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四单元 走进法天地统编版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复习课件1234单元概述核心知识考点精炼第9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0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单元思维导图1.生活需要法律2.法律保障生活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1.法律为我们护航2.我们与法律同行知识结构无处不在 相伴一生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特征作用规定权利与义务特殊保护(六道防线)相关法律护航同行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走进法治天地法治法律约束与保护法治产生与发展未成年人单元思维导图生活需要法律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脚步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调整。(调整生活)法律嵌入我们的生活,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生活)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响随形,相伴一生。(相伴一生)法律的产生、本质法治的内涵、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地位)核心考点1:9.1—生活需要法律1.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①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调整生活)②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渗透生活)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行,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相伴一生)知识梳理: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体现工具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国家、管理社会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标尺法律知识梳理:3.法治的含义、要求与意义是什么 含义:要求:意义: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知识梳理:必由之路中国梦的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知识梳理:法律保障生活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和其他行为规范的共同点:共同约束行为,维护秩序法律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规范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解决纠纷、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合法权益规定权利、义务,指引、教育人向善核心考点2:9.2—法律保障生活1.法律与道德、纪律等规范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习近平法律、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在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等方面存在区别。法律与道德、纪律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0102区 别联 系知识梳理:2.法律的特征有哪些?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国家立法机关是全国人代会及其常委会。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知识梳理:3.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普遍约束力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每个公民都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权利平等、义务平等)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适用平等)知识梳理: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规范作用)知识小结三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4.法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总述)知识梳理:法律为我们护航我们需要特殊保护感受法的关爱未成年人的含义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特殊的保护的原因①未成年人自身特点②人类社会的发展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六道防线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正确对待法律的特殊保护核心考点3:10.1—法律为我们护航1.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必要性——自身特点)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重要性——人类发展)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泽东知识梳理:2.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我国宪法和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特别规定;①专门法律: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②其他法律:知识梳理:家庭保护: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学校保护: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保护:社会保护是指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3.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是什么?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知识梳理:4.未成年人应该如何对待法律的特殊保护?②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①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③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知识梳理:我们与法律同行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什么是法治意识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为什么要依法办事?如何学会依法办事?少年可以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些什么?核心考点4:10.2—我们与法律同行对国家: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对人民: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0102对法律: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尊崇、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03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041.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知识梳理:2.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②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一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①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3.怎样学会依法办事?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依法办事,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要养成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知识梳理:1.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这说明 ( )A.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说明用习惯也能约束人的行为B.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C.法律是人民阶级意志的体现,所以要以人为本D.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就没有后顾之忧B考点精炼2.一则公益广告中说道:“凡是你在的地方,我都在,我是法律,我保护你所有的生活!当你意识到法律其实就在身边,并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时,法律才有了意义,你才是意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②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③有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为所欲为④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才彰显其存在的意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课堂练习3.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说明法律( )A.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是由统治阶级制定B考点精炼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最高可判处死刑。这体现出我国法律( )A.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B.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C.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D.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生命权最有效的方法A考点精炼5.我国宪法和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国家重视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因为( )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道德约束比法律重要③未成年人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④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需要给予特殊保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考点精炼6.国务院颁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将涉及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清晰、明确的界定。该条例的颁布和实施( )①能有效杜绝未成年人免受网络的负面影响②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法治保障③规范未成年人上网行为,引导未成年人过健康的网络生活④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考点精炼7.《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12月1日起已施行,截至2024年3月,已有4.6万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被缅甸执法部门移交我方,一大批诈骗窝点被成功铲除。同时,公安部提醒广大群众提高安全防范和反诈意识,不得从事诈骗活动,否则将受到法律严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只对有违法行为的人有约束力B.我们要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C.公民要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制裁犯罪行为D.该法由国家制定,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B考点精炼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 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概括上述法条的共同点并分析我国法律作出上述规定的原因。【答案】 共同点:均对未成年人保护作出特殊规定。 原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新修订的两部法律顺应了时代发展和群众关切,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保护利益最大化原则,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同学认为,“只要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未成年人就一定能健康成长”。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答案】 这一观点错误。(1)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法律只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要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