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浙江中考高频考点考前冲刺】2021-2023年初中科学中考真题考点——生物部分一.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共9小题)1.为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产生氧气,小金将如图所示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试管内气体,出现复燃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有无金鱼藻B.选水生植物金鱼藻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C.该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的同时也能吸收二氧化碳D.该实验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完全相同2.科学小组在探究光合作用所需条件时,暗处理后,分别对三组天竺葵的叶片做如下处理:①用铝箔包住;②浸没在冷开水中;③切断叶脉。光照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发现均无淀粉产生,则三组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是( )A.叶绿体、光照、水分 B.光照、空气、水分C.光照、水分、空气 D.空气、叶绿体、水分3.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选择银边天竺葵不用普通天竺葵(不带银边),优点是可以在一张叶片上完成验证光合作用条件是否需要 的对照实验:在验证光合作用产物是否有氧气的实验中,不用天竺葵而用金鱼藻(水生植物)的优点是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1)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 作用产生;(2)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 。5.小金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实验步骤: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 。(2)小金同学是根据 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 。(4)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6.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将C18O2和CO2分别通入含小球藻的H2O和H218O中(如图所示),迅速收集产生的氧气。(1)18O和16O互为 原子,H218O和H2O以及CO2和C18O2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用来跟踪物质变化情况。(2)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3)该实验必须在 条件下进行。(4)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 (选填“无机盐”或“无机盐和有机物”),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7.图甲是一个“水绵伞”:透明塑料袋中装满水和水绵(水生藻类植物),袋口的吸管能与外界连通,调节配重能使其直立于水底。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水绵伞”浮到水面。某同学自制了两个相同的“水绵伞”,置于离光源距离不同的水底(水中各处温度相同且不变),如图乙,以验证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本实验验证的是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实验过程中,需要观测的是 。(3)该同学观察了一整天,都没发现“水绵伞”上浮。可如何改进实验?(写出一种)8.为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小敏进行如下实验。①将一盆阳台上的青菜移到黑暗环境中放置24小时。②再把该盆青菜放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③取该盆中某株青菜上面积相等的茎、叶柄、叶片3个部位,浸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直至叶片完全褪成黄白色。④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滴上碘液观察各部位的颜色变化。⑤实验结果:只有叶片部位变蓝,青菜的茎、叶柄部位不变蓝。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将青菜移到黑暗环境中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 。(2)实验中选取青菜的茎和叶柄这两个非绿色部位是为了与叶片进行 。(3)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4)小金直接取阳台上未经暗处理的青菜的茎、叶柄、叶片3个部位,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各部位颜色变化,发现全部变蓝。得出青菜的茎、叶柄、叶片中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小金的结论并说明理由。9.小科通过实验验证外界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器材】吸管、菠菜、注射器、烧杯、LED灯(冷光源)、秒表、刻度尺【实验步骤】①用吸管在菠菜叶片上打孔(如图甲),取6个叶圆片;②将叶圆片置于注射器中,吸取30毫升水,用手堵住注射器小孔,拉动活塞,反复8次,使叶圆片内气体逸出(如图乙);③将叶圆片取出放入含有CO2释放剂的烧杯中,叶圆片沉于底部;④把LED灯放置在离烧杯10厘米处照射(如图丙)并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所有叶圆片都上浮所需时间;⑤改变LED灯与烧杯的距离,使距离为20厘米、30厘米,重复上述实验。【原理解释】原来沉在水底的叶圆片,因为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附着在叶圆片上,使叶圆片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叶圆片的重力,叶圆片上浮,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短,表示光合作用越强。(1)小科验证的是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填“湿度”或“光照强度”);(2)LED灯距烧杯越近,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 ;(3)实验前菠菜不需要进行暗处理的理由是 。二.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共12小题)10.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小科在视野中依次观察到如下图像,其中从视野丙到视野丁一定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A.① B.② C.③ D.④11.在“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中,小宁根据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绘制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鳃盖用湿棉花覆盖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C.血管1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D.血管2是小动脉,血流速度最慢12.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合理的是( )A.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生理盐水B.粗准焦螺旋②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C.视野太暗时,应该换用遮光器③中的小光圈D.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13.2021年12月9日,小科观看了“天宫课堂”中心肌细胞的展示,他想进一步认识其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永久装片,看到如图甲的图像,要得到图乙需调节的结构是( )A.反光镜 B.物镜转换器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14.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显微镜是常用的科学观察工具。下列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操作规范的是( )A.清洁时,用擦镜纸擦拭镜头B.安放时,显微镜放置于身体前方正中间C.对光时,光线过暗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D.调焦时,找到物像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15.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某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出现气泡(如图),原因可能是( )A.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B.撕的表皮细胞太厚C.没有用红墨水染色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16.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操作中的4个步骤,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17.随着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操作更便捷。如图所示的显微镜,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照明灯。这样方便观察者完成( )A.取镜 B.安放 C.对光 D.制片18.小科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操作时,调节的反光镜是图中的( )A.② B.③ C.④ D.⑤19.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调焦成功,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B.粗准焦螺旋①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C.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变暗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马上转动物镜转换器20.如图是小敏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凸透镜B相当于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是在 (选填“对光”或“调焦”)。请对该装置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 。21.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1)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镜。(2)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填结构编号)。(3)写出一种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三.种群概念及特征(共7小题)22.宁波月湖景区的梧桐树因被天牛的幼虫蛀食,生长受到影响。化学防治以喷洒农药为主,导致抗药性天牛数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显。2021年5月初,园林部门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是天牛的天敌之一)的方法,以虫治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群落B.天牛的抗药性只与生物遗传有关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天牛→花绒寄甲D.“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23.盐地碱蓬是一种耐盐碱的植物,能高度吸纳盐碱集聚于体内,实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1)某地种植的所有盐地碱蓬构成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2)盐碱地中的盐分进入碱蓬细胞,受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控制。(3)碱蓬能适应高浓度盐碱环境,这是长期 的结果。24.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会对物种数量产生重大影响。某森林中生存着冷杉、云杉卷叶蛾和一种特有鸟类。这种鸟的雏鸟只能以云杉卷叶蛾幼虫为食;云杉卷叶蛾的幼虫只以冷杉嫩芽为食。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这三种生物数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实验的环境温度,测定并记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冷杉开始萌芽、蛾幼虫和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以及冷杉嫩芽、蛾幼虫、雏鸟存在的日期,如图所示。发现气候变暖能显著提早冷杉开始萌芽和蛾类幼虫最早孵出的日期,对于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影响不大。根据题中信息回答:(1)该森林内所有云杉卷叶蛾个体的总和是一个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冷杉属于 ;(3)若不考虑气候变化,该森林中的生物物种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了一定的 能力;(4)通过该研究的结果可推测:随着气候变暖,该森林中这种鸟类的数量会 (选填“增多”或“减少”)。25.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有藻类、芦苇、水草、鱼、虾、水鸟等生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它属于大型涉禽,嘴长而粗壮,腿、脚甚长,如图所示。(1)该湿地公园里所有东方白鹳是一个 (填“种群”或“群落”)。(2)东方白鹳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对湿地环境的 。26.一个密闭的生态瓶,内含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泥沙(有微生物)、水等,放置在有光照的环境中。(1)生态瓶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选填“种群”或“群落”)。(2)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简要说明该生态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原因: 。(3)若缺乏光照,生态瓶中的生物最终都将死亡,这是因为生态瓶中的能量流动是 的。27.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将其发展成了我国首个国家5A级景区的湿地公园。(1)湿地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 ,其结构特征包括 、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2)由于各种因素,有些外来植物(如凤眼莲等)进入西溪湿地,湿地内所有凤眼莲个体的总和称为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外来绿色植物属于 。为避免因某些外来植物大量繁殖对湿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危害,湿地管理部门采取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28.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我市目前的植被情况,发现各地均有较多生长。兴趣小组收集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相关资料。①多年生植物,终年常绿,株高通常1米以上,甚至达到3米,能在贫瘠的土壤生长。②每棵植株大约能产生2万颗细小种子,易随风扩散;能利用根或茎快速繁殖。③能分泌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已造成多种野生植物灭绝。(1)台州市内所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总和属于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2)阅读上述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本地生态造成巨大威胁的原因。四.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共6小题)29.“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随着衢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候鸟南下衢州栖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连续3年造访龙游“天鹅湖”湿地。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1)这片湿地中的秋沙鸭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通过生态治理,该湿地的自动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分析其原因是 。30.珊瑚礁中生活着大量的虫黄藻和其它生物,它们和环境组成了珊瑚礁生态系统。(1)虫黄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虫黄藻属于 。(2)近年来由于海水温度上升,大量的虫黄藻因不适应而死亡,使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3)部分虫黄藻进化出对水温升高的适应,使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从进化论角度看,虫黄藻进化出对水温升高的适应是 的结果。31.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将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富裕。某地依托农田、鱼塘等自然资源打造集人工湿地、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如图1)。其中人工湿地具有收集、蓄存雨水,净化生活污水实现循环使用,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如图2)。某校学生到该生态园游学,科学老师布置了研学作业,请一起完成下列作业:(1)人工湿地内的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有 (写出两种);(3)为了增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4)图3是科研人员对人工湿地内某条食物链“Ⅰ→Ⅱ→Ⅲ”中的各级生物含有的能量进行检测的结果。结合图3信息完成案例分析:“荒岛求生”竞赛游戏中,假如某人所剩食物除了水,就只有一袋玉米以及两只鸡(鸡除了玉米外没有其他食物来源)。以下提供的两个方案中,哪个方案可以使他生存更久 。A.先吃鸡,后吃玉米B.先吃玉米,鸡养到最后吃32.2023年5月11日,央视《秘境之眼》报道衢州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生存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鹿。(1)黑鹿被誉为“大熊猫式”的动物,它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如图是保护区内部分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相应的圆圈中。A.树 B.羊 C.鼠 D.鹰33.湿地具有污水处理的功能。某公园建园初期水质达不到标准,在园内引建了如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后取得了明显效果。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3)若氮、磷含量过高的污水流入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沉水植物死亡,之后鱼等水生动物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34.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如图是某地的宣传海报。(1)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离不开众多生物的彼此协作。从2006年开始,地球上蜜蜂数量开始急剧减少,影响了植物的 过程,使很多植物种群不能正常繁衍而灭绝。(2)植物多样性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但事实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大多数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3)建立种子库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位于云南昆明的“种子库”被誉为植物的“诺亚方舟”,里面保存了10917种植物种子,要长期保存种子除了需要密封外,还需要具有 的环境条件。五.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共6小题)35.不同地区最早种植的作物各不相同,不同作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从而影响不同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是( )A.大米 B.大豆 C.青菜 D.花生36.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将牛奶及奶制品摄入量由300克改为300~500克。牛奶及奶制品能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等,因其富含( )A.纤维素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37.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摄入较多蛋白质。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A.米饭、土豆 B.番茄、丝瓜C.鸡蛋、牛肉 D.花生、奶油38.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物质循环的开放系统,其体内物质在不断地进行交换与转化。下列选项中物质甲经过某项生理活动产生物质乙的对应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甲 生理活动 物质乙A 蛋白质 小肠的彻底消化 氨基酸B 葡萄糖 细胞的呼吸作用 氧气C 氧气 叶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D 原尿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尿液A.A B.B C.C D.D39.为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方案,营养师用多种谷物配制了杂粮粉,并测得每100克小麦粉、玉米粉和杂粮粉的部分营养成分及含量如表。营养素食品 蛋白质/克 糖类/克 脂肪/克 钙/毫克 膳食纤维/克小麦粉 9.9 74.6 1.8 38 0.6玉米粉 12.4 66.7 4.6 120 1.5杂粮粉 26.9 54.7 2.4 186 6.2(1)初中生需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食物,表中最适合的食品是 ;(2)食物中的糖类(淀粉)消化分解成 后才能被吸收。40.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学校五育并举格局。某校丰富了劳动实践课程,开设的面点制作实践课深受学生喜欢,每次面点制作课,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都会马上排队去食堂学做包子、玉米馒头等。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馒头中所含的营养素除了水分外主要是 。(2)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马上去排队,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中的 反射。六.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共5小题)41.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42.卷耳(如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与其他植物竞争光、水和空间的能力极强。(1)2021年11月,台州“华顶卷耳”被确定为全球新物种。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方伸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有利于进行 作用制造有机物。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图乙二歧式检索表中P、Q、R、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其中一种是华顶卷耳,它是 。(2)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卷耳的下列结构及特征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 。A.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B.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C.种子多,繁殖能力强43.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质量来表示。某同学按下列步骤测量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①选取n张对称性良好的樟树叶片,将每张叶片标记为如图的A、B两部分;②将叶片的A部分作遮光处理,B部分不作处理;③光照t小时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面积为S的小方片,分别烘干,称得A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A,B部分小方片总质量mB;④计算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①中选取的樟树叶片在数量上有什么要求? 。(2)另一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光合作用产物会运出叶片,这样会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摘下叶片以切断叶柄B.环剥叶柄以切断筛管C.破坏叶柄木质部以切断导管(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 。(用字母表示)44.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1)实验前应先将两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利用 作用分解叶片原来积累的淀粉。(2)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光照数小时后,从两盆天竺葵上各摘下一片叶子,经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 (填“甲”或“乙”)中的叶片。(3)实验中小宁发现钟罩内壁出现水珠,这些水珠 (填“是”或“不是”)全部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45.2021年,马延和研究团队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涉及60余步代谢反应以及复杂的生理调控;而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只需11步,其技术路线如图所示;绿色植物(以玉米为例)光合作用和使用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合成等量淀粉的对比如表所示。回答问题:玉米淀粉 人工合成淀粉能量转化效率 2% 7%生产条件与方式 阳光、灌溉、施肥施药、收割 全天候车间生产生产周期 4﹣6个月 1﹣2天占地面积 5亩地 1米3反应器(1)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阶段1:从x能→电能→氢能→甲醇:阶段2:以甲醇为原料通过“C1→Cy→C6→淀粉”的策略,多步酶催化合成淀粉。据图分析,在阶段1中,x能为 能,利用氢能合成甲醇的反应物为 ;在阶段2中,Cy为甘油酮(C3H4O3),则y的值为 (填写数字)。(2)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均需多种 作为催化剂。淀粉属于糖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 。(3)马延和团队的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虽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对解决粮食危机和减少碳排放有着重大意义。据表分析,该技术相较于传统农业,在解决粮食危机问题上的优势是 。(写出2点)七.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共1小题)46.在“制作生态瓶”的实践活动中,科学实践小组发现不同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瓶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同。他们想:当生态瓶中的水及水草数量一定时,动物的种类与数量怎样投放才能使生态瓶更稳定?于是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器材:容积为3升的透明塑料瓶、凡士林、新鲜河水、蒸馏水、水草、大小相近的健壮小金鱼和小田鱼各若干等。老师建议:①瓶中水为容积的,每瓶中投放植物3株、鱼不超过3条;②先探究鱼的数量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再探究不同种类鱼的配比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1)实验中选择的塑料瓶是透明的,其目的是 。(2)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八.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共7小题)47.青少年的健康事关国家的未来,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远离毒品不要吸烟B.体育中考后不再参加体育运动C.为了学习经常不吃早餐D.面对心理困惑不向任何人倾诉48.学习科学知识,选择健康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离毒品 B.经常不吃早餐C.不愿与人交往 D.偏爱吃油炸食品49.健康的身体是最大的财富。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B.年轻人精力充沛,可以经常熬夜C.营养过剩或不足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应平衡膳食D.吸毒对身体的伤害几乎是毁灭性的,要远离毒品50.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下列生活方式与健康理念相符合的是( )A.远离毒品 B.暴饮暴食 C.吸烟酗酒 D.沉湎游戏51.“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习惯B.不与异性交往,保持身心健康C.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D.远离毒品,不要吸烟、酗酒52.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使我们拥有健康。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积极参加体育活动B.为了减肥经常不吃午餐C.远离毒品、烟草和赌博D.遇到困惑时,向家人和朋友诉说53.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保持人体健康。回答下列与健康相关的问题:(1)在人的主动脉基部有二条动脉分支,深入心肌中形成毛细血管网,然后再通过静脉,最终进入右心房。如果每天摄入糖类和脂肪过多,又缺少运动,则容易导致这二条动脉分支的管壁上有脂肪类物质沉积,管腔变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这种病变称为 。(2)为有效防止新冠肺炎流行,近段时间杭州实施了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若某未接种疫苗且从未得过新冠肺炎的健康人,连续多次核酸检测阴性,则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该人属于 。应建议该人及时接种疫苗,少聚集,在公共场合戴口罩等。(3)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而毒品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因此青少年应该 。(4)激烈运动前应适当做一下热身运动。如果突然运动过猛,可能导致关节头从 中脱出来而造成脱臼。九.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共7小题)54.2021年全国各地陆续设立方舱医院,便于人们接种新冠疫苗(如图)。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给健康人注射新冠疫苗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55.控制传染源是防止新冠肺炎传播的重要措施,下列做法属于控制新冠肺炎传染源的是( )A.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B.接种新冠疫苗,产生抗体C.设立专用病房,隔离新冠肺炎患者D.对皮肤进行酒精消毒,杀灭病原体56.使用公筷公勺正成为甬城市民文明用餐的良好风尚。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使用公筷公勺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染途径C.保护易感者 D.清除病原体57.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具有强传播力。下列有关预防该变异毒株传染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开窗通风 B.接种疫苗 C.佩戴口罩 D.核酸筛查58.近期,部分国家登革热病例呈上升趋势,需加强防疫。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子传播的传染病。下列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A.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B.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C.清理积水改善环境卫生D.涂驱蚊药以防蚊子叮咬59.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呈现多点散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是筛查感染者的有效措施,如下为核酸检测流程。RNADNA荧光检测→结果确定(1)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并发现病毒感染者,并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该措施属于 ;(2)核酸上某些片段决定了新冠病毒的性状特征,这些片段称为 ;(3)通常采集到核酸量太少,需经过PCR扩增后才能被荧光检测到,扩增需要聚合酶的参与。若扩增失败,可能的原因有 。60.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没有停止过。在牛痘疫苗问世前,天花病毒造成数亿人死亡,由于天花疫苗的发明、改进和广泛接种,天花终于在1979年被消灭。根据材料分析:(1)天花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选填“寄生”或“共生”)在人体细胞内,摄取养分迅速增殖,破坏人体细胞。(2)接种天花疫苗后,人们普遍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从控制传染病流行角度分析,此项措施属于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浙江中考高频考点考前冲刺】2021-2023年初中科学中考真题考点——生物部分 答案一.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共9小题)1.解:A、该实验不是对照实验。A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选水生植物金鱼藻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B正确。C、该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C错误。D、该实验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完全不相同。D错误。故选:B。2.解:①用铝箔包住的叶片无法接受光照,最终无淀粉产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②浸没在冷开水中的叶片缺乏与空气的接触,最终无淀粉产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空气;③切断叶脉的叶片无法进行水的运输,最终无淀粉产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可见B正确。故选:B。3.解:叶片的绿色部分和银边部分,形成以叶绿体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在验证光合作用产物是否有氧气的实验中,选择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天竺葵,其理由天竺葵是陆生植物,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好收集,而金鱼藻是水生植物,便于观察和收集产生的气体。故答案为:叶绿体;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4.解:(1)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吊兰要进行蒸腾作用,其散失的水分在玻璃罩的内壁上凝结成小水珠.(2)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产生的量。(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具体方法有:①增施有机肥,利用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②合理通风,让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光合作用;③燃放沼气,选用燃烧比较完全的沼气灯或沼气炉燃放,释放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蒸腾(2)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产生的量(3)增施有机肥、合理通风、燃放沼气等。5.解:(1)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2)、(3)、(4)该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A和B,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B叶圆片中的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且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另一组是B和C,实验变量是有无叶绿体,B处有叶绿体,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C处没有叶绿体,脱色后滴加碘液不变蓝,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因此小金同学是根据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故答案为:(1)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2)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3)光合作用需要光(4)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6.解:(1)18O和16O的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原子,故填:同位素;(2)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故填: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3)该实验是检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还是水,故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故填:有光;(3)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无机盐,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故填:无机盐。7.解:(1)乙图中的两个“水绵伞”距光距离不同,光照强度不同,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光照强度,验证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实验过程中,需要观测的是“水绵伞”上升到水面所需的时间,验证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如果该同学观察了一整天,都没发现“水绵伞”上浮,可能是配重太重,则应减轻配重,或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够,则应“增加光照强度”或“增加水绵数量”以产生更多氧气。故答案为:(1)光照强度;(2)“水绵伞”上升到水面所需的时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减轻配重(“增加光照强度”“增加水绵数量”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8.解:(1)暗处理的目的是使植物体的淀粉运走耗尽。步骤①中将青菜移到黑暗环境中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使青菜耗尽原有淀粉,排除对实验的干扰。(2)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实验中选取青菜的茎和叶柄这两个非绿色部位是为了与叶片进行对照。(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的叶肉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4)不同意小金的说法。茎和叶柄能使碘液变蓝,说明它们确实含有淀粉,但这些淀粉可能是叶片合成后通过筛管运输到茎、叶柄等部位的,不能说明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故答案为:(1)使青菜耗尽原有淀粉,排除对实验的干扰(2)对照(3)叶绿体(4)不同意。茎和叶柄能使碘液变蓝,说明它们确实含有淀粉,但这些淀粉可能是叶片合成后通过筛管运输到茎、叶柄等部位的,不能说明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9.解:(1)小科验证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由实验现象可知,LED灯距烧杯越近,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短;(3)本实验是通过氧气产生的速度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不需要检验淀粉,不需要进行暗处理。故答案为:(1)光照强度;(2)短;(3)本实验是通过氧气产生的速度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不需要进行暗处理。二.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共12小题)10.解:A、①转换器在镜筒的下端,圆形可以安装物镜,A错误;B、②反光镜在镜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转动,是反射光线用的,B错误;C、③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C错误;D、④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从视野丙到视野丁一定需要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D正确.故选:D。11.解: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正确。B、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B正确。C、图中1是毛细血管,红细胞呈单行通过,C正确。D、图中2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流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D。12.解:A、制作的是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因此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应该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A错误。B、②是粗准焦螺旋,其作用是大幅度升降镜筒,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它不能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B错误。C、视野太暗,应该使用遮光器③中的大光圈,C错误。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水滴从一侧被均匀赶向另一侧避免产生气泡,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D正确。故选:D。13.解: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有平面和凹面两面,凹面镜可以聚光,使更多的光线进入视野;转换器能够转换物镜,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可以调节镜筒,粗准焦螺旋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所以用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永久装片,看到如图甲的图像(不清晰),要得到图乙(清晰)需调节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故选:D。14.解:A、清洁显微镜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故A正确;B、安放时,把显微镜轻轻的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离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这样便于用左眼观察,右眼做记录,故B错误;C、对光时,光线暗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强用小光圈和平面镜,故C错误;D、调焦时,找到物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故D错误。故选:A。15.解: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会产生气泡。在制作临时装片时,为避免产生气泡,盖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故选:A。16.图中①对光,②下降镜筒调焦,③观察,④放片;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操作中的4个步骤,先后顺序正确的①④②③;故选C。17.①转动转化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综上所述,如图,原元反光镜的位置换装照明灯,这样方便观察者完成对光;故选C。18.解:对光时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③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故选:B。19.解:A、调焦成功,不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A错误。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粗准焦螺旋①不能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B错误。C、将物镜③低倍物镜转换成②高倍物镜观察细胞,进入镜筒的光线会减少,所以发现视野变暗。C正确。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该先向右下移动玻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D错误。故选:C。20.解:由图可知,凸透镜靠近通光孔,即靠近物体,所以B是物镜;因为两透镜的距离不变,所以在上移过程中是调焦的过程;为了使视野更明亮,可以加装反光镜。故答案为:物镜;调焦;加装反光镜等。21.解:(1)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所以水滴相当于光学易微镜结构中的物镜。(2)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除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细准焦螺旋;(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更换更大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方法)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故答案为:(1)物;(2)②;(3)更换更大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三.种群概念及特征(共7小题)22.解:A、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种群,构不成群落。错误;B、天牛的抗药性不仅与生物遗传有关、也与后天的环境影响有关。错误;C、食物链中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故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为:梧桐树→天牛→花绒寄甲。错误;D、以虫治虫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正确。故选:D。23.解:(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故某地种植的所有盐地碱蓬构成一个 种群。(2)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碱蓬能够源源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盐分,主要是由于细胞膜的控制作用。(3)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故碱蓬能适应高浓度盐碱环境,这是长期 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答案为:(1)种群;(2)细胞膜;(3)自然选择。24.解:(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因此该森林内所有云杉卷叶蛾个体的总和是一个种群。(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冷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属于生产者。(3)若不考虑气候变化,该森林中的生物物种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通过该研究的结果可推测:随着气候变暖,发现气候变暖能显著提早,蛾类幼虫最早孵出的日期早于冷杉开始萌芽,随之冷杉内芽数量减少,蛾幼虫的数量随之减少,因此该森林中这种鸟类的数量会食物的减少而减少。故答案为:(1)种群(2)生产者(3)自动调节(4)减少。25.解:(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所以该湿地公园里所有东方白鹳是一个种群。(2)由图可知,东方白鹳嘴长而粗壮,腿、脚甚长的特点便于涉水和在水中捕食,是对湿地环境的适应。故答案为:(1)种群(2)适应26.解:(1)一定区域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群落,因此生态瓶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2)该生态瓶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有:浮游藻类光合作用为浮游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为分解者提供氧气,浮游动物和分解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浮游藻类利用,浮游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粪便被分解者利用。(3)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故答案为:(1)群落。(2)浮游藻类光合作用为浮游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为分解者提供氧气,浮游动物和分解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浮游藻类利用,浮游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粪便被分解者利用。(3)单向。27.解:(1)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故湿地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群落,该湿地群落的结构有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2)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故湿地内所有凤眼莲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外来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属于生产者。故答案为:(1)群落;垂直结构(2)种群;生产者28.解:(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台州市内所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总和属于种群。(2)结合资料和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本地生态造成巨大威胁的原因为:加拿大一枝黄花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在与其他作物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养料和空间,能抑制或削弱其他作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繁殖,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故答案为:(1)种群(2)加拿大一枝黄花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在与其他作物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养料和空间,能抑制或削弱其他作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繁殖,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四.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共6小题)29.解:(1)秋沙鸭是动物,以虾和鱼为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2)该图中的食物链有水草→虾→秋沙鸭;水草→虾→鱼→秋沙鸭;水草→鱼→秋沙鸭。其中最长的一条是:水草→虾→鱼→秋沙鸭。(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越多,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强,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通过生态治理,该湿地的自动调节能力明显增强,是因为生态系统成分变复杂或生物种类增多。故答案为:(1)消费者;(2)水草→虾→鱼→秋沙鸭;(3)生态系统成分变复杂或生物种类增多.30.解:(1)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虫黄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它的营养方式为自养,所以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虫黄藻属于生产者。(2)近年来由于海水温度上升,大量的虫黄藻因不适应而死亡,使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3)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在水温升高的环境中,对水温升高的适应的变异类型属于有利变异。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可见,虫黄藻进化出对水温升高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答案为:(1)生产者。(2)自动调节。(3)自然选择。31.解:(1)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人工湿地中的芦苇、鱼、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为了增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应增加生物种类。(4)鸡要生存也要吃玉米,这样和人形成竞争关系,不利于人。鸡吃了玉米,只有10%到20%的能能量传递给鸡,人再吃鸡,就只能得到鸡能量的10%到20%。故应该先吃鸡,后吃玉米,可以使他生存更久。故答案为:(1)生物群落(或群落)。(2)水分、土壤、阳光、空气等。(3)增加生物种类。(4)A。32.解:(1)黑鹿被誉为“大熊猫式”的动物,它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2)①是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A树属于生产者。故选:A。②是食物链的是最高级,是消费者。鹰以蛇为食,因此是鹰。故选:D。故答案为:(1)消费者;(2)①:A;②:D。33.解:(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食物链中的生物用箭头相连,箭头指向捕食者。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白鹭、浮游植物→鱼→白鹭等(合理即可)。(3)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更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若氮、磷含量过高的污水流入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沉水植物死亡,之后鱼等水生动物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故答案为:(1)生产者(2)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白鹭(或浮游植物→鱼→白鹭)(合理即可)(3)自动调节(自我调节)34.解:(1)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离不开众多生物的彼此协作。从2006年开始,地球上蜜蜂数量开始急剧减少,影响了植物的传粉过程,由此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植物传粉,使很多植物种群不能正常繁衍而灭绝。(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3)种子寿命的延长对优良植物的种子保存有着重要意义,要长期保存种子除了需要密封外,还需要低温、干燥贮存条件,抑制呼吸作用,延长种子寿命。故答案为:(1)传粉(2)生产者(3)低温、干燥五.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共6小题)35.解:A、大米中主要含有淀粉,A不符合题意;B、大豆主要含有蛋白质,B符合题意;C、青菜富含维生素,C不符合题意;D、花生富含脂肪,D不符合题意。故选:B。36.食物中含有的七大类营养物质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牛奶及奶制品能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等,因其富含蛋白质。故选:D。37.解:A、米饭、土豆中富含有淀粉,不符合题意;B、番茄、丝瓜中富含有维生素,不符合题意;C、鸡蛋、牛肉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D、花生、奶油中富含脂肪,不符合题意。故选:C。38.解:A、蛋白质在胃里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彻底消化成为氨基酸,A正确。B、当细胞呼吸作用的底物是葡萄糖时,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C、叶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C错误。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D错误。故选:A。39.解:(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的更新和修复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人体对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少,但其作用却很大,如无机盐中的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物质,尤其青少年缺钙易导致佝偻病。因此,处于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多种无机盐的食物。即初中生需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食物,表中最适合的食品是杂粮粉。(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故答案为:(1)杂粮粉。(2)葡萄糖。40.解:(1)玉米馒头中所含的营养素除了水分外主要是淀粉。(2)条件(复杂)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习或生活经验中形成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同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马上去排队”中涉及条件(复杂)反射。故答案为:(1)淀粉;(2)条件(复杂)。六.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共5小题)41.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说法正确;B、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碳与氧气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是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说法错误;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是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说法错误;D、生物的呼吸作用是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说法错误;故选:A。42.解(1)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方伸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由题干可知,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对应图乙二歧式检索表可知,华顶卷耳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且有花梗长,花瓣无毛,因此表示华顶卷耳的是S。(2)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说明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种子多,繁殖能力强,ABC都正确。故答案为:(1)光合;S。(2)ABC。43.解:(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①中选取的樟树叶片在数量上尽可能多,避免出现偶然性。(2)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破坏叶柄韧皮部以切断筛管,防止有机物运走 B(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 mb﹣ma/nSt。故答案为:(1)尽可能多(2)B(3)mb﹣ma/nSt44.解:(1)呼吸作用是指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实验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利用呼吸作用分解叶片原来积累的淀粉。(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甲装置中,放置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甲装置中没有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甲装置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装置中有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光照数小时后,从两盆天竺葵上各摘下一片叶子,经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乙中的叶片。(3)植物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实验中小宁发现钟罩内壁出现水珠,这些水珠不是全部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的来自呼吸作用。故答案为:(1)呼吸。(2)乙。(3)不是。45.解:(1)据图分析,在阶段1中,x能为太阳能,利用氢能合成甲醇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物是氢气和二氧化碳,甘油酮(C3H4O3)中一个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为3,则y的值为3。(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均需多种酶作为催化剂,淀粉属于糖类物质,糖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3)根据表格数据对比可知,人工合成淀粉相较于传统农业,在解决粮食危机问题上的优势是:占地面积少,生产周期短,不受气候等因素制约,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能量转化效率高。故答案为:(1)太阳;氢气和二氧化碳;3(2)酶;为人体提供能量(3)占地面积少,生产周期短,不受气候等因素制约,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能量转化效率高。七.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共1小题)46.解:(1)实验中选择的塑料瓶是透明的,其目的是有利于光合作用,便于观测。(2)①取3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A、B、C;②在A瓶内放入1条小金鱼、B瓶内放入2条小金鱼、C瓶内放入3条小金鱼:③将3个瓶子用盖子和凡士林密封,并同时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且避免阳光直射;每天早晚各观察一次,记录并比较各组鱼存活的天数;④比较三组实验现象,若B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则再取2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D、E;⑤在D瓶内放入2条小田鱼、E瓶内放入小金鱼和小田鱼各1条,重复步骤③;⑥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故答案为:(1)有利于光合作用,便于观测。(2)①取3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A、B、C;②在A瓶内放入1条小金鱼、B瓶内放入2条小金鱼、C瓶内放入3条小金鱼:③将3个瓶子用盖子和凡士林密封,并同时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且避免阳光直射;每天早晚各观察一次,记录并比较各组鱼存活的天数;④比较三组实验现象,若B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则再取2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D、E;⑤在D瓶内放入2条小田鱼、E瓶内放入小金鱼和小田鱼各1条,重复步骤③;⑥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八.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共7小题)47.解:A、吸烟、吸毒等不良行为都危害人体健康。香烟产生的烟气含有许多强致癌物和有害物质;毒品不仅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功能也有影响,正确;BC、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中考后不再参加体育运动、经常不吃早餐,不利于身体健康,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错误;D、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面对心理困惑不向任何人倾诉,说明心理不健康,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错误。故选:A。48.解:A、吸烟、喝酒、毒品都对身体有害,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不吸烟、不喝酒,远离毒品,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B、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不利于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错误。C、不愿与人交往,不利于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错误。D、油炸食品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健康不利,多吃油炸食品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错误。故选:A。49.解:A、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易感者,A正确。B、年轻人虽然精力充沛,但不能经常熬夜,要有合理的健康作息,B错误;C、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等问题,营养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应平衡膳食,C正确;D、吸毒对身体的伤害几乎是毁灭性的,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吸毒还有可能会违法犯罪,严重危害社会,因此一定要远离毒品,正确。故选:B。50.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尤其青少年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吃营养配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良好的起居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因此暴饮暴食、吸烟酗酒、沉湎游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远离毒品属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故选:A。51.解:ACD、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所以“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习惯”、“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和“远离毒品,不要吸烟、酗酒”都是对健康生活的正确诠释。ACD正确。B、我们要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所以不与异性交往,就无法保持身心健康。B错误。故选:B。52.解: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远离毒品、烟草和赌博”和“遇到困惑时,向家人和朋友诉说”都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各种食物,才能均衡的营养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为了减肥经常不吃午餐”的做法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故选:B。53.解:(1)如果每天摄入糖类和脂肪过多,又缺少运动,则容易导致主动脉基部二条动脉分支的管壁上有脂肪类物质沉积,管腔变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这种病变称为冠心病。(2)传染病流行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若某未接种疫苗且从未得过新冠肺炎的健康人,连续多次核酸检测阴性,则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该人属于易感人群。应建议该人及时接种疫苗,少聚集,在公共场合戴口罩等。(3)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而毒品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因此青少年应该不吸烟、远离毒品。(4)我们如果突然运动过猛,可能导致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来而造成脱臼。故答案为:(1)冠心病。(2)易感人群。(3)不吸烟、远离毒品。(4)关节窝。九.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共7小题)54.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给健康人注射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选:C。55.解:A、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符合题意;B、接种新冠疫苗,产生抗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符合题意;C、设立专用病房,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属于控制新冠肺炎传染源,符合题意;D、对皮肤进行酒精消毒,杀灭病原体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符合题意;故选:C。56.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于新冠疫情防控,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选:B。57.解:AC、开窗通风、酒精消毒、佩戴口罩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C不符合题意。B、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烟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符合题意。D、开展大规模的或者全员的核酸筛查的目的是迅速从人群当中把阳性感染者找出来,进而起到控制传染源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B。58.解:A、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错误;B、携带病原体的患者属于传染源,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B正确;C、清理积水改善环境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D、涂驱蚊药以防蚊子叮咬,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故选:B。59.解:(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并发现病毒感染者,并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2)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3)通常采集到核酸量太少,需经过PCR扩增后才能被荧光检测到,扩增需要聚合酶的参与。若扩增失败,可能的原因有温度不适宜,pH不适宜,酶本身失去活性。故答案为:(1)控制传染源。(2)基因。(3)温度不适宜,pH不适宜,酶本身失去活性。60.解:(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并在所生活的细胞中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天花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人体细胞内,摄取养分迅速增殖,破坏人体细胞。(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接种天花疫苗后,人们普遍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从控制传染病流行角度分析,此项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属于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1)寄生(2)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浙江中考高频考点考前冲刺】2021-2023年初中科学中考真题考点——生物部分 答案.doc 【2024浙江中考高频考点考前冲刺】2021-2023年初中科学中考真题考点——生物部分.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