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滑坡和泥石流地球表面形态第二章第1节 课时2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1. 结合资料,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分布与危害。(综合思维)2. 查阅资料,说明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地理实践力)学习目标新课导入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 滑坡、泥石流相关概念。2. 观察图片说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原因。自主探究/ 01滑坡后缘滑动面滑坡体坡脚放射状裂缝横向裂缝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示意图概 念1图2-15 浙江丽水滑坡灾害现场滑坡的产生机制陡峭的坡度和凌空面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岩体中的裂隙岩体中松软夹层不适当地开挖坡脚在坡面上增加荷载过多水分渗入软弱面软弱面的存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滑坡成 因23危 害滑坡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4中小型滑坡的治理措施修筑抗滑挡墙进行支挡,采用分段开挖砌筑的方式,辅以排水和减重措施,有效防止滑坡状况的继续恶化。方法技巧减轻滑坡灾害的主要措施(1)工程措施①实施护坡工程。②恢复地表植被。(2)非工程措施①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②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③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 02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示意图概 念1分析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合作探究 |2成 因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地壳活动频繁,山区的上层岩石相对松软。我国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夏秋季节降水集中。我国2/3的地区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地势陡峻。乱砍乱伐破坏地表植被,地表裸露。人工爆破,陡坡开垦等人为原因。形成条件:泥 石 流1. 山区坡陡谷深2. 植被覆盖率较差3. 有丰富的松散物质4. 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5. 弃土弃渣的堆砌6. 修建工程的不合理开挖7.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3危 害泥石流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房屋建筑,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4思考题:在野外活动时,人们应怎样应对泥石流的威胁?泥石流的避灾措施泥石流避灾措施示意(1)稳:稳定沟岸,减少固体物质来源。(2)拦:筑拦沙坝,拦截泥沙。(3)排:在下游建泥石流排导槽,将泥石流排泄到指定地点。(4)禁:禁止在泥石流沟开荒等可能引起泥石流的人类活动。(5)植: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迅速恢复植被。(6)薪: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泥石流避灾措施素养培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1.[综合思维]说明泥石流的发生多与何种天气有关。2.[综合思维]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3.[综合思维]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问题:1.[综合思维]说明泥石流的发生多与何种天气有关。答案:强降水天气或连续性的暴雨。问题:2.[综合思维]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答案:冲毁铁路;堵塞河道。问题:3.[综合思维]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答案:甲地。位于沟谷,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03防灾减灾灾害监测1灾害监测:建设和完善防灾减灾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研究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积极预测、预报自然灾害。灾害防御措施2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生物工程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工程性措施—岩土体改造工程稳定变形岩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工程性措施—水利工程建设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固堤坝、建设防潮堤等工程性措施—建筑工程加固房屋、桥梁等建筑,达到抗灾要求非工程性措施减灾规划、防灾法律、减灾管理、防灾教育灾中救援与救助3思考题:在下列自然灾害发生前,如何做好灾前准备?台风地震灾中救助思考题:在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我救助?滑坡洪水泥石流灾中救援与救助3(1)灾前准备:储备救灾物资,加强救灾演练,选择救灾避难场所等。(2)灾中应急:启动应急预案,积极调拨救灾物资和人员,打通救灾通道,抢救受灾人员,稳定灾区秩序,安置受灾人员,进行心理安抚等。灾后恢复4灾后恢复: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重建受灾家园。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