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由是珍贵的,平等是珍贵的。但是自由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同样,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自由和平等呢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一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
1.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是什么?
2.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
3.自由的含义?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5.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及表现?
6.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自主预习:(5分钟)
第一目 无法治不自由
为什么人们都那么渴望自由?
同学们,如果每天将一个小时规定成“按自己意愿过”,你打算如何安排这“黄金一小时”呢
1、自由的价值
对个人
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对社会
拥有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这些是真正的“自由”吗?
新课讲授——无法治不自由
言论自由权
监督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人身自由权
财产权
受教育权
名誉权
肖像权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自由
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
2、什么是自由(含义)P100
还有:纪律 道德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
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 导致混乱和伤害。
没有限制的“自由”
有限制的“自由”
3、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3、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2024年2月16日,拥有千万粉丝的博主“Thurman猫一杯”发布了一则视频,称她在法国巴黎拾到两本国内一年级的寒假作业,并隔空喊话“一年级八班秦朗”。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等话题迅速登上各平台热搜,并持续发酵,几度峰回路转:有自称秦朗老师、秦朗舅舅的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秦朗舅舅”甚至还开启直播,吸引大量网民观看。
结果:2024年4月12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公告,为吸粉引流,网民Thurman猫一杯与同事薛某共同策划、编造“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系列视频剧本造成恶劣影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徐某某、薛某及二人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根据中央网信办《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及平台规则,对视频账号“Thurman猫一杯”进行封号处置。
你认为该博主是否有在网上发表言论的自由
③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自由是有限度的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2)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3)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法律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第二目 法眼看平等
5.平等的含义
男女平等
民族平等
一人一票
思考:以上图片体现了平等的哪层含义?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思考:你认为上述做法平等吗?
5.平等的含义
不同等情况差别对待。
国家助学金
妇女就业
残疾人就业
二、法眼看平等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与“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是否矛盾?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5.什么是平等(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
平等的内涵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机会平等)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结果平等)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P101
自由平等的真谛
罗翔老师:什么叫人人平等?弱智跟首富在法律上也是平等的。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人们很早就有了平等的理想(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战国提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把平等变为现实,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三纲五常”到人人平等,)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从民族歧视到民族平等,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平等。
6.平等的意义
人类对于平等的追求,说明平等有什么意义?
6.平等的意义
在2977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归侨代表42名;与十三届相比,妇女代表790名,占代表总数的26.54%,提高了1.64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的16.69%,提高了0.99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34名,占代表总数的21.30%,提高了0.73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969名,占代表总数的32.55%,降低了1.38个百分点。
根据材料描述十四届人大代表构成上的变化?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
变化: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代表,妇女代表、一线工人、农民代表比例上升,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下降。
原因:上述变化为了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6、平等的意义?(P101)
笔记区
思考:《宪法》和《教育法》的规定是如何体现平等的?
《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权利
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思考: 《宪法》和《兵役法》的规定是如何体现平等的?
《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义务。
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老虎苍蝇一起打”
202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386.2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182.6万件,立案63.1万件,处分62.7万人,包括省部级干部36人,厅局级干部3024人,县处级干部2.5万人,乡科级干部8.8万人,一般干部9.7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41.4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这给我们哪些启示?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地享有和履行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P102
平等地保护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P103
课堂笔记
自由
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含义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权益受到保护,违法予以追究
平等
自由平等的真谛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自由的价值及内涵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习题训练
1.私家车主胡某因交通违规,驾照被扣除6分。他通过“熟人关系”花费3000元钱免除了扣分处罚。面对他人指责,胡某振振有词:“花钱‘买分’,是我的自由!”对于胡某的言行,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自由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以合法的方式进行
B. 公民都要增强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平
C. 只要不损害公众利益,自由权利可以任意行使
D. 维护正义、拥有正义感,应是公民的基本德性
C
习题训练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下列不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
A.每个人的财富和地位都应当是平等的
B.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等,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C.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D.决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以外的特权
A
习题训练
3、下列能体现法律意义上平等的有( )
①男女同工同酬 
②一次选举一人一票 
③老人、残疾人等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 
④《反家庭暴力法》规定未成年人、孕期的妇女等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