政策4、发达的中外交通遣唐使鉴真东渡唐朝与新罗玄奘西行对内中外交流对外遣唐使唐朝与新罗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思考: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对外开放,友好往来,交流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