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导航政治:(1)隋朝完成统一,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隋炀帝大兴土木,征伐高句丽,严重破坏生产,激化阶级矛盾,618年,隋朝灭亡。(2)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但也维持唐朝百余年统治)。【特别注意】末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同时藩镇的设置也延续了唐朝的统治。长期以来,受宋人关于唐末藩镇的认识的影响,传统观点关于唐末藩镇的叙述,普遍将藩镇等同于割据。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藩镇均反抗中央,藩镇不一定等于藩镇割据,自立于中央以外。所谓“割据”的藩镇只是藩镇中的一部分,即使是割据型藩镇,也具有游离性和依附性并存的双重特点。民族政策(唐朝):(1)原则: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2)表现:A北方:灭东西突厥,被尊称为“天可汗”,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B西部: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会盟,友好交流。C东北: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3)特点:①设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羁縻府州制度)和防御体系(军镇屯戍制度);②边疆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和亲、册封)为主;③注重边疆经贸开发。(4)影响:①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交融。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思想文化:(1)唐朝三教并行(儒家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唐韩愈儒学复兴运动兴起)。(2)隋朝李春设计赵州桥;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火药应用于军事;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长度;孙思邈药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世界上最早国家颁行药典《唐本草》。(3)隋唐时期文学艺术达到新高峰:诗歌的黄金时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绘画进入繁盛阶段,唐代吴道子“画圣”;书法楷书代表人物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代表人物有张旭、怀素等。隋唐胡旋舞。对外交流:(1)广泛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兼容并包),广泛吸纳,推动了“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的形成。(2)设立了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3)丝绸之路的繁荣,陆海并用以陆路为主。辩证认识唐朝“盛世”(1)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功劳。所谓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夸大了统治者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功劳,当然统治者的政策和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2)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是几代皇帝连续执行宽松政策和劳动人民艰苦努力的结果。(3)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所谓的“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相对于社会动乱时期而言的。即使在“盛世”时期,最大的受益者仍是封建统治阶级,广大人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艰辛,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只是相对有所缓和,并未完全消除。(4)唐朝的“盛世”局面隐藏着动荡的危机。如“开元盛世”之后出现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凭借“盛世”的积累大肆挥霍,大兴土木,奢侈腐败,怠于政事,从而消耗了国力,最终使国家衰败。习题巩固1.杜佑《通典·食货典》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这说明隋朝( )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社会经济得到发展C.国强民富社会安定 D.南方经济地位上升2.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霞锦、桂管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人,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 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 D.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3.下图为唐代后期政权图。是①政权的人物是 ( )A.吉备真备 B.骨力裴罗 C.松赞干布 D.高向玄理4.唐代安史之乱前,就有由皇帝派遣临时性的“使”(又称“差遣”)专管某事的现象。安史之乱后,各种“使职差遣”更加迅速发展。原来的官职成为虚职,出现“兵部无戎账,户部无版图,官曹虚设,俸禄枉请”的局面,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中央官职的混乱 B.藩镇割据的强化C.专制皇权的加强 D.行政权力的下移5.唐朝统治者具有较为开明的民族思想,坚持“中国既安,远人自服”的民族怀柔政策。在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国古代,这种开阔包容的气度更显不易。对周边民族不是一味的武力征服,更多时候谋求的是双方的友好和平。下列关于唐朝“友好和平”的统治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①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②唐穆宗时期与吐蕃进行会盟③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④唐高宋册封突厥首领怀仁可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隋炀帝大业年间,江南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北方的人口和北方土地可以产出的财富,却不足以供养一个庞大的朝廷。于是隋炀帝决定( )A.完成南北方的统一 B.开凿大运河C.兴建东都洛阳 D.远征高丽7.《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B.唐朝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正式确立C.中原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具有向心力 D.唐蕃互遣使者维持双方友好关系8.宿卫之职主要是捍卫宫掖,非皇帝亲信者不能任之,享有莫大殊荣。而在解决东突厥降部的安置问题,太宗曰“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由此可知宿卫制( )A.彻底解决了突厥问题 B.全面提升夷狄的地位C.以儒家思想教化四夷 D.旨在教化怀柔固统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