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预测导写:关于同情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预测导写:关于同情心

资源简介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导写:关于同情心
预测理由
一、关于人才流失与回归的问题;
二、关于同情心的问题;
三、关于网络舆情问题;
四、关于“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的问题。
五、关于润人问题。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孙某东复旦大学毕业后被公派美国留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于1992年至1999年间,发表了30余篇的SCI(其中22篇和核物理有关,10篇与凝聚态物理有关,多篇发表在核物理Physical Review C期刊上)。入籍美国后,在华尔街从事过软件开发工作,年薪13万元(人民币百万)。因遭受过一些重大的打击,包括1993年的一起盗窃事件和经济困境,以及婚姻上的不幸,大概是从2007开始,便开始流浪……为此,国内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接他回国养老,一派拒绝他回国养老。目前孙某东正借助流量开直播,希望有所斩获。
对此,你有何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立意
①祖国需要时你在哪里?(最佳角度)②如果结局不是那么糟糕,我的人生不会如此潦倒(婚姻不幸)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与人才)④与生活和解,不是向生活下跪;(智商很高,有所成就,但抗挫能力差)⑤没有人能够拯救自甘堕落的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自我放弃)⑥ “润人”梦断,前车可鉴;(梦中的天堂可能是地狱)⑦同情心泛滥后果不堪设想;(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接他回国供养,会打开一个缺口,会有更多人接踵而来,在国家养老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无法承受这些负担。孙某的出现可能是投石问路)⑧谁是孙某悲剧的编剧?(原因何在?)⑨喜剧 悲剧 闹剧。(能在美国拿高薪是喜剧,落魄堕落是悲剧,希望通过流量直播赚钱是闹剧)
写作示例
祖国需要时你在哪里?
(选择这个角度,一是使用反问句,对问题进行质询,将问题推给对方;二是使问题迎刃而解,不至于陷入道义的困境,让人诟病;三是对于欢不欢迎回国的问题,答案就藏在反问句中。故而,题目起得好)
对于接不接孙卫东回国养老的问题,让国人陷入道德困境,并引发持续争论。不接,同根同种同族,道义上过不去;接吧,他在祖国需要时毅然抛弃祖国的决绝身影,让国人在理性与情感上都难以接受。
(引:第一句从当前困境出发,既交待事由,也摆出问题;第二句从道义、情感与理智的角度进行陈述,引出论题)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初期,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因此,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拿出大量的资金,将像孙卫东这样的顶尖人才委派到国外顶尖学府去深造,希望他们学成之后能够回来报效祖国,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然而,多数人选择一去不复返。权威数据表明,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末,我国公费留学生近50万人,但选择报效祖国的不过8万人,大量留学生为了个人的发展选择滞留或入籍他国。顶尖人才的流失无疑迟滞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列强围堵中国时助纣为虐。
(议:这是理论分析。强调“公费委派”是为了从“道义”上将对方置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这些留学生没有遵从契约精神回国效力,违反当初的协议——不忠、不信;另一方面是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不仁、不义。既然如此,从道义上去接受他们回国养老就成了悖论)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本无可厚非,出国留学之后选择更优厚的薪资、更优渥的发展环境,是情有可原的。从庚子赔款留学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公派留学,总有相当一部分人滞留海外或者入籍他国。如诺奖物理学家杨振宁、“哈佛天才”高华健等,但是他们虽然“洋装穿在身,我心仍然是中国心”。杨振宁捐建清华大学高等物理研究所,协助或直接为祖国建立了60余座一流的物理实验室,为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共筹集了2亿美金的研究经费,这些资金的投入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科学研究和发展。高华健入籍美国后,在担任斯坦福大学教授和美国国工院院士期间,他偷偷集合中国留学生,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有20位归国博士是高华健的得意门生,为“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工作做出贡献的张翔博士为其中一员。高华健发表的300多篇论文中,与中国合作的有130多篇。他所作的学术报告会,有一百多场是在中国举办的。“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不管他们入籍何国,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时时处处为祖国的发展穷极心智,竭尽全力。
相反,像孙某东这样的顶尖人才,公费委派没有回国报效,也没有对祖国科学事业贡献半点力量,是为不忠不信;入籍美国后不再与家人联系,父死也不奔丧,是不仁不孝;富贵了就去赌博,是为不智。估计随着东升西降,还有无数孙卫东前赴后继——当前美国有数万50-80岁的华裔美国人,他们年轻时为美国贡献青春与力量,老了想回国享受中国社会的福利安享晚年——如意算盘打得多响亮!
(联:正反事例对比论证。通过杨振宁、高华健与孙某东等对比,指出一个人对祖国的热爱与国籍无关,与利益有关。杨振宁、高华健等是为了祖国的利益,千方百计助力祖国发展而“师夷之长”;孙某东等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投靠他国,爱国科学家与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区别就在于此,接其回国养老的依据何在?)
俗话说得好:“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同甘共苦你不在,荣华富贵你不配!”发达时入籍美国,是美利坚的忠实信徒;落难时,却记起还有中华血统,要祖国为其养老兜底。如此之人,父老乡亲能接受吗?国人能接受吗?
(结:引用最流行的名言作结,批评精致利己主义的丑恶嘴脸。最后一句,仍不作结论,而是抛出一个让人反思的问题。这是保险设计,因为我们不清楚国家的态度,更不清楚孙卫东最后的结局,但是问题的答案仍藏在反问或者疑问句中,与文章开头形成照应,又令人深思)
解读
一、争议的问题如何立意?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或攻其所不能救。像材料中的问题——赞不赞成孙卫东回国养老,如果我们从道义、同情心等去立意,是将自己置于困境之中,无法自拔,但从“祖国需要时你在哪里”去立意,他们将哑口无言,无法应对。
二、难以定论的问题如何下决断?一是反客为主。对方提出一个敏感的问题让你回答,无论是“是”还是“不是”,都可能陷入某种困境,应对策略就是反客为主,像踢皮球那样将问题再次交给对方。材料中,孙卫东之流想回国养老,问题是中国的老百姓答不答应,不答应就道德绑架你,说你没有同情心,但我们将问题推给他们:“祖国需要时你在哪里?” 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同甘共苦你不在,荣华富贵你不配!二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答而不答,不答而答。本文中用“如此之人,父老乡亲能答应吗?国人答应吗?”未作回答,既是答案,又不是答案,模糊化处理,让他们去问吧,天知道。
三、如何摆脱似是而非的道德困境?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即将问题利害得失扩大化处理,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如:公派留学不归国服务,可以原谅,但应该责备——没有契约精神;入籍外国,对祖国没有一点贡献,是对祖国的不忠;近50万人只有8万人回国效力,说明这些人贪图高薪或环境优渥,有奶便是娘——精致利己主义者;如果允许孙卫东之流回国养老,口子一开,将有数万人趋之若鹜,这对于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而言,将不堪重负。如此种种,都是将问题扩大化与严重化,会如当头棒喝,让人警醒。
温馨提示
本次选此专题,高考不会涉及,但高考作文出现有争议的题型的可能性特别大,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下面一些争议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1.科技进步是否总是利大于弊?
2.网络言论应该受到限制吗?
3人工智能能否完全替代人类工作?
4.社交媒体对青少年成长是有益还是有害?
5.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能否和谐共存?
6.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哪个更优越?
7.人类是否应该探索外太空?
8.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是否总是相互矛盾?
9.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是否超过了学校教育?
10.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文化对社会有何影响?
11.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12.知识付费是否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13.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14.是否应该限制娱乐节目中的“审丑”文化?
15.个人隐私权与网络安全平衡;
16.社会公德与个人自由如何平衡?
17.健康饮食与快餐文化冲突与调和;
18.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影响与改变;
19.如何处理青少年独立思考与家庭教育关系,从而促进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