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知识导航经济发展农业①稻麦复种,提高粮食产量;②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突破自然经济结构;③棉花广泛种植;④边疆地区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专业化和商品化)手工业①制瓷技术改进,宋代五大名窑,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②矿冶业发展,煤成为普遍使用的燃料,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③印刷业迅速发展,推动文化普及和造纸业发展。商业①商品市场形式多样:为大众服务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②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大大提高,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③对外贸易发达: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沿海港口城市兴盛。城市①《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繁华东京和临安人口百万,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②城市商业突破时空限制(打破市坊制度,夜市和商业街)。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技术;②南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③统治者重视生产。(2)过程:魏晋南北朝江南开发,为南移奠定基础;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开始南移;北宋户口分布南多北少定型,进一步南移;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南粮北运,重开大运河和海上航线。(3)影响:①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②促进了南北民族交融。社会变化(1)人们的门第观念淡化,科举制更加公平,大批平民进入政坛。(2)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土地占有逐渐减少,出现农民起义)。【特别注意】宋朝“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影响土地兼并直接导致的是农民身份的变化和职业的流动,或者因职业需要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发生地区流动。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客观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城乡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失去土地的农户再就业或者到其他地区再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民可以转而从事手工业、商业或租种地主的土地成为佃户。程朱理学(1)背景:儒学日益僵化,独尊地位动摇;宋朝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重建纲常伦理;(2)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颐、程颢,南宋的朱熹。(3)内容:①宇宙观: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②人生观: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③认识论:“格物致知”,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精神境界。(4)特点: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②更调伦加强理道德为思想核心。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5)地位: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6)评价:①积极: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道德修养,民族气节,和社会责任感。②消极:过分强调天理,扼杀人的自然欲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人们思想。文学(1)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词作最为突出。(2)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杂剧标志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关汉卿与王实甫。(3)话本:说书演出,早期的白话小说。(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文化通俗化和平民化)书画(1)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2)绘画:山水画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科技(1)印刷术(毕昇活字)、火药(用于军事)、指南针(航海)三大发明宋朝基本成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2)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授时历》,天文观测仪器。(科技重实用)王桢《农书》,集南北方农业技术于一体。少数民族文字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成吉思汗命人创造畏兀体蒙古文,撰写《蒙古秘史》。忽必烈命八思巴创藏体蒙古文,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知识点6 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经济基础: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推动文化发展政局稳定: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国家统一,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族交融: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使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传承:隋唐文化的繁荣为宋元文化繁荣奠定基础中外交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统治者态度:宋代崇文抑武,重视文化建设达标检测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关于中国古代纸币的发展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发达的唐代诞生了最早的纸币“交子”B.造纸术发达、印刷术发展是纸币最早出现在中国的重要条件C.北宋和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D.纸币在明朝中后期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2.考古研究显示,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如图所示为截至1959年东非出土的古钱币中中国钱币的占比情况。这反映出( )A.宋钱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 B.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臻于鼎盛C.宋代实现了与东非双向直航 D.宋代商品经济水平全球领先3.唐代,世人多以能与世家大族通婚为荣;至宋代,上至宗室高官,下至村氓凡夫,嫁娶无不言财为先,婚姻聘财、嫁妆较之前代,数额更大,“风俗侈靡,日甚一日”。这一变化,说明宋代( )A.门第观念基本湮灭 B.商品经济更加活跃C.社会风气日趋低俗 D.社会价值观理学化4.下表为北宋时期的赋税结构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农业税(方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 997年) 2408.1 1567.3 60:40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 40:60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①农业生产发展较缓慢 ②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③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④非农业税为重要收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加以注释,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还针对儿童编撰《小学》,汇集古书中有关纲常伦理之格言、故事。这些举措表明朱熹( )A.力图挽救南宋统治危机 B.深入探索儒学教育C.开始关注社会经济生活 D.融合了儒佛道思想6.西汉、唐、北宋南北方户口数比例朝代 南方 北方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据表可知,西汉、唐、北宋南北方户口数比例的变化反映了( )A.北方社会始终动荡 B.人才齐聚南方C.南方经济不断发展 D.海外贸易兴盛7.杰里·本特利在他的《新全球史》中写道:“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下列不属于唐宋时期取得的引领世界的科技成就( )A.简仪发明用于天文观测 B.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C.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 D.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战争8.关于“仁”和“礼”的关系,历代儒者多有探讨,如孔子认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朱熹晚年则提出:“礼者,天理之节文;乐者,天理之和乐;仁者,人心之天理。”这反映出宋代儒学( )A.适应专制需要 B.更加重视伦常C.哲学气息增强 D.背离儒学正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