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知识导航
一、历史上的疫病
1.表现:古埃及时期和18世纪的欧洲①    肆虐;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暴发鼠疫,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1918~1919年,全球暴发大流感。
2.应对措施
(1)中国
工程措施 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
医疗措施 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②    对疟疾的治疗作用;发明了人痘接种
  (2)古罗马:修建饮水道、下水道等重要工程。
3.古代救治机构
(1)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2)古罗马时期的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
4.近代医学进步对疫病传播的控制
18世纪晚期 ③    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19世纪 巴氏消毒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1928年 ④    的发明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二、中医药的成就
1.古代医学的成就
(1)战国时的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2)《⑤    》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3)东汉晚期名医华佗创制麻醉药“麻沸散”。
(4)东汉晚期医学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5)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成《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称为“⑥    ”。
(6)针灸在中医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
2.古代药学的成就: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明朝李时珍著的《⑦    》,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成就: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2.鸦片战争后
具体表现
西式医院 建立 这些医院分科完备,技术先进。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
西医院校 建立 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引入西方公 共卫生措施 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⑧    、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知识拓展
1. 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
(1)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对中医形成挑战。
(2)内容:前期以争医术为主,后期以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
(3)影响:有利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中西医学的融合和中医的现代化
2. 古代疫病的特点
其一,疫病流行大多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一旦发生疫病,往往会有大量人口死亡。
其二,疫病流行与天灾人祸密不可分。在水旱灾害或战争之后,常常发生大规模的疫病流行。动乱时期是疫灾的多发期,社会环境对疫灾的流行具有深远影响。
其三,疫病的暴发时间有其规律可循,虽然说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疫病,但大多集中在冬春季节更替之时。
3.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
我们应充分汲取古人抗击疫情的智慧经验,做好防护,讲究卫生,保持强健的身体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遵守公共卫生准则。医者则应综合考虑自然气候和环境地域特点,针对不同人群,选择适当防疫方法,辅以合适药物,因时、因地、因人辨证施治,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祖先遗留下来的应急知识弥足珍贵,他们提倡政府介入、地方响应、民间施救、医者当先、早期防控、综合安排、安慰民心、体恤民意。
达标检测
1.曹操兵败赤壁,而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关于曹操兵败赤壁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种说法认为曹军发生大疫,导致兵败赤壁。由此可知(  )
A.疫病影响政治军事
B.曹操行为有违道义
C.曹操兵败在于疫情
D.疫病一说纯属猜测
2.据记载,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 “福州、邵武、延平、汀州四郡,夏秋大疫”,“死人无算”。元代文学家揭傒斯也作诗云:“近闻闽中瘴大作,不间村原与城郭。全家十口一朝空,忍饥种稻无人获。”这说明,当时福建地区(  )
A.社会经济急剧衰退
B.瘟疫灾害异常严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政府消极应对瘟疫
3.下表为我国历代王朝疫病暴发情况。据此分析,影响古代疫病频率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朝代 统治时间 有疫情的年份 暴发频率
东汉 195年 20年 0.103次/年
三国至南北朝 369年 40年 0.108次/年
明朝 276年 118年 0.428次/年
清朝 267年 134年 0.502次/年
A.自然物候异常
B.政府防疫能力有限
C.朝代更迭动荡
D.人口的增长与流动
4.近代早期的英国政府将枢密院作为最高防疫领导机构,全盘指导国家的防疫工作。在16、17世纪的防疫斗争中,英国投入的经费远高于同期欧洲其他国家。这表明英国(  )
A.防疫措施极其严密
B.公共卫生体系完善
C.政治经济实力强大
D.医疗卫生技术先进
5.“(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是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的。这一思想(  )
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
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
6.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唐代孙思邈也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体现出古代医学研究(  )
A.在战乱时期更为发达
B.在众多领域均有建树
C.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
D.运用辨证施治的方法
7.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帝身患疟疾,病情严重,御医百治无效。此时,西方传教士刘应等人用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帝的病,因此受到了康熙帝的重视,康熙帝还把金鸡纳霜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这说明(  )
A.西药比中药更科学
B.西药逐步影响中国
C.中西医学交流频繁
D.西药成为侵华工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