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三次学业水平检测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 试题卷温馨提醒:1.全卷共三大题,32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采用闭卷形式。2.全卷分为卷Ⅰ(填空题、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卷Ⅰ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卷Ⅱ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卷Ⅰ一、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1.由于初三学习紧张,小舟把养了多年的“巴西红耳龟”偷偷放生,这是关爱生命的表现。( )2.家里的小汽车被邻居刮擦了,小江建议爸爸直接通过打官司来维权。( )3.校园欺凌主要表现为打骂、勒索、传谣等,侵犯了受害者的人格尊严权、财产权等。( )4.整治电动车充电乱象,要法治、德治和群众监督自治共同发挥作用。( )5.在我国,民营经济是促进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6.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7.2024年十四届全国人大的代表中,有归侨、妇女、一线工人农民,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人大代表,甚至首次提供盲人版会议文件等,由此可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8.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二、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9.为了营造良好班风,九(3)班同学坚持每天撰写班级日志。针对日志内容,下列“改善建议”最合理的是( )日期:2024年4月15日 ●早上晨会,其他班级同学台上演讲时,班内几名同学在队伍内说笑; ●课间,两位同学聊天玩闹用语不文明; ●今天有其他老师来校参观,班级部分同学没有主动问好。 改善建议:______。A.学会尊重他人 B.正确处理冲突C.发掘生命力量 D.全面认识自我10.漫画《生死之交》警示公民要( )图1 《生死之交》①维护秩序,打击犯罪 ②提高警惕,远离毒品③遵德守法,珍爱生命 ④防微杜渐,拒绝交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年2月,Open AI发布视频生成模型Sora。人工智能不仅能与人类无障碍对话,还能深刻理解语言,生成视频图像显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启示青少年( )①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创新能力 ②提高个人素养,迎接未来挑战③培养问题意识,研究人工智能 ④做好职业规划,积累物质财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4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到,2021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系统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一句简单口号,法律被落在实处。这说明( )①公民实施正当防卫,坚守维权最后屏障 ②审判机关公正司法,守护社会公平正义③公民履行基本义务,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④国家弘扬法治精神,充分尊重保障人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4年春运期间,部分高铁开设了“遛娃舱”。小旅客可在家长陪同下在此参与游戏、借用玩具。网友点赞:“这回不怕孩子吵了”。几位同学就此热搜发表了观点,你赞同( )A.小甬:高铁创造儿童友好环境,保障了带娃家长的特殊权利B.小北:铁路部门创新服务形式,维护了和谐安定的公共秩序C.小海:乘车同等情况不同对待,彰显了社会进步和自由平等D.小哲:积极探索改善公共空间,说明了规则要不断调整改变14.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条例包括“与国家秘密及间谍活动相关罪行”“与维护国家安全相关的执法权力及相关保障”等内容。此举( )A.增进了海峡两岸的“一家亲”情谊 B.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C.促进了“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D.增强了民族地区的发展活力15.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中国援助非洲布隆迪农业专家杨华德,通过潜心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九年时间成功将该国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杨华德( )①数载执着坚守彰显大国担当 ②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了中国智慧③推动合作共赢消除发展差异 ④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读图2及A、B两地气候资料图,回答16~17题。图2 A地 B地16.A地处于( )A.巴西高原 B.安第斯山脉C.非洲南部 D.低纬度地区17.造成A、B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地形因素 C.人类活动 D.纬度位置18.据图3,乙代表的气象灾害是( )图3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A.洪涝 B.干旱 C.寒潮 D.台风19.文物是历史的印记。图4古希腊陶壶展现了古代奥运会一项竞技项目——重装步兵赛跑。这项比赛( )图4A.反映了小国寡民的特点 B.适应了保卫城邦的需要C.推广了希腊的民主政治 D.展现了古代帝国的扩张20.人物是鲜活的史书。圣雄甘地、玻利瓦尔、孙中山发挥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A.废除封建制度 B.维护国家统一C.推翻殖民统治 D.争取民族独立文献是信息的载体。阅读《每周评论》刊文,回答21~22题。威尔逊可算得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不许各国拿强权来侵害他国的平等自由。 ——《每周评论》发刊词(1918.12.22)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两个和会都无用》(载于《每周评论》1919.5.4)21.导致陈独秀对美国总统威尔逊态度发生巨大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一战爆发令其希望落空 B.美国对德采取严厉制裁C.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D.巴黎和会出卖中国权益22.“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意在强调( )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 ②和会确立了国际新秩序③列强在华的矛盾空前激化 ④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3.图像是时代的见证。组图5选自20世纪30年代刊印的《西行漫画》。画稿描绘的是( )图5《过湘江》 《草地夜宿》A.北伐进攻的行军路线 B.南昌起义的革命精神C.红军长征的具体经历 D.渡江战役的艰苦斗争流行是群体的选择。根据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流行歌曲,回答24~26小题。24.阶段一流行歌曲的变化说明( )阶段一:1931~1945 ※《松花江上》 ※《十送红军》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义勇军进行曲》 《八路军歌》阶段二:1949~1953 ※《东方红》 《翻身农奴把歌唱》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阶段三:1956~1976 ※《社会主义好》 《学习雷锋好榜样》阶段四:1978年以后 ※《春天的故事》 《七子之歌》①国民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②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③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 ④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阶段二流行歌曲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 B.新生政权的建立与巩固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26.歌曲《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位老人此次南方之行旨在( )A.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推进党各条战线的全面拨乱反正C.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 D.建立经济特区迈出对外开放步伐27.地图是直观的史料。图6可用来说明( )图6 北约和华约组织A.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B.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C.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28.货币是政治的反映。与世界大多数纸币不同,欧元纸币以欧洲各时期建筑代替人物头像,主要原因是( )A.淡化货币主权属性增强认同感 B.欧洲地区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C.欧洲国家对欧元改革存在分歧 D.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货币体系卷Ⅱ三、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29.(10分)“退役”动力电池该去哪儿?这是新能源汽车高增长背后衍生的重要问题。某小组对“动力电池回收管理”进行了调查。请你根据调查内容,运用所学,完善调查报告。动力电池“退役潮”来袭数据显示,到2030年,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350万吨。实验表明,一块20g手机电池可使1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污染50年左右。汽车动力电池体积是其数十倍。另外,动力电池生产需要开采矿产资源,以锂为例,中国优质硬岩锂矿资源较少。争相进场,乱象丛生 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电池回收乱象》 何去何从?新政来了 据预测,未来10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产值可达1648亿元。 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就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提出指导意见。电池回收的“进修”之路进行电池回收利用,要有完善的标准体系。但我国现有标准还无法满足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和梯次利用产业链的要求。此外,电池回收利用的智能化装备有待提升,电池余能检测技术、单体电池自动化拆解技术、材料分选技术等尚待突破。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管理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略) 二、调查方法(略)三、调查结果与分析(完善此部分内容) (一)回收意义 (1)分析动力电池回收的必要性。(4分) (二)回收建议 (2)指出动力电池回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建议。(6分)四、结语(略)30.(14分)治水千年筑黄河安澜,兴水利民润两岸沃土。【文化遗产承载中国智慧】图7 郑国渠示意图 始建于战国的郑国渠,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无坝自流灌溉系统。它充分利用地势特点,引泾水东注洛水,并利用支渠自流扩大灌溉面积,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1)根据图7,说明郑国渠水利工程的设计智慧。(4分)【时代精神彰显中国力量】1955年,全国人大决定在黄河干流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这是苏联援华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新中国首座大型水利枢纽。1957年动工,后因中苏关系恶化,在苏联专家带走大量技术资料的情况下,仍于1960年建成。 艺术家紧跟时代脉动,深入实地,用图像为那个火红年代开拓创业、攻坚克难的大坝精神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摘编自《水电部党组关于黄河规划和三门峡工程问题的报告》等 版画《战胜黄河》(1959年)(2)结合材料,简述大坝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及赓续其精神内涵的当代价值。(6分)【水美画卷交出中国答卷】航拍黄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相继颁布施行。 ◎2014年,重在解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建成通水,黄河从平均4年3次断流到迄今连续24年不断流。 ◎2016年,由浙江首创的河长制在全国推行,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等为主要任务,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落实制度化治水。(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我国在治水兴水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4分)31.(14分)河西走廊,一条斜贯中国西北的地理通道,被喻为“中国最伟大的走廊”。某小组以“河西走廊,何以伟大?”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制作了如下展板。【凿空·自然选择的通衢大道】 图8 丝绸之路及“三兔共耳”图案主要分布(部分)示意图 图9 河西走廊示意图【辉映·美美与共的文明画卷】 材料一 “三兔共耳”图案最早发现于敦煌,中原地区尚未发现。所采用的“共生”创作手法,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的彩陶和青铜器上早已有之。三只兔子彼此共生,循环往复,与佛教“因果循环”之说相契合。 战国三兽纹 汉代三雁纹、辟邪纹 材料二 敦煌佛窟艺术的装饰纹样与波斯、萨珊(今伊朗)、粟特(今中亚地区)艺术风格存在相似之处。 ——摘编自陈振旺《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等 【新生·追风逐光的能源走廊】 材料三 近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通过政企配合、农户参与,推行“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厂周种树”四位一体光伏治沙模式。 图10 “光伏+”产(1)河西走廊是丝路咽喉的必经之地。根据图9,说明原因。(4分)(2)河西走廊是丝路文明的艺术圣地。关于“三兔共耳”图案的来源,学界有中国传统文化起源说、中外文明融合说。你持哪种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理由。(4分)(3)河西走廊是丝路新貌的能源宝地。结合图文资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河西走廊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新路的必要性。(6分)32.(14分)文化遗产:活在当下的过去。【叮!“文化遗产”云展览邀您入馆】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建筑、古遗址、石刻、壁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传统手工艺、节庆活动、音乐、舞蹈等。 ——整理自《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A: ① 始建于战国时期,它科学地解决了岷江的分流和排沙等难题,其防洪、灌溉等功效至今仍造福成都平原。 B: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表示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用以指导农业活动,更包含丰富的民俗事象。 C:昆曲,发源于苏州昆山,后经 改良走向全国,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被誉为“百戏之祖”。D:金字塔是 ② 的象征。其中,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术。 E:佛罗伦萨历史中心位于意大利中部,15~16世纪其经济文化发展至顶峰,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 F:费城独立厅,因《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在此签署而闻名于世,可称之为美国的诞生地。(1)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将①、②两处文化遗产介绍补充完整。(4分)(2)根据展览资料,对上述文化遗产进行分类。(4分)(3)从展览中任选两个文化遗产,以“文化遗产”为主题,自拟观点,运用所学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分)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三次学业水平检测社会·法治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F F T T F T T T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A B A D B C B B A D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B D D C C C B C B A三、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评分建议:在非选择题的阅卷评分标准中,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方向正确,意思相同或相近,言之有理,就应酌情给分。29.(10分)(1)未来动力电池“退役量”大,回收不当,将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国家生态安全;动力电池生产需消耗大量矿产资源,而我国相关矿产资源短缺,回收电池分解再利用,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动力电池回收还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发展好相关产业,将为社会创可观的经济效益,增进民生福祉。(答出2点即可,4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问题分析1分,对应措施2分,答出2点即可,共6分。示例:我国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存在正规企业和大量“小作坊”“黑作坊”并存的现象,导致回收不规范,存在安全和环境隐患,政府应严格执法,对不合规企业严肃查处;我国目前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缺乏相关行业标准,国家应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我国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方面存在瓶颈,国家要继续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技术难题,实现规范化回收。30.(14分)(1)干渠西高东低,可以自西向东自流;地势北高南低,支渠可以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4分)(2)历史背景:广大工人投身祖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热潮,在苏联撤走技术援助的形势下,开拓创业、攻坚克难,独立完成新中国首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2分)当代价值: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在中国人民奋斗中形成的大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传承开拓创业、攻坚克难的精神血脉,将为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4分)(3)注重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自主创新之路,掌握水利建设关键技术,为水利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加强水利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水;坚持改革创新,以制度创新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答出 2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4分)31.(14分)(1)河西走廊西南、东北分别为青藏高原和大片沙漠,高寒、干旱难以通行;河西走廊地势低平,有河流和绿洲分布,能够为行人提供水源和食物。(4分)(2)仅回答支持的观点不予赋分,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前提下,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共4分。示例1:赞同中国传统文化起源说。“三兔共耳”图案在国外出现时间,均晚于中国;图案的创作手法与相似图案,在中国早已出现。示例2:赞同中外文明融合说。“三兔共耳”图案的创作手法与相似图案,在中国早已出现;敦煌临近中亚、西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相对便利,易受异域文化影响;敦煌装饰纹样与中亚、西亚存在相似性;敦煌作为佛教艺术圣地,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对中国影响深远。(3)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必要性和优势条件2分,从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分析意义4分,共6分。示例:河西走廊降水量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而光照资源丰富。推广光伏+产业,发展新能源,可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厂周种树,还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水分蒸发,同时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产生绿进沙退扶贫利民的社会效益。32.(14分)(1)①都江堰;②古埃及王权/古埃及文明。(4分)(2)物质文化遗产:ADEF;非物质文化遗产:BC。(需指出文化遗产主要类别,并以此分类,4分。)(3)本题采取分层评价,评分标准如下:等级 材料运用与论述 得分水平1 围绕提炼的观点有简单论述或说明,但未联系史实 1分水平2 围绕提炼的观点展开论述,运用史实,但不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2~3分水平3 紧扣提炼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多则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4~5分水平4 充分运用史实论证提炼的观点,逻辑严密 (如在论述中形成有思想深度的理解,可另加1分,但总分不超6分) 6分示例一:选择A、B。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设计巧妙,以自动调洪、排沙、灌溉享誉世界,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00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我国古代人民还在劳动过程中观察季节和气候变化,创造了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二十四节气从古至今对人们的生活、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综上,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示例二:选择B、C。文化遗产展现文明的延续性。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产物,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活动,其中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延续至今的固定节日,如清明节和冬至等,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昆曲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剧种,因其优美的唱调和细腻的表演而发展为全国性剧种,成为百戏之祖,从经典到新编,从历史到现代,昆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不断发扬广大,至今仍广受欢迎。由此可见,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渊远流长,我们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例三:选择E、F。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佛罗伦萨历史中心见证了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发展,这里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冲破了宗教的束缚,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美国人民先后两次在费城独立厅召开大陆会议,在这里签署的两份文件——《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彰显了美国人民为摆脱殖民、寻求民族独立,追求自由和民主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由此可见,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释放蕴藏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