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当地的风俗 第三课时 课件(36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3 当地的风俗 第三课时 课件(36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十、当地的风俗
第三课时:风俗的演变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本地区的一些传统风俗,理解其中的道德和法律意义。
道德修养:知道风俗应随着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变化,学会多角度、动态地看待事物,理性看待风俗的演变。
法治观念: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认识到应淘汰、变革落后风俗,适时发展、创新风俗内涵,继承发扬优良风俗。
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传统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责任意识:感悟、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激发继承和发扬优良风俗的积极情感并知道该如何落实到行动中去。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有许多的风俗被我们继续传承,但也有一些风俗被人们所淘汰。有的地方根据自身的特色,也对有些风俗进行了变革。你的家乡,你知道有哪些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或变革的呢
课前导入
1
调查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俗,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为固定的祭祀时间。这两天一般在家里举行, 形式较简单。主要是祭祀地主爷和天公,摆上香炉、烛台、和供品,烧香祈祷后再烧冥纸。除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神的诞生日,形式隆重且庄严。例如天公诞日、土地公诞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爷”不仅活动多而且规模大。家里要祭祀,还要到“老爷宫”去祭祀。供品也要讲究,有三牲:猪、鸡、鱼;有特定做的潮汕棵食,如发棵、乒乓棵、桃棵等,有各种新鲜生果,还有必备的卤鹅。每个村有各自规模盛大的“迎老爷”活动,寺庙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请歌仔戏表演,有仪仗队游行,放鞭炮烟花等。
潮汕地区的“拜老爷”风俗
新知讲解
[观点对对碰]
甲 方
乙 方
我个人认为“拜老爷”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传承。拜老爷可以让后辈铭记先辈的事迹,时刻以先人的美德训诫自己、激励自己。
我觉得“拜老爷”不是不能拜,但是没有必要过于频繁,每月初一十五再加上大大小小的节庆,不仅很花时间还浪费钱。
小 数 据
目前在潮汕地区,拜老爷都是老一辈的人在拜,而年轻人,尤其是长期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已经对拜老爷的流程等十分陌生,也并不喜欢这些繁琐的风俗习惯。他们大多希望能够简化拜老爷的手续和减少拜老爷的时间。
新知讲解
视频:潮汕阿姨笑谈新习俗
新知讲解
说 一 说
从潮汕地区年轻人对拜老爷风俗转变的期盼,和视频中爷爷奶奶们对简化拜老爷习俗的看法,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新知讲解
小 提 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新知讲解
小 调 查
请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地区有那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
新知讲解
那些早该被淘汰或变革的风俗
低俗婚闹
客人开饭,女人不上桌
天价彩礼
新知讲解
2
讨论有争议的风俗
新知讲解
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需要,应该淘汰,但是对另外一些风俗的保留与否,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
新知讲解
过年放鞭炮,你觉得可以怎么做?
新知讲解
一、风俗的演变
放鞭炮—容易伤人和引发火灾
可以用这些方式替代
电子鞭炮、电子烟花
新知讲解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大家都是在清明节去祭祀祖先。而现在,除了祭奠失去的亲人,人们还赋予了新的内容。让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文章。
新知讲解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的时间在4月5日前后,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除了祭奠逝去的亲人,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作“踏青节”。
新知讲解
一、风俗的演变
清明祭拜—容易引发火灾
可以用这些方式替代
鲜花祭拜 网上祭拜 请人祭拜
新知讲解
我们可以在继承旧的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充分的继承和变革,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扬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达到移风易俗树新风的意义,让新风俗引领潮流。
新知讲解
一、风俗的演变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感念祖恩、激励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清明时节悼念革命先烈,也是小学生的常规活动。说一说你们开展过哪些文明祭扫活动。

拓展讨论
新知讲解
3
关注被人们遗忘的优良风俗
风俗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一些优良的风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令人痛心。为了留住这些优良的风俗,国家和社会都在努力。
新知讲解
重阳节的日期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因为九九重阳节与“久久”谐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茱萸节”。为了保护和延续这个风俗,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你们以前过年时实地看过舞狮子表演吗?舞狮子是我国春节的传统风俗,但是现在似乎不少人都没有实地观看过,因为这种表演越来越少了。下面是新加坡在过春节时的一个舞狮子表演。希望我们把这个风俗传承下去。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你们以前过年时实地看过舞龙表演吗?我们是龙的传人,舞龙是我国春节的上千年来的传统风俗。下面是我国台湾人民过春节时的一个舞龙表演。让我们把这个风俗永远传承下去。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你们以前过年时实地看过采莲船表演吗?采莲船是我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有的地方也叫做“旱船”。以前过年过节时, 人们总会举行采莲船表演。现在社会由于娱乐形式越来越多,采莲船的表演也越来越少了。下面是安徽某地的采莲船表演。让我们也把这个风俗永远传承下去。
新知讲解
看一看
传统风俗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封建落后的风俗应该被淘汰,一些风俗需要被变革和改良,还有一些风俗被赋予时代新内容。
有一些健康、大众喜闻乐见的、沉淀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风俗,我们要努力去保护和传承下去。
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课后和父母讨论一下,有哪些好的风俗,正在被人们逐渐遗忘,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去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风俗。
课后实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