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教材)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4.2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素材(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秋季新教材)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4.2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素材(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2024年秋季
化学(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
4.2 质量守恒定律
新课导入
思考: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这难道是巧合吗?究竟谁的结论正确?
新课探究
提出问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
形成假设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大于
小于
等于
设计与实施实验
【实验4-1】
如图装置,锥形瓶中装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一支量程为5mL的装有3mL过氧化氢溶液(3%)的注射器针头插入胶塞,另将一支注射器的针头(无针筒)插入胶塞,使瓶内与大气相通。实验时,推压注射器活塞至1mL刻度处,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设计与实施实验
【实验4-2】
如图装置,锥形瓶中装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一支量程为5mL的装有3mL过氧化氢溶液(3%)的注射器针头插入胶塞。推压注射器活塞至1mL刻度处,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设计实验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产生气泡,注射器活塞上移
反应前称量m1>反应后称量m2 反应前称量m3=反应后称量m4
原因分析 产生的氧气逸出,导致生成物质量减少 反应产生的气体被收集,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都包括在内
结论 在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反应原理 【实验4-1】
【实验4-2】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实验4-3】
如图装置,锥形瓶中装入5mL硫酸铜溶液,将一支量程为5mL的装有3mL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针头插入胶塞,再插入一支无针筒的针头(同【实验4-1】)。推压注射器活塞至1mL刻度处,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实验4-4】
如图装置,锥形瓶中装入5mL硫酸铜溶液,将一支量程为5mL的装有3mL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针头插入胶塞。推压注射器活塞至1mL刻度处,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设计实验
实验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示数不变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示数不变
反应前称量m1=反应后称量m2 反应前称量m3=反应后称量m4
结论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反应原理 【实验4-3】
【实验4-4】
氢氧化钠 + 硫酸铜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NaOH)
(CuSO4)
(Na2SO4)
[Cu(OH)2]
讨论与交流
请大家比较上述实验得到的数据,并研讨三个问题:
1.为什么【实验4-1】和【实验4-2】发生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电子天平的示数前者减小而后者不变
实验【4-1中】装置不密封,生成的气体外逸,因此反应前后总质量不相等,而实验【4-2】采取密封装置,与外界无物质交换,因此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讨论与交流
2.请你思考应当以哪些实验为依据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我们应以【实验4-2】和【实验4-4】为依据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
结论: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讨论与交流
3.如何从化学反应的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过氧化氢
( )
二氧化锰
+
氧气
( )
( )
(O2)
H2O2

H2O
[思考]反应过程中哪些发生改变,哪些没有改变?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思考]反应过程中哪些发生改变,哪些没有改变?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元素种类变了吗?
元素质量变了吗?
物质的总质量呢?
不变
物质种类呢?
分子种类呢?
改变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分裂
重新
组合
聚集
该化学反应的实质:
质量不变的原因
宏观
元素的种类、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微观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五个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物质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大量实验证明: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1.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能用于物理变化。
2.指反应过程中已经消耗了的反应物,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在反应中剩余的反应物都不能计入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中。
3.指所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后的生成物,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所有物质。
大量实验证明: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4.强调的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总质量的守恒,不是体积或其他方面的守恒。
5.仅指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与反应前已经存在的该物质无关。
讨论与交流
请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讨论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质量变化的问题。
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在电子天平上放一块陶土网,并在陶土网上放一段经过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称量。然后点燃镁条,将生成的白色固体全部收集在陶土网上,冷却后再称量,发现质量比实验前的质量增大了。如何解释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现象?如果是你,如何设计用镁条燃烧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镁条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镁 + 氧气 氧化镁
点燃
Mg O2 MgO
反应前:
镁条的质量
完全反应后:
氧化镁的质量
<
气体O2的质量
+
=
随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结冰质量不变
D
2.现有化学反应 A+B→C,若ag A与bg B充分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 )
A.大于(a+b)g B.等于(a+b)g
C.小于或等于(a+b)g D.无法确定
C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C
4.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由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
答:蜡烛燃烧后生成了H2O和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物中有C、H、O三种元素,说明反应物中也应含有这三种元素。反应物是石蜡和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那么石蜡中肯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5.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 g
D
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
内容
化学反应
适用
实质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等
应用
课堂小结
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