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简介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知识导航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美国文化
独 立 战 争 前 背景 A.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B.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⑧   特征;C.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
内容 A.他们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B.他们的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C.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也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评价 A.“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B.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⑨   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独 立 战 争 后 背景 A.独立战争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B.1787年的联邦宪法,使北美大陆出现了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
内容 A.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B.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评价 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
  2.拉丁美洲文化
(1)背景
A.到19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和葡萄牙控制着美国以南的广大美洲地区。
B.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
C.随着大量西、葡移民的到来,拉丁美洲的民族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2)表现
A.在拉丁美洲,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⑩   社会”。
B.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
C.   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
(3)发展
A.19世纪上半叶,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中,除海地外,西属殖民地的土生   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
B.独立后的西属拉丁美洲和葡属巴西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C.战争也促成了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这成为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4)特点: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非常明显。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背景
(1)17~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
(2)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
2.内容
(1)拿破仑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2)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   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3)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3.表现
俄国 A.一些贵族青年军官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B.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波兰 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德意志 A.普鲁士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B.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含义:殖民国家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   。
2.目的:改造甚至消灭被殖民地区的文化,淡化其民族意识。
3.结果: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4.概况
中国 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印度 英国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   制度等移植到印度;印度上层精英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印度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如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埃及 埃及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仍是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得以保留
达标检测
1.一些俄国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战争,他们并没有因胜利而欢欣鼓舞,反而在看到法国拥有更自由的社会和更富足的生活后,开始反思俄国的落后,成为俄国最早一代的革命者。这反映出拿破仑战争( )
A.实现了欧洲社会思潮的转向 B.促进了东西欧文明间的交流
C.推动了进步思想在俄国传播 D.加速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2.拿破仑战争时期,他试图以征服与占领让欧洲的君主国接受革命的某些理念,由“法国化”而实现“自由化”。下图为拿破仑最大势力范围。据此可知,拿破仑战争( )
A.推动了欧洲统一的实现 B.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反抗
C.强化了欧洲的民族意识 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3.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 “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作者旨在说明拿破仑战争( )
A.遭到意大利的顽强抵抗 B.瓦解了维也纳国际体系
C.有利于欧洲的联合自强 D.激发了意大利民族意识
4.英国在殖民印度期间,大力发展英语教育,推广英语,奠定了英语在印度的有利地位。经过200多年的传播,英语逐渐成为各邦之间交流的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知识文化、优先就业机会及较高的社会地位。这说明( )
A.国家独立缺乏政治基础 B.殖民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政治精英注重语言改革 D.殖民地本土语言逐渐消亡
5.对于鸦片战争,马克思怀着极大的义愤,从人道主义情怀出发,痛斥英国资产阶级对“天朝帝国”海盗式的掠夺行为和虚伪面孔。但同时马克思又写道:“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这体现( )
A.伦理原则与历史尺度的统一 B.东西方发展的巨大差距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事件的评价 D.西方中心主义评价标准
6.1950年,印度宣布独立时把英语和印地语共同作为官方语言。后来印度国内曾有过废除英语官方地位的意见,但因为印地语在印度国内的接受程度始终不高,如果把英语废除,印度会面临国内真正没有通用语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出印度( )
A.在二战后民族意识高涨 B.被英国殖民扩张改变了族群结构
C.民族文化认同的迫切性 D.由受过英式教育的上层精英统治
7.18世纪末,法国人民渴求建立一个能够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的民族国家。为保卫大革命成果而进行的反对各国君主的战争很快就变成了解放、吞并和对别国的征服。最终促使各国集合起来,共同反对法国。拿破仑掀起了各国的民族性,而民族性又吞没了拿破仑自己。这主要说明拿破仑战争( )
A.失败源于不得民心 B.激发欧洲民族意识
C.起因有一定正义性 D.巩固了大革命成果
8.1807年,葡萄牙因拒绝参加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而遭到法国军队入侵。1808年,法国又借口西班牙内乱,派兵占领了西班牙很多地方,还让拿破仑的哥哥当上了西班牙国王。这一局势( )
A.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兴起 B.造成了拿破仑帝国由盛而衰
C.助力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D.导致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