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十一、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三课时:保护民间艺术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特点和分类。道德修养:了解民间艺术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法治观念:关注民间艺术衰落的困境,探究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责任意识:能够通过听、说、读、写、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感受,并能够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中去。视频:中国民族乐器对阵西洋乐器课前导入《闪光少女》这一部电影中有一场异常精彩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对决,为什么会有这一场对决呢?在电影中的这所中学,学校的领导更偏向于西洋乐的专业,认为西洋乐更为高雅高尚,是国际化的音乐,学校为了民乐专业的学生不影响西洋乐专业学生学习,在民乐专业教室和西洋乐专业教室中间加了一道铁栅栏,因为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西洋乐器,所以民乐专业很难招到学生,学校想取消民乐专业。为了证明民族乐器不输西洋乐器,于是有了这一场精彩的中西对决。课前导入小 数 据虽然电影中的情节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目前社会中的确是学习西洋乐器的人更多。据统计中国有1500万名未成年人在学习钢琴,而全国学古筝的人数在500万左右。课前导入说 一 说看到这样的电影情节和现实数据统计,你有什么感想?课前导入1关注民间艺术衰落的困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对民间的一些艺术形成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甚至有些民间艺术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新知讲解阅读课本87页内容,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正在逐渐衰落或消亡的民间艺术?新知讲解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新知讲解白木雕—用凿子在白木头上雕刻,形象即刻栩栩如生的展现,白木雕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在中国绝世。新知讲解吹糖人—早年间,做这种生计的人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集市庙会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把吹糖人作为一门吃饭的手艺活儿了。新知讲解这些民间艺术的衰落多因经济因素,还有它们大多凭借口传心授,以相当脆弱的方式代代相传。一旦没有传承人,就如断线风筝,顷刻消失。新知讲解面对这些民间艺术的衰落,你有怎样的感受?有人说,这些东西消失就消失了,没有多大关系,你怎么看?新知讲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血脉传承中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和弘扬下去。新知讲解2探究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我叫“春联”,曾经家家户户过年时都会把我粘贴在门面上或门框上。因为我对仗工整,辞藻优美,既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人美好生活愿望的表达。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我逐渐被人们冷落,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不少年轻人觉得我土气,过年时不再用我。而且,现在会写毛笔字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衰落的春联文化新知讲解想一想,议一议春联衰落的原因。并了解一下,我国是否有相关的春联文化保护措施。活动探究新知讲解春联衰落的原因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春联大多采用印刷的方式。现在的春联内容陈旧,千篇一律,缺乏时代精神。印刷品春联里存在文化缺失。会写毛笔字的人越来越少新知讲解我有小妙计根据我们讨论出来的春联文化衰落的原因,你能给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吗?新知讲解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春联大多采用印刷的方式。现在的春联内容陈旧,千篇一律,缺乏时代精神。印刷品春联里存在文化缺失。会写毛笔字的人越来越少。可以举办义写春联公益活动。可以开展春联征集评选活动,征集文化内涵深厚的春联加以推广。在中小学开设、普及书法课,弘扬传统文化。小妙计我 有新知讲解春联大展台请你分享一副你认为最精彩的春联,并说说它精彩在哪里。新知讲解读 一 读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一元二气三阳泰;四序五福六合春。迈步迎春,春风扑面;抬头见喜,喜气盈门。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细雨无声,滋润满园锦绣;春风有意,妆成一树玲珑。……新知讲解1把年味儿带回家!昌乐县送春联文化下乡活动举行新春将至,昌乐县文化馆和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的由4名书法家和2名剪纸传承人组成的文化文艺小分队,带着提前准备好的部分春联、窗花以及笔墨纸等物品,为村民们送春联、送窗花,现场书写、现场剪纸,送上新年的第一缕祝福。书写中国 写春联创世界纪录大型传统文化活动1月28日,“2019 挥毫新时代,书写中国梦--万人万福迎新春、献礼盛世中国年、写春联创世界记录大型传统文化活动”在河北省正定县长乐门文化广场成功举行!2春联文化的保护新知讲解小 提 示面对一些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我们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它们。新知讲解探访家乡衰落的民间艺术请了解一下你家乡的某些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并想一想相应的保护措施。新知讲解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像医生一样抢救民间文化的冯骥才2003年,由冯骥才倡议推动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令这位作家再一次引起社会的关注。尽管1000多项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已经完成,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还是忧心忡忡。在他看来,抢救的速度还是远远赶不上消失的速度。“如果文化消失了,民族也就没了”。两年多来,冯骥才跑遍了全国26个省、自治区、市,一边指导志愿者进行田野普查,一边进行民间文化抢救。在他眼里,民间文化有着无尽的魅力甚至充满着灵气。南乡三十六村、内丘神马、拜灯山、打树花、仁慈堂、屋顶秘藏古画版等等,这些散落民间的文化艺术携带着历史的、文化的气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新知讲解六一前夕,临沭县蛟龙镇小湾小学退休教师李同忠正忙着向学生传授面塑技艺。这个小学只有7名教师,138名学生,但近年来艺术教育却一枝独秀。64岁的李同忠老师在小湾小学从教49年。多年来,他坚持向学生传授面塑、剪纸等民间艺术技法,使很多学生走进了艺术的大门。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有传人新知讲解3为保护民间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我们少年儿童也能贡献一份力量。新知讲解民间艺术“小传人” 2013年5月31日,南京市栖霞区某小学校园里热闹非凡,一场由该校学生主办的民间艺术展演拉开帷幕。四条“小彩龙”在校园里穿梭游行,翻腾舞动。原来,同学们想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向他们的师傅汇报学习成果,也向全校师生展示民间文化艺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栖霞龙舞”这一民间艺术后继乏人。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这项民间艺术,七十岁的“栖霞龙舞”传承人薛友新走进小学校园,给孩子们当龙舞教练,义务教学排演。一开始就有五十多名同学报名。 “只在电视里看过舞龙,还没见过真正的舞龙,我是龙的传人,当然也要学会舞龙。”学生杜朕是“龙头”,在舞龙时他要一边做动作一边喊口号:“龙出水、龙回首、滚龙、大摆……”一套表演结束后,杜朕已满头大汗,不过,他说:“参加舞龙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锻炼身体,我觉得挺好的。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支持我。”新知讲解 面对民间艺术的衰落,你能从这些同学身上学到什么呢?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这些同学真是太棒了,他们把民间艺术带进了校园,不但使它得以弘扬和传承,还从中获得了幸福和快乐,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新知讲解 这些同学的做法给我们带来启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把老艺人们请进校园,把民间艺术请进课堂。这样不但能传承传统文化,还能丰富我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新知讲解知识窗 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新知讲解知识窗 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十八条新知讲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3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三课时 课件.pptx 视频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