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2024(无答案)-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2024(无答案)-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知识导航
鸦片战争(1840-1842)
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发动战争。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
过程:1840年6月,英国军舰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1842年,战争以清政府失败告终。
战败原因: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实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落后
③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结果:
签订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签订 《南京条约》
(1)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等
(2)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清政府与美、法分别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影响: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1842-1860)
原因:
(1)英国等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2)根本: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列强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过程:
(1)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2)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3)1859年,英、法借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清军反击
(4)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天津。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结果:
(1)通过《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英、法获取了割地(九龙司地方一区)、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等大量权益;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2)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 《瑷珲条约》 ,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也促进了洋务运动和外交近代化)
开眼看世界
1.背景:到鸦片战争的冲击,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觉醒。
2.表现:
(1)林则徐: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该书注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3.评价: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技术)以求自强的主张。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在当时未付诸实践。
达标检测
1.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期间,荆州旗营为改造和添置拍炮船用银480两,林则徐要为此详细上报朝廷核准。至于修筑堤防,修缮城墙、书院、衙署等,无论耗费多少银钱,都要——详细上类。以精明干练著称的林则徐在任湖广总督的二十个月里,共受三次处分,降级留任,“不准抵销”。由此推知,晚清( )
A.中央集权有待进一步加强 B.吏治混乱导致官场黑暗腐败
C.地方管理体制烦琐复杂 D.“外重内轻”格局抑制地方活力
2.1882年欧美各国遣使进驻北京已有多年,朝鲜向清朝提出“变通旧制”的两点请求:一是在两国间建立新的商务关系;二是派使节进驻北京。后经清廷议定,仅批准朝鲜第一个请求,而对派使节驻京予以拒绝,企图延续双方的宗藩关系。这表明清政府( )
A.天朝上国观念动摇 B.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C.对外策略务实灵活 D.外交转型艰难曲折
3.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 )
A.清政府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清政府注重天朝上国尊严的维护
C.清政府产生了近代维权意识 D.清政府鼓励华工出国
4.近代魏源、徐继畲、姚莹等人编撰书籍介绍外洋知识,主要限于欧洲列国史地时事和与军事有关的科技知识,没有对西方文化作全面介绍和理性审度,对于欧美之外的地区介绍甚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编撰活动( )
A.面临守旧势力的强大阻力 B.出于抗御外敌入侵的急切需要
C.固守夷夏之防的保守观念 D.力图提供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
5.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A.中央和地方税务范围受到侵夺 B.清政府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C.清朝政府的外贸收入迅速增长 D.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
6.鸦片战争后,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 B.自然经济的抵制
C.英国商品没有竞争力 D.关税的税率太高
7.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时,林则徐将《四洲志》等资料交给他;一些开明人士也纷纷出手相助,或将复制的有关资料送给他,或将被俘英军所画的英国地图寄给他。由此可见,当时( )
A.国人迫切寻求强国之策 B.“中体西用”思想开始萌发
C.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D.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转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