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自由平等的真谛1.自由的含义及在法律上的体现 P100★2.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P1003.为什么说自由要受必要的限制?P99★4.平等的含义 P101上★5.平等的重要性 P101下★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P102学习目标无法治不自由第一目言论自由权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受教育权名誉权肖像权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回顾“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自由当代年轻人期望的“花式自由”车厘子自由下班自由旅游自由奶茶自由....议一议:淘宝自由①你向往的自由是怎样的?②什么才是自由?上网自由流量自由....朋友圈自由笔记1、自由的含义及在法律上的体现 P100含义: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道德、纪律一、无法治不自由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已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一天,车轮质问方向盘说:“你为啥总是限制我的自由?”方向盘回答说:“随心所欲,是要滚到邪路上去的。”联系你的生活,谈谈你受了哪些限制。火车有轨道的限制学生有校纪校规的限制车辆有红绿灯的限制生活中该不该有这些限制?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笔记2.为什么说自由要受必要的限制?笔记区:1、为什么李明会觉得郁闷?2、李明的言行可取吗?为什么?我今天真倒霉!自习课上吃东西,被班长制止还计入量化给小组扣了分,你说我想吃就吃,这是我的自由,他管得着吗?回到家,我把音响开到最大声,那种发泄的感觉真痛快!结果又被我妈训了一顿。唉,怎么在家也这么不自由!真郁闷!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探究二: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笔记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P100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②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③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02 法眼看平等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同工同酬受教育权男女平等城乡平等民族平等选举平等思考:以上图片体现了平等的哪层含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①自由快乐是不受法律约束的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权利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提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思考: 《宪法》和《兵役法》的规定说明了什么?自由对个人及社会的价值5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代表总数的15.阅读教材P99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与十二届相比,妇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6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中管干部的12人,对赵正永判处死缓、终身监禁,对赖小民判处并执行死刑,彰显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思考:从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按照以往的惯例,现在正处在美国的春假期间。思考三:蜡笔小球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老弱病残群体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生活补贴,保障其受教育权提示: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结果平等)。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思考: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探究三:平等的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机会上的平等结果上的平等笔记4.什么是平等(含义) P101思考:有同学认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是不是存在矛盾呢?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合理的差别对待,形式上看是不平等的,但实质上平等的。注重实质上的平等,对于经济上、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弱者,应加以特殊保护。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从法理的角度解读平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追求的不是“均等”,更多的是实质上的平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既是平等的法律含义,也是平等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平等的精神和理念,两者并不矛盾,共同构成了平等法治观的重要内涵。想一想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国家助学金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就业妇女就业残疾人就业提问: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些变化和做法的意义。活动二:平等的意义笔记5、平等的重要性 P101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思考: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材料: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在2980名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与十二届相比,妇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0%,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代表总数的15.70%,提高了2.28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11名,占代表总数的33.93%,降低了0.95个百分点。提示: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代表,妇女代表、一线工人、农民代表比例上升,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下降,这些都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探究四:平等的表现思考:《宪法》和《教育法》的规定是如何体现平等的?《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权利思考: 《宪法》和《兵役法》的规定是如何体现平等的?《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义务。笔记6 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P102-103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P102平等地适用法律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P103课堂笔记无法治不自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眼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自由平等的真谛课堂小结1.私家车主胡某因交通违规,驾照被扣除6分。他通过“熟人关系”花费3000元钱免除了扣分处罚。面对他人指责,胡某振振有词:“花钱‘买分’,是我的自由!”对于胡某的言行,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自由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以合法的方式进行B. 公民都要增强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平C. 只要不损害公众利益,自由权利可以任意行使D. 维护正义、拥有正义感,应是公民的基本德性C课堂练习2. 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这告诉我们( )A. 自由就是为所欲为B. 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的C.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D. 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C3.“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其表达的理念是( )①崇尚自由 ②崇尚法治③权利重于义务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D4.有什么样的法治,就有什么样的自由;自由逾越了法治,就是无政府状态下的持续动荡和混乱。这说明了( )A.法治大于自由B.自由可以超越法治C.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D.人们的自由是不允许受到损害的C5、3月20日,网民魏某在网络上恶意辱骂因抢救落水女子不幸牺牲的苏州消防员刘磊,引起网友强烈愤慨。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依法对魏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这一案例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①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②加快立法,完善法律法规③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犯罪④文明上网,遵守网络规则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