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清政府腐朽统治激化阶级矛盾;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经过:3.纲领文件:(1)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但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追求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严重脱离实际。(2)后期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4.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5.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洋务运动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内忧外患。统治阶级认识到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2.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巩固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3.内容:创办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为了求富,开办一批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建立北洋舰队等新式海军,创办翻译和军事学校。4.评价:(1)进步性: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外交转变。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2)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边疆危机1.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新疆建省。2.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和法国签订《越南条约》: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台湾建省。甲午战争1.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为了解决发展资本主义的矛盾,制定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2.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英雄人物:邓世昌3.结果:清军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概况: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留台清军一起,展开了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2.意义:台湾人民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瓜分中国的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 ,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2.瓜分狂潮:(1)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2)扩大资本输出:强迫清政府贷款: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争夺路矿权:列强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在中国大量设厂。【特别注意】势力范围与租借地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领土或部分领土,宣称自己享有独占的权利,不允许其他国家染指。租借地: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地在租借期内主权仍属于出租国。达标检测1.如果想要了解李鸿章,以下最适合阅读的书是A.《龙旗飘扬的舰队》B.《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C.《民国初年的政党》D.《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2.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列强发动的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3.甲午战争前,外国在华企业投资以贸易业、金融业为主,两者相加约占70%;甲午战争后,外国对华资本对贸易业和金融业的投资继续有很大增长,但对工矿运输等行业的投资比重则上升更为明显,至1914年时已占一半还多。这种变化反映了西方列强A.在华大力发展重工业B.资本输出的迫切性需要C.疯狂地进行战前准备D.在诸多领域与华商竞争4.“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谭嗣同1896年《有感》中的诗句。诗人悲愤的原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5.“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中国的社会中枢对此的反应是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开展洋务运动C.实行戊戌变法 D.实施清末新政6.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金田起义开始,一路高歌,起义最高潮时,其疆域占据中国南方的半壁江山,但这辉煌无法持久,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B.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7.中国具有近代意味的第一个应世方略,包含了向西方学习军事工业,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人才以及培养本国技术人才的设想,它实现了从“经世致用”思潮到“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历史飞跃,并为以后中国引入西方思想作了观念上的铺垫。据此可知,这一应世方略(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B.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C.表达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D.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爱国倾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