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写作共同体】身边的小人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 写作共同体】身边的小人物

资源简介

【写作共同体】身边的小人物
作文题目
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人物”却又不平凡,他们铸就了一个个大写的“人”,赢得了人们的敬重。阿长粗俗愚昧,却真心疼爱小鲁迅;老王身有残疾,却善良重情;父亲地位低微,却富有追求……这些“小人物”带给我们的感动,以及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美德,让我们看到了满目光明。
请以“身边的小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题目自拟。
2. 不少于600字。
作文题解
这一次的写作训练是七下第三单元整体教学学习任务最后一个环节写一写身边的小人物。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关注身边的小人物,发现他们的真善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写作中也落实了“抓住细节”这一写作技巧。
凡人微光
在一条偏僻的小巷里,一眼望去,各色各样的垃圾堆满了小路,散发着一股强烈的气味,还有许多苍蝇在垃圾上方飞来飞去。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身穿橘色环卫服的老奶奶走来了。她的头发从额头白到了后脑勺,发尾绑着一个朴素的红绳。一双布满灰尘打满补丁的白手套,戴在她的手上,遮盖住了她那又短又粗、开裂的手指。
再往下看,只见她穿着一双粘满黑色污染物、开裂、还卡了几颗小石子的旧拖鞋,拖鞋的底磨得只剩薄薄一片了。
她一手拿着自己编织的竹扫把,一手拿着已经生满锈的畚箕,在这无处落脚、散发着臭气的垃圾堆里,一小步,一小步地走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开那些黏糊糊的口香糖。
这个臭味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她不得不拿出口袋里唯一的一个口罩。戴上口罩,臭味减去了一大半。接着,她开始把纸板、可乐罐、塑料瓶纷纷挑出来,并分别放入不同的蛇皮袋中,这大概是她另一项收入吧!
她把剩余的垃圾堆成几堆,再分批次的倒入垃圾桶。就这样,她跑了无数次,只见一股热气在她的头顶飘散着,她的额头上,不断变出小水珠,一颗又一颗的,滚落下来,滚在了她的脸上、脖子上。时间就是金钱,她顾不得摘下手套,用纸巾擦汗,只是把手一抬,用衣服的袖子擦拭着汗。
终于,把这成堆成堆的垃圾倒完了。这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呢!不过,更大的工程还在后头——地面上的口香糖。这口香糖似乎是和地面合体了,任凭她怎么扫也扫不动。硬的不行,那只能来软的了。她蹲下身,一点点的把它抠下来,一抠抠了大半天,好在总算清理干净了。她收拾好工具,拖着几大只的蛇皮袋与疲倦的身体回家了。
老奶奶用她干枯粗糙的双手,扫净每一条大路,迎来幸福吉祥;清扫千里大海,换来碧波万顷。她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天使。
教师点评:
在写作之前,布置了小人物短视频拍摄的任务。这个孩子参与拍摄的小人物是一位环卫老奶奶。从文中老奶奶“开裂的双手”“脚上的拖鞋”“袖子擦汗水”“抠口香糖”等细节描写比较成功。可以看出孩子确确实实有过仔细的观察,因此语言虽不怎么美,却也情真意切。
永恒的爱
我的外婆是个农村妇女,识不得几个字,满嘴家乡方言,甚至有些粗俗。
小时候,我对于去外婆家总是持抗拒态度。原因是外婆家在山区,去一趟就要耗费大量时间,并且那里算是穷乡僻壤,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视。每当夏天的时候,外婆都会给我们切西瓜。但她从没有切菜后洗刀的习惯,因此,从小我吃过腥味,辣味,甚至于蒜味的西瓜。外婆看人从不用正眼,而是眼睛眯成一条缝斜着,总给人一种瞧不起人的感觉。故小时候我十分讨厌外婆。
后来,我忍无可忍,向她提了要求,也表明再也不踏足外婆家半步。记得那天,她说着家乡话想要向我解释,但又怕我听不懂,用着蹩脚的普通话却又让人半懂不懂。
过了许久,她给我打来电话,用着不太顺畅的普通话说:“外婆家装了网络,屋子里也装修了,外婆切完菜也会洗刀了,暑假你能到外婆家来玩吗?”听了她的话,我深感愧疚:我竟然对一个深爱着我的人讲那么重的话。于是,暑假我又回了外婆家。
再次回到那里,我发现的确与原来不同:门牌变新了,地板贴了地砖,冰箱换了双开门的,安装了电视和网络……很难想象,她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了多少。见到我时,她手忙脚乱地从桌子里找出一盒糖,胡乱地撕开外包装,颤颤巍巍地递给我,说:“外婆听别人说这个很好吃,你快尝尝。”我接过,放进嘴里,并不甜,反倒有些苦,像是过期了的。她满眼期待地问:“甜吗?”“甜。”
那次我才发觉,外婆真的很爱我。但我为什么之前从未发现?或许,是因为爱藏起来了,藏在一顿顿摆满餐桌的饭菜里,藏在为我准备的松软的被子里,藏在一颗颗甜蜜的糖果里……
外婆家变了,但外婆的爱不变。
教师点评:
在写作之前,布置了小人物短视频拍摄的任务。这个孩子学生参与拍摄的小人物是自己的外公外婆。小作者不仅用镜头,也用文字记录下了慈爱、勤劳、疼爱儿孙的老人。本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收法,开篇即写到外婆的粗俗、不讲卫生以及外婆家的落后,后文发现外婆的“变”以及“变”背后凝聚的爱,有真情实感。
老林
小区里有个总是低着头抽着烟,长得像凶神一样的人,脸上有着难看的疤,没有人打听过他真实的名字,只知道他叫老林。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放学回家时,天早已黑了,月光如流水一般洒落在路面上。我哼着歌大步流星的向前走去。忽然,一个高大的人影,从小胡同里走出来,嘴里叼着根烟,手中拿着个打火机,脸上的疤更衬得他凶狠。尤其是当我看见他手臂上的纹身时,双腿止不住发软。他侧头望向我,是一双漆黑的眸子,我害怕的差点落下泪来。他愣了愣,似乎看出了我的害怕,烟丢下被他用力的踩到脚下,轻声说:“小孩,大晚上的,别一个人在路上晃悠。”我害怕极了哪儿管他说什么,拔腿就跑,身后传来叹息声。回家后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平静,太可怕了,他一定是个无恶不作的坏人。
后来才听爷爷奶奶讲,他叫老林,似乎遇到什么事才搬到这儿来的。老林个子比较高,站在人面前极有压迫感,后来被人传出谣言,说他干了偷鸡摸狗的事。老林平时不爱说话,再加上他那外表,久而久之,老林成了大人口中的反面教材。我也十分厌恶他,得知我们这样评论他,他也从未解释过什么。
一次,朋友约我去小树林玩耍,我如约而至。树林里树木丛生,一眼看不到尽头,只听到几声鸟鸣。我们看到了老林,老林也看到了我们。他认出了我,想跟我打声招呼,可突然一声男人的咒骂声传来,伴随着女人的哭泣声。“臭娘们儿,给老子钱。”我们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肥胖的男人正死死拽着女人的头发,女人瘦瘦弱弱的,一边哭一边哀求着面前的男人,“求你了,我真的没钱了,别去赌了。”“你给老子钱,不然老子打死你。”男人说着抡起拳头就要向女人的脸上砸去。老林跑了过去,一把拽起男人的领子,“谁让你去打女人的,你还是个男人吗?”老林双眼充满了愤怒,看起来十分恐怖。男人顿时怂了,暗骂了一声,丢下女人跑了。女人踉踉跄跄的站起身来,先是道了声谢,随后也走出了林子。老林向我们走来,这时的他,太帅了。
老林虽然外表长得凶,但内心很善良,我有时也很愧疚,我竟这样误会了他。
教师点评:
小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通过对主人公“脸上的疤”“嘴里的烟”“臂上的纹身”等细节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人物。后来,选取典型事件,塑造了一个内向、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丰满、突出,细节描写真实、生动,不失为一篇佳作。
小人物?大人物
他是一名中医师,一名艺术爱好者,也是我的父亲。
作为一名中医师,他秉持着一个原则:认真对待所有的病人,生命至上。比如,他针灸的时候,先将双手用酒精细细的搓洗,然后将止血钳里里外外消毒一遍,再小心翼翼夹起一团棉花浸满酒精后反复擦拭病人的皮肤。接着轻轻捏起无菌针,用手比划几下后猛一用劲,针就稳稳地、直直地、干净利落地扎进病人的皮肤。
父亲的动作很娴熟,但谁又知道他下了多少功夫呢?练习针灸的几个月里,他每天反反复复扎泡沫板,扎纸板,扎塑料杯,以至于手指头上千疮百孔。到了最后,几根头发丝粗细的针,父亲竟能将它们扎穿矿泉水瓶。
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他有着对音乐无限的痴迷。虽然文凭不高,但他靠着多年的摸爬滚打,竟学会了弹钢琴,吹葫芦丝,吹洞箫,吹萨克斯。他练钢琴时全神贯注的样子令我印象深刻:双眼在一排琴键上来回扫视,然后摁下几个琴键,听音调不对,皱皱眉。试几次后,眉头终于舒展开,抬头看一眼乐谱,手指开始在琴键上跳着,舞着,飘出一串悠扬的音符。他的头不由自主轻晃着,嘴角缓缓上扬,眼睛微微眯着透出一股温和的光来……这一练就是一上午。有时候时间不早了,邻居要睡觉了,他便把萨克斯一提,开着车去空旷的田野边吹,常常是深宵了才回来。
作为父亲,他教子有方,尊重孩子。我不愿做的事情,他从来不勉强;我感兴趣的事,他一定大力支持,从来不心疼花钱。他会陪我运动,陪我做家务,教我烹饪。他绝不允许我做不利于成长的事情。他时常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事情既然选择做了,就全力以赴”……
我的父亲虽然个子不高,文凭不高,收入不高,地位不高,但他在我心里,是高耸巍峨的山……
教师点评:
在写作之前,布置了小人物短视频拍摄的任务。这个孩子学生拍摄的是自己的父亲。小作者不仅用镜头,也用文字记录下了父亲的恪尽职守、多才多艺、教子有方。作文结构清晰,细节描写真实、生动,人物形象丰满、突出,不失为一篇佳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