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质量检测 试题卷Ⅱ(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质量检测 试题卷Ⅱ(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质量检测 试题卷Ⅱ
考生须知:
1. 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有4大题3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请将学校、姓名、班级、试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 答题时,把试题卷I的答案在答题卷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
Ⅱ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规定区
城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
试题卷I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关于光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0×108m/s
B.光的传播速度最大值为3.0×108m/s
C.光年是长度单位
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
2.2022年5月6日,甘肃兰州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 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3.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有害,其发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蟋蟀的发育过程与草地贪夜蛾相同
B.③是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起点
C.②与④的生活习性没有差异
D.②过程存在蜕皮现象
4.2022年5月2日,兰州野生动物园一观光车失控侧翻,致2人死亡。野生动物园园内奇异多姿的飞禽走兽及其他生物构成了(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植被
5.种子中被称为“新植物的幼体”的结构是(  )
A.胚 B.胚芽 C.胚轴 D.胚根
6.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后,镜片经常会出现“雾”现象。关于镜片上的“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属于水蒸气
B.“雾”是液化形成的
C.“雾”的形成需吸收热量
D.取下眼镜后,“雾”消失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7.项目组同学将火龙果的肉质茎处理后插入土壤,肉质茎不久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称为(  )
A.扦插 B.嫁接 C.分根 D.压条
8.我们刚开启一瓶可乐饮料,会在瓶口看到大量白气,在瓶内看到气泡(如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口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B.瓶内的气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平时喝的可乐饮料是乳浊液
D.开启可乐前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变
9.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共同组成了胚
B.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肥沃土壤
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①胚芽
D.果实由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
10.在硬纸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离小洞越近,看到的范围(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以上都错
11.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12.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沼泽水 河流水 大气水 生物水
68.700% 30.0600% 0.2600% 0.0330% 0.0060% 0.0370% 0.0032%
A.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
B.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
C.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
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
13.以下四种动物中,受精方式和其他动物不同的是(  )
A.乌龟 B.狮子C.蝴蝶 D.青蛙
14.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  )
A.萼片和花冠 B.雌蕊和雄蕊 C.子房和花粉 D.柱头和花柱
1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16.下列图示的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  )
A.吸尘器 B.真空压缩袋 C.游泳圈 D.塑料吸盘
17.农民刚播种完小麦就下了一场大雨,造成土壤板结。此时,要保证种子的正常萌发一般要进行划锄,划锄的目的是(  )
A.保证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空气 B.保证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水分
C.保证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温度 D.避免杂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8.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19.下表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装置 小麦种子数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① 50粒 潮湿 4℃ 0粒萌发
② 5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
③ 50粒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粒萌发
④ 50粒 潮湿 25℃ 48粒萌发
A.①与④比较,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B.②与④比较,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各种条件
D.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这两粒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不具备
20.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中进行白磷燃烧实验,在白磷被点燃至装置恢复到室温的这段时间内,集气瓶中的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试题卷Ⅱ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38分)
21.根据如图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①表示的   过程
(2)我国的南水北调大型工程,所涉及的主要环节是   (填序号)。
22.如图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
(1)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在草原上适度放牧,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仍能维持和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23.如图甲为软籽石榴,由于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某农户原先种植硬籽石榴,后来购入软籽石榴的枝条,并嫁接在硬籽石榴树上(如图丙),想快速生产软籽石榴,抢占市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榴籽是石榴的种子,它是由图乙中的   发育来的。(填写序号)
(2)嫁接完成后,接穗上结的是   石榴。
(3)嫁接繁育的优点是   。(请写出一点)
24.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这个现象称为光的   由此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棱镜对B处光的偏折作用更强   光。
25.小新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制成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   传播。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__。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影子 D.烛焰的像
26.将豌豆种子播种在土壤中,其萌发过程如图所示。
(1)种子萌发初期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   (选填“土壤”、“种子”或“种子和土壤”)。
(2)种子中的   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体。
(3)播种的豌豆种子中会有一部分不能萌发,这些种子不能萌发的可能原因是 。
A.种子的胚不完整 B.缺少光照
C.处于休眠期 D.土壤温度过低
27.如图是某同学为配制10%的食盐溶液操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配制溶液共有五个步骤,请按正确顺序补充完整:②→   →④→③
(2)下列情况中,会使食盐溶液质量分数低于10%的是________。
A.称取的食盐不纯,有杂质
B.配制好的溶液转移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溅出
28.下图是初中科学中的三个小实验,请回答:
(1)甲实验中   能燃烧(选填“铜片上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或“水中的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2)写出乙实验中铁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3)丙实验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9.黎小豆是一种杂粮作物,为了研究播种深度对黎小豆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大小均匀、饱满无损的黎小豆种子,分别按 4cm、6cm、8cm、10cm 播种深度,等间距播种到四个相同容器箱中,每箱各播种 150 粒。实验期间各箱中环境条件保持一致;
②以幼苗出土2cm左右为出苗标准,每隔24小时测定各箱中的出苗率,数据处理后如图 2 所示;
③播种第10天,取出幼苗烘干,称取整株干重(主要是有机物),取平均值后绘制成图3。
根据实验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播种深度;实验中有遵循“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的操作是   (填写实验步骤序号)。
(2)黎小豆种子萌发时,图1中的   (填写序号和名称)最先突破种皮。
(3)结合图2和图3,如果请你帮助农民播种黎小豆,应选择   厘米深度播种更合适,原因是   。(说明一个理由即可)
30.草莓外的“籽”是草莓的果实,其果皮厚且硬,内含种子(如图)。自然条件下,草莓“籽”较难萌发形成新植株,利用强腐蚀性的浓硫酸处理草莓“籽”可有效解决该问题。为寻找草莓“籽”的最佳酸处理时间,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若干粒大小相似的草莓“籽”,平均分成5组,并标记为A、B、C、D、E;
②利用浓硫酸泌泡5组草莓“籽”,时间分别为0秒、30秒、60秒、90秒、120 秒。
③取出没泡后的草莓“籽子”,立刻用水清洗干净,将其均匀地放置在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并放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④每隔7天记录每组草莓“籽”的数量,并计算萌发率,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浓硫酸处理时间/秒 草莓“籽”萌发率/%
7天 14天 21天 28天 35天
A 0 0 20 36.7 53.3 63.3
B 30 3.3 33.3 53.3 60 73.3
C 60 10 43.3 53.3 63.3 76.6
D 90 10 46.7 66.7 68 80
E 120 10 50 70 70 70
(1)浓硫酸处理过的草莓"籽”,更容易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该条件指的是   。
(2)步骤③中,需立刻用水洗净浓硫酸浸泡后的草莓"籽"的原因是   。
(3)农科园为培育新品种,短时间内需要大量草莓幼苗,则草莓“籽”浓硫酸处理的最佳时间应为多少,并说明理由。
31.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水结的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应选用以下哪一种量程的温计 _______。
A.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
B.量程为0℃~102℃的温度计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3)为什么测得的盐水凝固点不相同呢?对比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毫升,小明加了1汤 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于是他们又做了如下实验:配制了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并测出他们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他们做出的猜想是:    。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如何变化     。
(4)为了更加准确的找到盐水最低的凝固点对应的浓度,你该如何操作?   。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32题5分,33题3分,34题6分,35题4分,共18分)
32.小科利用易拉罐、半透明塑料薄膜、圆筒制作一个简易“针孔相机”,方法如下: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圆筒上蒙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如图。
(1)为了确保人眼能看到物体清晰的像,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所开的小孔要尽可能   (填“大”或“小”);
②制作简易“针孔相机”时,圆筒的   (选填“A”或“B”)端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观察时对准外面   (填“较暗”或“较亮”)物体;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形状是三角形,观察对象为燃着的蜡烛,则他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___ _。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若他在(2)的基础上不慎将三角形小孔戳得偏大,则他在塑料薄膜上会看到   。
33.小宁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烧杯中,与生石灰接触一段时间后白磷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会向左移动最终停在15mL刻度处。(提示:生石灰与水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
(1)小宁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
(2)请用科学原理对题目中加线处的实验现象做出解释。
34.在太阳光或白炽灯下,如果挡住了光的去路,就会形成清晰的影子.可是小明却发现,在日光灯下的影子灰蒙蒙一片,一点不清楚,特别是处处装点着电灯的大厅里,人和物的影子就更是模糊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呢?小明去问物理老师,老师拿出几根蜡烛、一个圆柱形铁块,让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木块放在桌子上,旁边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a)
②在旁边再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b);
③继续在铁块旁边点蜡烛,直到将蜡烛围满铁块四周,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c和d)。
结果小明发现,蜡烛影子越来越淡,最后几乎没有了!他又比较了一下白炽灯和日光灯,看到白炽灯的灯丝很集中,而日光灯的灯管却很长,他想了一会后,高兴的说:“老师,我明白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替她回答一下
(2)此结论在生活中可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3)在上述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探究要素?
35.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   ;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
(3)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0×108m/s,在其它介质中,光速的速度小于3.0×108m/s,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选项C正确;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一般被用于计算恒星间的距离,选项D正确;本题选择不正确的说法,故选A。
【分析】知道光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年。
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两类,有害气体中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了解空气污染源即可轻松解答。
【解答】沙尘暴夹杂着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量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沙尘暴天气不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气体。
故选D。
3.【答案】D
【解析】【分析】 昆虫纲的变态发育又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蛾、蝶蝇的变态,由受精卵开始,要经过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很明显,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有些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蝉、蟋蟀、蝼蛄等。在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一定所有都是受精卵,譬如蜜蜂,蜂王产下的卵,分受精和未受精的,未受精的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工蜂,个别的发育成蜂王,雄蜂和蜂王交尾产生下代。
【解答】蟋蟀的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与草地贪夜蛾不相同,A错误。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起点是①受精卵,B 错误。②幼虫与④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C错误。草地贪夜蛾的②幼虫期存在蜕皮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B
【解析】【分析】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解答】野生动物园园内奇异多姿的飞禽走兽及其他生物构成群落。
故选B。
5.【答案】A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过程。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萌发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种子的胚芽、胚轴和胚根。在此前提下,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解答】种子中被称为“新植物的幼体”的结构是胚,胚包括了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故答案为:A
6.【答案】B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镜片的温度很低,而人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水蒸气在眼镜片上放热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雾”。“雾”从空气中吸热后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是汽化,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绿色植物的生殖方式,知道嫁接、扦插等生殖方式在生产中的应用。嫁接、扦插是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分式,具有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的特点。
【解答】将火龙果的肉质茎处理后插入土壤,肉质茎不久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称为扦插,A正确。
故答案为:A。
8.【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白气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C.平时喝的可乐饮料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开启可乐后压强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拉开易拉罐的拉环时,罐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生成“白气”,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内的气泡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正确。
C.平时喝的可乐饮料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误。
D.开启可乐后压强减小,有泡沫涌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则开启可乐前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D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共同组成了胚,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种子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
【解答】A.图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种子,⑦果皮。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共同组成了胚,A错误。
B.种子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主要存在于胚乳和子叶中,供种子萌发初期利用,B错误。
C.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中的胚轴、胚芽、胚根细胞开始分裂和生长,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③胚根,C错误。
D.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所以果实由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原理,将眼看作一个点,通过做光路图来判断所看到景物范围的大小变化。
【解答】因为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只有物体上射出的光进入眼睛时,才能看见这个物体,当眼睛离小洞较远时,能射入眼睛的光线范围就较小,所以看到的范围就较小;当眼睛离小洞较近时,能射入眼睛的光线范围就增大,所以看到的范围就增大;
如图所示,从B点靠近A到点时,所看外面景物范围的大小变化:

故答案为:A。
1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及在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A.由于溶液有均一性,在将甲转移溶液50mL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B错误;
C.由题可知,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A
【解析】【分析】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是一个关于地球上水源的分布情况。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其中固体冰川约占淡水总储量的68.69%。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人类的技术水平还难以利用。液体形式的淡水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小。
【解答】A.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 ,A正确;
B. 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是错误的,陆地上液存在盐水湖,B错误;
C. 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但是含量比咸水少,C错误;
D. 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的地下淡水,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D
【解析】【分析】乌龟属于爬行动物、狮子属于哺乳动物、蝴蝶属于节肢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解答】乌龟、狮子、蝴蝶的精子和卵细胞都是在雌性动物的体内相遇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B
【解析】【分析】一朵花通常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的,其中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解答】 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解答】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属于结论,不是现象,故错误。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错误。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正确。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装置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分析是否与大气压强有关即可。
【解答】A.吸尘器的电机高速旋转时,里面的空气流速大而压强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将灰尘吸入,故A不合题意;
B.真空压缩袋,是因为袋内接近真空。
C.游泳圈
D.塑料吸盘
17.【答案】A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下了场大雨后,造成土壤板结,土壤中的空气减少。这位农民马上对麦田进行松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空气。
故选A。
18.【答案】C
【解析】【分析】(1)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熔化前,晶体为固态;熔化后,晶体为液态;熔化中,晶体为固液混合态。
(3)(4)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该物质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为10~20min,则从10min时开始熔化,故A错误;
B.第15min时,该物体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故B错误;
C.该物质的熔点为-2℃,而冰的水的凝固点为0℃,因此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能够在该物质中继续放热,水会凝固成冰,冰的质量会增大,故C正确;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放热后,水凝固成冰,但是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9.【答案】C
【解析】【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A.①与④比较,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正确;
B.②与④比较,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正确;
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的空气而不一定是各种条件,错误;
D.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种子不具备萌发自身条件,正确。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分析】①在空气中,氧气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1/5;
②白磷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③气体的温度升高,气压会增大;温度降低,气压会减小,据此分析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规律。
【解答】(1)白磷燃烧会消耗氧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的压强增大量远远大于氧气消耗引起的压强减小量,所以在反应结束前,集气瓶内的气压是增大的。
(2)当反应结束后,没有热量产生,集气瓶内气体的温度开始下降,气压不断减小。
(3)当温度降低到室温时,由于其中有1/5体积的氧气被消耗,所以气压也会减小1/5,即现在的气压是标准气压的4/5=0.8.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1.【答案】(1)水汽输送
(2)⑤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③蒸发、④降水、①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⑧地下径流、⑦下渗、⑥植物蒸腾等;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地表径流水量与植物蒸腾量不相等;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即河流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
【解答】(1)①表示的水汽输送过程。
(2)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⑤地表径流。
22.【答案】(1)太阳能
(2)自动调节
【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和水等因素,图中动物鹰、蛇、狐、老鼠、兔属于消费者,草属于生产者。
【解答】(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在草原上适度放牧,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仍能维持和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太阳能(2)自动调节
23.【答案】(1)②
(2)软籽
(3)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
【解析】【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解答】(1)石榴籽是石榴的种子,它是由图乙中的②胚珠发育而来的;
(2)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某农户用软籽石榴的枝条,嫁接在硬籽石榴树上,故嫁接完成后,接穗上结的是软籽石榴,而砧木上结的仍是硬籽石榴;
(3)嫁接繁育的优点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
故答案为:(1)②;(2)软籽;(3)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
24.【答案】色散;紫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解答;
(2)折射光线与原来方向的偏转角度越大,则偏折作用越强。
【解答】(1)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这个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根据图片可知,B处光与原来光线的夹角更大,那么三棱镜对B处光的偏折作用更强,那么B处应该为紫光。
25.【答案】(1)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
(2)D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l实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形状有关。
【解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A、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与孔的形状无关。故A错误。
B、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烛焰的实像,而不是圆形光斑,故B错误。
C、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烛焰的实像,而不是蜡烛的影子,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烛焰的实像,而不是圆形光斑,故D正确。
所以选:D。
26.【答案】(1)种子
(2)胚
(3)A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为有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有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非休眠状态的种子。
【解答】(1)在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子叶或胚乳,即来自种子。
(2)种子的胚都包括胚轴、胚芽、胚和子叶四部分,种子中的胚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体。
(3)播种的豌豆种子中会有一部分不能萌发,其他种子可以萌发,那外在条件应该没有问题,这些种子不能萌发的可能原因是种子的胚不完整。
故选A。
27.【答案】(1)⑤→①
(2)A
【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为:②取出食盐;⑤称量食盐;①将食盐倒入烧杯;④量筒量取水倒入烧杯;③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完全溶解。
则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①→④→③。
(2)A.称取的食盐不纯,有杂质,那么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配制好的溶液转移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溅出。由于溶液均一稳定,因此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B不合题意。
故选A。
28.【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
(2)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解析】【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紫色的石蕊布条变红,说明它遇到了酸,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据此解答。
【解答】(1)甲实验中,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只有铜片上的白磷可以燃烧。
(2)乙实验中,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
(3)丙实验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29.【答案】(1)①
(2)③胚根
(3)4;种子出芽早且出芽率最高(或制造有机物更多)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是活的,不在休眠期,实验中注意变量的唯一性。图1中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解答】(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播种深度。除此之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中等间距播种到四个相同容器箱中,每箱各播种150粒。实验期间各箱中环境条件保持一致,目的是保证变量唯一。
(2)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将储存在子叶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萌发时③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3)据柱状图可见:播种深度为4厘米时,出苗最早且出苗率最高、并且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原因是:①种子出芽早且出苗率最高、②胚轴无需伸长太多即可出土,消耗有机物最少、 ③ 幼苗叶片展开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0.【答案】(1)水分或空气
(2)防止残留的浓硫酸继续腐蚀草莓“籽”,使浓硫酸处理的时间改变
(3)选120秒。因为酸处理120秒后,草莓籽的萌发速度最快,萌发率也较高。
(或选90秒,因为草莓的萌发速度较快,且萌发率最高)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主观条件是有一个健康的胚,外界条件是: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在探究影响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中涉及到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惟一性.
【解答】(1)根据种子萌发的所需条件,浓硫酸处理过的草莓"籽”,更容易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该条件指的是水分或空气。
(2)步骤③中,需立刻用水洗净浓硫酸浸泡后的草莓"籽"的原因是防止残留的浓硫酸继续腐蚀草莓“籽”,使浓硫酸处理的时间改变。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草莓“籽“浓硫酸处理的最佳时间应为120秒。因为酸处理120秒后,草莓籽的萌发速度最快,萌发率也较高。
31.【答案】(1)A
(2)-4
(3)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合理即可);先降低后升高
(4)分别配置浓度在18%---24%之间且相差1%的7烧杯盐水测出它们的凝固点,并进行分析对比
【解析】【分析】(1)被测量的温度应该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内,根据盐水的凝固点判断;
(2)液体在凝固时,虽然不断的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液体的凝固点;
(3)①根据表格确定探究的变量即可;
②根据表格分析盐水的凝固点随浓度变化的规律。
(4)表格中盐水的浓度变化间隔为3%,可以将其减小为1%,逐一测量它们的凝固点,然后比较分析即可。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盐水的凝固点都低于0℃,因此温度计的测量的最低温度应该在0℃一下,即选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故选A。
(2)根据图像可知,小明所测盐水的温度保持-4℃不变,因此盐水的凝固点为-4℃。
(3)①根据表格可知,盐水的浓度在不断发生改变,则猜想为: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②根据表格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4)为了更加准确的找到盐水最低的凝固点对应的浓度,我们应该这样操作:分别配置浓度在18%---24%之间且相差1%的7烧杯盐水测出它们的凝固点,并进行分析对比。
32.【答案】(1)小;A;较亮
(2)D
(3)三角形的光斑
【解析】【分析】(1)①小孔成像时,小孔越小,所成的像越清晰;
②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当进入小孔的光线越多,得到的像越清晰;
(2)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3)三角形小孔若偏大,在塑料薄膜上会看到三角形的光斑。
【解答】(1)为了确保人眼能看到物体清晰的像,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所开的小孔要尽可能小,孔大后,相当于很多小孔在成像,多个像交叠在一起,像会变得很模糊;
②因为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针孔相机”时,圆筒的A端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所以简易“针孔相机”的小孔对准外面较亮的物体,这样才会有更多光线进入小孔内,像才会更清晰;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故选D;
(3)三角形小孔若偏大,在塑料薄膜上会看到三角形的光斑。
故答案为:(1)①小;②A;较亮;(2)D;(3)三角形的光斑。
33.【答案】(1)20%
(2)生石灰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到达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
白磷燃烧消耗试管中的氧气使试管内气压减小。
打开弹簧夹后,由于外界大气压大于试管内气压,活塞向左移动。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注射器活塞减小的刻度值就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再与空气体积作比即可;
(2)注射器的活塞向左移动,肯定是试管内气压减小所致,而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是气压减小的原因,再结合生石灰和水的反应放热说明白磷燃烧的原因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试管内空气的体积为50mL,氧气的体积:25mL-15mL=1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4.【答案】(1)不透明物体的周围,光源越多,形成的影子越淡,四周都有光源,就不会形成影子
(2)医院外科手术室用的无影灯
(3)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解析】【解答】(1)小明明白了不透明物体周围的光源越多,影子越不明显直至消失;(2)为防止做手术时出现影子影响手术的进行,手术室内用无影灯;(3)本题经历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归纳出结论的过程。
【分析】物理学上任何问题的研究,要遵循提出问题、设计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
35.【答案】(1)13.6
(2)③④
(3)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数据确定 20℃10克水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由此确定m值分析;
(2)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关系确定各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解答】(1)由③可知, 20℃1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氯化钠,则m=13.6.
(2) 20℃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6:10,则③④属于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13.6;(2)③④;(3)26.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