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导学案(无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导学案(无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知识导航
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君主专制强化:
(1)奏折制度:
①概念:官员和皇帝之间单独传送密封报告。
②特点:迅速、机密。
③作用:使皇帝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控制。
(2)设立军机处
①概念:雍正设立的辅佐皇帝的中枢秘书机构,皇帝大权独揽,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决策权。
②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决策封闭,保密性强
③作用: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制造文字狱:
①目的:严密控制 思想文化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4)影响:
①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②消极:易形成决策失误和腐败,阻碍思想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清朝疆域的奠定
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1885年设立台湾省
东北:康熙与沙俄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法律确定东北广大领土
西北: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设置盟旗制度管理蒙古
西藏: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法律确定管辖权。
西南:土司有一定的割据性,为了强化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族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内地:内地十八行省设置总督和巡抚进行管辖。
机构:设置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实行因地制宜政策。
影响:
(1)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
(2)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交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管理,巩固了边防,开发了边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特别提示】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元朝疆域辽阔,但明朝的疆域又有明显收缩,对东北、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控制比较薄弱,这种情况到了清朝才又有所改变,不仅版图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实现了对台湾、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
统治危机的初显
(1)危机表现:
(3)危机原因:
①政治:官僚政治的腐败;土地兼并、贫富矛盾尖锐;闭关自守导致闭目塞听。
②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进一步发展。
③人口剧增导致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沉重地租剥削和繁重赋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3)思想:妄自尊大,天朝上国思维不利于创新。
(3)危机结果: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选官制度等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
(2)专制集权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宰相、实行八股取士、设立军机处等方面。
(3)体现了时代特征。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
(1)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更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3)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1.主要方式:
军事进攻: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与“三藩之乱”;1683年渡海远征,统一台湾;反击沙俄侵略
设立机构:设伊犁将军、台湾府等
优待回归: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后,乾隆帝接见渥巴锡,并且将其部安置
进行册封: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改土归流:清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管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2.特点:平叛与加强联系相结合;礼遇与军事、行政管理相结合;反抗外来侵略。
3.影响:
(1)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2)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清朝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达标检测
1.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清朝积极反抗外来侵略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政权走向对立与对抗
2.清代的陕西地区驿路和甘肃地区驿路呈现出内聚力差而外向型强的特征,即该地区驿路注重对外省联系而忽略了省内各城镇的联系。该特征的出现可能是源于清代( )
A.着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B.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
C.西北地区商品经济严重受阻 D.内陆与沿海联系增强
3.1685至1757年,西方来华商船312艘,而乾隆帝实行“一口通商”后的1758至1838年,前来广州贸易的商船达5107艘。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平均每年关税税银大约5万两左右,而19世纪初则达到每年100多万两。这表明( )
A.清朝朝贡贸易持续发展 B.自然经济即将走向解体
C.闭关锁国实为有限开放 D.国家财政倚重关税收入
4.下表所示为清朝主要中枢机构职权划分情况。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机构 职能
内阁 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僚
军机处 掌书谕旨,参赞军国机务,参议重要政务及刑狱;用兵时则考其山川道里、兵马钱粮之数,以备顾问;文武官员的简放、换防、引见、记名、赐予,以及拟定对外藩朝觐者的颁赐等。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A.专制集权受到中枢机构限制 B.中央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C.中枢权力实现了分权与制衡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开元盛世——使唐初经济恢复和发展
B.王安石变法——北宋实现了富国强兵
C.明朝修长城——彻底解除了蒙古族的威胁
D.雍正设立军机处——封建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6.为了彻底解决西北地区的叛乱,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设军需房,后改名军机处。但在雍正和乾隆时期修订的记载清朝典章制度的《大清会典》中,却没有提到军机处的名字。这说明雍正和乾隆时期( )
A.军机处还没有被列入国家的政治机构 B.政府决策完全取决于内阁
C.西学东渐改变了传统中国的治理体制 D.祖国统一大业尚未被完成
7.下列关于军机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为了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B.始终是中央正式的行政机构
C.其所掌握的权限仅限于军事事务 D.标志封建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8.学者徐倬云指出,此时的中国统治者对取得的成就恬然自满,“根本不注意周边环境的变化,更不论欧洲已在脱胎换骨。兔子与乌龟赛跑,不但兔子中途停下休息,而且兔子根本不知道有此正在进行中的赛跑!”据此判断“此时”可能是( )
A.康乾年间 B.晚清时期 C.民国之初 D.五四前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