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023七下·鄞州期中)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右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它的南北两端分别是涿郡和余杭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长安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2023·萧山期末)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这直接反映出唐代( )A.经济繁荣 B.社会风气开放C.文学艺术兴盛 D.政治清明3.(2023七下·鄞州期中)下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骆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这件文物展现出唐朝( )①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②各民族之间民族交融密切③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④陶瓷器生产达到很高水平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4.(2023七下·鄞州期中)比较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出现原因时,发现其共同点有(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治世出现的前提②统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举选才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④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5.(2023七下·鄞州期中)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A.已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B.西域《胡旋舞》风靡洛阳C.筒车和曲辕犁的发明与推广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6.(2023七下·鄞州期中)“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以上内容体现了王安石变法中的(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7.(2023七下·鄞州期中)12世纪,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结束这一局面,统一草原各部落,给草原带来和平的历史事件是( )A.铁木真统一蒙古 B.蒙古灭西夏和金C.忽必烈建立元朝 D.元灭南宋8.(2023七下·鄞州期中)某历史博物馆举行中国古代史图片展(如图),其主题应该是( )A.宋代商业的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D.宋代民族交融9.(2023七下·鄞州期中)谚语中蕴含着历史信息。下列谚语能突出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10.(2023七下·鄞州期中)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第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第少数民族分别是( )唐诗 《出塞》王昌龄 宋词 《满江红》岳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A.匈奴、契丹 B.匈奴、女真 C.吐蕃、女真 D.吐蕃、契丹11.(2023七下·鄞州期中)如图①②③④代表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并存的政权,它们之间关系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③与④是和同为一家的关系,长期保持友好B.③向①称臣,每年提供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C.①灭②和③,建立起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国家D.③与①签订《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12.(2023七下·鄞州期中)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秧马B.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C.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D.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3.(2023七下·鄞州期中)王祯《农书》记载“……命匠创活字,两年而工毕,试印本县志书…不出一月,百部齐成”,据此史料记载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雕版印刷术 C.造纸术 D.指南针14.(2023七下·鄞州期中)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必备素养。下列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A 文成公主入藏 促进了中外的友好关系B 安史之乱 唐朝从此灭亡C 越窑的青瓷别致美丽 宋代手工业发达D 宋太祖分化事权 强化中央集权A.A B.B C.C D.D15.(2023七下·鄞州期中)下列朝代中,实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6.(2023七下·鄞州期中)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文文同学建构的一张思维导图,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3七下·鄞州期中)青春是生命中的华美篇章,它带来了喜悦和力量,也带来了困惑和烦恼,我们( )①要珍视生命、回避挫折②要悦纳生理和心理变化,克服青春烦恼③要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我④要培养自信、自强的态度,激发潜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2023七下·鄞州期中)喜欢集邮的小明得到一套限量发行的新邮票时会兴奋无比,而对于喜欢踢足球的小强来说,他得到这套邮票时并不觉得兴奋。这说明( )A.小强没有高雅情趣B.情绪反应与兴趣无关C.情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D.兴趣不同,人们的情绪也会不同19.(2023七下·鄞州期中)进入青春期,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入。下列归纳恰当的是( )①小梅变得更愿意和男生说话,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青春期的心理萌动②浩浩渐渐将内心封闭起来,内心活动不大愿意表露于外-青春期的怯懦心理③玲玲阅读喜欢的书籍会长时间沉浸于某种情绪中,陶醉于遐想-情绪的细腻性④小军在班级播报时政新闻受肯定后,主动争收学校国旗下讲话的机会--增强白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023七下·鄞州期中)下列对下边漫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个人的情绪都是一成不变的②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③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④情绪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2023七下·鄞州期中)“年幼的时候在家才有安全感,很恋家;年轻的时候憧憬外面的世界,想离家;年老的时候期盼落叶归根,想回家。”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人最初的情感都是幼稚的B.随着生活经历的积累和丰富,人的情感可能发生变化C.人对同一人或事物的情感是稳定的、持久的D.人的情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22.(2023七下·鄞州期中)美好的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能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传递美好的情感。据此,请判断,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阅读一本好书,从中感受生命的正能量②周末和朋友一起打扑克,打发闲暇时间③周末和同学一起参加公益活动④课余时间抓紧玩手机,放松大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3.(2023七下·鄞州期中)下面漫画《不能一擦就冒火》启示我们( )①要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②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抵制“冲动”③生活中不能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④情绪的表达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2023七下·鄞州期中)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启示我们,自强需要( )A.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B.有坚强的意志,不断超越自己C.扬长避短,增强自己的实力D.战胜自己的弱点,取得事业成功25.(2023七下·鄞州期中)神秘人“小菜根”,连续877天向“南京大学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捐款。“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从“小菜根”的身上你感受到的正能量是( )A.宽以待人的传统美德 B.“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C.文明有礼的良好品质 D.“行己有耻”的心理品质二、材料题(5小题,共50分)26.(2023七下·鄞州期中)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是事关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澶渊之盟(1005年)以后,宋辽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等四处榷场,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番药、茶叶,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牛、马、骆驼、银子等。--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元朝疆城辽阔,民族众多,却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社会稳定。究其原因.....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经验值得探讨。一尚衍斌《元代疆域治理的历史镜鉴》(1)材料一体现唐太宗时期怎样的民族政策。(2)材料二中的“榷场”是什么场所 (1分)宋辽双方开设“榷场”意义何在 (3)根据材料三,列举元朝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具体举措,并简述其作用。(4)综上所述,归纳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27.(2023七下·鄞州期中)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材料二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1080年)北方 965 149 493 459南方 111 65 257 830材料三(1)上图中政权①、②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看图归纳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二表格提供的数据,概括南北方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这一趋势为南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到什么时期基本完成 28.(2023七下·鄞州期中)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会不断地创新制度,调整策略、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比例 4% 17.2% 24.5% 46.1%材料二: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儒臣干事分治大落,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一《宋纪》材料三: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一方面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另一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除各州留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材料四:如图(1)材料一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增加是因为我国古代哪一制度 说出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武则天时期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怎样的创新 (2)材料二所描述是宋朝哪一政策 宋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在地方的管理措施。(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行政系统 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处内容补充完整。这一时期形成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看法。29.(2023七下·鄞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听说自己的课本是被小明扔到地上的,小淮当即火冒三丈;自从英语演讲比赛未能得奖后,满腔热情的小淮对自己完全失望了,从此一蹶不振;语文课上,老师讲到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时,小淮就禁不住落泪。材料二:受到老师表扬后,小春上课发言更积极,做作业更认真,对班级事务更上心了。材料三:自从妈妈去世后,小芹一直不能走出阴影,雪上加霜,最近又诊断为中度抑郁症。材料四:场景分析场景 调节情绪的方法场景一:小柯被好朋友误解后,大哭了一场,心里的郁闷消解了许多。 场景二:小志因被老师批评而感到难过,但他意识到老师的批评也是对自己的关心,便不再难过。 场景三:小宏最近又长痘痘了,心情沮丧,但她在练书法中渐渐忘记了烦恼。 场景四:小奕在期中考试前比较紧张,尝试深呼吸来缓解紧张情绪。 (1)材料一小淮的情绪变化体现了青春期情绪的哪些特点 (2)请联系材料二、三,谈谈为什么情绪会让人欢喜让人忧 (3)请你结合以上四个场景,分别写出他们调节情绪的方法。30.(2023七下·鄞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中学后,小成觉得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不喜欢爸妈干涉自己的事情,可碰上“大麻烦”又渴望得到爸妈的帮助;喜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又怕别人说三道四;有心里话不愿意对别人讲了,可还是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小成非常烦恼。材料二:青春飞扬,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在学校里,有一些同学言谈举止粗暴无礼,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在社会上,有一些网络主播为吸引“眼球”,用低俗表演吸引用户高额打赏;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网购市场秩序。(1)结合材料一分析,小成的表现体现了青春期的哪些矛盾心理 (2)请你告诉小成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 (2点即可)(3)请从“行己有耻”的角度,给材料二中的同学和网络主播提出几点忠告。(2点即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达余杭,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沿岸发展,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秦朝长城的修建, 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与大运河开通无关,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朝大运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2.【答案】B【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体现了社会的风气逐渐开放,女子也可同男子参加一些活动,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盛唐的时候,社会风气比较开放。3.【答案】C【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 骆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 ”,结合所学可知,唐三彩是唐朝陶瓷艺术精品,体现了唐朝陶瓷生产水平高超,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的发展,故①④符合题意;由汉人与胡人组成的乐舞队,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故②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反映的陶瓷工艺成就,不能得出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故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三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三彩的相关史实。4.【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文景之治之时,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注重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唐太宗贞观年间,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存百姓思想,形成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年间,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出现开元盛世。综上所述可知,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共同点表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D项。汉朝选官是察举,科举制度是隋朝时期开始的,故②不符合题意,垦荒政策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推动农业发展,并非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共同点,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封建盛世共同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封建盛世的相关史实。5.【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 不符合史实的 ”,结合所学分析:A:宋朝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符合题意,故选A项。B:唐朝时期,民族交融交流, 西域《胡旋舞》风靡洛阳,符合史实,排除B项。C:唐朝时期, 筒车和曲辕犁的发明与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符合史实,排除C项。D:唐朝城市繁荣,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繁荣发展的相关史实。6.【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故选A项。方田均税法反映的是清丈土地、规定赋额、均平负担、增加税收,不合题意,排除B项。农田水利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鼓励农民兴修水利、耕种土地,不合题意,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实行保甲法, 乡村农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王安石变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历史知识。7.【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铁木真是蒙古族杰出的领袖,12世纪时期,通过多年征战,打败了蒙古草原各部族,结束了草原混乱局面,统一了蒙古,故选A项。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与材料时间12世纪不符合,排除B项。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史称“元朝”,排除C项。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蒙古统一,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蒙古统一的相关史实。8.【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图片信息“南宋纸币‘会子’”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纸币出现;“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汴河两岸商品经济的繁荣;“泉州市舶司遗址”体现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达,建立了专门管理的机构。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题干三幅图片体现的主题是宋朝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故选A项。材料三幅图片反映了商贸经济发展,无法证明民族政权的并立,排除B项。材料三幅图片反映了商贸经济发展,与宋代手工业的兴盛无关,排除C项。材料三幅图片反映了商贸经济发展,不能体现宋朝的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的相关史实。9.【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宋朝治国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治国策略是重文抑武,据此分析: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意为宁愿做个下级军官上战场,也比做一个手无寸铁之力的书生强,体现了尚珷从军精神,与宋朝重文抑武国策不符,排除A项。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意为你我于军中痛饮,我乘醉写下家书,请你为我传递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边塞军人的家乡情怀,与宋朝重文抑武国策不符,排除B项。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意为文官尽心国事,不贪财物,武将保卫江山,不惜牺牲,天下自然太平,表达了岳飞家国情怀,不能反映重文抑武政策,排除C项。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意为“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反映了军人地位低,不以从军为荣,体现了宋朝重文抑武的政策,故选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重文抑武政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宋朝重文抑武政策的相关史实。10.【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知,意思是只要龙城的飞军李广驻守,匈奴的战马就无法越过阴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意思是将士们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结合所学可知,岳抗击的胡虏是女真建立的金国,综上可知,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第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女真,故选B项。契丹族建立的是辽国,岳飞抗金时,辽国已灭亡,排除A项。汉朝时期抗击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北方的匈奴族,吐蕃在汉时尚未崛起,排除C项。龙城飞将抗击的是匈奴,岳飞抗击的是女真,与吐蕃、契丹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匈奴、女真。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的相关史实。11.【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地图是北宋形势图,所以①是金,②是西夏,③是南宋,④是吐番诸部,结合所学分析:A:唐朝时期,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一家”,并非是南宋与吐蕃,排除A项。B:1141年,宋金和约,南宋向金称臣,每年提供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故选B项。C:1227年,蒙古灭西夏,1276年元朝灭南宋,建立起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国家,而①是金、不是元朝,故①灭②和③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1005年,辽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而③与①是宋与金,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夏宋金对峙。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西夏宋金对峙的相关史实。12.【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关于宋代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A:宋朝时期出现了秧马,用于拔秧插秧的生产工具,说法正确,排除A项。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都是临安,说法不正确,故选B项。C: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说法正确,排除C项。D: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说法正确,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代经济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13.【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命匠创活字,两年而工毕,试印本县志书…不出一月,百部齐成”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命匠创活字”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选A项。材料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并非是雕版印刷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没有涉及到造纸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与指南针没有关联,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活字印刷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历史知识。14.【答案】D【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史实与结论相符的”,结合所学可知:A: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史实与结论错误,排除A项。B: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的国势从此由强盛转向衰落,排除B项。C:唐朝越窑青瓷别致美丽,体现了手工业发达,排除C项。D:宋太祖分化事权,强化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强化中央集权统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相关史实。15.【答案】B【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实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结束战国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割据,统一全国;唐朝建立,陆续消灭各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元朝结束了西夏宋金并立对峙局面,统一了全国。综合上述可知,实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秦朝、隋朝、元朝,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③唐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16.【答案】A【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表现为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故①②正确。情感世界的丰富,属于心理变化,而非生理变化,故③错误;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悦纳生理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17.【答案】D【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青春是生命中的华美篇章,它带来了喜悦和力量,也带来了困惑和烦恼,我们要悦纳生理和心理变化,克服青春烦恼,要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我,要培养自信、自强的态度,激发潜能,故②③④正确。要珍视生命、勇敢面对挫折,故①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悦纳生理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18.【答案】D【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喜欢集邮的小明得到一套限量发行的新邮票时会兴奋无比,而对于喜欢踢足球的小强来说,他得到这套邮票时并不觉得兴奋。这说明兴趣不同,人们的情绪也会不同,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小强没有高雅情趣,故A错误;情绪反应与兴趣有关,故B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情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19.【答案】C【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联系教材可知,“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体现了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沉浸于某种情绪中”体现了情绪的细腻性,“主动争取学校国旗下讲话的机会”体现了自信心的增强,故①③④正确。“内心活动不大愿意表露于外”体现了青春期的闭锁心理,故②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体现了青春的活力。不同的情绪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20.【答案】D【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依据漫画描述,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情绪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情绪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故②③④正确。个人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故①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影响情绪的因素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21.【答案】B【知识点】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年幼的时候在家才有安全感,很恋家;年轻的时候憧憬外面的世界,想离家;年老的时候期盼落叶归根,想回家。”说明随着生活经历的积累和丰富,人的情感可能发生变化,故B正确。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故A错误;情感与情绪相比较稳定,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的情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影响情感的因素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情感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不能强迫。如同我们不愿意被人强迫表现出喜欢或不喜欢,我们也不能强迫他人给予我们美好的情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22.【答案】C【知识点】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阅读一本好书,参加公益活动都是传递美好情感的表现,故①③正确。我们要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而不能靠打扑克打发闲暇时间,故②错误;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增强自律能力,故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传递情感正能量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并不总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23.【答案】B【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生活中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情绪的产生都是人正常的心理反映。漫画告诉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抵制“冲动”;情绪的表达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故①②④正确。生活中是可以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故③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调节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外显表情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调节情绪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24.【答案】B【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这启示我们,自强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超越自己,B正确。材料引言没有强调“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也没有强调“扬长避短,增强自己的实力”“战胜自己的弱点,取得事业成功”,故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自强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25.【答案】B【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神秘人“小菜根”,连续877天向“南京大学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捐款,这体现了“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故B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对“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没有体现宽以待人,故A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对“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没有体现文明有礼的良好品质,故C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对“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没有体现“行已有耻”的心理品质,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止于至善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26.【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2)榷场:市场。意义:促进了民族关系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3)措施、作用: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立管理机构;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藏,(或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从此,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进行行政管理。(4)方式:和亲、贸易、设置机构。【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政策: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唐太宗视华夏夷狄为一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场所:据材料二“宋辽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等四处榷场,双方交换商品”并结合所学可知,宋辽在边境开设榷场,开放边境贸易,故榷场即是边境市场。意义:据材料二“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番药、茶叶,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牛、马、骆驼、银子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宋辽双方开设“榷场”,促进了民族关系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3)据材料三“元朝疆城辽阔,民族众多,却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社会稳定”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统一后,为加强边疆管辖,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立管理机构;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藏,(或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从此,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进行行政管理。(4)综上所述,古代中国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主要有和亲、贸易、设置机构。【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唐朝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辽“榷场”。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宋辽关系的相关历史知识。(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元朝的边疆治理。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元朝治理边疆的相关史实。(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古代中央与边疆交生往的相关史实。27.【答案】(1))①赵匡胤、②阿骨打。民族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2)北方人口不断下降,南方人口不断上升作用: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3))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最后完成。【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政权:据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可知,①对应时间960-1127年,结合所学可知,是北宋王朝,建立者是赵匡胤。据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可知,②对应时间是1115-1234年,结合所学可知,是金朝,建立者是完颜阿骨打。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历史纪年表》”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我国出现了多个政权并存对峙的局面,所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2)趋势:据材料二“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可知,从2-1080年,北方人口由963万户下降到459万户,南方人口由111万户剧增至830万户,由此得出北方人口不断下降,南方人口不断上升。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3)据材料三可知,图一表明经济重心在北方,图二表明南北经济发展基本平衡,图表表明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故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了南方。【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更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纪年表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更替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人口迁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分析运动表格数据材料,并熟练掌握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历史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28.【答案】(1)科举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创立殿试制度(2)重文轻武;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3)措施: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或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设通判分知州之权;设转运使控制地方财权(或把地方财权收归中央)。(4)元朝;中书省;行省制度(5)看法: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是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制度:据材料一“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可知,隋唐至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占例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实施,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寒门了弟通过考试能入仕做官。标志: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形成。创新: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扩大了统治基础。(2)据材料一“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儒臣干事分治大落,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王朝重文抑武的治国策略。主要是吸取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横跋扈,藩镇割据、君弱臣强的教训,以强化专制集权统治。(3)据材料三“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可知,宋政府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据材料三“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可知,设通判分知州之权,使之彼此牵制;据材料三“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可知,宋朝设转运使控制地方财权,把地方财权收归中央。(4)据材料四“御史台”“中书省直辖地”“行中省”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元朝的行政系统;由此得出▲处内容应为中书省。元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形成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称为行省制度。(5)看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是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科举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重文轻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重文轻武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在地方的管理措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的相关史实。(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行省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29.【答案】(1)①情绪反应强烈②情绪波动与固执③情绪的细腻性(2)①材料一表明,保持积极的心态,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②材料二表明: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情绪会让人欢喜让人忧(3)①场景一:合理宣泄法。②场景二:改变认知评价法。③场景三:转移注意法。(4场景四:放松训练法。【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说明材料一小淮的情绪变化体现了青春期情绪的哪些特点。首先应把握情绪的知识,然后围绕“小淮当即火冒三丈”等,说明情绪反应强烈。围绕“满腔热情的小淮对自己完全失望了,从此一蹶不振”等,说明情绪波动与固执。围绕“老师讲到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时,小淮就禁不住落泪”等,说明情绪的细腻性。(2)此题要求联系材料二、三,谈谈为什么情绪会让人欢喜让人忧。此题为原因类问题,概括材料一内容,可知保持积极的心态,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围绕“小春上课发言更积极,做作业更认真,对班级事务更上心了”等,说明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情绪会让人欢喜让人忧(3)此题要求结合以上四个场景,分别写出他们调节情绪的方法。分析“小柯被好朋友误解后,大哭了一场,心里的郁闷消解了许多”等,可知是合理宣泄法。分析场景二,可知是改变认知评价法。分析场景三,可知是转移注意法。分析场景四,可知为放松训练法。【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特点、调节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情绪的特点,结合材料说明即可。(2)此题考查情绪的重要性,结合材料说明即可。(3)把握调节情绪的方法,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即可。30.【答案】(1)反抗与依赖;勇敢与怯懦;闭锁与开放。(2)①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②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③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④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3)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④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⑤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理解与宽容;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分析,小成的表现体现了青春期的哪些矛盾心理。首先应把握矛盾心理的知识,然后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反映了青春期的反抗与依赖;勇敢与怯懦;闭锁与开放等。(2)此题要求你告诉小成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结合教材知识,围绕材料内容,说明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等。(3)此题要求从“行己有耻”的角度,给材料二中的同学和网络主播提出几点忠告。首先应把握“行己有耻”,然后概括材料内容,说明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等。【点评】此题考查情绪、塑造良好道德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矛盾心理的知识,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即可。(2)联系教材知识说明即可。(3)把握行己有耻的知识说明即可。1 /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023七下·鄞州期中)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右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它的南北两端分别是涿郡和余杭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长安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达余杭,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沿岸发展,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秦朝长城的修建, 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与大运河开通无关,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朝大运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2.(2023·萧山期末)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这直接反映出唐代( )A.经济繁荣 B.社会风气开放C.文学艺术兴盛 D.政治清明【答案】B【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体现了社会的风气逐渐开放,女子也可同男子参加一些活动,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盛唐的时候,社会风气比较开放。3.(2023七下·鄞州期中)下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骆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这件文物展现出唐朝( )①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②各民族之间民族交融密切③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④陶瓷器生产达到很高水平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 骆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 ”,结合所学可知,唐三彩是唐朝陶瓷艺术精品,体现了唐朝陶瓷生产水平高超,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的发展,故①④符合题意;由汉人与胡人组成的乐舞队,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故②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反映的陶瓷工艺成就,不能得出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故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三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三彩的相关史实。4.(2023七下·鄞州期中)比较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出现原因时,发现其共同点有(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治世出现的前提②统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举选才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④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文景之治之时,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注重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唐太宗贞观年间,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存百姓思想,形成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年间,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出现开元盛世。综上所述可知,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共同点表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D项。汉朝选官是察举,科举制度是隋朝时期开始的,故②不符合题意,垦荒政策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推动农业发展,并非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共同点,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封建盛世共同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封建盛世的相关史实。5.(2023七下·鄞州期中)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A.已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B.西域《胡旋舞》风靡洛阳C.筒车和曲辕犁的发明与推广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 不符合史实的 ”,结合所学分析:A:宋朝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符合题意,故选A项。B:唐朝时期,民族交融交流, 西域《胡旋舞》风靡洛阳,符合史实,排除B项。C:唐朝时期, 筒车和曲辕犁的发明与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符合史实,排除C项。D:唐朝城市繁荣,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繁荣发展的相关史实。6.(2023七下·鄞州期中)“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以上内容体现了王安石变法中的(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故选A项。方田均税法反映的是清丈土地、规定赋额、均平负担、增加税收,不合题意,排除B项。农田水利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鼓励农民兴修水利、耕种土地,不合题意,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实行保甲法, 乡村农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王安石变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历史知识。7.(2023七下·鄞州期中)12世纪,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结束这一局面,统一草原各部落,给草原带来和平的历史事件是( )A.铁木真统一蒙古 B.蒙古灭西夏和金C.忽必烈建立元朝 D.元灭南宋【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铁木真是蒙古族杰出的领袖,12世纪时期,通过多年征战,打败了蒙古草原各部族,结束了草原混乱局面,统一了蒙古,故选A项。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与材料时间12世纪不符合,排除B项。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史称“元朝”,排除C项。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蒙古统一,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蒙古统一的相关史实。8.(2023七下·鄞州期中)某历史博物馆举行中国古代史图片展(如图),其主题应该是( )A.宋代商业的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D.宋代民族交融【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图片信息“南宋纸币‘会子’”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纸币出现;“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汴河两岸商品经济的繁荣;“泉州市舶司遗址”体现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达,建立了专门管理的机构。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题干三幅图片体现的主题是宋朝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故选A项。材料三幅图片反映了商贸经济发展,无法证明民族政权的并立,排除B项。材料三幅图片反映了商贸经济发展,与宋代手工业的兴盛无关,排除C项。材料三幅图片反映了商贸经济发展,不能体现宋朝的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的相关史实。9.(2023七下·鄞州期中)谚语中蕴含着历史信息。下列谚语能突出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宋朝治国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治国策略是重文抑武,据此分析: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意为宁愿做个下级军官上战场,也比做一个手无寸铁之力的书生强,体现了尚珷从军精神,与宋朝重文抑武国策不符,排除A项。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意为你我于军中痛饮,我乘醉写下家书,请你为我传递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边塞军人的家乡情怀,与宋朝重文抑武国策不符,排除B项。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意为文官尽心国事,不贪财物,武将保卫江山,不惜牺牲,天下自然太平,表达了岳飞家国情怀,不能反映重文抑武政策,排除C项。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意为“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反映了军人地位低,不以从军为荣,体现了宋朝重文抑武的政策,故选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重文抑武政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宋朝重文抑武政策的相关史实。10.(2023七下·鄞州期中)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第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第少数民族分别是( )唐诗 《出塞》王昌龄 宋词 《满江红》岳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A.匈奴、契丹 B.匈奴、女真 C.吐蕃、女真 D.吐蕃、契丹【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知,意思是只要龙城的飞军李广驻守,匈奴的战马就无法越过阴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意思是将士们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结合所学可知,岳抗击的胡虏是女真建立的金国,综上可知,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第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女真,故选B项。契丹族建立的是辽国,岳飞抗金时,辽国已灭亡,排除A项。汉朝时期抗击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北方的匈奴族,吐蕃在汉时尚未崛起,排除C项。龙城飞将抗击的是匈奴,岳飞抗击的是女真,与吐蕃、契丹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匈奴、女真。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的相关史实。11.(2023七下·鄞州期中)如图①②③④代表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并存的政权,它们之间关系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③与④是和同为一家的关系,长期保持友好B.③向①称臣,每年提供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C.①灭②和③,建立起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国家D.③与①签订《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地图是北宋形势图,所以①是金,②是西夏,③是南宋,④是吐番诸部,结合所学分析:A:唐朝时期,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一家”,并非是南宋与吐蕃,排除A项。B:1141年,宋金和约,南宋向金称臣,每年提供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故选B项。C:1227年,蒙古灭西夏,1276年元朝灭南宋,建立起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国家,而①是金、不是元朝,故①灭②和③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1005年,辽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而③与①是宋与金,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夏宋金对峙。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西夏宋金对峙的相关史实。12.(2023七下·鄞州期中)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秧马B.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C.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D.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关于宋代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A:宋朝时期出现了秧马,用于拔秧插秧的生产工具,说法正确,排除A项。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都是临安,说法不正确,故选B项。C: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说法正确,排除C项。D: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说法正确,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代经济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13.(2023七下·鄞州期中)王祯《农书》记载“……命匠创活字,两年而工毕,试印本县志书…不出一月,百部齐成”,据此史料记载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雕版印刷术 C.造纸术 D.指南针【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命匠创活字,两年而工毕,试印本县志书…不出一月,百部齐成”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命匠创活字”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选A项。材料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并非是雕版印刷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没有涉及到造纸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与指南针没有关联,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活字印刷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历史知识。14.(2023七下·鄞州期中)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必备素养。下列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A 文成公主入藏 促进了中外的友好关系B 安史之乱 唐朝从此灭亡C 越窑的青瓷别致美丽 宋代手工业发达D 宋太祖分化事权 强化中央集权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史实与结论相符的”,结合所学可知:A: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史实与结论错误,排除A项。B: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的国势从此由强盛转向衰落,排除B项。C:唐朝越窑青瓷别致美丽,体现了手工业发达,排除C项。D:宋太祖分化事权,强化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强化中央集权统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相关史实。15.(2023七下·鄞州期中)下列朝代中,实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实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结束战国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割据,统一全国;唐朝建立,陆续消灭各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元朝结束了西夏宋金并立对峙局面,统一了全国。综合上述可知,实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秦朝、隋朝、元朝,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③唐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16.(2023七下·鄞州期中)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文文同学建构的一张思维导图,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表现为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故①②正确。情感世界的丰富,属于心理变化,而非生理变化,故③错误;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悦纳生理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17.(2023七下·鄞州期中)青春是生命中的华美篇章,它带来了喜悦和力量,也带来了困惑和烦恼,我们( )①要珍视生命、回避挫折②要悦纳生理和心理变化,克服青春烦恼③要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我④要培养自信、自强的态度,激发潜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青春是生命中的华美篇章,它带来了喜悦和力量,也带来了困惑和烦恼,我们要悦纳生理和心理变化,克服青春烦恼,要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我,要培养自信、自强的态度,激发潜能,故②③④正确。要珍视生命、勇敢面对挫折,故①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悦纳生理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18.(2023七下·鄞州期中)喜欢集邮的小明得到一套限量发行的新邮票时会兴奋无比,而对于喜欢踢足球的小强来说,他得到这套邮票时并不觉得兴奋。这说明( )A.小强没有高雅情趣B.情绪反应与兴趣无关C.情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D.兴趣不同,人们的情绪也会不同【答案】D【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喜欢集邮的小明得到一套限量发行的新邮票时会兴奋无比,而对于喜欢踢足球的小强来说,他得到这套邮票时并不觉得兴奋。这说明兴趣不同,人们的情绪也会不同,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小强没有高雅情趣,故A错误;情绪反应与兴趣有关,故B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情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19.(2023七下·鄞州期中)进入青春期,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入。下列归纳恰当的是( )①小梅变得更愿意和男生说话,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青春期的心理萌动②浩浩渐渐将内心封闭起来,内心活动不大愿意表露于外-青春期的怯懦心理③玲玲阅读喜欢的书籍会长时间沉浸于某种情绪中,陶醉于遐想-情绪的细腻性④小军在班级播报时政新闻受肯定后,主动争收学校国旗下讲话的机会--增强白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解析】【分析】联系教材可知,“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体现了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沉浸于某种情绪中”体现了情绪的细腻性,“主动争取学校国旗下讲话的机会”体现了自信心的增强,故①③④正确。“内心活动不大愿意表露于外”体现了青春期的闭锁心理,故②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体现了青春的活力。不同的情绪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20.(2023七下·鄞州期中)下列对下边漫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个人的情绪都是一成不变的②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③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④情绪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依据漫画描述,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情绪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情绪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故②③④正确。个人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故①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影响情绪的因素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21.(2023七下·鄞州期中)“年幼的时候在家才有安全感,很恋家;年轻的时候憧憬外面的世界,想离家;年老的时候期盼落叶归根,想回家。”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人最初的情感都是幼稚的B.随着生活经历的积累和丰富,人的情感可能发生变化C.人对同一人或事物的情感是稳定的、持久的D.人的情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答案】B【知识点】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年幼的时候在家才有安全感,很恋家;年轻的时候憧憬外面的世界,想离家;年老的时候期盼落叶归根,想回家。”说明随着生活经历的积累和丰富,人的情感可能发生变化,故B正确。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故A错误;情感与情绪相比较稳定,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的情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影响情感的因素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情感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不能强迫。如同我们不愿意被人强迫表现出喜欢或不喜欢,我们也不能强迫他人给予我们美好的情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22.(2023七下·鄞州期中)美好的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能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传递美好的情感。据此,请判断,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阅读一本好书,从中感受生命的正能量②周末和朋友一起打扑克,打发闲暇时间③周末和同学一起参加公益活动④课余时间抓紧玩手机,放松大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阅读一本好书,参加公益活动都是传递美好情感的表现,故①③正确。我们要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而不能靠打扑克打发闲暇时间,故②错误;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增强自律能力,故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传递情感正能量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并不总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23.(2023七下·鄞州期中)下面漫画《不能一擦就冒火》启示我们( )①要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②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抵制“冲动”③生活中不能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④情绪的表达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分析】生活中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情绪的产生都是人正常的心理反映。漫画告诉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抵制“冲动”;情绪的表达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故①②④正确。生活中是可以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故③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调节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外显表情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调节情绪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24.(2023七下·鄞州期中)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启示我们,自强需要( )A.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B.有坚强的意志,不断超越自己C.扬长避短,增强自己的实力D.战胜自己的弱点,取得事业成功【答案】B【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解析】【分析】“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这启示我们,自强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超越自己,B正确。材料引言没有强调“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也没有强调“扬长避短,增强自己的实力”“战胜自己的弱点,取得事业成功”,故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自强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25.(2023七下·鄞州期中)神秘人“小菜根”,连续877天向“南京大学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捐款。“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从“小菜根”的身上你感受到的正能量是( )A.宽以待人的传统美德 B.“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C.文明有礼的良好品质 D.“行己有耻”的心理品质【答案】B【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神秘人“小菜根”,连续877天向“南京大学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捐款,这体现了“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故B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对“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没有体现宽以待人,故A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对“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没有体现文明有礼的良好品质,故C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对“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没有体现“行已有耻”的心理品质,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止于至善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二、材料题(5小题,共50分)26.(2023七下·鄞州期中)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是事关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澶渊之盟(1005年)以后,宋辽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等四处榷场,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番药、茶叶,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牛、马、骆驼、银子等。--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元朝疆城辽阔,民族众多,却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社会稳定。究其原因.....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经验值得探讨。一尚衍斌《元代疆域治理的历史镜鉴》(1)材料一体现唐太宗时期怎样的民族政策。(2)材料二中的“榷场”是什么场所 (1分)宋辽双方开设“榷场”意义何在 (3)根据材料三,列举元朝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具体举措,并简述其作用。(4)综上所述,归纳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2)榷场:市场。意义:促进了民族关系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3)措施、作用: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立管理机构;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藏,(或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从此,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进行行政管理。(4)方式:和亲、贸易、设置机构。【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政策: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唐太宗视华夏夷狄为一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场所:据材料二“宋辽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等四处榷场,双方交换商品”并结合所学可知,宋辽在边境开设榷场,开放边境贸易,故榷场即是边境市场。意义:据材料二“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番药、茶叶,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牛、马、骆驼、银子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宋辽双方开设“榷场”,促进了民族关系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3)据材料三“元朝疆城辽阔,民族众多,却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社会稳定”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统一后,为加强边疆管辖,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立管理机构;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藏,(或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从此,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进行行政管理。(4)综上所述,古代中国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主要有和亲、贸易、设置机构。【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唐朝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辽“榷场”。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宋辽关系的相关历史知识。(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元朝的边疆治理。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元朝治理边疆的相关史实。(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古代中央与边疆交生往的相关史实。27.(2023七下·鄞州期中)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材料二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1080年)北方 965 149 493 459南方 111 65 257 830材料三(1)上图中政权①、②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看图归纳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二表格提供的数据,概括南北方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这一趋势为南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到什么时期基本完成 【答案】(1))①赵匡胤、②阿骨打。民族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2)北方人口不断下降,南方人口不断上升作用: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3))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最后完成。【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政权:据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可知,①对应时间960-1127年,结合所学可知,是北宋王朝,建立者是赵匡胤。据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可知,②对应时间是1115-1234年,结合所学可知,是金朝,建立者是完颜阿骨打。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历史纪年表》”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我国出现了多个政权并存对峙的局面,所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2)趋势:据材料二“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可知,从2-1080年,北方人口由963万户下降到459万户,南方人口由111万户剧增至830万户,由此得出北方人口不断下降,南方人口不断上升。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3)据材料三可知,图一表明经济重心在北方,图二表明南北经济发展基本平衡,图表表明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故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了南方。【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更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纪年表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更替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人口迁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分析运动表格数据材料,并熟练掌握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历史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28.(2023七下·鄞州期中)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会不断地创新制度,调整策略、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比例 4% 17.2% 24.5% 46.1%材料二: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儒臣干事分治大落,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一《宋纪》材料三: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一方面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另一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除各州留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材料四:如图(1)材料一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增加是因为我国古代哪一制度 说出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武则天时期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怎样的创新 (2)材料二所描述是宋朝哪一政策 宋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在地方的管理措施。(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行政系统 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处内容补充完整。这一时期形成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看法。【答案】(1)科举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创立殿试制度(2)重文轻武;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3)措施: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或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设通判分知州之权;设转运使控制地方财权(或把地方财权收归中央)。(4)元朝;中书省;行省制度(5)看法: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是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制度:据材料一“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可知,隋唐至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占例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实施,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寒门了弟通过考试能入仕做官。标志: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形成。创新: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扩大了统治基础。(2)据材料一“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儒臣干事分治大落,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王朝重文抑武的治国策略。主要是吸取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横跋扈,藩镇割据、君弱臣强的教训,以强化专制集权统治。(3)据材料三“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可知,宋政府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据材料三“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可知,设通判分知州之权,使之彼此牵制;据材料三“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可知,宋朝设转运使控制地方财权,把地方财权收归中央。(4)据材料四“御史台”“中书省直辖地”“行中省”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元朝的行政系统;由此得出▲处内容应为中书省。元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形成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称为行省制度。(5)看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是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科举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重文轻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重文轻武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在地方的管理措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的相关史实。(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行省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29.(2023七下·鄞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听说自己的课本是被小明扔到地上的,小淮当即火冒三丈;自从英语演讲比赛未能得奖后,满腔热情的小淮对自己完全失望了,从此一蹶不振;语文课上,老师讲到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时,小淮就禁不住落泪。材料二:受到老师表扬后,小春上课发言更积极,做作业更认真,对班级事务更上心了。材料三:自从妈妈去世后,小芹一直不能走出阴影,雪上加霜,最近又诊断为中度抑郁症。材料四:场景分析场景 调节情绪的方法场景一:小柯被好朋友误解后,大哭了一场,心里的郁闷消解了许多。 场景二:小志因被老师批评而感到难过,但他意识到老师的批评也是对自己的关心,便不再难过。 场景三:小宏最近又长痘痘了,心情沮丧,但她在练书法中渐渐忘记了烦恼。 场景四:小奕在期中考试前比较紧张,尝试深呼吸来缓解紧张情绪。 (1)材料一小淮的情绪变化体现了青春期情绪的哪些特点 (2)请联系材料二、三,谈谈为什么情绪会让人欢喜让人忧 (3)请你结合以上四个场景,分别写出他们调节情绪的方法。【答案】(1)①情绪反应强烈②情绪波动与固执③情绪的细腻性(2)①材料一表明,保持积极的心态,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②材料二表明: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情绪会让人欢喜让人忧(3)①场景一:合理宣泄法。②场景二:改变认知评价法。③场景三:转移注意法。(4场景四:放松训练法。【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理解与宽容【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说明材料一小淮的情绪变化体现了青春期情绪的哪些特点。首先应把握情绪的知识,然后围绕“小淮当即火冒三丈”等,说明情绪反应强烈。围绕“满腔热情的小淮对自己完全失望了,从此一蹶不振”等,说明情绪波动与固执。围绕“老师讲到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时,小淮就禁不住落泪”等,说明情绪的细腻性。(2)此题要求联系材料二、三,谈谈为什么情绪会让人欢喜让人忧。此题为原因类问题,概括材料一内容,可知保持积极的心态,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围绕“小春上课发言更积极,做作业更认真,对班级事务更上心了”等,说明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情绪会让人欢喜让人忧(3)此题要求结合以上四个场景,分别写出他们调节情绪的方法。分析“小柯被好朋友误解后,大哭了一场,心里的郁闷消解了许多”等,可知是合理宣泄法。分析场景二,可知是改变认知评价法。分析场景三,可知是转移注意法。分析场景四,可知为放松训练法。【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特点、调节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情绪的特点,结合材料说明即可。(2)此题考查情绪的重要性,结合材料说明即可。(3)把握调节情绪的方法,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即可。30.(2023七下·鄞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中学后,小成觉得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不喜欢爸妈干涉自己的事情,可碰上“大麻烦”又渴望得到爸妈的帮助;喜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又怕别人说三道四;有心里话不愿意对别人讲了,可还是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小成非常烦恼。材料二:青春飞扬,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在学校里,有一些同学言谈举止粗暴无礼,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在社会上,有一些网络主播为吸引“眼球”,用低俗表演吸引用户高额打赏;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网购市场秩序。(1)结合材料一分析,小成的表现体现了青春期的哪些矛盾心理 (2)请你告诉小成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 (2点即可)(3)请从“行己有耻”的角度,给材料二中的同学和网络主播提出几点忠告。(2点即可)【答案】(1)反抗与依赖;勇敢与怯懦;闭锁与开放。(2)①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②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③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④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3)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④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⑤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理解与宽容;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分析,小成的表现体现了青春期的哪些矛盾心理。首先应把握矛盾心理的知识,然后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反映了青春期的反抗与依赖;勇敢与怯懦;闭锁与开放等。(2)此题要求你告诉小成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结合教材知识,围绕材料内容,说明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等。(3)此题要求从“行己有耻”的角度,给材料二中的同学和网络主播提出几点忠告。首先应把握“行己有耻”,然后概括材料内容,说明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等。【点评】此题考查情绪、塑造良好道德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矛盾心理的知识,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即可。(2)联系教材知识说明即可。(3)把握行己有耻的知识说明即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