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会:课教案 热爱劳动,积极实践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班会:课教案 热爱劳动,积极实践 教案

资源简介

小学班会课教案 热爱劳动,积极实践
【活动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勒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活动。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因此,我们要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
《中小学生守则》中也有“勤劳笃行乐奉献”的内容要求,倡导学生应当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而三年级学生正是劳动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设计此节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劳动技能,主动承担劳动任务,勇于克服劳动困难,努力坚持做好劳动,争做“劳动小榜样”。故有必要在班中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孩子爱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劳动兴趣,在班中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
【活动目标】
1.通过班会课的学习,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明白热爱劳动应从小事做起。
2.学生通过亲自制定“班级劳动公约”,规范学生日常劳动行为,让劳动变得更加有序。
3.培养学生劳动情怀,树立劳动意识,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尽自己所能参与劳动实践。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拍摄照片,搜集视频,制作课件,准备一棵“班级劳动公约树”贴在黑板上。
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劳动实践,由家长拍照片或录制视频上传。
师生共同准备:小桶和平时劳动课擦桌子和窗户的抹布。
【活动形式】谈话、视频观摩、小组讨论、图片展示、演示学习。
【活动过程】
一、放眼社会,感知劳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社会上劳动者的剪影,让学生明白劳动对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新时代好少年”宁希澄“扶车”做志愿的事迹,号召学生尽自己所能投身到公益志愿服务中,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
(一)借助视频,体会劳动意义(用时5分钟)
1.视频播放微短片《劳动之光》(视频包含身边劳动者的众生百态),学生谈谈观后感。
2.教师相机出示身边劳动者工作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如汗如雨下的农民伯伯,顶着烈日送餐的外卖员,风雨无阻的环卫工人,在人潮车流中辛勤站岗指挥的交警……)
3.提出问题:假如没有,(生活)将会……,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某种岗位缺少了劳动者,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
学生1:假如没有环卫工人,道路将会垃圾成堆。
学生2:假如没有交警,道路交通容易堵塞,安全隐患大。
学生3:假如没有农民伯伯,田地将无人耕种……
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垃圾成堆的道路,交通秩序混乱的大街、荒芜的田地……)引导学生感知劳动者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师小结:正如歌中唱的,“幸福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小岗位,大作用,正是因为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的辛勤付出,我们才有如今幸福便捷的生活。
(二)学习榜样,播撒劳动种子(用时5分钟)
1.教师出示“新时代好少年”宁希澄“扶车”做志愿的故事(视频播放),让学生谈谈感受。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照片(敬老院志愿服务、社区打扫卫生、当小小交通志愿者……)引导学生明白:凡事不以善小而不为。宁希澄同学虽然只是一个学生,但也能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热爱劳动,就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再小的力量,也能聚沙成塔,我们要铭记铭记劳动的荣光,懂得劳动最光荣,并尽自己所能,参与社会志愿活动。
(三)朗诵诗歌,深化劳动情感(用时3分钟)
学生表演朗诵诗歌《五月》,赞美劳动人民。
二、聚焦校园,探讨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肯定学生日常在校的值日工作鼓励学生保持劳动热情,增强学生的劳动荣誉感;并通过对班级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明白自己作为学生的劳动责任,用勤劳的双手爱护班集体。
(一)肯定付出,鼓励劳动行为(用时3分钟)
1. 师:社会上因为有了劳动者们的合理分工而井然有序,和谐美好。那学校里是否也有劳动者的身影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扫地大叔、门卫保安、老师……(教师相机出示图片)
2. 师:那你们呢?你们在学校是否扮演者劳动者的角色呢?
生:我们也是。
教师出示学生日常值日照片,并播放学生日常在学校劳动的视频,并对平时班中劳动积分子进行颁奖,增强学生的劳动荣誉感。
师:对,学校能保持干净整洁,还离不开大家这些小劳动者,离不开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师为你们的认真劳动点赞!
(二)摆出问题,明白劳动责任(用时8分钟)
1.师:作为班级的一员,班级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大家一直都做地很不错,可是最近老师发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的东西,请大家一起看看。
(PPT出示五幅图画,分别是:地上的口罩、午托后座位处的垃圾,教室门口的纸团,挂在走廊上滴水的拖把、工具箱里随意摆放的扫把。)
师:看完这几张图片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预设:(1)口罩不应该乱扔,应该扔进办公室门口的绿色垃圾桶(专门丢废弃口罩的)。
(2)午托后应该把自己个人的垃圾及时处理。
(3)看到地上有纸团应该及时捡起来丢进垃圾桶。
(4)拖把用完后应该及时拧干放到专门凉拖把的地方。
(5)值日完后应该把工具箱里的扫把摆放整齐……
3. 师:是的,我们应该把班级当做我们第二个家,设身处地地为我们家庭着想,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为我们的“家”做些什么?请大家在课前发给大家的小苹果上写下你们小组的“金点子”或想法,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简单介绍,并把苹果挂在大树上,老师将会为点子又多又好的小组进行点赞奖励。
4. 学生小组交流谈论,填写苹果卡片,并由小组代表汇总讲解,贴在黑板的“大树”上,教师根据小组表现给予评价、点赞鼓励。
预设:
(1)平时应该认真对待班级的劳动。
(2)在午托时候注意整理好桌面。
(3)不乱丢午餐剩余的垃圾,保持教室整洁。
(4)图书角的图书借阅后及时摆放整齐。
(5)按时为班里的绿植浇水。
(6)下课后每个人自觉整理书桌,捡起所在位置的垃圾……
(教师相机补充)
师小结:从刚才各小组的发言中,老师可以感受到大家对班集体的热爱与呵护。我们也不难看出,热爱劳动,应该从自身出发,从心里明白自己的劳动将会为集体带来贡献一份力,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让我们一起记住:班集体是我家,保护班级靠大家。
三、回归家庭,热爱劳动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国庆劳动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激发学生家务劳动的热情,并在学生感知劳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指导学生提升劳动技能,借助劳动打卡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
(一)反馈作业,激发劳动热情(用时5分钟)
1.播放学生国庆假期完成劳动作业的照片合集(擦桌子、晾衣服、拖地、在家长陪同下做一道简单的菜……),对完成家庭劳动作业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最拿手的一项家务,说说如何操作,或介绍一些小妙招。
(二)动手实践,提升劳动技能(用时10分钟)
1.教师传授洗手帕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自身劳动能力。
(1)教师课堂上教学生如何洗抹布:教师借助视频讲解用肥皂洗抹布的步骤,并亲自示范。(应当提醒注意控制肥皂的用量,以及搓洗完第一遍后应当再次用清水冲洗一遍。)
(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每小组准备两盆清水,人手一条抹布)。
2.检查成果
教师巡视检查成果,提示学生注意检查有没有洗干净(是否有污渍或洗衣液残留),并展示成果。
(三)拓展延伸,养成劳动习惯(用时1分钟)
1.按照所教的洗抹布的方式,学生回家学习洗自己的校服。
2.完成劳动打卡记录表。(附:劳动打卡记录表)
【教师总结】
同学们,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热爱劳动绝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应该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从自己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劳动的价值。
【延伸拓展】
周末回家进行劳动实践,完成劳动打卡记录表,并让家长拍照上传班级相册,下周班会课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班会课我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根据劳动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思路并设计相关活动,以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为抓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劳动意识和能力,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几个层面,引导学生做社会的劳动志愿者,做学校的劳动守护者,做家庭的劳动践行者。
美中不足的是活动形式稍显单调,劳动实践演示的时间把控上容易超时,导致课堂不可控的因素增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