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莲东小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莲东小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
-
―密――――――――――封―――――――――线――――――――――――――――――――
)莲东小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科学六年级第一次月考卷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铁杵成针 B.百炼成钢 C.破釜沉舟 D.积土成山
2.下列现象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在纯净水中加入红糖后水变成了棕红色
B.泥水静置后分层
C.配制浓盐水
D.蜡烛燃烧
3.厨房里的物质会发生变化,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瓷碗摔破 B.铁锅烧热 C.食物发霉 D.倒出酱油
4.同样多的米饭,一份在口腔中不咀嚼,另一份咀嚼20次后取出,分别滴加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和咀嚼20次的蓝紫色一样
B.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比咀嚼20次的蓝紫色深
C.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比咀嚼20次的蓝紫色浅
D.观察不到变化
5.下列( )与白醋混合,不会产生气体。
A.鸡蛋壳 B.贝壳 C.食盐 D.小苏打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吃了酸性物质后需要及时漱口以保护牙齿
B.在产生气体的变化中,有的反应剧烈,有的缓慢
C.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打开雪碧瓶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这也是化学变化
7.在观察蜡烛燃烧时,其中错误的是( )
A.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是为了收集产生的新物质,便于观察
B.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发现玻璃杯的内壁出现小水珠
C.用玻璃片接触蜡烛火焰时,为了使现象更明显需延长接触时间
D.将玻璃片与蜡烛火焰接触时,要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以防烫伤。
8.下列不属于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新物质的是( )。
A.烧黑的烛芯 B.水 C.蜡油 D.二氧化碳
9.菜刀在下述情况下发生锈斑的程度(从严重到轻微),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切完菜后洗净擦干 ②切完菜后用水冲洗
③切酸菜后放置 ④切完菜后洗净擦干,再抹一点油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④②①
10.吃饭时,慢慢咀嚼着米饭,竟然发现米饭有点甜。这是因为( )。
A.米饭中本来就含有糖
B.米饭变甜是米饭中有淀粉,淀粉是甜的
C.米饭本没有甜味,但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发生变化,产生甜味
D.咀嚼时分泌的唾液中含有糖
11.我们喝的可乐汽水中冒出的气泡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12.下列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中,不实用的是( )
A.给铁质的窗框涂上油漆,隔绝铁与空气
B.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减少铁与水的接触
C.将使用过的铁锅洗干净后真空保存,隔绝水与空气
D.在钢铁表面用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
13.沥青是( )经过化学变化的产物。
A.石油 B.天然气 C.煤炭 D.铁矿石
14.下列变化不属于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的是( )。
A.钻石的形成 B.海水的蒸发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石油制成塑料
15.有三根铁钉,第一根铁钉完全浸入水中,第二根完全露在空气中,第三根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 )。
A.第一根 B.第二根 C.第三根 D.三根一样
16.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 )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动物的呼吸作用 D大地中矿物分解
17.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藏。下列关于地球上的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地球上的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C.人类可以利用石油生产多种生活材料 D.煤的燃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8.下列关于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具有能量和营养 B.食物蕴含的能量经过复杂、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 C.食物中所具有的能量是化学能 D.食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直接被点燃
1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柴燃烧 B.钢铁冶炼 C.铜生锈 D.电灯发光
20.下列人体活动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小朋友长高 B.分泌引起情绪变化的物质 C.铅笔断了 D.植物光合作用
21.食物进入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在口腔中被牙齿嚼碎 B.食物在胃肠中被消化
C.食物中的营养被小肠吸收 D.食物和唾液发生反应
22.如图所示,把紫甘蓝叶片浸泡在白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叶片颜色变红 B.没有明显变化
C.发光发热 D.有气体产生
23.下列能让紫甘蓝叶变蓝的物质是( )。
A.橙子 B.西红柿 C.肥皂水 D.桃子
24.世界万物一直在变化中,以下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紫甘兰与白醋混合 C.酸雨形成 D.水沸腾
25.化学变化的产物能破坏环境。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开采使用煤炭和石油 B.随意丢弃过期的药品
C.回收利用矿泉水瓶 D.将洗衣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中
二、探究题
1.厨房里经常会发生一些物质变化。
(1)晚饭时,妈妈把面粉和水放在一起和面,这种物质变化是属于____________变化。
(2)而妈妈在锅中煎鸡蛋,一会儿鸡蛋就熟了。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____变化。
(3)期间,妈妈还放了一壶水并把它烧开,水被烧开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以及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过程,水的形态都发生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____变化。
(4)烧完菜后,毛毛帮妈妈将锅洗净后放在一边没有擦干。 第二天一看,锅底出现了一种红褐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________于原来的物质。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____变化。
(5)厨房里的物质变化还有很多,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事例后面的括号里画“√”,在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事例后面的括号里画“×”。
①生的土豆切成土豆块。( )②不小心打碎的碗。( )
③腐败的食物产生了难闻的气味。( )④把瓶里的油倒入未加热的锅中。( )
⑤倒入清水中的食盐。( )⑥面包放久了表面长出了霉点。( )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到底怎样收集?探究小组进行了相关探究:
他们取了一个无色透明的密封袋, 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在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并将它小心地放进密封袋中。封好袋口后,再打翻瓶盖,让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我们发现袋子里面出现了很多____________,密封袋子也很快____________起来了。(袋子外壁变冰)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产生的气体的特征是( )。
A.白色无味 B.无色无味 C.无色酸味 D.白色酸味
(3)做这个实验要小心仔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密封袋要无色透明,可以清楚地观察袋中的现象
B.把瓶盖放进密封袋时,不要与白醋接触
C.封好袋口后再打翻瓶盖,可以让产生的气体全部留在袋子里
D.混合反应后,马上打开袋口将塑料瓶盖拿出
(4)探究小组又找来了其他一些物质和白醋进行了混合实验,结果发现白醋和( )的混合没有相同的气体产生。
A.铁 B.贝壳 C.石灰石 D.鸡蛋壳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氢气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
A.全部是水 B.都是二氧化碳 C.都是白醋 D.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
(7)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_______和_________,在蜡烛燃烧时,用一个透明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我们发现玻璃杯内壁出现______;如果用试管夹夹住一块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那么玻璃片上出现________。从这些变化中我们都发现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但是蜡烛熔化成蜡烛油,这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
3.小科在自己的自行车上发现有些部位生锈了。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针对这一问题,小科提出了假设并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空气试管A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点生锈
水试管B 无变化 生锈 锈多了 锈更多了
菜油试管C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1)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小科作出的假设是_ _
(2)实验结果分析。
比较A试管里的铁钉和B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_ 时,铁钉容易生锈。比较在_ __试管里的铁钉和在_______试管里的铁钉,证明在有空气时,铁钉容易生锈。(请填字母)
(3)实验结论,铁在 的环境里容易生锈。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应该怎样防止铁生锈?请列举两种方法。
4.实验材料:紫甘蓝、白醋、小刀、培养皿、____水____和玻璃片。
(1)实验过程:取两个培养皿,分别加入___等量______的白醋和水,用小刀切割__相同____大小、厚度的紫甘蓝两片,将紫甘蓝分别__浸泡______在白醋和水中,用__玻璃片________压住。观察并记录现象。
(2)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紫甘蓝和白醋的反应是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常见实验仪器:
(一)酒精灯:可用于加热白糖实验。用外焰加热。
(二)烧杯 (三)放大镜:观察昆虫
时事: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2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6月4日乘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4月26日至28日,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以“数字经济 智能导航”为主题,会议发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报告。会议表示,我国今年计划发射1至3颗北斗组网备份卫星,进一步提升星座稳健性和可用性。目前,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共45颗,包括北斗二号卫星15颗、北斗三号卫星30颗。
3.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10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拉索”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平均海拔4410米,观测性能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拉索”集合了三项“世界之最”: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最灵敏的甚高能伽马射线源巡天普查望远镜,能量覆盖范围最宽的超高能宇宙线复合式立体测量系统。
4.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的首颗备份卫星。此次发射是北斗三号工程高密度组网之后,时隔3年的首发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