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3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三课时 教案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3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三课时 教案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 保护民间艺术
课题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道德修养:了解民间艺术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法治观念:关注民间艺术衰落的困境,探究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 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责任意识:能够通过听、说、读、写、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感受,并能够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中去。
重点 关注民间艺术衰落的困境,探究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
难点 能够通过听、说、读、写、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感受,并能够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中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视频:中国民族乐器对阵西洋乐器
《闪光少女》这一部电影中有一场异常精彩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对决,为什么会有这一场对决呢?在电影中的这所中学,学校的领导更偏向于西洋乐的专业,认为西洋乐更为高雅高尚,是国际化的音乐,学校为了民乐专业的学生不影响西洋乐专业学生学习,在民乐专业教室和西洋乐专业教室中间加了一道铁栅栏,因为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西洋乐器,所以民乐专业很难招到学生,学校想取消民乐专业。为了证明民族乐器不输西洋乐器,于是有了这一场精彩的中西对决。
小数据:虽然电影中的情节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目前社会中的确是学习西洋乐器的人更多。据统计中国有1500万名未成年人在学习钢琴,而全国学古筝的人数在500万左右。
说一说:看到这样的电影情节和现实数据统计,你有什么感想?
二、新知讲解
活动一:关注民间艺术衰落的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对民间的一些艺术形成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甚至有些民间艺术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
阅读课本87页内容,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正在逐渐衰落或消亡的民间艺术?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白木雕—用凿子在白木头上雕刻,形象即刻栩栩如生的展现,白木雕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在中国绝世。
吹糖人—早年间,做这种生计的人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集市庙会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把吹糖人作为一门吃饭的手艺活儿了。
这些民间艺术的衰落多因经济因素,还有它们大多凭借口传心授,以相当脆弱的方式代代相传。一旦没有传承人,就如断线风筝,顷刻消失。
面对这些民间艺术的衰落,你有怎样的感受?有人说,这些东西消失就消失了,没有多大关系,你怎么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血脉传承中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和弘扬下去。
活动二:探究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
衰落的春联文化
我叫“春联”,曾经家家户户过年时都会把我粘贴在门面上或门框上。因为我对仗工整,辞藻优美,既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人美好生活愿望的表达。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我逐渐被人们冷落,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不少年轻人觉得我土气,过年时不再用我。而且,现在会写毛笔字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想一想,议一议春联衰落的原因。并了解一下,我国是否有相关的春联文化保护措施。
春联衰落的原因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春联大多采用印刷的方式。
现在的春联内容陈旧,千篇一律,缺乏时代精神。印刷品春联里存在文化缺失。
会写毛笔字的人越来越少
我有小妙计:根据我们讨论出来的春联文化衰落的原因,你能给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吗?
可以举办义写春联公益活动。
可以开展春联征集评选活动,征集文化内涵深厚的春联加以推广。
在中小学开设、普及书法课,弘扬传统文化。
请你分享一副你认为最精彩的春联,并说说它精彩在哪里。
面对一些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我们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它们。
探访家乡衰落的民间艺术:请了解一下你家乡的某些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并想一想相应的保护措施。
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像医生一样抢救民间文化的冯骥才
民间艺术有传人
活动三:为保护民间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我们少年儿童也能贡献一份力量。
民间艺术“小传人”
  2013年5月31日,南京市栖霞区某小学校园里热闹非凡,一场由该校学生主办的民间艺术展演拉开帷幕。四条“小彩龙”在校园里穿梭游行,翻腾舞动。原来,同学们想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向他们的师傅汇报学习成果,也向全校师生展示民间文化艺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栖霞龙舞”这一民间艺术后继乏人。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这项民间艺术,七十岁的“栖霞龙舞”传承人薛友新走进小学校园,给孩子们当龙舞教练,义务教学排演。一开始就有五十多名同学报名。
  “只在电视里看过舞龙,还没见过真正的舞龙,我是龙的传人,当然也要学会舞龙。”学生杜朕是“龙头”,在舞龙时他要一边做动作一边喊口号:“龙出水、龙回首、滚龙、大摆……”一套表演结束后,杜朕已满头大汗,不过,他说:“参加舞龙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锻炼身体,我觉得挺好的。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支持我。”
面对民间艺术的衰落,你能从这些同学身上学到什么呢?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这些同学真是太棒了,他们把民间艺术带进了校园,不但使它得以弘扬和传承,还从中获得了幸福和快乐,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这些同学的做法给我们带来启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把老艺人们请进校园,把民间艺术请进课堂。这样不但能传承传统文化,还能丰富我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知识窗
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
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十八条
三、板书设计
活动一:关注民间艺术衰落的困境
活动二:探究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
活动三:为保护民间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