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玫瑰三愿》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导入音乐是表达情感的需要,音乐作品中除了风格各异的旋律和与之呼应的歌词之外,每一首音乐作品更赋予了作曲家创作的心境和寓意在内。除此之外,一部音乐甚至也会反映当时整个社会的时代特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玫瑰三愿》,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样的想法,去感受感受歌曲中要表达的情感。新课《玫瑰三愿》词作者是著名词人龙沐勋(龙七)。作者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时,看到音专校园内玫瑰凋零,境况凄惨落寞,触景生情,因此心中感伤而作《玫瑰三愿》。“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干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新课黄自(1904—1938)字今吾,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1904年3月23日出生在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浦东)的一个书香门第。他随即为这首词作了曲,做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欣赏歌词,思考:从歌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歌词短小精炼,借物喻人,寄景抒情,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柔弱无力、不甘命运安排的女子,憧憬美好未来,希望得到他人关爱的心境。新课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芳华分段欣赏:第一段新课第一段用旋律下行音阶表现出叹息的失落,且运用了大量的七和弦,使选旋律充满了离调的色彩,但和声仍然遵循着严谨的西方曲式逻辑。前六句的和声走向与引子基本一致,迷离的色彩贯穿其中,给人一种欣赏玫瑰花千娇百媚之美的感觉。到七和弦为背景引出的第二句,使得独特的减七和弦将人们感慨花之纠结颤动的怜惜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乐段的第三小节,典型和弦的运用加之声部收拢级进,更是将情绪推进高潮,为下一段的激动急切的情绪做铺垫。新课分段欣赏:第二段新课第二段急迫的情绪,旋律转至c小调。“一愿”“二愿”“ 三愿”都采用“属”到“主”的和声走向,而“三愿”的音区和力度都是迂回而上。简洁的和声加之激情的音乐情绪,体现出“协和之美。歌曲最后以一句“好叫我留住芳华”似一声长叹结束全曲,意味深长,引人无限遐想。新课完整欣赏,描述画面新课《玫瑰三愿》让人看到的是一幅唯美却又孤零的玫瑰盛开在庭院一角栏杆下的动人画面,它有让人钦羡的美丽,但却又是那么地无助。这里的花似人,人似花,人传递花的思维,花表达人的祈望。听者通过听象产生联想从而感知为意象,意隐于象之中,见象生意,以意取象。经过意与象的结合,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让人对于艺术歌曲所产生的美感又进递一层,得到更完整的身心体验。《玫瑰三愿》如诗如歌如画的气质不仅让演唱者身临其境,更让聆听者如痴如醉。在庞大的歌曲宝库中,以如此雅致余韵的佳作《玫瑰三愿》为代表的艺术歌曲涵括了多种艺术形式,独树一帜。新课小结这首《玫瑰三愿》旋律流畅,形象生动鲜明,不仅给人带来音乐上的享受,更带来心灵上的震撼,给人以享受的美感。歌曲中将传统民间音乐与西洋作曲技法巧妙的结合起来,为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以后中国歌曲的创作带来了新思维,开创了一片新天地。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更是反映了时代生活的多个特征……《玫瑰三愿》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学习并演唱《玫瑰三愿》,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2.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要表达的:拟人化的玫瑰对青春幸福的渴望,以及被无情摧残的哀怨。教学重难点1.学习并演唱《玫瑰三愿》,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2.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音乐是表达情感的需要,音乐作品中除了风格各异的旋律和与之呼应的歌词之外,每一首音乐作品更赋予了作曲家创作的心境和寓意在内。除此之外,一部音乐甚至也会反映当时整个社会的时代特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玫瑰三愿》,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样的想法,去感受感受歌曲中要表达的情感。【设计意图】初听歌曲,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听音乐,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二、新课1.词曲创作《玫瑰三愿》词作者是著名词人龙沐勋(龙七)。作者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时,看到音专校园内玫瑰凋零,境况凄惨落寞,触景生情,因此心中感伤而作《玫瑰三愿》。“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干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黄自(1904—1938)字今吾,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1904年3月23日出生在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浦东)的一个书香门第。他随即为这首词作了曲,做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设计意图】分别介绍词曲创作者,使学生了解歌曲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歌曲情感。2.欣赏歌词,思考:从歌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歌词短小精炼,借物喻人,寄景抒情,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柔弱无力、不甘命运安排的女子,憧憬美好未来,希望得到他人关爱的心境。【设计意图】通过歌词赏析,强化同学们对于歌曲情感的把握。3.曲式结构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乐曲结构、情感特点。《玫瑰三愿》是一首结构精致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前部(1-9小节)为轻柔的诉说,后部(10-24小节)则是恳切的热情。结尾处又旋律模进和重复发展的手法将歌曲情绪推至最高潮,而后旋律又突转为低音区,给人以震撼和失落之感觉。前后两部形成明显的风格对比既彰显出黄自对曲式安排的别具匠心,又隐含着中国传统思想“起承转合”的构思方向。虽为中国作品,但却属于西方大小调体系。【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奠定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4.分段欣赏(1)第一段作品第一段用旋律下行音阶表现出叹息的失落,且黄自在这段运用了大量的七和弦,使选旋律充满了离调的色彩,但和声仍然遵循着严谨的西方曲式逻辑。前六句的和声走向与引子基本一致,迷离的色彩贯穿其中,给人一种欣赏玫瑰花千娇百媚之美的感觉。到七和弦为背景引出的第二句,使得独特的减七和弦将人们感慨花之纠结颤动的怜惜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乐段的第三小节,典型和弦的运用加之声部收拢级进,更是将情绪推进高潮,为下一段的激动急切的情绪做铺垫。(2)第二段第二段急迫的情绪,旋律转至c小调。“一愿”“二愿”“ 三愿”都采用“属”到“主”的和声走向,而“三愿”的音区和力度都是迂回而上。简洁的和声加之激情的音乐情绪,体现出“协和之美。歌曲最后以一句“好叫我留住芳华”似一声长叹结束全曲,意味深长,引人无限遐想。【设计意图】通过分段欣赏,把握不同乐段之间的情绪变化,突破课程学习中的重难点。5.完整欣赏,描述画面《玫瑰三愿》让人看到的是一幅唯美却又孤零的玫瑰盛开在庭院一角栏杆下的动人画面,它有让人钦羡的美丽,但却又是那么地无助。这里的花似人,人似花,人传递花的思维,花表达人的祈望。听者通过听象产生联想从而感知为意象,意隐于象之中,见象生意,以意取象。经过意与象的结合,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让人对于艺术歌曲所产生的美感又进递一层,得到更完整的身心体验。《玫瑰三愿》如诗如歌如画的气质不仅让演唱者身临其境,更让聆听者如痴如醉。在庞大的歌曲宝库中,以如此雅致余韵的佳作《玫瑰三愿》为代表的艺术歌曲涵括了多种艺术形式,独树一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描述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思考,感受歌曲中要表达的:拟人化的玫瑰对青春幸福的渴望,以及被无情摧残的哀怨。三、小结这首《玫瑰三愿》旋律流畅,形象生动鲜明,不仅给人带来音乐上的享受,更带来心灵上的震撼,给人以享受的美感。歌曲中将传统民间音乐与西洋作曲技法巧妙的结合起来,为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以后中国歌曲的创作带来了新思维,开创了一片新天地。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更是反映了时代生活的多个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内容简单总结,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方案】《玫瑰三愿》示范教案+-+副本.docx 【教学课件】《玫瑰三愿》示范课件.pptx 歌曲听赏:《玫瑰三愿》.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