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古诗词曲鉴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古诗词曲鉴赏)

资源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古诗词曲鉴赏)
一、单选题
1.(2024八下·江岸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甘露寺多景楼①
[宋]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②阐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③入青红。
一川钟呗④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英冥鸿⑤。
【注释】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登临此楼,写下这首诗。 ②徙(xí)倚:徘徊流连。③山气:山中的云雾之气,常于傍晚出现。④钟呗(bài):寺院涌经声。⑤冥鸿:飞入远空的鸟。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表现了多景楼居高临下、境界开阔的特点。
B.领联中“浮”“入”二字,写出了波光云影掩不住碧瓦红楼,霞光山色于夕阳下青红相间。
C.颈联中,“一川钟呗”写出了淮南原野的热闹非凡,“万里帆樯”写出了江面的迢遥汹涌。
D.尾联抒写了诗人的襟怀,他虽已年老,但仍未放松对未来目标的企望与追求。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分析】C.“一川钟呗淮南月”这句诗并不是在描写淮南原野的热闹非凡,而是表达了诗人听到钟声、看到月色的宁静与深邃。钟声通常代表着宗教的宁静和庄重,月色则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因此,这句诗更多地是在营造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而不是描述热闹的场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诗歌鉴赏
(2024八下·兴宾月考)古代诗歌阅读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主人公经历种种波折,苦苦追寻“伊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是一个热烈向往爱情和坚贞不渝的人。
B.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意境场景明朗,直接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充满难以言表的惆怅和伤感。
C.诗的三章形成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从“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的变化,暗示时光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这首诗极具音乐美,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余音绕梁,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极具感染力。
3.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分析其和《蒹葭》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回延安》)
【答案】2.B
3.示例一:选A,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蒹葭》中,每章的前两句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怅惘的心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天净沙·秋思》则通过描绘秋季黄昏时的景象,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的羁旅思乡之情。示例二:选B,托物起兴。《蒹葭》中每一章的前两句,均通过描写深秋早晨河边的芦苇、霜露来起兴,引出下文主人公对“伊人”的追求。《回延安》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用树梢、树枝、树根起兴(比兴),引出诗人和延安如亲人般的深厚感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2.B.“意境场景明朗,直接抒发”错误,此诗意境含蓄,场景朦胧,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故答案为:B
3.A句是前面写景,最后一句抒情。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然后,情由景出,自然引出“断肠人在天涯”这一抒情之句,表现了人物怅惘的心情。整个句子,由情生情,情自景出,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蒹葭》中,每章的前两句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怅惘的心情,同样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B句“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使用比兴手法,“树梢树枝树根根”是“比”,“亲山亲水有亲人”是“兴”,先说树的梢、枝、根是一体的,以引起下句“我”与延安亲人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这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表现的方法是一致的,用深秋早晨河边的芦苇、霜露来起兴,以此及彼,言在此而意在彼,引出下文对伊人的追求这一情感。
任选其中一句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选A,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蒹葭》中,每章的前两句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怅惘的心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天净沙·秋思》则通过描绘秋季黄昏时的景象,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的羁旅思乡之情。
示例二:选B,托物起兴。《蒹葭》中每一章的前两句,均通过描写深秋早晨河边的芦苇、霜露来起兴,引出下文主人公对“伊人”的追求。《回延安》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用树梢、树枝、树根起兴(比兴),引出诗人和延安如亲人般的深厚感情。
(2024八下·咸丰月考)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5.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4.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狂风大作,古老的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摇撼岳阳城的景况。(或:从视觉,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
5.运用典故;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①揭示手法;②结合诗歌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此手法的;③表达效果:结合语句意思、主旨、情感分析这种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及赏析。描绘的文字切合情景,有画面感,意近即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描述的难点在云梦泽,如不理解,可以直译,然后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特写湖水声势。这一联对仗工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意境灵动飞扬,读之使人倍感大气磅礴,心胸激荡。一个“蒸”字体现出云霞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干钧,让读者仿佛看到惊涛拍岸、巨浪滔天的场景。此处妙笔生花,一语惊人,很好地将下文引出。
故答案为: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狂风大作,古老的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摇撼岳阳城的景况。(或:从视觉,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
5.本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鉴赏。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表达出诗人渴望出仕,为世所用,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的情感。
故答案为: 运用典故;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2024八下·黄冈月考)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硕鼠
《诗经 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①,莫我肯顾。逝②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③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①贯,借作“宦”,侍奉。女:一作“汝”。②逝:通“誓”。③爰:乃,于是。
6.我们学过的《诗经》作品中,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是(  )
A.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B.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C.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7.《诗经》主要的手法是赋、比、兴,请结合本诗分析“比”的手法。
【答案】6.B
7.比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比是比喻的意思,相当于比喻修辞方法。诗用硕鼠比喻剥削者,贴切生动,既辛辣又含蓄,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借喻是其主要表现方法:被责骂的对象在正文中隐去,而用硕鼠来直接喻指替代,这种手法,使诗篇既委婉又富于形象性,富有感染力。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6.本题考查诗歌主旨。这首诗旨在说明朝廷官员敛财,盘剥庶民,该诗纯用比体,以硕鼠喻剥削者,以“黍”“麦”“苗”喻庶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学过的《诗经》作品中,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是“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故选:B.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7.本题考查诗歌手法。《诗经》主要的手法是赋、比、兴,本诗“比”的手法。比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比是比喻的意思,相当于比喻修辞方法。《硕鼠》抒写农民不堪忍受重税,对不讲仁义恩德,残酷无情的剥削者的愤恨和抗议,表达了他们发誓离开剥削者,而去追求美好快乐生活的愿望。诗用硕鼠比喻剥削者,贴切生动,既辛辣又含蓄,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借喻是其主要表现方法:被责骂的对象在正文中隐去,而用硕鼠来直接喻指替代,这种手法,使诗篇既委婉又富于形象性,富有感染力。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端,“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故答案为: 比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比是比喻的意思,相当于比喻修辞方法。诗用硕鼠比喻剥削者,贴切生动,既辛辣又含蓄,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借喻是其主要表现方法:被责骂的对象在正文中隐去,而用硕鼠来直接喻指替代,这种手法,使诗篇既委婉又富于形象性,富有感染力。
名句赏析
关 雎
关关雎鸠,____。窈窕淑女,____。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
求之不得,____,____。____。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 将诗歌补充完整。
9.诗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   ,   ”的美好联想;“   ,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答案】8.在河之洲;君子好逑;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8.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洲;逑;寤;寐;服;悠;哉;辗;转
故答案为:在河之洲;君子好逑;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9.第一句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景象引发,男子看到河洲上和谐的雎鸠,联想到了自己心中理想的伴侣——那位窈窕淑女。在古人眼中,“窈窕”意味着淑女端庄娴雅,内外兼修,而“君子好逑”则表明这位淑女是男子心目中理想的配偶,两人的结合是和谐美满的。第二句抒写了男子对淑女的深情相思之苦。由于求之不得,他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无法入眠,只能在床上翻来覆去,悠哉悠哉地度过每一个漫长的夜晚。这里的“悠哉悠哉”表达了男子内心的焦虑和期待,而“辗转反侧”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因相思之苦而无法安睡的情景。第三句诗抒写了男子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当他终于与心中的淑女结为连理时,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这里的“钟鼓乐之”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喜庆和欢乐,暗示着两人婚后的生活将是和谐幸福的。 综上所述,《关雎》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渲染,展现了一个男子对淑女的深情追求和相思之苦,以及最终求而得之的喜悦和幸福。这些空格所填写的词语,不仅准确地表达了诗中男子的情感变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故答案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拓展阅读
采 薇(节选)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葵。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俨犹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选自《诗经译注》)
10.清人方玉润评此诗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请谈谈你的理解。
11.下列对本诗和《关雎》一诗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薇》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B.《关雎》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C.《关雎》中“君子好逑”“寤寐求之”“寤寐思服”“钟鼓乐之”等诗句是诗中男子对心中恋人爱慕之情的直接表白。
D.在写作上,《采薇》运用了寓情于景、借物抒情的手法,《关雎》则是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
【答案】10.末章运用对比手法,“昔”与“今”,“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鲜明,情景交融。“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情感达到高潮。
11.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侧重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对写作手法的掌握, 针对此类题目,学生应在平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的基础之上,逐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句子本意概括出写作手法,其次,老师在教学时候,应重视此类题目,并为学生总结常见的表现手法、修辞等。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关注所学篇章中重要的句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意思是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将士们思家的心情。
故答案为: 末章运用对比手法,“昔”与“今”,“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鲜明,情景交融。“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情感达到高潮。
11.A、 从《采薇》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无误。
B、 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无误。
C、这几句表达男子的思念之情,不是直接表白。故该项有误。
D、这首诗歌抒写了从军将士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道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之心。全诗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感人至深。《关雎》运用了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如“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语句,既富于表现力,又琅琅上口 。故该项有误。
故答案为: C
拓展阅读
(一)木 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①。
匪②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选自《诗经·卫风》)
〔注释〕 ①琼据:美玉名。下“琼瑶”“琼玖”同义。②匪:同“非”,不是。
12.本诗选自《诗经·卫风》,“卫风”指的是   。这首诗采用了   的章法结构,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和我们课内学过的《关雎》《蒹葭》相似。
13.本诗是《诗经》广为传诵的名篇之一,由此诗行生出成语“投木报琼”,请推测该成语的意思。
【答案】12.卫国的民歌;重章叠句
13.礼尚往来,回报他人。
【知识点】文化典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针对此类题目,除了平时的积累 之外,还可以通过平时的学习记忆。其次,应熟练掌握作品的作家、年代、作品以及文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第三,老师在讲课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加强记忆。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此类句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
12.“卫风”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先秦时代卫国地方民歌。包括《淇奥》、《考槃》、《硕人》等。
故答案为:卫国的民歌;重章叠句。
13.“投木报琼” 原指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是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在黄牛滩过夜。说明溪水的走势曲折迂回。
故答案为:礼尚往来,回报他人。
(2024八下·永定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下面对《关雎》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左右流之”以荇菜流动无方向喻淑女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一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展现了《诗经》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特色。
C.“寤寐思服”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诗人描写了思念情人的心理。“辗转反侧”,则是诗人想帮助淑女采摘荇菜。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4.C
15.主要运用了比、兴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答出其它符合本诗的特点也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生活杂感;关睢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14.C .中“辗转反侧”主要是表达诗人因求之不得而内心焦虑不安,难以入眠,并非是诗人想帮助淑女采摘荇菜。该选项对“辗转反侧”的理解有误。整首诗通过对雎鸠鸟和荇菜的描写,以及对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和思念的描绘,展现了美好的爱情追求和真挚的情感。全诗情感表达自然真挚,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
ABD.正确。故答案为:C
15.比兴手法:诗的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雎鸠鸟相互和鸣的情景起兴,引发读者的联想,创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同时,“雎鸠”的形象也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引出主题:通过起兴,自然而然地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表达出来。行为起兴:后面各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采摘荇菜的行为起兴,暗示了主人公对淑女的追求过程。增强表达效果: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富有诗意和韵味,增加了情感的感染力。语言特色:诗中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如“关关”“窈窕”“参差”等,使诗歌在音韵上和谐优美,同时也使形象更加生动,情感更加细腻。故答案为: 主要运用了比、兴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答出其它符合本诗的特点也可)
有同学搜集了一些草木类的诗词,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学习任务。
咏 竹
〔南朝〕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选自《历代咏竹诗丛》)
〔注释〕 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去世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6.请仿照示例,从下列诗句中选择一句,并对加点字进行品评。
〔示例〕
原句:竹生荒野外
赏析:“竹生荒野外”描述了竹子的生长环境。“生”字体现出它虽然在荒野外,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拥有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①梢云耸百寻 ②徒自抱贞心
17.生在荒野外的“竹”为何而“羞耻”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16.示例一:① “梢云耸百寻”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耸”字写出了竹子的长势,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示例二:② “徒自抱贞心”写了竹在无人赏高节的情况下,只能自我坚守着“贞心”。“徒”的意思是“只”,“徒”字写出了竹坚贞的品质。
17.竹“耻”于被湘妃洒泪,“羞”于成为乐师弹奏的琴,而想成为“吐龙吟”的“长笛”。诗人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守不事权贵的贞节,以及愿为国家效力的崇高理想。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赏析之炼字。炼字题注意:①这个字含义;②这句话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③作用是什么,表达诗人何种情感、观点。答题时注意结合古诗内容去答。
(2)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青翠的竹生长在荒野外,长长的竹梢高耸入云。
无人能欣赏它那高洁的节操,只自己抱有坚贞不变之心。
耻于做那染上湘妃泪的湘妃竹,也羞于做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谁把竹子制成长长的竹笛,一经吹奏,便会发出龙鸣般的声音。
16.①梢云耸百寻,翻译为:长长的竹梢高耸入云。耸,高耸,强调竹子长得高,已经穿透云层了,这个“高”是为下文写竹子“高节”做铺垫。
②徒自抱贞心,翻译为:只自己抱有坚贞不变之心。徒,只有。强调竹子虽高耸入云,但是无人赏识竹子的高节,只有自己坚守本心。写出了竹子坚贞的品性。
故答案为:示例一:① “梢云耸百寻”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耸”字写出了竹子的长势,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示例二:② “徒自抱贞心”写了竹在无人赏高节的情况下,只能自我坚守着“贞心”。“徒”的意思是“只”,“徒”字写出了竹坚贞的品质。
17.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翻译为:耻于做那染上湘妃泪的湘妃竹,也羞于做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谁把竹子制成长长的竹笛,一经吹奏,便会发出龙鸣般的声音。写竹子宁愿被做成长笛被人吹奏发出龙鸣般的声音,并不愿意被湘妃洒泪,不愿意成为乐师弹奏的琴。表明竹子的坚贞、不慕荣华、不媚俗的高洁品性,也写出了作者自己要想竹子一样坚守本心,不慕荣华,不媚俗,只想为国尽忠的高洁品性。 故答案为:竹“耻”于被湘妃洒泪,“羞”于成为乐师弹奏的琴,而想成为“吐龙吟”的“长笛”。诗人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守不事权贵的贞节,以及愿为国家效力的崇高理想。
古诗词阅读
丹阳①送韦参军②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选自《千首唐人绝句校注 上》)
〔注释〕 ①丹阳:地名,今属江苏省镇江市。②参军:古代官名。
18.诗歌前两句点明了送行的时间、地点和友人出行的方式,诗人巧妙地运用拆字法,明写秋而隐写   ,耐人寻味。
19.“寒鸦飞尽水悠悠”与《诗经·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都有“悠悠”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情感相同吗?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8.愁
19.不同。本诗中,天色已晚,寒鸦飞尽,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中的“悠悠”表面是写江水悠悠流淌,实则是写诗人因与友人别离而生的不尽忧思。《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悠悠”指“深思的样子”,表达了女子对恋人深深的思念和爱意,以及久候恋人不至而产生的失落惆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重点诗句。揣摩诗中的词句的意思、情感、修辞等,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概括。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诗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18.本题考查赏析诗歌重点诗句。“一别心知两地秋”,点明送别的时间为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这里是用双关语,表面上是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值得注意的是句中隐含着的“愁”字。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因“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故答案为:愁。
19.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概括。本诗中“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了望中之景,景中有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情景交融,合为一体。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而此时此刻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也“飞尽”了,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无比空阔、无比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由此分析,“悠悠”蕴含着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无限忧思。《诗经·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指"深思的样子”,此句采用赋的手法,直接抒发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你知道吗,这些天来我无时不在想你,眼前总浮现出你的影子。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悠悠”表达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久候恋人不至而产生的失落惆怅之感。
故答案为:不同。本诗中,天色已晚,寒鸦飞尽,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中的“悠悠”表面是写江水悠悠流淌,实则是写诗人因与友人别离而生的不尽忧思。《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悠悠”指“深思的样子”,表达了女子对恋人深深的思念和爱意,以及久候恋人不至而产生的失落惆怅。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古诗词曲鉴赏)
一、单选题
1.(2024八下·江岸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甘露寺多景楼①
[宋]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②阐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③入青红。
一川钟呗④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英冥鸿⑤。
【注释】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登临此楼,写下这首诗。 ②徙(xí)倚:徘徊流连。③山气:山中的云雾之气,常于傍晚出现。④钟呗(bài):寺院涌经声。⑤冥鸿:飞入远空的鸟。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表现了多景楼居高临下、境界开阔的特点。
B.领联中“浮”“入”二字,写出了波光云影掩不住碧瓦红楼,霞光山色于夕阳下青红相间。
C.颈联中,“一川钟呗”写出了淮南原野的热闹非凡,“万里帆樯”写出了江面的迢遥汹涌。
D.尾联抒写了诗人的襟怀,他虽已年老,但仍未放松对未来目标的企望与追求。
二、诗歌鉴赏
(2024八下·兴宾月考)古代诗歌阅读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主人公经历种种波折,苦苦追寻“伊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是一个热烈向往爱情和坚贞不渝的人。
B.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意境场景明朗,直接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充满难以言表的惆怅和伤感。
C.诗的三章形成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从“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的变化,暗示时光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这首诗极具音乐美,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余音绕梁,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极具感染力。
3.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分析其和《蒹葭》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回延安》)
(2024八下·咸丰月考)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5.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024八下·黄冈月考)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硕鼠
《诗经 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①,莫我肯顾。逝②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③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①贯,借作“宦”,侍奉。女:一作“汝”。②逝:通“誓”。③爰:乃,于是。
6.我们学过的《诗经》作品中,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是(  )
A.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B.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C.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7.《诗经》主要的手法是赋、比、兴,请结合本诗分析“比”的手法。
名句赏析
关 雎
关关雎鸠,____。窈窕淑女,____。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
求之不得,____,____。____。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 将诗歌补充完整。
9.诗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   ,   ”的美好联想;“   ,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拓展阅读
采 薇(节选)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葵。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俨犹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选自《诗经译注》)
10.清人方玉润评此诗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请谈谈你的理解。
11.下列对本诗和《关雎》一诗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薇》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B.《关雎》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C.《关雎》中“君子好逑”“寤寐求之”“寤寐思服”“钟鼓乐之”等诗句是诗中男子对心中恋人爱慕之情的直接表白。
D.在写作上,《采薇》运用了寓情于景、借物抒情的手法,《关雎》则是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
拓展阅读
(一)木 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①。
匪②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选自《诗经·卫风》)
〔注释〕 ①琼据:美玉名。下“琼瑶”“琼玖”同义。②匪:同“非”,不是。
12.本诗选自《诗经·卫风》,“卫风”指的是   。这首诗采用了   的章法结构,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和我们课内学过的《关雎》《蒹葭》相似。
13.本诗是《诗经》广为传诵的名篇之一,由此诗行生出成语“投木报琼”,请推测该成语的意思。
(2024八下·永定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下面对《关雎》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左右流之”以荇菜流动无方向喻淑女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一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展现了《诗经》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特色。
C.“寤寐思服”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诗人描写了思念情人的心理。“辗转反侧”,则是诗人想帮助淑女采摘荇菜。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有同学搜集了一些草木类的诗词,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学习任务。
咏 竹
〔南朝〕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选自《历代咏竹诗丛》)
〔注释〕 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去世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6.请仿照示例,从下列诗句中选择一句,并对加点字进行品评。
〔示例〕
原句:竹生荒野外
赏析:“竹生荒野外”描述了竹子的生长环境。“生”字体现出它虽然在荒野外,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拥有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①梢云耸百寻 ②徒自抱贞心
17.生在荒野外的“竹”为何而“羞耻”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古诗词阅读
丹阳①送韦参军②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选自《千首唐人绝句校注 上》)
〔注释〕 ①丹阳:地名,今属江苏省镇江市。②参军:古代官名。
18.诗歌前两句点明了送行的时间、地点和友人出行的方式,诗人巧妙地运用拆字法,明写秋而隐写   ,耐人寻味。
19.“寒鸦飞尽水悠悠”与《诗经·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都有“悠悠”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情感相同吗?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分析】C.“一川钟呗淮南月”这句诗并不是在描写淮南原野的热闹非凡,而是表达了诗人听到钟声、看到月色的宁静与深邃。钟声通常代表着宗教的宁静和庄重,月色则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因此,这句诗更多地是在营造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而不是描述热闹的场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案】2.B
3.示例一:选A,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蒹葭》中,每章的前两句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怅惘的心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天净沙·秋思》则通过描绘秋季黄昏时的景象,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的羁旅思乡之情。示例二:选B,托物起兴。《蒹葭》中每一章的前两句,均通过描写深秋早晨河边的芦苇、霜露来起兴,引出下文主人公对“伊人”的追求。《回延安》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用树梢、树枝、树根起兴(比兴),引出诗人和延安如亲人般的深厚感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2.B.“意境场景明朗,直接抒发”错误,此诗意境含蓄,场景朦胧,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故答案为:B
3.A句是前面写景,最后一句抒情。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然后,情由景出,自然引出“断肠人在天涯”这一抒情之句,表现了人物怅惘的心情。整个句子,由情生情,情自景出,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蒹葭》中,每章的前两句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怅惘的心情,同样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B句“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使用比兴手法,“树梢树枝树根根”是“比”,“亲山亲水有亲人”是“兴”,先说树的梢、枝、根是一体的,以引起下句“我”与延安亲人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这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表现的方法是一致的,用深秋早晨河边的芦苇、霜露来起兴,以此及彼,言在此而意在彼,引出下文对伊人的追求这一情感。
任选其中一句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选A,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蒹葭》中,每章的前两句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怅惘的心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天净沙·秋思》则通过描绘秋季黄昏时的景象,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的羁旅思乡之情。
示例二:选B,托物起兴。《蒹葭》中每一章的前两句,均通过描写深秋早晨河边的芦苇、霜露来起兴,引出下文主人公对“伊人”的追求。《回延安》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用树梢、树枝、树根起兴(比兴),引出诗人和延安如亲人般的深厚感情。
【答案】4.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狂风大作,古老的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摇撼岳阳城的景况。(或:从视觉,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
5.运用典故;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①揭示手法;②结合诗歌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此手法的;③表达效果:结合语句意思、主旨、情感分析这种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及赏析。描绘的文字切合情景,有画面感,意近即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描述的难点在云梦泽,如不理解,可以直译,然后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特写湖水声势。这一联对仗工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意境灵动飞扬,读之使人倍感大气磅礴,心胸激荡。一个“蒸”字体现出云霞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干钧,让读者仿佛看到惊涛拍岸、巨浪滔天的场景。此处妙笔生花,一语惊人,很好地将下文引出。
故答案为: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狂风大作,古老的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摇撼岳阳城的景况。(或:从视觉,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
5.本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鉴赏。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表达出诗人渴望出仕,为世所用,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的情感。
故答案为: 运用典故;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答案】6.B
7.比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比是比喻的意思,相当于比喻修辞方法。诗用硕鼠比喻剥削者,贴切生动,既辛辣又含蓄,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借喻是其主要表现方法:被责骂的对象在正文中隐去,而用硕鼠来直接喻指替代,这种手法,使诗篇既委婉又富于形象性,富有感染力。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6.本题考查诗歌主旨。这首诗旨在说明朝廷官员敛财,盘剥庶民,该诗纯用比体,以硕鼠喻剥削者,以“黍”“麦”“苗”喻庶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学过的《诗经》作品中,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是“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故选:B.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7.本题考查诗歌手法。《诗经》主要的手法是赋、比、兴,本诗“比”的手法。比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比是比喻的意思,相当于比喻修辞方法。《硕鼠》抒写农民不堪忍受重税,对不讲仁义恩德,残酷无情的剥削者的愤恨和抗议,表达了他们发誓离开剥削者,而去追求美好快乐生活的愿望。诗用硕鼠比喻剥削者,贴切生动,既辛辣又含蓄,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借喻是其主要表现方法:被责骂的对象在正文中隐去,而用硕鼠来直接喻指替代,这种手法,使诗篇既委婉又富于形象性,富有感染力。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端,“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故答案为: 比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比是比喻的意思,相当于比喻修辞方法。诗用硕鼠比喻剥削者,贴切生动,既辛辣又含蓄,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借喻是其主要表现方法:被责骂的对象在正文中隐去,而用硕鼠来直接喻指替代,这种手法,使诗篇既委婉又富于形象性,富有感染力。
【答案】8.在河之洲;君子好逑;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8.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洲;逑;寤;寐;服;悠;哉;辗;转
故答案为:在河之洲;君子好逑;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9.第一句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景象引发,男子看到河洲上和谐的雎鸠,联想到了自己心中理想的伴侣——那位窈窕淑女。在古人眼中,“窈窕”意味着淑女端庄娴雅,内外兼修,而“君子好逑”则表明这位淑女是男子心目中理想的配偶,两人的结合是和谐美满的。第二句抒写了男子对淑女的深情相思之苦。由于求之不得,他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无法入眠,只能在床上翻来覆去,悠哉悠哉地度过每一个漫长的夜晚。这里的“悠哉悠哉”表达了男子内心的焦虑和期待,而“辗转反侧”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因相思之苦而无法安睡的情景。第三句诗抒写了男子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当他终于与心中的淑女结为连理时,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这里的“钟鼓乐之”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喜庆和欢乐,暗示着两人婚后的生活将是和谐幸福的。 综上所述,《关雎》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渲染,展现了一个男子对淑女的深情追求和相思之苦,以及最终求而得之的喜悦和幸福。这些空格所填写的词语,不仅准确地表达了诗中男子的情感变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故答案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答案】10.末章运用对比手法,“昔”与“今”,“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鲜明,情景交融。“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情感达到高潮。
11.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侧重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对写作手法的掌握, 针对此类题目,学生应在平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的基础之上,逐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句子本意概括出写作手法,其次,老师在教学时候,应重视此类题目,并为学生总结常见的表现手法、修辞等。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关注所学篇章中重要的句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意思是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将士们思家的心情。
故答案为: 末章运用对比手法,“昔”与“今”,“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鲜明,情景交融。“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情感达到高潮。
11.A、 从《采薇》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无误。
B、 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无误。
C、这几句表达男子的思念之情,不是直接表白。故该项有误。
D、这首诗歌抒写了从军将士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道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之心。全诗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感人至深。《关雎》运用了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如“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语句,既富于表现力,又琅琅上口 。故该项有误。
故答案为: C
【答案】12.卫国的民歌;重章叠句
13.礼尚往来,回报他人。
【知识点】文化典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针对此类题目,除了平时的积累 之外,还可以通过平时的学习记忆。其次,应熟练掌握作品的作家、年代、作品以及文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第三,老师在讲课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加强记忆。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此类句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
12.“卫风”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先秦时代卫国地方民歌。包括《淇奥》、《考槃》、《硕人》等。
故答案为:卫国的民歌;重章叠句。
13.“投木报琼” 原指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是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在黄牛滩过夜。说明溪水的走势曲折迂回。
故答案为:礼尚往来,回报他人。
【答案】14.C
15.主要运用了比、兴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答出其它符合本诗的特点也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生活杂感;关睢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14.C .中“辗转反侧”主要是表达诗人因求之不得而内心焦虑不安,难以入眠,并非是诗人想帮助淑女采摘荇菜。该选项对“辗转反侧”的理解有误。整首诗通过对雎鸠鸟和荇菜的描写,以及对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和思念的描绘,展现了美好的爱情追求和真挚的情感。全诗情感表达自然真挚,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
ABD.正确。故答案为:C
15.比兴手法:诗的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雎鸠鸟相互和鸣的情景起兴,引发读者的联想,创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同时,“雎鸠”的形象也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引出主题:通过起兴,自然而然地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表达出来。行为起兴:后面各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采摘荇菜的行为起兴,暗示了主人公对淑女的追求过程。增强表达效果: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富有诗意和韵味,增加了情感的感染力。语言特色:诗中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如“关关”“窈窕”“参差”等,使诗歌在音韵上和谐优美,同时也使形象更加生动,情感更加细腻。故答案为: 主要运用了比、兴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答出其它符合本诗的特点也可)
【答案】16.示例一:① “梢云耸百寻”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耸”字写出了竹子的长势,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示例二:② “徒自抱贞心”写了竹在无人赏高节的情况下,只能自我坚守着“贞心”。“徒”的意思是“只”,“徒”字写出了竹坚贞的品质。
17.竹“耻”于被湘妃洒泪,“羞”于成为乐师弹奏的琴,而想成为“吐龙吟”的“长笛”。诗人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守不事权贵的贞节,以及愿为国家效力的崇高理想。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赏析之炼字。炼字题注意:①这个字含义;②这句话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③作用是什么,表达诗人何种情感、观点。答题时注意结合古诗内容去答。
(2)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青翠的竹生长在荒野外,长长的竹梢高耸入云。
无人能欣赏它那高洁的节操,只自己抱有坚贞不变之心。
耻于做那染上湘妃泪的湘妃竹,也羞于做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谁把竹子制成长长的竹笛,一经吹奏,便会发出龙鸣般的声音。
16.①梢云耸百寻,翻译为:长长的竹梢高耸入云。耸,高耸,强调竹子长得高,已经穿透云层了,这个“高”是为下文写竹子“高节”做铺垫。
②徒自抱贞心,翻译为:只自己抱有坚贞不变之心。徒,只有。强调竹子虽高耸入云,但是无人赏识竹子的高节,只有自己坚守本心。写出了竹子坚贞的品性。
故答案为:示例一:① “梢云耸百寻”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耸”字写出了竹子的长势,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示例二:② “徒自抱贞心”写了竹在无人赏高节的情况下,只能自我坚守着“贞心”。“徒”的意思是“只”,“徒”字写出了竹坚贞的品质。
17.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翻译为:耻于做那染上湘妃泪的湘妃竹,也羞于做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谁把竹子制成长长的竹笛,一经吹奏,便会发出龙鸣般的声音。写竹子宁愿被做成长笛被人吹奏发出龙鸣般的声音,并不愿意被湘妃洒泪,不愿意成为乐师弹奏的琴。表明竹子的坚贞、不慕荣华、不媚俗的高洁品性,也写出了作者自己要想竹子一样坚守本心,不慕荣华,不媚俗,只想为国尽忠的高洁品性。 故答案为:竹“耻”于被湘妃洒泪,“羞”于成为乐师弹奏的琴,而想成为“吐龙吟”的“长笛”。诗人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守不事权贵的贞节,以及愿为国家效力的崇高理想。
【答案】18.愁
19.不同。本诗中,天色已晚,寒鸦飞尽,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中的“悠悠”表面是写江水悠悠流淌,实则是写诗人因与友人别离而生的不尽忧思。《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悠悠”指“深思的样子”,表达了女子对恋人深深的思念和爱意,以及久候恋人不至而产生的失落惆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重点诗句。揣摩诗中的词句的意思、情感、修辞等,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概括。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诗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18.本题考查赏析诗歌重点诗句。“一别心知两地秋”,点明送别的时间为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这里是用双关语,表面上是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值得注意的是句中隐含着的“愁”字。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因“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故答案为:愁。
19.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概括。本诗中“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了望中之景,景中有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情景交融,合为一体。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而此时此刻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也“飞尽”了,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无比空阔、无比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由此分析,“悠悠”蕴含着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无限忧思。《诗经·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指"深思的样子”,此句采用赋的手法,直接抒发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你知道吗,这些天来我无时不在想你,眼前总浮现出你的影子。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悠悠”表达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久候恋人不至而产生的失落惆怅之感。
故答案为:不同。本诗中,天色已晚,寒鸦飞尽,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中的“悠悠”表面是写江水悠悠流淌,实则是写诗人因与友人别离而生的不尽忧思。《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悠悠”指“深思的样子”,表达了女子对恋人深深的思念和爱意,以及久候恋人不至而产生的失落惆怅。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