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交通安全》初中主题班会设计【班会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事业也随之发展,各种交通工具应有尽有,人们参与交通的频率也相应增高。但是,交通事故也在逐年上升。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应加强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交通意识还比较淡薄,更易引发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已成为影响中学生健康安全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从长远来看,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具备应有的交通安全素质,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守法公民。 所以,加强中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班会流程和目的】1、通过分析中国近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断攀升的现状,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性,明确学习交通安全的必要性。2、前车之鉴,分析中学生因不良交通行为而带来的交通事故。3、展现各种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掌握有关的交通常识。4、分析发生交通事故之后怎么处理,增加自救与助他的能力。5、巩固练习,通过安全小测试加强巩固交通安全意识。6、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文明交通、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理解生命的可贵及交通事业对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性。【实施对象】 初四年级【实施时间】 一课时【实施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实施流程】环节一:交通事故猛于虎近五年来我们汽车的增加量以及每年发生的交通案例以及由于交通事故而造成的死亡人数。1、抛出问题:为什么近年来中国的交通事故不断增加,死亡人数不断上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教师归纳】:从多方面分析:(1)交通道路完善,交通工具增加;(2)交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3)驾驶人员交通意识、交通法制观念的薄弱;(4)人们的交通规则意识薄弱以及不良交通行为。【过渡】每年的交通事故的数量也不断在增加,而每年车祸中学生占的死亡人数也比较高。如2012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472.7万起,其中有709名小学生和615名中学生因交通事故死亡,分别占全国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1.18%和1.03%;有3494名小学生和3451名中学生因交通事故受伤,分别占全国交通事故受伤人数的1.56%和1.54%。交通事故伤亡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交通事故已成为未成年人的头号“杀手”。环节二:前车之鉴,血的教训要牢记1、抛出问题:学生成为车祸的受害者,从学生的主观角度来讲,主要原因有什么呢?【学生讨论、分析、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缺乏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了解;(2)未形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3)对违章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预料,存在侥幸心理。如果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意识地保护自己,一定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下面介绍一些不良交通交通习惯,并可能会带来交通事故,希望同学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1、没有按照红绿灯指示过马路红绿灯用于疏导人流与车流,实现两者的协调,特别是在十字道口的交通,红绿灯控制是保证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的关键,不按照红绿灯指示行走,容易滋生交通事故或者造成路口堵塞。2、跨安全护栏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设置斑马线的意义,是保护行人,特别是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不走斑马线,甚至是跨围栏横穿马路会在在无形中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3、在马路上嬉戏打闹,骑“死飞”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使得观察周围的注意力分散,容易忽视路面以及周围行驶的车辆,而使得交通事故的发生。“死飞”指自行车的飞轮是死的,将链条与后齿轮固定起来,“死飞”没有闸,骑行的人要通过脚踏来控制后轮减速和刹车,由于死飞速度没有上限,很容易出危险,也被人称为“死亡飞车”。4、骑电动车上学,常超速超载中学生骑电动车,往往不熟悉交通法规,经常出现超速,超载,逆行带人,随意占用机动车道,随意变更车道,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等违规行为,造成极大的危险。【过渡】掌握常见的交通常识,有利于提高安全意识,规避车祸风险。环节三:熟悉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环节四:遇到交通事故的自救与助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遵守交通规则,会大大降低发生交通意外的概率。如果自己或周围的人发生不幸的交通事故,那你会怎么处理?【学生讨论、分析】:突出自救与助他能力。【教师分析归纳】:1、应积极组织抢救和自救、同时打电话122和110报警;2、立即通知急救中心(112)或请求叔叔阿姨帮助拦车将受伤者送医院抢救;3、未受伤的或受皮外伤的,在报警、保护现场的同时,应通知学校和家人;4、等交警叔叔赶来处置交通事故。环节五:交通试-强化安全意识通过题目的测试加强巩固学生的交通意识:(抢答题目)(一)选择题1、骑自行车应当在什么车道内通行?(B)A、在机动车道内 B、在非机动车道内 C、在人行横道上2、在没有非机动车的道路上,骑自行车怎样通行?(C)A、在人行道上骑行 B、在机动车专用道内骑行 C、靠机动车道的右侧骑行3、骑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时,应当:(C)A、注意车辆 缓慢通行 B、示意车辆让行 C、下车推行4、非机动车遇有前方路口交通堵塞时,应当:(C)A、下车推行通过路口 B、从人行横道内绕行通过路口 C、不得进入路口5、黄灯持续闪烁时表示 (B)A、有危险,车辆、行人不准通过B、车辆、行人须注意了望,确认安全后通过C、车辆、行人可以优先通过6、当路口信号灯为红灯和黄灯同时亮时,它表示的是什么含义?(A)A、即将变为绿灯,做好起步准备B、清理路口不准通行 C、道路畅通快速通过7、在道路上骑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多少周岁?(B)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8、老杨每天上班都要经过一个铁路道口,他在通过道口时应该(C)。A.快速跨越铁轨 B.进入道口观察后通过C.一停、二看、三通过 D.在栏杆放下时抢先通过9、走路、骑车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交通警察可以对你处:(B)A、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B、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C、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10、当你骑车违法后又拒绝接受罚款处罚时,交通警察 (B)A、不可以扣留你的车 B、可以扣留你的车 C、必须在你同意后才能扣留你的车(二)判断题1、当遇到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时,应不围观,配合交通民警执法。(√)2、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 )3、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 )4、道路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5、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6、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7、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不必避让(×)8、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不须停车避让(×)9、驾驶二轮摩托车时,只需驾驶人戴安全头盔,乘坐人不需戴安全头盔(×)10、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环节六:归纳升华交通安全教育的社会意义按照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将其扩展成交通安全的“需求理论”:1、个人生存的需求:交通安全对个人的生存来讲是最基本的。我们应该看到每年应交通事故而丧命的人是比较多的,因此遵守交通规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2、幸福家庭的需求: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部分,缺谁都是不幸的。对家人来说,你的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因此交通安全是幸福家庭的重要因素。3、公民素养的需求:作为中国的每一名公民,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责任也是义务。公民自身交通安全素养提高,使交通安全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时,就能够实现道路交通安全、文明、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局面。4、社会和谐的需求:在社会层面,交通安全带来的是社会效益。安全的交通不但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精神文明起到提升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教师寄语:中学生应该具备应有的交通安全素质,希望同学们将这节课所学内容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做一名遵守交通规则的守法公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