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高考作文预测:工匠精神文题速递不知何时,“工匠精神”这个词如春风般吹进了各行各业,吹进了千家万户。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就生活在我们周围,他们如暗夜中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只要具有工匠精神,前路平坦宽阔也好,风雨飘摇也罢,我们都能无所畏惧。工匠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我们都需要有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变得更强。请围绕“工匠精神”这一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作指津最初见到这道作文题,同学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写那些“大国工匠”,但细想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些人物固然值得敬佩,但因为他们或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或太过耳熟能详,或是我们掌握的信息不全面……总之,我们很难写出“接地气”的作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1.细读导语,确定对象。从导语中,我们发现了关键词句:“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生活在我们周围”“无所畏惧”“时代精神”“人生境界”。“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指出工匠精神覆盖的范围很广,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那些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生活在我们周围”说明可从自己身边发现工匠精神,也可以写一写自己身上的工匠精神。“无所畏惧”“时代精神”“人生境界”是作文情感和主旨的落脚点,也就是要展现出你对于工匠精神的思考。2.围绕主角,精选素材。确定了写作对象,我们就要选择能反映其工匠精神的事例,发散思维,罗列关键词,然后进行筛选、整合,最后确定写作素材。选择写作素材时,应本着个性化、细致化、深刻性的原则。个性化是指选材要让人耳目一新,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细致化是指要交代清楚具体的事件,不能大而化之;深刻性是指要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刻内涵。3.妙用手法,刻画细节。我们在写人记事时应注意刻画细节。细节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前者包含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等细节描写,后者则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此外,如果能在文中融入欲扬先抑、伏笔、悬念、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4.结尾升华,抒发情感。结尾处需要点明工匠精神的内涵,并表达自己的思考。文末可以加一些抒情性或议论性语句,以求升华主题。习 作姥姥的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系列节目讲述了身处不同岗位的劳动者以匠心筑梦的故事。这些劳动者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有别,职业各异,但他们身上都有这些共同点:热爱本职工作,敬业乐业,奉献自我。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和美好的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让人感动,令人赞叹!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他们是我们的榜样和标杆。我的姥姥是一名普通医生。43年来,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对待专业,她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对待病人,她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她始终奋斗在医院的第一线,送医下乡,进社区义诊,做志愿者……她乐此不疲,无怨无悔。姥姥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30多年前的一个寒冬,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坐下,就听到了急促的敲门声。她和来者简单说了几句话,便随手拿起一件衣服匆匆跑下了楼。到医院后,她看到一位面色苍白、奄奄一息的病人躺在急诊室的病床上,护士说病人血压一直在降。姥姥立马组织抢救,20多分钟后,病人的血压终于慢慢回升。急诊室很冷,姥姥却满头是汗,但她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擦汗也不是休息,而是把病人露在被子外面的胳膊放回被子里。“保暖很重要。”姥姥说。病人的脸上挤出了一丝微笑。整天忙于工作的姥姥无暇照顾家人。妈妈说,在她4岁时,有一次在院子里玩耍,不慎把胳膊摔伤了,姥爷见状赶紧带她去医院。当时恰巧姥姥值班,但她忙着招呼病人,让女儿先坐在值班室里等一下。然而等到她忙完,已过去两个小时了,她这才想起自己的女儿。当看见满脸泪水的女儿时,她哭了。姥姥常年忙于工作,觉得自己亏欠了亲人很多。姥姥如今已经是专家了,由于她医术高明,态度和蔼可亲,慕名而来找她看病的人非常多,每次我去医院找姥姥时,都看见她的诊室门口排着长长的队。这么多年来,姥姥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为姥姥而骄傲。看了《大国工匠》后,我明白了,像姥姥这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工匠”。他们身上散发着璀璨的民族之光,而我们,将沐浴在他们的光辉下,不断前行。点评本文以节目《大国工匠》起笔,又以这个节目收束,首尾呼应,使作文结构浑然一体。行文中,作者以朴素真诚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姥姥的形象,并着重刻画她“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等优秀的精神品质,事例选取典型,描写生动感人,结尾的升华水到渠成。匠 心在镁光灯的照射下,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她眼含粲然笑意,被人们簇拥着走上领奖台。站定之后,她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然后颔首微笑,是那样谦恭。看着她,记忆的闸门忽然打开,我想起了以前的事情。那时,我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前台服务员,她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被端盘子、摆放桌椅、迎接客人等事情填满,但她丝毫不觉得自己忙碌,总是微笑着面对一切。她每天都早早出门去上班,却常常深夜才回家。别人聊天时,她在工作;别人休息时,她在工作;别人逛街时,她也在工作。家人都劝她别这么拼,她只是笑笑,说:“工作嘛,就得认真做,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时,她顶着寒风站在门口迎宾,即使冻得嘴唇发紫,站得两脚酸痛,她依然保持微笑。每当她回家后,我都会赶忙端上泡脚水,她要泡很久才能让身体渐渐暖和起来。即使她只是一名普通的服务员,即使她做的只是一些最基本的工作,她也要力争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她的踏实敬业、严谨认真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成为前台主管。当了主管的她,确实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受累,但她似乎更忙了。她恪守职业道德,遵守相关规定,不允许任何偷工减料的行为出现;她善于引导和变通,并将自己负责的所有工作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没有学过管理,也没有管理方面的经验,但她勤奋刻苦,乐于向他人请教学习,渐渐地,她成为这方面的人才。主持人的提问打断了我的思绪。只听主持人问:“您现在事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此,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她笑着回答:“因为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坚持不懈,我的事业才能有所精进……”我赞许地点点头,确实,这就是工匠精神。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精神,凡事都要认认真真去做,让自己越来越优秀!点评作者通过回忆,写了“她”事业取得成功的过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人物形象。文中对“她”的塑造非常成功,如话家常的语言非常有亲和力,读完全文,我们不仅被“她”的精神感动,也从“她”一点一滴的努力中获得了精神感召。作文结尾阐明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升华了主旨。天花板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需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更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庞大产业工人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充沛动力。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做好电线电缆“守门员”的叶金龙,与马达结缘一辈子的吴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水林……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工匠政策,提升工匠地位,落实工匠待遇,才能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讲好“工匠故事”。工匠精神是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讲好“工匠故事”,能让人们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才能让一个个“工匠故事”激励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自2019年起,杭州将每年的9月26日设为“工匠日”,成为全国第一个为工匠设立专属节日的城市。设立“工匠日”,是为了激励工匠们创新创造,也是为了培厚工匠精神的土壤。无论是开展“杭州工匠”评选与表彰、打造劳模工匠文化公园与工匠元素特色街区,还是创立“杭工云课”等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建立健全“工匠带徒”制度,众多举措让工匠有荣誉感、成就感,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新时尚。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新时代书写出更多更精彩更动人的“工匠故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为各个专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精神动力。近年来,“科研人员、企业家也应有工匠精神”的说法非常普遍,工匠精神日益成为各行各业从业者共同遵守的职业信条和行为操守。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贡献智慧。执着专注。工匠以工艺专长造物,在专业的不断精进与突破中演绎着“能人所不能”的精湛技艺。实际上,得心应手的技能、巧夺天工的技术和出神入化的技艺,正是来源于专注。工匠始于学徒、技工,应学会干实事、细事、小事。选择了某个行当,就应沉潜下来,不能心猿意马。要在一个领域精雕细琢、精耕细作,必须不忘初心、坚守理想,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精益求精。工匠们练就了炉火纯青之技,成为行业“绝活”的创始人、传承者。在技术创新的各领域,有那么一群“隐形冠军”企业,他们瞄准细分市场,集中力量进入并成为领先者。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在软若豆腐般的岩层间精准爆破,误差控制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沪东中华造船公司焊工张冬伟手工焊缝长14公里厚0.7毫米的内胆,先修“心境”而后达“技境”。古人说“熟能生巧”,正是因为不断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自我超越。一丝不苟。工匠必须具有严谨的态度,必不能造伪器。每一项具体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扩散,往往都具有严格的规程和标准,来不得半点马虎将就,走捷径搞变通是行不通的。就像拧螺丝这种简单技术,拧几圈回几圈以及施加多大扭矩都要遵守严格规定,否则就可能造成严重误差。“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忽视任何一个细微之处,一丝不苟、倾注匠心,才能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精品。追求卓越。当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持续以单一时间要素投入获取的技能提升增量会逐渐下降。此时就要通过改变要素投入组合,改变其他投入要素的量,或者投入其他要素,实现工艺改造和产品创新。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的更新换代加快,技术生命周期呈现出新旧共性技术演绎创造性破坏的特征。正因此,弘扬工匠精神就要追求卓越、敢于创新,永不满足于现有水平,永不停滞于当前状态,而要向更高、更好、更精的方向努力。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因为它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弘扬工匠精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每一个车间,把高质量发展体现于每一道工艺,我们就能以更多微观创新汇聚起转型升级的宏观动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