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主题班会】《筷子上的中国味》班会设计【班会背景】1、理论背景: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2、学情背景: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飞跃期,对外来文化充满新鲜和好奇感,盲目崇拜,缺少客观审视,对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却缺乏兴趣、缺少了解,缺失传承。帮助青少年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并督促其传承势在必行。【班会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筷子悠久的历史,理解筷子中蕴含深刻的中国文化。2、情感目标:客观审视外来文化,增强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紧迫性。3、行为目标:学会践行餐桌上的筷子礼仪,在现实生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难点1、认知目标:了解筷子悠久的历史,理解筷子中蕴含深刻的中国文化。2、情感目标:客观审视外来文化,增强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紧迫性。【班会准备】学生准备:提前做好“中西餐喜爱倾向”和“是否了解筷子文化”问卷调查,统计问卷结果;查找“筷子文化”相关素材;排演情景剧《执筷的礼仪》。教师准备:指导学生分组,准备游戏“筷子夹豆”道具。【班会过程】一、导入:趣味游戏——“筷子夹豆”游戏内容:在1分钟内,将红黄绿三色豆子用筷子夹到不同的盘子里,谁夹的数量多获胜。【屏显】筷子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游戏暖场热身,引入“筷子”的话题,激发学生对筷子更多功用的兴趣】二、寻筷中意——谁解其中味⒈反馈·一个调查主持人:从咱们班同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喜欢中餐和西餐的同学基本相当,那么,各自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现场采访。⒉碰撞·一组PK⑴小采访——“筷子中餐VS刀叉西餐”问题:中餐和西餐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支持中餐的观点:筷子代表的中餐菜品丰富,代表“分享”和“团圆”,重在家人之间的感情沟通等。支持西餐的观点:刀叉代表的西餐快捷、方便、卫生,每人一份,付账均分,不浪费等。⑵名家观点【屏显】“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成为和谐地被传送的物质。筷子与刀叉相比,有 一种母性的温柔,因为筷子不切、不抓、不毁、不穿……是在移动一个婴儿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谨慎的动作,它是一种力量,而非一种冲动……”——罗兰·巴特(法)《符号帝国》“中国远古时代也曾使用过刀叉进食,不过我们民族是一个酷爱和平的礼仪之邦,总觉得刀叉是战争武器,进食时用它未免太不雅观,所以早在商周时代就改用箸,世代相传至今,中国人皆以用筷子为荣。”——蔡元培主持人:简单的餐具背后,有着一定的文化喻义。西式的刀叉实用,中式的筷子则暗含很多的情意因素。对于筷子里的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元素,我们的同学了解吗?⒊反思·一类现象⑴问卷调查结果公布——筷子里的无知你了解筷子文化吗?(51人接受调查)主持人:班级51名同学接受了调查,只有5名同学略微了解筷子背后的文化,绝大数同学不知道筷子蕴含的文化,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同龄人漠视甚至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不少,下面,大家就来交流下这样的现象。⑵讨论交流:身边漠视、无视甚至鄙视传统文化的现象学生讨论交流:传统节日不爱过,爱国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洋节日;影视文化方面,爱看美国大片,不喜欢优秀国产电影,尤其是动漫方面,喜欢国外动漫,极少喜欢国产动漫;饮食文化方面,爱吃洋快餐,不爱吃米饭等。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视频播放——《功夫熊猫》中阿宝使用筷子片段学生谈感受后主持人总结:当我们对外来文化狂热迷醉时,我们忽视的中国传统元素却在世界大放异彩,《功夫熊猫》片中除了筷子,还有有担担面、麻婆豆腐等中华美食出现。配合这些场景,电影中还能听到中华乐器二胡、唢呐,民乐《步步高》也在其中出现。这说明,民族才是世界的,我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要客观审视其优劣,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设计意图:通过调查、PK、交流讨论和美国大片《功夫熊猫》片段欣赏,引发学生对缺失了解传统文化的警惕,理解爱国得从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始。】三、识筷中仪——不学礼,无以立⒈分享·筷里乾坤【PPT1】筷之起源筷子最早称为“箸”,至今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许慎《说文解字》说:“箸,从竹声。”说明“箸”最初是用竹木制成。筷子起源一说大禹治水时,为节省时间用树枝捞取水中的熟食而发明;二说妲己为讨纣王唤欢心用五箸夹菜而成为筷子原型。【PPT1】筷之形神筷子的标准长度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人和动物本质不同。筷子一头方形,一头圆形,方形属坤卦,圆形为乾卦,这是乾坤之象。筷子夹菜,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主动为阳,从动为阴,这是阴阳之道。两根筷子可互换,主动和从动随时互换,这是阴阳可变之理。主持人:看起来简单的筷子,包含着中国人流传了千年的智慧,也有着诸多的规矩与人情在里面。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在餐桌上使用筷子是要讲规矩的,有很多禁忌更是绝对不能犯。这些讲究你还记得吗?⒉体悟·筷中礼仪⑴情景剧表演——《执筷的礼仪》学生表演在家中和亲人执筷吃饭时的不当行为,请观众找出来。⑵评价小品中人物行为的不当之处,体会筷中礼仪。明了:执筷礼仪,一忌敲筷,二忌掷筷,三忌叉筷,四忌插筷,五忌挥筷,六忌舞筷。【设计意图:通过分享“筷里乾坤”,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筷子文化,理解筷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之说。情景剧表演帮助学生了解餐桌上的用筷礼仪并学会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四、解筷中味——此中有真意⒈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幸福的中国味道——筷子篇》。画面一:爷爷用双新筷子蘸了味道,放入宝宝嘴里,说道:“好味道。”宝宝笑起来。画面二:年夜饭,上海妈妈教女儿用筷子,女儿总不成功哭了起来,妈妈教育:“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都会用筷子。”小姑娘终于自己夹起菜来,开心吃年夜饭。画面三:一家人吃年夜饭,爸爸及时拦下小男的筷子,说:“让爷爷先吃!”画面四:儿子在外三年后回家,妈妈做起儿子爱吃的美食,儿子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吃起来。画面五:旧金山老华侨根据风俗,摆上碗筷给逝去的母亲拜年。画面六:四川家庭过年团圆时叫上孤单一人过年的邻居:“多个人多双筷子!”画面七:新生儿出生,父亲为他添上新筷子。⒉选取画面谈寓意:视频中出现的画面传达了中国人怎样的情怀?交流:筷子中含着人生的启迪,筷子中含着民族文明的传承,筷子中含着明礼孝敬,筷子中含着关爱体贴,筷子中含着亲人思念,筷子中含着睦邻友好,筷子中含着守望美好……⒊主持人总结:一双筷子,温暖每个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明白“一双筷子的含义”,它是一个中国符号,一种中国表达,一种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承载,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精神财富。一双筷子,让我们回归最开始的“初心”。一双筷子,让我们品味中国式的“温暖”。让我们守护并传承好这筷子中含蓄隽永的“中国味道”。我宣布本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深刻体悟筷子里深刻的中国文化内涵,增强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紧迫性。】【班会反思】中华优秀文化资源浩如烟海、璀璨无比,传承好优秀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传统文化教育面广量多,如何将这样的教育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是每个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这节班会课我选择了“大题小做”,从“筷中上的中国味”切入,小做,巧做。整节课从课前准备到课堂展示,所有的环节均放手交给学生,素材查找、游戏参与、问卷调查统计反馈、采访交流、情景剧表演、视频观看等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发现、体悟,真正实现了德育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